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前被誰蹂躪了三天三夜?

2021-02-07 魚羊密史


落雁(原創)

 

美人居閨中,才貌醉萬人。選秀入後宮,可恨默無聞。

春暖花驚豔,昏帝三垂涎。和親化幹戈,小女敢出關。

心中離別意,孤燈牛馬間。無奈辛酸淚,惟有冷月伴。

塞外孤煙直,中原炊火亂。自願赴匈奴,未了化落雁。
    

一個是好色皇帝劉奭,一個是美貌宮女王昭君,兩人本來只是簡簡單單的主僕關係,不想千年之後,卻稀裡糊塗地出現了與兩人有關的風流韻事。真實的歷史中,王昭君一直埋沒在後宮佳麗之中,所以劉奭根本沒有機會臨幸這個閉月羞花的美人,更不曾與其有過風花雪月之事,但是追求美夢、嚮往憧憬的後人卻不依不饒,誓不罷休,非要無中生有,再加上對漢元帝的憎惡,便不問是非曲直用自己那見證奇蹟的巧手,活生生的整出一出王昭君在出塞前被劉奭蹂躪三天三夜的「好戲」。這絕不是筆者個人杜撰,而是在翻閱舊雜誌時看到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些八卦文人的行為近乎意淫,更使一代昏君漢元帝劉奭成為史上唯一一個被扯上蹂躪王昭君三天三夜的皇帝。

 

名聲在外的昭君出塞,雖然在正史中只有寥寥數語,但是千百年來,卻因被天馬行空的人們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增添新的情節、表達新的感情而變得版本眾多、迷霧重重、真假難辨,有甚者多了些九曲迴腸,主人公王昭君也憑藉此轟動一時的爆炸性新聞躋身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列。再者,漢元帝劉奭是西漢屈指可數的昏君,是他寵信宦官,是他柔弱無能,是他荒廢國家,將西漢這架本身就帶有詬病的馬車直直的拉向了萬丈深淵,成為無數後人不約而同貶低的昏庸對象。也許正是由於這個緣故,後人才會有興趣、有可能、有機會,把秀色可餐的王昭君和「漢室基禍之主」的漢元帝拼湊在一起,並仿佛現場直播般的演繹出了劉奭蹂躪王昭君三天三夜的八卦激情大戲。



劉奭(公元前75年——公元前33年),即漢元帝,父親漢宣帝劉詢,母親皇后許平君,以柔仁好儒著稱,9歲成為太子,27歲登基,在位16年。

 

人赤裸裸地來,匆匆忙忙一生,又赤裸裸地去,不帶走這世界上一丁點東西,所以但凡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人,大多很單純,只想簡簡單單工作,簡簡單單做人,可是在見到權力、金錢、名譽這三樣「好東西」後,卻又大都「英雄難過美人關」,紛紛倒戈相向,變得唯利是圖,唯錢是圖,唯名是圖,早已將人的「性本善」拋到九霄雲外。漢元帝劉奭雖貴為天子,但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所以自然跳不出上面所說的「俗世定律」。

 

成為執掌社稷的君王后,漢元帝也曾想好好治國,也曾想好好上朝,也曾想好好勤政,欲新官上任三把火,效仿前輩皇帝,大刀闊斧,銳意進取,開天闢地,事成之後讓後人稽顙膜拜。為此,他還努力過。第一條,勤儉節約,禁止奢靡;第二條,柔仁好儒,重用儒生;第三條,虛心納諫,減少失誤;第四條,弱化刑罰,體察民情。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一個小小的疏忽,往往給個人或者集團乃至國家帶來摧枯拉朽的滅頂之災。漢元帝雖然在執政初期採取了一系列較為開明的措施,但卻沒扭過他個人寵信宦官造成的日趨墮落,更不可能拗不過西漢王朝的整體滑坡,這不僅是他時運不濟的無奈,更是他用人不濟的惡果。
   
