世界史:分析丹麥國王兒子率領艦隊靠近英格蘭東海岸的後續

2020-12-11 公子若虛

引言

此時,由丹麥國王斯文兒子率領的丹麥艦隊靠近英格蘭沿海東岸,再次支援英格蘭的愛國事業。不過,丹麥人發現諾曼人已基本剷除叛亂,他們不敢貿然與諾曼人軍隊為敵, 於是撤退至佛拉芒。諾曼人控告瓦爾塞奧夫與丹麥人勾結,瓦爾塞奧夫否認此項指控,但是他的妻子,同時也是國王威廉的侄女,搜集證據,檢舉了自己的丈夫。

諾曼人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處置瓦爾塞奧夫,一些人認為他作為叛亂的英格蘭人,應被判處死刑;另一些人認為他作為國王的部下,應判處終身監禁。這樣的爭執前後持續了一 年,在此期間,瓦爾塞奧夫被關押在溫徹斯特的堡壘中。最終,在一年召開三次的王廷會 議中,諾曼人最終宣布判處他死刑。他的妻子朱迪思當初違背自己的心意嫁給瓦爾塞奧夫,如今希望自己丈夫的判決書早日下達並執行,以重獲自由之身。朱迪思這樣背叛出賣自己的丈夫,受到了英格蘭百姓的唾罵。此外,不少諾曼人一直覬覦瓦爾塞奧夫所管轄的英格蘭三郡,其中伊夫·泰勒布瓦的領地緊挨著這三郡,他一直想擴大自己的領地,因此,殷切盼望著瓦爾塞奧夫失勢。

傳說中,威廉因為擺脫了對自己毫無用處的瓦爾塞奧夫,心裡很欣慰。 凌晨,溫徹斯特的百姓還在睡夢中,諾曼人士兵將這位撒克遜首領帶到城外。此時,瓦爾塞奧夫身穿公爵的服裝,身赴刑場。一路上,神職人員和普通百姓跟隨著行刑的隊伍,不過諾曼人考慮到尾隨人員不多,而且沒有任何作戰的能力,就任由公爵將身上的衣物脫下交給他們。在距離城牆不遠的位置,行刑的隊伍停下,瓦爾塞奧夫俯伏在地,低聲念禱告。諾曼人害怕耽誤行刑的時機,而且一旦將瓦爾塞奧夫執行死刑的消息傳出,說不定會有人設法營救,便不耐煩地對瓦爾塞奧夫說道:「快點站起來,讓我們執行 命令。」

他則懇求他們再多留一些時間,好讓他為他自己以及各位行刑人員唱誦禱告。諾曼人士兵同意他的請求,瓦爾塞奧夫抬起身子,跪在地上,大聲祈禱:「上帝啊……請不要引誘我們走上那……」話音未落,劊子手看到天已經微微亮,認為不能再多做耽擱,猛然揮下砍刀,砍去了瓦爾塞奧夫的頭顱。他的遺體被扔在兩條路中的深溝,被草草地用泥土掩埋。英格蘭百姓未能營救瓦爾塞奧夫,深感難過,他們為其服喪。和此前餓死在諾曼第城堡的埃格文主教一樣,他們將這位撒克遜首領尊稱為「殉難者」。一位當代人這麼說道:「有人想要將他從這個世界抹去,但是我們堅信,這樣的英雄人物是永生的!」

民間傳言,15日之後,克羅爾蘭德修道院的修道士們找到瓦爾塞奧夫的遺體,發現遺體沒有 腐爛,甚至還流淌著新鮮的血液。[250]後來,在國王威廉的允許之下,曾經受到過瓦爾塞 奧夫資助的這座克羅爾蘭德修道院將他的墳墓設在了大廳中,類似的故事始終在民間流 傳,激勵著那一顆顆灼熱的愛國之心。但是,這樣的傳言讓瓦爾塞奧夫的遺孀朱迪思 惴惴不安,她為了安撫亡夫的靈魂,親自來到克羅爾蘭德教堂,並在瓦爾塞奧夫的墳墓上 披上一層絲質的布。但是坊間傳言,突然一陣狂風颳來,這絲質的布被掀開,吹到了一 邊,仿佛是有一雙無形的臂膀在操縱著這一切。

