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轉眼到了1066年年末,在這段時間內,威廉對已被諾曼人徵服的所有地區進行了視察。我們很難具體說出當時諾曼人控制的地區到底有多少,威廉的領地到底有多大;但是仔細翻閱過相關史料之後,我們可以證實,諾曼人在此期間並沒能向東北方向繼續擴大, 他們始終沒能掌控波士頓港以北的區域;西南方向的領地則可以延伸到多塞特 周邊的山地;而位于波士頓港和多塞特之間的牛津則拒絕投降。
諾曼人越過牛津向南部和北部分別突破,故而很難界定入侵者當時確切的領地邊界。威廉將所得領地分封給諾曼人之後,短時間內,他們在各自領地就建起了堅固的堡 壘。當地人無力抵抗,被迫放下武器,表示願意服從新的主人。然而在他們的內心, 卻自始至終都不承認威廉為英格蘭國王,在他們的心中,真正的國王還是年輕的埃德加。 位於北安普頓的彼得伯勒修道院的做法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黑斯廷斯戰役爆發,彼得 伯勒修道院全體奔赴戰場,院長利奧佛裡克不幸戰死,回來之後,一位名為布 蘭德的修道士被推選出來繼任院長一職。英格蘭有規定,修道院如若更換院長,需要得到英格蘭國王的批准,他們便將布蘭德送去拜見埃德加,而並非威廉。
彼得伯勒修道院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人們對於埃德加必將重登王位之事深信不疑。事情很快傳到了威廉的耳中,他勃然大怒,怒火直指平民百姓,有當時人這樣說道:「從這一天 起,英格蘭人民陷入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當中,願上帝憐憫我們!」 自此,英格蘭男性全部淪為奴隸,終日辛勤做工,卻仍舊難以養家餬口;英格蘭女性 則長期忍受入侵者的暴力行為。有些女性被國王賜婚,被迫嫁給諾曼人;還有一些女性直接淪為諾曼第士兵的玩物。有歷史學家曾這樣描述道:「這些卑鄙的士兵、骯髒的流氓肆意玩弄這些高貴的女子,她們痛不欲生,甚至哭著哀求賜死,諾曼人都無動於衷。
他們以折磨人為樂,並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驕傲和自豪。他們來到英格蘭,將掠奪來的財富歸為己有,他們的僕人甚至都比他們遠在諾曼第的整個家族更富有。他們得意忘形,深深沉醉於無限膨脹的自我當中。為了奪取金錢和土地,他們折磨甚至殺害窮苦百姓,以保障自己的生活、滿足自己的欲望……」誰能料到,自從印有三隻雄獅的軍旗深入到英格蘭的大街小巷之後,英格蘭人的命運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諾曼人尚未踏足的城市也儼然一副鄉村的樣子,他們蹂躪過的地區現狀自然可想而知。威廉將這些地區劃分給自己的手下,希望諾曼人可以為這些地方帶來生機。關於諾曼人分封領賞之事,讓我們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加以深入了解。
其中不乏大人物的故事,同時,為了將當時的情景儘量生動地還原在讀者眼前,也會講到很多不為人知的小人物。經歷過火海的多佛爾成了巴約主教厄德的領地,厄德沒有經過周密思考便接過了這片荒蕪之地。他將多佛爾的房屋分給他的戰士:拉烏爾·德·庫爾貝皮訥分到三座房屋和一塊田地;紀堯姆也分到了三座房屋,其中一座還是薩 德同盟城市工會所在地。在埃塞克斯的科爾切斯特附近,來自芒德維爾的傑弗裡獲得了四座莊園,周圍全是耕地。還有40位英格蘭土地主的財產 全部被恩格利佔為己有,一個名叫紀堯姆的諾曼人則將30個英格蘭人的土地全部收入囊中。
