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簡析國王威廉對英格蘭人和諾曼人的要求

2020-12-11 惠言歷史觀

引言

國王威廉還要求,不管土地現在的主人是英格蘭人還是諾曼人,凡是曾經向國王愛德華支付地租的,現在也要向他繳納地租。國王威廉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仍然是因為他是英格蘭國王的合法繼承人。而諾曼人認為,大家通過戰爭徵服英格蘭,英格蘭王位所謂的繼承權早已被剝奪,所以威廉的這一說法並不被認可,反而遭到了諾曼人的反對。

他們認為,除去自願納稅的情況,免稅是他們獲取戰爭勝利所獲得的不可侵犯的特權,而在這個時候突然要求他們按照英格蘭慣例開始納稅,自然是不符合常理的。很多人反對國王的要求,對強制加給自己的奴隸身份表示不滿。當然,諾曼人當中也不乏逆來順受之人,還有的人被國王威廉收買,這些人的行為惹怒了其餘諾曼人將領。拉烏爾·德·庫爾貝皮訥一 直拒絕為他在坎特伯雷的房屋繳納租金,于格·德·蒙福爾也拒絕為他在埃塞克斯的土地繳納稅金。

這兩人戰時做出過重大貢獻,地位非同一般,故而有自信不被懲罰;然而, 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一個叫作奧斯伯特的諾曼人,以前為國王愛德華繳 納地租,如今拒絕這麼做,土地便被沒收,沒收以後的土地被贈予願意付錢給國王的人, 也就是拉烏爾·泰伊布瓦。

現在看這件事情,就如同進行博弈一樣, 不付錢給國王的人,便相當於「棄權」。早在國王威廉在自己的同胞當中按照英格蘭慣例開始納稅之前,苛捐雜稅就已經讓英 格蘭人不堪重負,一個英格蘭人所繳納稅金通常是一個諾曼人的兩倍到三倍之多。如今, 英格蘭人的頭上又增加了一項「人頭稅」,「隨意」「不平等」是這項稅最大 的特點。在《末日審判書》中,需要向國王繳納人頭稅的人按照地區分別列出,比如其中 有這樣一段:「以下是國王在科爾切斯特擁有的自由人:有一座房屋和五英畝土地的吉爾曼,有兩座房屋和25英畝土地的列夫文,烏爾弗裡克 ,埃德溫,伍爾弗斯坦,曼恩等。」

除了英格蘭國王有權徵收人頭稅以外,諾曼第將領和士兵也可以在鄉鎮或者城市以外的其他地方,向英格蘭人徵收人頭稅。用諾曼人的話說,這就叫擁有「自由人」,自由人按照人頭記數,諾曼人之間可以買賣、贈送、僱傭、互借自由 人,有時兩個諾曼人甚至可以同時擁有一個自由人。登記簿中記載,伊普斯威奇某一位子爵有兩個自由人,一個用來借出,一個用來抵押;國王威廉通過 正式契約將英格蘭自由人埃德維格借給拉烏爾·泰伊布瓦,拉烏爾就擁有了此人 一生的使用權。此時的英格蘭,諾曼人內部矛盾重重,全國各地都發生了多起諾曼人侵佔自己人土地 的事件。比如,紀堯姆·德·加雷納在貝德福德侵佔了高緹耶·埃斯佩克半阿龐的土地,並搶走他兩匹馬;于格·德·科本奪走了羅傑·比戈 五英畝的土地;在漢普,紀堯姆·德·拉謝奈抗議皮科特侵佔 他的土地,他認為土地本是他從英格蘭人那裡奪取,自然應當永久屬於自己。

紀堯姆和皮科特之間發生的事情,在當時的英格蘭並不罕見,由此可見,諾曼人將掠奪來的財產想當然地當做自己的合法所有,如有人來搶奪,便行使公民權利進行起訴;然而他們何曾想過,他們所認為屬於自己的一切,全部是侵佔而來,其原本的主人英格蘭人同樣應當享有起訴要回自己合法財產的權利。

