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武士道(二)

2021-01-18 X先生的科技資訊

淺談日本武士道(二)

可以說,佛教和儒家思想是武士道形成的兩大理論基礎,而佛教的色彩更重,為啥呢?原因有幾個。

第一個,佛教有天堂地獄的概念,這讓武士們覺得,反正人都要死,我忠誠下去,好好幹的話說不定下輩子還能享福,如果不這樣,以後不是要下地獄嗎?

第二,佛教講無常。武士本來天天就是與死亡相伴,對他們來說這可太有道理了,頭天還活蹦亂跳的人,可能第二天打仗就死了,所以是死是活誰能保證呢?那既然如此,還畏首畏尾的幹啥,你戰場怕死又能多活多久?如果不怕死,說不定還能活下來。

第三,佛教講輪迴。人這一輩子死了,結束了,下一輩子卻開始了。這叫生死一如,意思是生和死都如同是一樣的。二者不是對立的。所以對武士來說,就是一種催眠效果,你死了不要緊,反正也能重新投胎做人,說不定下輩子還能活得更好呢,怕死幹啥?

當然,這側重於讓武士變得勇敢,那忠誠方面呢?這就要說禪宗思想了。

禪宗是佛教的一個宗派,目前也是日本佛教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流派。禪宗給日本帶來的最深重的影響之一就是修行的概念。

相信大家也知道,日本人啥都講修行。學劍術是修行,學廚藝是修行。修煉的不僅是某一項技能,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而如果個人的綜合素質到了,要學的技能反而成了個次要問題。

禪宗就是這個思想,他們說佛經啥的就是讓人悟道的,你能得道就行了。你既然已經得道了,佛教啥的東西自然也就可以放下不管。

而武士道也類似,效忠君主,不僅是為自己服務,也是以武士的身份修行。那麼君主的好壞反而是次要問題,自己盡忠盡到自己的本分就行了。也就說,從這個角度看,盡忠不是為了君主,是為了自己,甚至有一點自私。

所以很多時候這種單方面極致的勇猛會顯得愚蠢,因為人家根本就不是為了君主好,而更大意義上是為了通過送死顯示自己的忠誠,也就是說有作秀的意味。

以硫磺島戰役為例,很多人包括美國人自己,都認為這體現了日本武士道精神,打仗打到最後一人也不投降,真是日本武士如何如何,但其實人家日本指揮官的手段,根本就不合武士道。

照武士道的規矩,你打不過就最後切腹自殺,要保留作為武士的尊嚴風骨。可是日軍將領是拒絕了,說不許自殺,留下來打仗明明更好。照當時日本軍人的想法,打仗要堂堂正正的打,像一個武士一樣體面戰鬥。可當時的日軍將領卻反對,說要挖地道修公事。照武士道的規矩,要保留武士的志氣,不能懼怕敵人,可是戰役開打之前開會,他老老實實承認美國人已經把咱們圍的死死的了,咱們就老老實實認命,該怎麼打就怎麼打。

結果就是這麼個離經叛道的人,最後卻被很多美國人認為是二戰最優秀的美國將領。

那麼在二戰裡,這個武士道精神到底在戰場上效果如何呢?