貝德福的波頓、斯特拉特福成了居 伊·德·裡安庫爾的領地,他一直都佔據著這塊區域;他的兒子理查後來繼承了這片領土,卻在同亨利——威廉的第二順位繼承人扔骰 子時輸掉了領地中最好的區域。不少英格蘭有錢人在被剝奪財產之後,選擇投靠諾曼人以 保全性命,一個英格蘭人就自願向諾曼人高緹耶交錢,還有一個英格蘭人甚至在原本屬於 自己的土地上當起了農奴。讓我們接著來看一看當時英格蘭各地所發生的事情。在薩福克,一個諾曼第將領將一個叫作伊迪夫的英格蘭婦人的土地據為己有。諾維奇被攻下之後,整個城市向威廉繳納了30鎊零20蘇的稅金,但是威廉並不滿足,他還要求諾維奇人民再向他繳納70鎊的稅金和一匹名貴寶馬,還要將100蘇獻給王后,20鎊獻給留下管理諾維奇的最高長官。
留在諾維奇的諾曼人很快便在城市中心建 起了一座堅固的城堡,主要是考慮到士兵需要長時間在海岸邊巡邏,而留在城內的諾曼人的安全又需要時刻得到保障。接著讓我們移步至多切斯特,愛德華在位 期間,這裡曾經有172座建築巍然聳立,一片盛世之景;如今,這裡只剩下80座房屋,其餘的都已成廢墟。而在沃勒姆的113座建築中,也有62座被摧毀。在布裡 德波特,也有20座建築消失,直到20多年以後,這座城市都沒能得到重建。威廉的宮廷總管大臣紀堯姆攻下位於南部海岸的懷特島,懷特島自此歸入英格蘭的領土範圍;後來,他的侄子博杜安繼承這座島嶼,英格蘭人稱他為「島主博杜 安」。
溫徹斯特附近,漢普郡有一座希達修道院,黑斯廷斯戰役爆發,修道院院長帶領30餘 人投奔戰場,至今未歸。諾曼人佔領此地之後,從修道院搶走財物和土地,其野蠻行 徑在今日看來實為可笑:他們從這裡搶走的土地,足夠分給12位騎士和一位貴族作為封 地;從這裡搶奪的財物相當於13位英格蘭被剝奪戰士的財產總和。還有一件荒謬至極 的事情,一個叫做阿德琳的行吟詩人,從一個叫做羅傑的諾曼第的 公爵那裡領取了封地和薪水,之後,卻又一次出現在了同一地區的待領賞名單之上。
在哈特福,一個英格蘭人花了九盎司黃金,重新贖回了自己的土地,但是,因為害怕 自己的土地被再次搶走,他不得不主動向當地一個叫做維戈的諾曼第士兵交錢,以尋求庇護。英格蘭的三兄弟瑟諾、瓦爾塞奧夫和瑟曼 在聖奧爾本斯修道院附近擁有一座莊園,此莊園乃修道院所贈,意在請求三兄弟保護修道院免受外敵侵擾。諾曼人來襲,三兄弟與入侵者展開激烈鬥爭,無奈寡不敵眾,被迫放棄了自己的領地。隨後,這裡成為一個名叫羅傑的諾曼人的領地。不過三 兄弟很快便捲土重來。三人逃進附近的山林,召集一眾被剝削得一無所有的英格蘭人,於 一日發動突然襲擊,雖然諾曼人死傷慘重,但是三兄弟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將入侵者全部驅逐出去。
諸如此類的事件不勝枚舉,一一道來難免乏味;以上這些已足以向讀者展示,英格蘭 人民的悲慘命運每天都在英格蘭的南部和東部地區以不同的方式上演著;而此時,英格蘭國王威廉卻安居於倫敦的城堡,悠閒度日。國王的城堡建在泰晤士河邊的城牆一角,取名為「帕拉蒂尼」。「帕拉蒂尼」是古羅馬語,原本是威廉在諾曼第時的稱 號,人們稱他為帕拉蒂尼公爵。後下令新修建的兩座城堡建在倫敦城西,交由貝納德 和吉爾伯特·德·蒙菲切看守,兩座城堡也分別以兩人的名字命名。城堡上方原本飄揚著貝納德和吉爾伯特各自的軍旗,威廉即位以後,兩人都表示願意降下自己的軍旗,向國王宣誓永遠效忠於他。
自此,飄揚在倫敦三座城堡上 空的就統一為三隻雄獅的軍旗。威廉成為英格蘭國王之後,像貝納德和吉爾伯特一樣,諾曼第將領們紛紛向國王作出承諾、表示忠誠,就這樣,整個諾曼第軍隊,儘管分布在不同的領地,但是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在各個地區,上級分配土地和金錢給下屬,下屬對上級保持忠誠,為其所用; 封土地較多、戰爭中收穫較大的人,會將財物贈予收穫較少的人,比如貴族會贈予騎士, 將領會贈予普通士兵。普通士兵則會把財物贈予騎士侍從,騎士侍從贈予低級士官,低級士官再贈予弓箭手和僕人。總的來說,富人救濟窮人,窮人通過富人的施捨和幫助,很快 也會變成富人。就這樣,諾曼人的軍銜和地位等級不斷發生著變化,戰爭於他們來說,是 一場機遇,最低級士官搖身一變成為高級統領並不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