生土地糾紛時,很多人為了證明自己才是土地的主人,也就是說自己佔有的是被剝奪財產的英格蘭人的土地,會找來當地的英格蘭居民作證。通常情況下,長期忍受痛苦折磨的英格蘭居民哪裡還會記得這些事,他們往往很難勝任這項工作;即使有人記得,可以作證,但是想要侵佔土地的另一方諾曼人也會想方設法地狡辯,稱這是「英格蘭賤民」的證言,不能輕易相信。

這種情況下,唯一終止糾紛的辦法就是走司法審判程序,或者交由王室法院判 決。當時,類似這種非法佔有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時有發生。在《末日審判書》上, 赫然寫著的「正義」二字也極具諷刺意味。對於諾曼人來說,「正義」就是禁止一 個諾曼人侵佔另一個諾曼人的土地,而這土地真正的主人,卻是被他們殺害或者驅逐的英 格蘭人。

名冊中每當有「遺產」二字出現時,都要想到這意味著又有一個英格蘭人被剝奪財 產,這樣才可以真正理解這本名冊的意義。所有被剝奪財產的英格蘭人自此被叫作「前 人」。「正義」的反義詞「非正義」也時常出現在名冊中,自然也失去了這個詞語原本的意義,就像下面的事件:「在貝德福德,拉烏爾·泰伊布瓦佔有尼爾五英畝土地,這塊土地是尼爾剝奪『前人』財產得來的,故拉烏爾的舉動是非正義的。」

普查期間,有少數被剝奪財產的英格蘭人敢於來到議會申訴,但是態度卑微,有關這 些人的申訴記錄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他們為了拿回自己的財產而如何苦苦哀求。他們自稱生活貧窮、境遇悲慘,請求得到國王的恩賜和慈悲,拿回自己的土地。在《末日審判書》中,這些卑躬屈膝拿到家族部分財產的英格蘭人,都會被記錄為「施捨給此人其父財產」;喪偶的英格蘭婦女也是通過諾曼人的「施捨」,得以保留其丈夫的土地。一位婦女繼承了丈夫的土地,條件是替國王餵狗;還有一位母親和兒子也拿到了家族的財產,條件是每日替國王威廉的兒子理查祈禱。

國王威廉的兒子理查於1081年,在納夫森林騎馬時撞樹而死。這片森林位於索爾茲伯裡和大海之間,樹都是新栽種的。這片遼闊的區域在種滿樹木之前,曾建有60座教堂,諾曼人將教堂破壞殆盡,將英格蘭人趕了出去。我們不知道這次行為是否為單純的政治行為,威廉這麼做是否只是為了保證從諾曼第新招來的士兵都有安全的登陸環境;也有不少歷史學家認為,這塊區域鮮有人民暴動,幾乎沒有英格蘭人進行過反 抗,所以,威廉極有可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和兒子們狩獵的欲望。接著,威廉在此地發布禁止英格蘭人狩獵的法令,此舉實質是為了防止英格蘭人以狩獵為藉口,攜帶武器聚眾鬧事。

一位編年史作者說:「威廉規定,殺死一頭鹿或者野豬就要被挖掉雙眼,他甚至建立 法律條文來保護兔子免受一切傷害。這位國王愛護野生動物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 樣。」威廉要求英格蘭人嚴格執行這些法律條文,這加深了英格蘭人的悲慘境遇,因 為很多英格蘭人只有依靠狩獵才能勉強餬口。這位作家還說道:「可憐的人們議論紛紛, 卻不敢反抗,只能一味順從,嘗盡了生活的艱辛。」

威廉深知,英格蘭所有的森林於諾曼人來說都可能潛藏巨大危機,森林最有可能是拒 絕投降的英格蘭人的藏身之地。所以,為了防止英格蘭人發動反擊,威廉規定禁止在森林中狩獵。這項法律條文一直以來都是英格蘭史學家嘲笑的對象,這些為了防止英格蘭人暴動而制定的法律條文,卻以保護兔子為由頒布了出來。