在漢朝,亂世者,宦官也。別人追名逐利,要麼用權,要麼用錢,要麼找關係走後門;但是像宦官這類「兩袖空空」的畸形人,大部分為了實現心中夢想,只好忍痛割愛,獻出自己的器官,滿足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需求。宦官一行,有去無回,只有進入這一行的路,沒有出去的路,似圍城一般,閹割以後只能一條路走到黑,當時漢元帝眼前的紅人宦官石顯便是如此。他深知自己「一日為太監,就必須終身為太監」這一殘酷現實,所以在見皇帝老兒親信宦官之際,就拼死往前擠,不見黃河心不死,不得皇帝寵信心不死,哪怕是整的自己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死而無憾、「大義凜然」。
   
蕭望之和周堪,名義上是漢元帝的指導老師,實際上是他的左膀右臂,但同時也是外戚史高的兩個下屬,如此紛繁複雜的上下關係,天長日久不出現問題才怪。史高只要見兩人在皇帝面前頗得信任,便感覺渾身上下不自在,起了雞皮疙瘩一般。漢元帝雖然表面上重用自己的兩位儒士老師,但實際上卻並不代表他自始至終信賴與重用儒士,而是另闢蹊徑,在外戚、儒士、宦官三者之間,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宦官。

 

劉奭這樣選擇,主要是考慮到,宦官們沒有家室,不可能興風作浪,亦不可能形成有組織有預謀的利益型集團。正因為如此,石顯才會蹬鼻子上臉,宦官才會越發的為所欲為,漢元帝才會自始至終信賴並委以宦官重任。在這種背景下,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石顯最終美夢成真,得以控制大權,逼死蕭望之,貶周堪等人為庶民。

 

宦官得天下,一手遮天,狡猾佞巧,令漢元帝大權旁落,成為一代昏君。劉奭也好色,要不然在他自己還是太子時,便擁有眾多美人胚子,但卻不像漢廢帝那般強烈,按捺不住。也許正是由於是位昏君的緣故,也許正是由於漢元帝也較為好色的緣故,也許正是由於劉奭在自己執政期間讓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出塞的緣故,所以在他去世以後,才會有人費盡心機,鐵樹開花,讓漢元帝劉奭在王昭君出塞之前蹂躪了她三天三夜。

 

製造這起「桃色新聞」的造假者,不是出於惹人眼球的利益目的,就是出於滿足自己個人意淫的好色目的……總之,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吧,都讓漢元帝劉奭背上了新的罵名。唉,漢元帝這個人真可憐,逝世以後,也不得安生,被人強拉硬拽,扣上了「被扯上蹂躪王昭君三天三夜的皇帝」這頂新罵名帽子。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一點,人生在世,不要做盡壞事,種下惡果,要不然你死後也不得安生。漢元帝這個生前屢次犯錯的人死後被人這樣侮辱還情有可原,這都怪他活著時壞事做盡;但相比之下,為國獻身的王昭君卻受冤多了,生前用盡畢生精力維護漢匈關係長期穩定,死後不想卻受此侮辱,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作者:李玉廣,90後歷史作家,已出版圖書《皇帝的微博》、《微信民國》。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ID:yymschina)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視作侵權。】合作聯繫QQ:2483843068 

