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見習記者 周琪
「什麼時候輪到我啊?」「還要等多久?」帶著些許急躁情緒的叫喊聲,最近一段時間,每天上午十點半就會在杭州文源電商產業園的充電站響起。
這裡是杭州不少電動網約車司機們的大本營。
十個排成一列的快充充電樁是他們互相競爭的對象。
60KW的快充充電樁意味著更少的時間、更多的訂單。除了正在充電的十輛車,其他車都在同一片場地上等待。
冬天的氣溫讓電動汽車的電池續航能力出現下降,等待一個充電樁成了網約車司機們最近最關注的一件事。
11個充電樁全都停滿了車
從2014年就開始跑網約車的林師傅經歷了「油向電」的轉變,也經歷著每年冬天電動汽車的窘境——「電池說是能跑300公裡,一到冬天開個空調,200公裡都跑不到了」。
這個冬天,林師傅這樣的電動網約車司機們,再一次遭遇了難題。
前幾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小時觀察欄目接到網約車司機陳師傅的留言:杭州的充電樁設置其實已經蠻多了,但是還是要等。為了省電多跑幾單,我開車都不敢開空調,手腳都長出凍瘡了。我們很想知道,究竟什麼時候充電才能不用等。
1】人等車,車等樁,是這個充電點的常態
文源電商產業園的充電站最近總是在中午時段爆滿。
充電站管理員李阿姨手裡拿著10張撲克牌,從A到K,來一輛等待的車發一張對應的撲克牌。
「上午十點半到下午一點,忙不過來。」這10張撲克牌基本在中午12點左右被全部發出去,接下來取號排隊只能憑李阿姨的記憶和現場調度。
正常情況下,等個半小時,司機師傅們就能輪上充電,但如果來的時機不好或是當天車輛爆滿,等上一個小時也是家常便飯。
「一般要等超過半小時,我就會勸他們去別的地方了,但是也有人願意繼續等。」李阿姨站著的這片停車場不用收停車費,這是很多司機願意等在這裡的重要原因。
按照快充充電樁標註的60KW功率,市面上現有的電動汽車想充滿電需要1.5至2小時。
這對網約車司機們來說,不是個短的時間。
「只能等啊,不然下午都跑不了了。」12月23日,小時新聞遇到了等在這裡的詹師傅。
他當天上午10點50到的充電站,「運氣不錯,等了二十分鐘就要輪到了」。在等待的二十分鐘裡,詹師傅從車上下來抽完了兩根煙。
相比夏天前天晚上充滿電的車能跑到下午一點半,冬天更低的氣溫讓電動網約車司機們的時間變得侷促。
「跑到十一點多就得來充電了,就這種情況都是空調省著開的。」詹師傅說,他的長安電動汽車充滿電夏天能跑三百四五十公裡,到了冬天,這個數字驟降至二百四五十。
耗電更快意味著需要更早充電。
這讓本就是充電高峰期的中午變得更加擁擠。
「大家都中午來,正好休息一下又能充個電,但是等的時間就更長了。」另一位網約車司機林師傅已經等了十五分鐘,他說再過個十幾分鐘就能輪上了,「有個車快充到90%了。」說著,林師傅指了指最角落的一臺T3網約車。
人等車,車等樁,在這個充電點,充電樁的供不應求,代表著司機們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2】不收停車費充電更便宜的站點,司機們最願意去
「杭州的充電樁數量和不少其他地方的相比,已經蠻多了,大概有六七百個。但是電動汽車更多啊。」
師傅們說,找到一個空閒的充電樁對於每天穿梭於杭州城大小街道巷弄的他們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找到一個「合適」的充電樁,卻不那麼容易。
不同公司的充電樁收費標準不一樣,最便宜的充電樁對網約車司機最有吸引力。「有的充電站會搞活動,平時一塊多,搞活動只要九毛。」李師傅仔細算過這筆帳,在便宜的充電站充一次電就能省下十幾二十元,他寧願在人多但便宜的充電站多等上半小時。
網約車公司大多實行租賃制,司機們除了承擔日常的汽車開銷,還得向公司繳納一筆租金。充電費對他們而言,也屬於不願多花錢的支出。
「有的地方要收停車費的,我去了一次就不會再去了。」詹師傅說。
相反,一個充電站不用收停車費,那麼它會迅速在網約車司機之間聞名起來。他們樂於互相分享這個「用經驗得出的好消息」。等半個小時換取免費的停車,在他們心裡,在冬天這個特殊的時節,會更加合算。
位於浙江大酒店地下停車場的兩個電動汽車充電樁是國家電網旗下的,除了要支付充電費用,還要承擔10塊一小時的停車費用。停車費由浙江大酒店收的。
下午五點,兩個充電樁都處於空閒狀態。
在停車場工作5年的樓師傅告訴小時新聞記者,浙江大酒店停車場的兩個國家電網充電樁在2016年就有了,但是一直使用率不高,鮮有人專門跑來充電。一方面是浙江大酒店停車場的車位比較緊張,充電樁設立在普通車位中間,「有的不要充電的車也會停在那,不會專門空出來留給充電的人。」另一方面,在浙江大酒店充電,還需額外繳納10元每小時的停車費,這對普通的電動網約車司機來說是一筆「承擔不起」的費用。
3】困局如何破解?