自此,在森林狩獵成為一項特權, 只有國王恩準才可以進行。很多諾曼第上層人士,比起國家安危來說,更在意自己的生活 是否受到影響,故而有不少人對此項法令非常不滿。但是,只要愛國情感一直存在於 英格蘭人民的內心,英格蘭人民就始終有可能奮起反抗諾曼人的統治,那麼諾曼人就要聽 從於國王的命令,諾曼人的個人享受就要放在國家利益之後。國王威廉的兒子們也深知自 己肩負的政治使命,故嚴格遵循禁止狩獵的規定。但是後來,禁止狩獵的法令逐漸放寬, 國王威廉的繼承人最終將其取消。

相關焦點

  • 西方史:淺析諾曼人到達英格蘭以後發生的命運改變
    威廉成為英格蘭國王之後,各郡統領被封為伯爵,副長官被封 為子爵,士兵也都成為貴族。儘管地位不完全平等,但是這些法國出身的平民百姓都通過戰爭獲利,命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形勢穩定後,威廉開始為下一步進攻做準備。在大舉進攻北部和西部地區之前,向來高瞻遠矚的威廉想到自己的巨額財富放在英格蘭並不安全,便決定先將所有財物運回諾曼第。
  • 簡析英格蘭神職對諾曼人的反抗
    絕望的英格蘭神職人員因為對諾曼人的仇恨而奮起反抗,他們召集一些英格蘭百姓,與諾曼第政府進行對峙。諾曼人無論是否從事聖職,無論身穿鎧甲還是教士長袍,都蠻橫無理、鐵石心腸、吝嗇狹隘,在他們看來,英格蘭人本就低人一等。
  • 西方史:簡析國王威廉二世打獵過程中與兄弟們的明爭暗鬥
    此時,威廉二世的遺體和他的父親一樣,遭到遺棄,無人問津。一些煤炭商經過,看到被箭刺穿的威廉二世, 將其搬至運貨車,用破舊的布將其包裹起來,國王的血液浸染了包裹著的布匹,流淌到地上。威廉二世的遺體就這樣被運送到溫徹斯特城堡,此時,他的弟弟亨利早已抵達, 迫切地想要拿到國庫的鑰匙。
  • 西方史:簡析從黑斯廷斯戰役到諾曼人攻佔切斯特
    威廉假意 辭,表示要和所有並肩作戰的戰士們共同分享榮譽和財富,稱王時機還未成熟,可以稍作等待;威廉還說,他來英格蘭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整個諾曼第,如果註定他 要成為英格蘭的國王,那麼距離即位也尚需時日,因為英格蘭並未完全平定,反抗聲還在 四處響起。
  • 西方史:從威廉與長子羅貝爾發生爭執到威廉離開英格蘭
    諾曼人也不例外。平定英格蘭之後,他們開始內訌,矛盾首先在國王與其長子之間爆發。威廉的長子叫羅貝爾, 此人有一顯著特徵,雙腿較短,諾曼人稱他為「小短腿」。早在黑斯廷斯戰役之前,威廉就正式指定羅貝爾為自己的王位繼承人,眾多諾曼人貴族見證了這一儀式,他們都認定年輕的羅貝爾為未來君主。
  • 西方史:論諾曼人入侵英格蘭期間對蘇格蘭民族的影響
    引言在諾曼人入侵英格蘭期間,蘇格蘭的民族分裂現象已經幾乎消失;唯一的分歧存在於講蓋爾語的蘇格蘭高地人和住在南部平原地區的蘇格蘭低地人,也就是條頓人後裔之間。 低地蘇格蘭人在血統上其實和英格蘭人更為親近,他們的語言可以同時被英格蘭人、丹麥人和日耳曼人聽懂。他們雖被叫作蘇格蘭人,卻與英格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
    由於地理位置的臨近,丹麥海盜與諾曼人一樣,十分覬覦英格蘭這塊「隔海相望的肥肉」。為了抗擊來勢洶洶的丹麥人,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國王埃塞爾雷德,在11世紀初同諾曼第公爵理查二世結為攻守同盟,兩國通過聯姻的方式修好,以期擠壓丹麥人在島國的入侵勢力。兇狠的諾曼人海盜可是,愈發強盛的丹麥人也開始與諾曼人聯姻。