克羅爾蘭德修道院院長沃夫坎特立即宣揚這奇幻的事跡,對所有來訪修道院的人員,他都用英語為他們布教。然而,倫敦召開會議,指控沃夫坎特推崇個人崇拜,剝奪了他所有的職權,並將他發配到格拉斯頓伯裡修道院去做一名隱修士。格拉斯頓伯裡修道院院長是一位諾曼人,名為圖斯坦 ,因為天性殘忍而聞名。不過,這樣的懲處也難以消除民間所流傳的故事,只要英格蘭的子孫後代銘記他們的祖先為愛國事業所做出的奮鬥,銘記他們被殖民的國恥,這些故事就會永葆生命力。瓦爾塞奧夫去世40年之後,克羅爾蘭德修道院經歷了歷任諾曼人院長的領導,迎來了一位來自奧爾良的傑弗裡,關於瓦爾塞奧夫去世的一些迷信故事再次流傳起來。

很多英格蘭人前來拜祭,修道院中的諾曼人神職人員認為這樣的殷勤簡直滑稽可笑,他們對前來拜祭的人大肆侮辱,並稱瓦爾塞奧夫不過是被判處了死刑的「不忠之人」。 除了瓦爾塞奧夫生前所捐獻的克羅爾蘭德修道院所處的這片土地外,朱迪思繼承了他所有的遺產。朱迪思考慮與自己未來的心儀之人分享這豐厚的遺產,但是她打錯了如意算盤。因為,這豐厚的遺產已被國王威廉作為棋子,打算贈予一位法國人。威廉沒有徵求自己侄女的意見,便打算將朱迪思以及瓦爾塞奧夫的遺產贈予一位來自桑利斯 的法國騎士。由於這位騎士瘸腿而且面目可憎,朱迪思對他只有厭惡之情,這激怒了國王威廉。

威廉萬萬不想因為自己侄女的個人利益,而損傷自己大好的政治前程,他直接將北安普頓郡以及瓦爾塞奧夫所有遺產贈予了這位法國騎士,而朱迪思則落得一無所有。她帶上兩個孩子,在英格蘭偏僻的村鎮,過著暗無天日的悽慘生活。因為她窮困潦倒,諾曼人看不起她;因為她出賣自己的丈夫、行為卑劣,英格蘭人憎惡她。古代英格蘭史學家在描述她後期悲慘的生活時,語氣中充滿著報復的快感。瓦爾塞奧夫的死讓所有英格蘭百姓陷入絕望。此前,只要還有一位英格蘭人身居要職,哪怕是在國王威廉的統治下,英格蘭百姓都心懷希望。

但是如今瓦爾塞奧夫一死,再 沒有一位英格蘭人在王廷中擔任重要職位,而所有諾曼人貴族從心底裡看不起英格蘭百姓,譏諷他們是「粗魯野蠻之人」。所有從事聖職的人員幾乎全部是諾曼人,過去的各位英格蘭主教中,只有一位保留了自己的職位,他便是伍斯特主教——伍爾夫斯坦。這位僅存的英格蘭主教性格單純懦弱,愛國運動之後,他與諾曼人和好,並且全身心地歸順他們。此後,他多次為諾曼人奔波辦事,到處走訪,在尚未平定的英格蘭各郡宣布赦免國王威廉的罪行,並且親自帶領軍隊在薩維爾納河畔攻打赫裡福德郡的羅傑公爵。不過,在諾曼人的眼中,他始終是英格蘭人,他的命運理當和其他英格蘭人一樣。

1076年,國王威廉和大主教蘭弗朗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召開會議,各主教和貴族紛 紛出席,來討論對伍爾夫斯坦的判決。與會人員一致認為由於伍爾夫斯坦不會講法語,因此,無法勝任主教一職。國王和大主教根據這樣名不正、言不順的理由,勒令伍爾夫 斯坦交出象徵著主教身份的教杖和戒指。伍爾夫斯坦對於這樣的判決十分生氣,他一 改平時溫順的姿態,站起來,拿起教杖,走到葬在此處的國王愛德華的墳墓前,停下來之 後對故去的英格蘭國王說道:「陛下,是您賜予我這教杖,如果我要交還教杖,也必須交 給您保管。」然後,這位主教轉過身對在場的諾曼人說道:「我從一位比你們德行更加高尚、身份更加尊貴的國王愛德華那裡收到這教杖,現在我將這教杖交還給他保管,如果你們要拿,就儘管去拿吧!」