冬天的電動汽車難題,網約車師傅們能做的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去省電。
李師傅從安徽來浙江打拼數年,因為年紀大了無法承受工廠的兩班工作制,從溫州來到杭州。趁著雙十一,他當了幾天的臨時快遞分揀工。雙十一結束後,他奔向了開網約車的隊伍。
開了一個月不到,李師傅手腳上長出了凍瘡。「天冷電池續航差,根本不敢開空調。」李師傅沒能躲過寒潮,也沒能逃出電動汽車司機們在冬天總會經歷的困境。「還好乘客們都比較理解我,到現在就一位乘客提出讓我開空調。」李師傅說等車充電的時間自己耗不起,更多的時間意味著能跑更多的單,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和新入行的李師傅不同,跑了多年網約車的林師傅已經對「接單」看淡了。每天穩定在20多單,林師傅心滿意足。對於電池在冬天續航變差的問題,林師傅搖了搖頭,「我們也是人,冷得受不了也得開空調。」既然無法解決難題,林師傅決定善待自己。
中午12點,又有四五輛電動汽車駛入了文源電商產業園。司機們紛紛找到車位,下車領取排隊的號牌。
就著冬日裡的陽光,他們有的掏出手機戴上耳機,有的點上一支煙,三三兩兩結群而站,用車開啟一個話題,有一句沒一句地聊了起來。
這是屬於他們難得的休閒時光。
不遠處的新鐵食堂也熱鬧了起來,屋內熱騰騰的,不大的店面幾乎坐滿了人。12塊一份的快餐是網約車司機們為自己準備的午餐。車在補充電量,他們也需要一頓補給。
冬天裡的這個充電困局如何破?
小時新聞記者找到了今年9月份出臺的一份文件——
9月4日,《2019年浙江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電動汽車保有量311611輛,建成公共充電樁33188個。按照計劃,2020年,浙江將建成公用充電樁4050個。
一邊是電動汽車充電難,另一邊部分充電設施的利用率又有待提高,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的現狀?
省能源局的相關負責人在當天的發布會現場曾做出了這樣的解釋——
從充電基礎設施總量上看,是能夠滿足現有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的,但是因為各種因素現階段充電設施的供給和需求存在錯配的情況,主城區等少數核心地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迅速,充電樁車滿為患,甚至需要排隊;其他有發展潛力的地區,我們鼓勵充電設施適度超前布局,帶動新能源汽車增長,由於還處於市場培育期,目前有一部分充電樁的利用率比較低。
因此,針對這種狀況,接下來將採取一定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是要優化布局,結合現有充電數據的分析,以及城市發展規劃等多方面因素統籌規劃,引導公共充電站科學布局、有序建設。
二是要補齊短板,通過政策引導,積極推進住宅小區充電設施建設,鼓勵新建住宅小區同步配套,老小區具備條件的及時補充完善。同時,積極推進加油站等方便群眾進出的場所增加充電功能,緩解城區內充電難問題。去年以來,全省已有300多座存量加油站增加了充電功能。
三是要盤活存量,採用市場的手段,比如用價格槓桿引導廣大司機到相對空閒的充電站充電,提高充電設施利用率。總的來說,隨著充電設施布局優化、數量增多,充電難的情況將會有所改善。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