  • 西方史:分析羅曼人與英格蘭人之間的政治較量
    然而英格蘭人採取的這項預防措施顯然是沒有用的,諾曼人對英格蘭教堂及其守護神無絲毫敬畏之心,教堂又無法提供經國王確認可以進行土地轉讓的字據,所以這些土地便統統歸國王威廉所有。12世紀中葉,擔任伊利主教職位的理查敘述 道,英格蘭人終日遭受諾曼人領主的壓迫剝削而不堪重負,他們不斷向國王抱怨,講述自 己在諾曼人那裡遭受到的非人待遇。經過長時間的商議以後,國王和議會決定,所有諾曼人領主應按時給英格蘭人發放薪水,對於英格蘭人提出的所有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 他們要無條件滿足;但是,想要實現這一切,英格蘭人必須答應一個條件,即放棄家族遺產。
  • 世界歷史:從威廉去世到英格蘭人最後一次大規模反抗諾曼人統治
    他命人給芒特城送去錢,以修繕他所燒毀的教堂;他還派人給英格蘭的修道院和窮人散發錢財,以彌補他過去犯下的罪行。此外,威廉還下令釋放所有被拘押的英格蘭人和諾曼人,第一批被釋放的人包括莫卡爾、西沃德·伯爾尼和烏爾夫諾特。烏爾夫諾特是前任英格蘭國王哈羅德的弟弟,此前被國王愛德華作為人質送到諾 曼底,也是當初哈羅德前往諾曼第要解救的人質之一。
  • 西方史:簡析克羅爾蘭德修道院的附屬教堂教士的遭遇
    教區的總主教此時還是一位英格蘭人,他鬥膽去國王議會狀告伊夫·泰伊布瓦。然而這位安茹人的所有惡行,包括壓榨、搶劫和屠殺,通通都被赦免,甚至還得到了讚許。過去的人這樣 說:「這些諾曼人互相包庇,他們形成了統一聯盟,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龍身上的鱗片, 緊密相連、毫無間隙。」 此時,有一位名叫赫裡沃德的英格蘭人居住在佛拉芒。
  • 世界歷史:分析1066年末威廉對被諾曼人徵服區域的視察
    諾曼人越過牛津向南部和北部分別突破,故而很難界定入侵者當時確切的領地邊界。威廉將所得領地分封給諾曼人之後,短時間內,他們在各自領地就建起了堅固的堡 壘。當地人無力抵抗,被迫放下武器,表示願意服從新的主人。然而在他們的內心, 卻自始至終都不承認威廉為英格蘭國王,在他們的心中,真正的國王還是年輕的埃德加。
  • 西方史:論諾曼人軍隊勝利後與英格蘭人民之間的意志差別
    引言威廉幾次徵戰成功,諾曼人軍隊士氣大漲。此時,英格蘭人民意志消沉,不可能發起新的愛國運動,按照諾曼人的說法,英格蘭境內總算有了難得的「安寧」。但是,威廉未能高枕無憂,因為,勒芒人起義反對他的政權,他不得不立刻返回諾曼第以平定叛亂。勒芒在地理位置上位於諾曼第和安茹之間,因為各種原因輪流成為兩個公國的附屬。
  • 明明是侵略者,卻被英國人尊為開國元勳,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
    二、威廉一世徵服英格蘭 今天的主角威廉一世也被稱為「徵服者威廉」,是英格蘭第一任諾曼裔國王,被譽為英國中世紀的開路者。成年之後的威廉為增強自身實力,選擇娶法蘭德斯的瑪蒂爾達為妻。這次聯姻使威廉在諾曼第的統治更加穩固,他甚至還在1062年攻入法蘭西,獲得了安茹的伯爵領地,大大擴張了自己的勢力。 1066年,英格蘭國王靜虔者愛德華駕崩,王位的再一次空懸引發了維京國王哈羅德三世、威塞克斯伯爵葛溫斯頓以及威廉三人的爭奪。
  • 諾曼人的徵服,結束貴族民主制,成為英國封建主義興起的推手