話畢,他用教杖的底部敲打墳墓外的石頭,他的言行讓在場的所有人詫異之餘,更是惶恐不安。國王威廉和大主教蘭弗朗克不再堅持要回教杖, 而伍爾夫斯坦也得以保留自己的主教一職。在民間傳說中,這個故事則更具神話色彩:伍爾夫斯坦手拿教杖敲打國王愛德華的墳墓時,突然教杖像是陷入了流動的沙土一般陷了進去,任何人都不能將其拔出,後來,諾曼人撤回對伍爾夫斯坦的控訴,這位英格蘭主教才親自將教杖取回。伍爾夫斯坦去世之後,來自巴約的議事司鐸參孫繼任伍斯特主教。英格蘭百姓像對待瓦爾塞奧夫和埃格文一樣,將伍爾夫斯坦稱為「聖徒」。

在諾曼人侵佔英格蘭之後,不少地位顯赫之人參與了反抗的愛國行動,他們大多因此而失去性命,或因此而備受折磨,以上便是他們的故事。今天,我們或許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古人總是將那些守衛國家,保衛自己的人奉為「神(聖徒)」呢?如今,對於我們愛戴 的人,並不會將其神聖化,但我們也斷然不會忘記他們。習俗在不斷改變,我們敬仰那些保家衛國的戰士的方式或許與古人有所不同,但是我們愛國的心是相通的。他們和我們一樣,認為民族的獨立是最珍貴的,他們將國家的獨立和宗教緊密聯繫在一起,以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而我們則把對民族獨立的嚮往寫進一首首詩歌,來讚揚和歌頌。換句話說,這不一樣的紀念方式反映的卻是同樣的信念和熱情,那些為了同胞的救贖和幸福而願意付出生命的人,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永垂不朽的!