相關焦點

  • 王昭君出塞經朔州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經久不衰,其事跡最早見於《漢書》和《後漢書》。《漢書·元帝本紀》記載了漢元帝將昭君賜於單于之事:「竟寧元年(前33)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前來朝拜元帝。下詔曰:『呼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慕禮義,復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
  • 漢元帝不可能喜歡王昭君,所以,出塞和親就是王昭君的最佳選擇了
    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到長安求親,王昭君因而出塞,在所有的傳說當中,王昭君出塞的那天是悲悲切切的,一則遠離故國,二則感慨紅顏薄命,為什麼紅顏薄命
  • 人物探秘:試議昭君出塞途徑喬河打扮
    作者:空靈 人物探秘:試議昭君出塞途徑喬河打扮 王昭君(約前52年-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焉。
  • 王昭君出塞後生活如何?輪流嫁給祖孫三人,生了孩子不知是誰的
    王昭君出塞後生活如何?
  • 王豔的京劇《昭君出塞》與她的京劇歌舞《昭君出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尚派真傳弟子王豔主演的《昭君出塞》這齣戲講的是西漢到了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國力強盛。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天子又難於失信。據說元帝回宮後,越想越懊惱,自己後宮有這樣的美女,怎麼會沒發現呢?
  • 長安城風波,王昭君出塞,漢元帝怒殺毛延壽,是真是假?
    「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當年的長安城風波真相到底是如何?其實,畫師毛延壽不該為王昭君出塞而背鍋,然而世人大多誤會他了。且聽真假歷史回聲道來:很多人覺得是長安城裡的風,從來就沒有停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而把王昭君卷了進來。其實還真是這樣,不過,就算沒有王昭君出塞,也會有下一個「王昭君」出塞,她只是正巧趕上。那麼,正史上到底是怎樣記載的?它最早見於《漢書·元帝紀》和《匈奴傳》。
  • 王昭君那麼美,漢元帝為何忍心讓她出塞?
    建昭元年(前38年),十五歲的王昭君被選進皇宮,身處深宮,同很多宮中的女孩子一樣,無緣得到皇帝的寵幸。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單于呼韓邪朝見大漢天子,請求迎娶漢女為妻,漢元帝將二十歲的「良家女」王昭君賞賜給呼韓邪,同時改元「竟寧」,以示慶賀。《漢書》記載:呼韓邪大喜,上書表示:「願保上谷以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 李彩樺版《昭君出塞》美化出塞情節的做法,你們覺得對嗎?
    剛剛恰巧看到了《母儀天下》中,昭君出塞的情節,讓我一下就想起來了李彩樺版的《昭君出塞》。若說最美昭君,李彩樺的昭君扮相,在我心裡一直是最美的。有事沒事,就喜歡去回顧一下她那一版《昭君出塞》。小時候就覺得他們倆的昭君跟單于非常相配,他們倆的這個故事,是那麼的美好。就算是長大後,以前也從未改變過這個想法。一直以來,這部《昭君出塞》,在我心裡都算經典劇!可今天看到《母儀天下》中,王政君三人送別王昭君的時候,我才反應過來,昭君出塞這個故事背後,其實是個悲劇啊!
  • 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昭君出塞的啟示
    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昭君出塞的啟示一、昭君出塞王昭君明眸皓齒,天生麗質,16歲時她隨著皇帝的一紙詔書從深山走入皇宮。因為性格中的倔強,或是源於內心的自信,明知畫工便是皇帝的眼睛,她也不屑於像其他女子一樣去取悅誰,屈就誰,於是畫工毛延壽在她的畫像上格外用了點筆墨她的眼睛下便多了一顆「亡夫淚痣」。不是別人的出色,而是自己的一身凜然正氣,讓王昭君永遠沒有了出頭之日。可即便如此,不甘心做籠中鳥、池中魚的王昭君仍不肯放棄,她毅然請命,遠赴匈奴,親手改寫了在深宮中孤獨終老的命運。
  • 王昭君出塞的動機是因為「性饑渴」?全因得罪了畫師
    明《新刻出像音注王昭君出塞和戎記》  農家淑女  選入漢宮湖北興山縣明妃村,三面環水,水光瀲灩;一面環山,山青如黛。這是王昭君的故鄉。他深信,目前皇帝所享用的美色中,沒有一個比得上王昭君。動筆前,毛延壽向王昭君自我吹噓道:「世上各色人等,沒有我這枝筆畫不了的!傳神寫照,栩栩如生,筆到即成,他人完全可以按圖索人。」王昭君明白他的意思,可沒有搭理他。  下筆之時,毛延壽在心裡曾湧出過絲絲同情,希望王昭君放下架子,對他尊重一些,向他有所表示,以使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些許滿足,那樣,他就不會昧著良心下筆。
  • 王昭君出塞真的讓漢元帝後悔嗎?看看當時的背景就知道了
    昭君出塞一直以來都被傳頌,但是其實背後故事很多人也不了解,它也留下了許多遺憾和疑問。人們普遍認為王昭君是一個誠實坦率的人,不善於討好有權勢。因為他不想賄賂畫家毛延壽,從來沒有引起皇帝的注意。最後,皇宮把她作為禮物送給了匈奴單于,離開時,出於漢匈友誼的禮遇,漢元帝參加了告別儀式。