    當英國王位告缺時,威廉便聲稱自己具有英國王位的繼承權。1064年,愛德華派使者重申了讓他繼承英國王位的承諾。但是,這遭到了英國賢人會議的反對,他們以歷史上從未有表兄弟作繼承條件為由,威廉也並沒有英國王室甚至是平民的血統,再加上威廉只是羅伯特公爵的私生子,所以堅決反對威廉的要求。轉而擁立了哈德羅為新任的英國國王。
  • 西方史:簡析諾曼人對歐洲北部國家的情結
    士兵們組織秘密集會,一致決定向國王提出抗議。他們請議員代他們向國王宣布,如果還不下令出航,他們就將撤離,返回自己的家中。克努特不為所動,決定重整軍紀,將抗議士兵的首領關押起來,並要求全部人員繳納罰金。 這項舉措不僅沒能平息士兵的怨氣,反而激怒眾人,1086年7月,軍隊中爆發騷亂,國王 克努特被士兵殺害。
  • 世界歷史:分析國王威廉為壓制民憤所做的措施
    引言為了壓制民憤,國王威廉再次使用他慣用的伎倆——允諾。弗裡斯瑞克和其 他起義者首領受到威廉邀約,來到伯克漢斯特德商談和平事宜。伯克漢斯特德對於英格蘭人來說,並非吉利之地,因為他們就是在這裡向諾曼人軍隊投降的。
  • 西方史:分析羅德率領英格蘭將士驅逐諾曼人所帶來的後果
    引言羅德曾經率領英格蘭將士,先後兩次將諾曼人趕出英格蘭,如今竟然答應將英格蘭最重要的防禦堡壘交於諾曼第公爵,日後他恐怕要為自己的輕率付出慘重的代價。 回到巴約城堡後,威廉召集所有諾曼第男爵,舉行會議。會議召開時,威廉手持裝飾著花紋的佩劍入座,諾曼第貴族則坐在他的兩側,其中包括哈羅德。此時,人們將兩個小小的聖物盒放在木箱上,威廉說道:「哈羅德,我希望你在會議成員面前發誓,你一定會遵守對我許下的諾言,也就是,在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去世之後,你要幫助我得到英格蘭王位。你將迎娶我的女兒阿德利薩為妻,並把你的妹妹嫁給我的一位男爵。」
  • 諾曼人對英格蘭的入侵為何催生了現代刑法審判制度的誕生
    到了16世紀,亨利八世要求給流亡者打上易於辨認的熔印,以防這些人在沒有得到寬恕的情況下返回英格蘭。1066年,威廉一世、諾曼第公爵的軍隊在黑斯廷斯戰役中大獲全勝,完成了對英格蘭的徵服。諾曼人還在盎格魯一撒克遜人裁定有罪或無辜的各種方式之外,增加了一種新的神裁方式——決鬥審判。早在諾曼人攻佔英格蘭之前5個世紀,決鬥——源於拉丁詞語 duellum(兩個人之間的戰爭)——在日耳曼勃艮第人中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傳統。
  • 西方史:分析諾曼第軍隊對伊利島的圍堵
    這位女士家財萬貫,當初諾曼第攻佔英格蘭時,她的家族很早便歸順國王威廉。她因為赫裡沃德的驍勇善戰而仰慕他,但是因為擔心他的安危,於是極力勸說赫裡沃德不再徵戰,歸順於國王威廉。赫裡沃德深愛著阿爾弗特拉德,為了她,他最終同意與威廉休戰講和。但是,赫裡沃德卻並未如願過上平靜的生活,諾曼人很快來找他的麻煩,而這樣的行動很有可能得到了威廉的默許。
  • 西方史:分析新上任的安茹伯爵與亨利一世之間的關係
    第一日,傳令官隆重著裝,穿越魯昂的所有街道和廣場,每每到達十字路口,便喊道:「亨利一世國王下令,所有居民,無論是英格蘭人還是諾曼人,無論富貴貧窮、地位高低,都必須和國王同樂,慶祝婚禮、祝福新人。凡是有違此項要求之人,則犯下忤逆國王的大罪。」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和安茹伯爵若弗魯瓦婚後,在1133年,產下一子,名為「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