相關焦點

  • 分析丹麥人登陸英格蘭的統治過程
    引言在丹麥人來到英格蘭之前的一個半世紀之久,整個不列顛島南部地區都一度由英格蘭 人管轄。直至一日,三艘大船逼近不列顛島東部海岸,當地官員聞訊前往查看,卻遭遇圍攻並被殘忍殺害;隨後附近居民也慘遭劫掠。之後,這些不速之客又迅速揚帆離開。
  • 丹麥:一個由海盜建立起來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公元793年6月8日,丹麥的海盜襲擊了英格蘭東北海岸一座寺院,開啟了海盜時代。自從丹麥海盜開始襲擊英格蘭海岸開始,丹麥海盜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主要的搶劫對象為英格蘭和法國沿海,他們的搶劫和殺戮,在西歐造成了很大的恐慌。
  • 西方史:分析羅德率領英格蘭將士驅逐諾曼人所帶來的後果
    引言羅德曾經率領英格蘭將士,先後兩次將諾曼人趕出英格蘭,如今竟然答應將英格蘭最重要的防禦堡壘交於諾曼第公爵,日後他恐怕要為自己的輕率付出慘重的代價。 回到巴約城堡後,威廉召集所有諾曼第男爵,舉行會議。在他看來,最有能力統治英格蘭的人就是戈德溫的兒子哈羅德。在這樣的情況下,愛德華將王位傳給哈羅德而非諾曼人這個決定,打破了人們對於愛德華的偏見。此時,「剛勇王」埃德蒙的孫子埃德加也身在英格蘭,他的父親在丹麥人統治時期逃到匈牙利,埃德加出生於匈牙利。他資質平庸,童年時期在匈牙利度過,他甚至不會講英語。
  • 英國簡史(丹麥入寇)
    此後丹麥海盜頻繁到達英格蘭,大肆劫掠,並不貪戀土地。此時薩克遜人的統治出現危機,新國王繼位,立刻將國家一分為二,一半歸兒子,一半歸自己。丹麥人乘舟而來,沿河逆流而上,深入英國內陸,建立據點以後,四散奔襲,擄掠而歸。丹麥人的這種劫掠行為,慢慢就養成了習慣,從一開始的一船、十船,發展到後面三百餘船,從前面的小打小鬧,到後面的攻城拔寨,乃至於佔據軍事打算長期經營。
  • 丹麥入侵英格蘭:泰晤士河迎來的船隊
    而此時的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早已失去民心,整個國家不堪一擊,他只能又一次提議繳納貢金以平息戰爭。丹麥人要求英格蘭立即支付八萬鎊稅金,與此同時,他們表示願意 交出一名丹麥統領接受洗禮,埃塞爾雷德二世欣然接受這個提議。洗禮儀式在溫徹斯特的一個教堂裡隆重舉行。然而此時,洗禮對於丹麥人來說早已經不是一種神聖的行為,更不代表精神的臣服。
  • 最後的王者----丹麥克努特二世國王
    ,丹麥國王(1018—1035年在位),挪威國王(1028—1035年在位)丹麥歷代王者所發展起來的海盜帝國,在克努特二世國王(Knud II den Store 995—1035年)手裡終於達到了頂峰。
  • 西班牙無敵艦隊戰敗始末
    這支艦隊究竟是如何失敗的呢?本文即將帶您探討這段塵封的歷史往事。    腓力本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西班牙國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的兒子。1554年,他成為了那不勒斯國王、耶路撒冷國王。同年,他與英格蘭與愛爾蘭女王,都鐸家族的瑪麗一世結婚。  英格蘭瑪麗一世(Mary),亨利八世之女。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瑪麗公主唯一存活下來的異母弟弟愛德華六世繼位。
  • 提米斯託克利在薩拉密斯海戰中擊敗波斯艦隊的後續
    大流士 是殺死祆教祭司方能登基的國王,曼達妮是他的女兒也是澤爾西斯的同胞姐妹,在波斯人當中享有很高的名望。提米斯託克利在薩拉密斯海戰中擊敗波斯的艦隊,使得她的兩位兒子不幸喪生,帶來的哀悼使她痛不欲生,更能獲得民眾的憐憫和同情。這時她得到提米斯託克利前來覲見的信息,穿上喪服來到宮廷,流著眼淚懇求她的兄弟,要在提米斯託克利的身上發洩她的深仇大恨。
  • 強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為何會慘敗給弱小的英格蘭海軍
    1588年西班牙派強大的無敵艦隊遠徵英格蘭,本以為可以輕而易舉的徵服英國,沒想到無敵艦隊卻慘敗給弱小的英格蘭海軍,差點全軍覆沒。那麼無敵艦隊是如何慘敗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大航海時代
  • 西班牙無敵艦隊:英格蘭加緊備戰
    他對腓力二世進攻英格蘭成功的可能性也深表懷疑。特別是他認為,荷蘭的局勢一旦動蕩,在英格蘭的登陸作戰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向國王建議停止侵略戰爭。然而,對英格蘭耿耿於懷、勢不兩立的腓力二世,對帕爾馬的建議充耳不聞,而且對他同英格蘭正在進行的和談也置之不理。
  • 西方史:分析羅曼人與英格蘭人之間的政治較量