  • 王昭君為什麼被毛延壽畫醜
    ,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昭君16歲被選入宮為宮女;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請求和親,昭君自願應詔遠嫁匈奴;兩年後,呼韓邪單于去世,昭君依照匈奴風俗改嫁新單于(呼韓邪與前妃水閼氏之子)。
  • 王昭君傳說
    昭君出塞的故事從西漢到元初經曆了一個演變過程。它最早見於《漢書·元帝紀》和《匈奴傳》,大致情節是:西漢竟甯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宮人王嬙賜呼韓耶單于為閼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韓耶死,從成帝敕令,複為後單于閼氏。元帝時漢強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實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體表現。
  • 王昭君出塞遠嫁匈奴:一嫁呼韓邪,二嫁其子,三嫁其子之弟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對應的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其中,落雁指的是西漢時期的王昭君。相較於其他多多少少沾上"紅顏禍水"評價的三位美人,王昭君的評價要高上許多。"昭君出塞"不僅鞏固了邊疆的和平,讓此後的幾十年內,漢朝與匈奴一直保持著友好和睦的關係;而且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 昭君出塞也是一路遊山玩水,不然為啥走左雲
    據說王昭君就是途經左雲而出塞的。昭君出塞,認同度較高的路線是:長安—北地(今甘肅慶陽縣)—上郡(今陝西榆林市)—西河(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朔方(今杭錦旗)—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市)。這條路線基本上是秦朝開築的直道,據說呼韓邪單于三次朝見漢朝皇帝均走此路,所以很多人揣測,昭君出塞也應該走這條路。
  • 李彩樺版《昭君出塞》美化了故事?感覺「童年濾鏡」都快破掉了
    可今天看到《母儀天下》中,王政君三人送別王昭君的時候,我才反應過來,昭君出塞這個故事背後,其實是個悲劇啊! 但就我所看過的版本中,只有李彩樺版的《昭君出塞》把王昭君跟呼韓邪之間的感情,進行了美化。 其他的版本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楊冪曾經飾演的一版昭君,明明白白的講出了昭君後來的悽涼。 大漢不讓昭君回去,反而讓昭君遵循匈奴制度,父死嫁子!
  • 漢元帝懊悔錯過王昭君,怒殺貪心畫家毛延壽,他為何要醜化王昭君
    他深信,目前皇帝所享用的美色中,沒有一個比得上王昭君。動筆前,毛延壽向王昭君自我吹噓道:「世上各色人等,沒有我這枝筆畫不了的!傳神寫照,栩栩如生,筆到即成,他人完全可以按圖索人。」王昭君明白他的意思,可沒有搭理他。下筆之時,毛延壽在心裡曾湧出過絲絲同情,希望王昭君放下架子,對他尊重一些,向他有所表示,以使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些許滿足,那樣,他就不會昧著良心下筆。
  • 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歐陽修跟風也寫了2首,誰寫得更好?
    王昭君和西施、貂蟬、楊貴妃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原先是漢元帝當時的一個普通宮女,據說,漢元帝當時選妃,是看畫師毛延壽所畫的,後宮所有宮女的畫像。但是王昭君並不願意賄賂毛延壽,於是,毛延壽並沒有將王昭君按照她本來的樣子在畫上呈現出來,漢元帝也因此沒有將王昭君選入後宮。
  • 王昭君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雖然王昭君相貌出眾,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種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毛延壽得不到賄賂,便故意醜化她。 昭君進宮多年,得不到皇帝臨幸,心生悲怨。 出塞和親 因為昭君不只是一個北上匈奴的人,她帶著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處,無不春暖花開。她一個人影響著整個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王昭君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加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 昭君出塞人人知道,但有多少人知道他發生在漢朝的什麼時候?
    漢宣帝之後,他的兒子漢元帝即位,著名的「昭君和番」、「昭君出塞」故事便是發生在這一時期。 傳說王昭君是中國歷史上四大美人之一,被漢元帝選秀時選送進宮。當時由於後宮掖庭美女眾多,所以請畫工畫出美女的畫像,呈給漢元帝決定召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