    諾曼人入侵之初,英格蘭人極度恐慌,不少人將一部分土地託付給 教堂,有的是將土地實質捐贈,以尋求永福,有的則是假裝捐贈,來保證戰後可以為兒子 留得一些土地。然而英格蘭人採取的這項預防措施顯然是沒有用的,諾曼人對英格蘭教堂及其守護神無絲毫敬畏之心,教堂又無法提供經國王確認可以進行土地轉讓的字據,所以這些土地便統統歸國王威廉所有。
  • 歷史上英格蘭也曾如此悽慘,全境被維京海盜佔領,國王遭暗殺而死
    經過了長期的戰爭後,與威塞克斯王朝與丹麥海盜們曾經一度達成和解,丹麥人可以在英格蘭正常經商、居住,而威塞克斯王朝給予他們減免稅賦以換取和平。不過當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即位之後,這一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埃塞爾雷德二世一改之前國王的政策,不但取消這些丹麥後裔所享受的優待政策,並且授意軍隊開始大規模殺害丹麥遺民們。在英格蘭吃了虧的丹麥人們哀嚎著返回丹麥向他們的國王請求幫助。
  • 足球推薦分析:周三022 歐國聯 英格蘭VS丹麥
    足球比賽球隊:歐國聯 英格蘭VS丹麥 昨日戰績分享! 歐國聯 英格蘭VS丹麥 足球推薦分析-英格蘭 足球推薦分析-丹麥 丹麥近10場比賽成績6勝3平1負,排名第16,球隊歐國聯3輪比賽有2場顆粒無收,奧爾森、埃裡克森、波爾森、布萊斯維特組成的豪華鋒線狀態低迷,近10個客場有6場打平,概率過半,球隊客場需注意防平。
  • 這位綽號「倉促王」的廢物國王,讓英格蘭人民操碎了心
    至少,他們努力讓英格蘭人民逐漸過上了和平繁榮的生活——維京人也對這個強大的王國有所忌憚,不敢輕易來犯。 公元987年,埃塞爾雷德二世登上了王位。 埃塞爾雷德二世 本來輪不到埃塞爾雷德二世的,但是他權力欲望極強的母親,謀殺了本來的繼承人,把自己十多歲的兒子推上了王位。
  • 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
    由於地理位置的臨近,丹麥海盜與諾曼人一樣,十分覬覦英格蘭這塊「隔海相望的肥肉」。為了抗擊來勢洶洶的丹麥人,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國王埃塞爾雷德,在11世紀初同諾曼第公爵理查二世結為攻守同盟,兩國通過聯姻的方式修好,以期擠壓丹麥人在島國的入侵勢力。兇狠的諾曼人海盜可是,愈發強盛的丹麥人也開始與諾曼人聯姻。
  • 《維京時代與英格蘭》:海盜化身北歐勇士徵服英格蘭的傳奇和歷史
    但維京人對英格蘭的入侵,到底是不是他們天生對暴力熱愛,和對掠奪的貪婪渴望,成為入侵動機後才肆意突擊呢?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麼決定?他們來到英格蘭的更為複雜的故事呢?02.與北歐神話密不可分的維京時代在北歐神話傳說中的朗納爾·洛德布羅克是一位維京勇士,同時他也是一位國王,還是屠蛇者和許多好戰兒子的父親。
  • 世界史:分析赫拉克勒斯家族擊敗優裡斯修斯的後續
    他是波塞冬和彼修斯之女伊什拉的兒子,被撫養 在特裡真外祖父彼修斯的家中,等他長大成人如同神話的記載,找到伊吉烏斯藏在某塊巖 石下面的信物 ,他要前往雅典。據說他為了把赫拉克勒斯當成榜樣要有偉大的建樹,因 為赫拉克勒斯完成十二大功業獲得讚譽和名聲;他選擇的路線是沿著海岸的陸上行程。
  • 「無敵艦隊」的覆滅(上)
    畢竟很長一段時間裡,無論是在英格蘭還是在西班牙,人們都相信,是來自上帝的風暴打敗了無敵艦隊。大眾簡單的歷史常識與複雜的史實之間往往有著巨大的鴻溝,無敵艦隊之役恐怕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證之一。本期節目為您講述——「無敵艦隊」的覆滅(上)。
  • 丹麥經歷了一段,短暫的挪威統治時期,你知道嗎
    作為國王的哈羅德在剩下的三年裡過得比較平靜1040年,一場風暴正在若隱若現,哈撒克努特終於同挪威人講和,並且聚集了一支超過60艘船的大型艦隊,前來搶奪英格蘭的王位。斯韋恩和哈羅德早已去世,哈撒克努特是克努特的最後一個去世的兒子。因此,英格蘭王位僅剩下了唯一的一名宣稱者,愛德華。不過他已經37歲了,未婚,而且沒有子嗣。因此已經有人擔憂他是否還會生下合適的繼承人。由於沒有丹麥方面的候選人,貴族們團結在愛德華的周圍,1043年4月3日,愛德華在溫切斯特登基為王。
  • 丹麥和瑞典是如何先後執掌北歐霸權的?
    一、維京傳奇公元8世紀後期,英格蘭東北部海岸開始遭到來自海上的襲擊和掠奪,隨後包括法國北部海岸、日耳曼人居住的波羅的海南岸在內的廣大區域也開始受到來自海上的襲擾,而這些襲擾的發起者正是丹麥人和瑞典人的祖先維京人。▲ 現代復原的維京人形象維京人通常指起源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一個北歐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