說真的,效果還真的不好。

相關焦點

  • 淺談日本武士道(三)
    淺談日本武士道(三)說真的,所謂武士道投入實戰效果還真不好說。,至少沒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好。當然我知道有人要反駁我,說你傻嗎?你說人家不好,那八年抗戰裡咱們怎麼這麼吃虧?其實八年抗戰裡吃虧和武士道精神倒是關係不大。
  • 淺析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如果要對日本國度進行了解,不但要了解大和民族歷史的具體歷程,還要從其中發現日本的民族的深入內涵,也就是關乎到日本民族文化的主要內容——武士道精神。從武士道的來源、進展、變革以及在特殊時代作為精神促進動力的主要工具,可以了解其對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的構成和發展的具體意義。
  • 日本的武士道是什麼道?
    日本人最追崇的便是武士道,武士道一直是日本武士的精神內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武士道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代名詞,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危害。那麼,武士道究竟是什麼道?其主要特徵是什麼呢?日本武士道的古稱為《葉隱》,是日本江戶時代佐賀藩所傳頌的武士修養書籍。「葉隱」是何意思?其原意便是如樹木之樹蔭,樹蔭為主公庇護有「捨身奉公」之意。
  • 日本動漫中的武士道精神(2)
    二、在武士的世界詮釋武士道的精神   (一)傳統武士的武士道精神。TV動畫《新撰組異聞錄》在主人公市村鐵之助加入新撰組不久,就借衝田總司對鐵之助進行教導的機會,讓主人公、讀者通過包括不能違背武士道,否則要切腹謝罪的「局中法度」看到了新選組的殘酷。
  • 武士道曾讓日軍義無反顧地去死,今天的日本人,還信武士道嗎?
    所以,武士道精神還存活在這些人心中,日本的軍國主義武士道就是從這裡來的。 一、武士道被冷藏 明治維新開始之時,武士道其實是被冷藏的。明治天皇在維新伊始就明確批評武人掌權是「違我國體」,他的詔書更是明確宣布「日本帝國之人民」共有的品質,就是忠君愛國、驍勇善戰,但絕口不提武士道。
  • 了解日本,需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上文作者介紹了日本武士的形成,這篇我們接著講解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在日本武士形成後慢慢形成的一種文化,是對武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總體來說提倡「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雖然武士道精神在世界上比較有名,但是不要被過分的神化。
  • 淺談《海賊王》中索隆貫徹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之前有對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於生死兩難之際,要當機立斷,首先選擇死。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覺悟而勇往直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指的是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為自己本身,也為整個團隊盡全力的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其中大多數人都是抱著必死的覺悟去做事的,甚至這已經是一個標準或規矩,如「切腹」就是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而切腹也不可隨意為之,切腹自殺也要有種種規矩,是不可失禮的。
  •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你真的了解嗎?
    當我們談到日本文化,就不能不談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真正的武士信奉:「身為武士者,與平日就重視勇氣與名譽的人為友,戰時也要求與這樣的人為敵。」這就是武士所提倡的「勇」,而「勇」表現到極致時,便近乎「仁」。尼採說:「能以敵人而自豪者,便能視敵人的成功為自己的成功。」這無疑是對武士「勇」與「仁」的最準確的表達。日本武士道最早可追溯到江戶時代的佐賀藩時期。
  • 日本歷史上所推崇的「武士道」,究竟是個「神馬」東西
    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武士道被當時軍國主義者大肆渲染,成為了日本國民上下一體奉行的「圭臬」,也為日寇發動侵略戰爭「保駕護航」!因此但凡涉及到日本二戰的小說影視劇,那必然或多或少,就會涉及到「日本武士道」,畢竟在那時它已經深入每一個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多元化:佛學、儒學與神道教的交織
    日本軍人在對普通民眾進行屠殺時所顯露出來的平靜,和在切腹自殺時所表現出來的淡定,無不受到武士道精神所推崇的「禪」的影響。此外,武士道還受到儒學思想的影響。武士道最豐富的淵源便是孔子的教誨。如新渡戶稻造所說,武士道作為一種不知不覺的而且難以抵抗的力量,推動著國民及個人對天皇效忠,武士道過去是,現在也是日本的生氣勃勃的精神和原動力。由此可見,武士道仍然廣泛地存在於日本的社會當中,並一直深刻地影響著日本人的思維方式。
  • 最後的武士道
    談到日本文化,就不能不談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真正的武士信奉:「身為武士者,與平日就重視勇氣與名譽的人為友,戰時也要求與這樣的人為敵。」這就是武士所提倡的「勇」,而「勇」表現到極致時,便近乎「仁」。尼採說:「能以敵人二自豪者,便能是敵人的成功為自己的 成功。」這無疑是對武士「勇」與「仁」的最準確的表達。
  • YAKUZA,日本黑幫與武士道的傳承.
    他們曾作為愛國分子在亞洲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如今日本政壇依舊飄蕩著他們的鬼魂。如今他們的成員西裝革履、專注賺錢,被人誇張的稱為「帶槍的高盛」。在日本,他們叫Yakuza(雅庫扎),也就是黑幫。Yakuza稱自己是繼承了武士道精神的「俠義組織」,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考量日本黑社會的組織倫理,我們還是可以在這幫匪徒流氓的身上看到江戶時代武士的影子。
  • 日本武士道精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二戰時期日本最有名的就是武士道精神跟軍國主義教育了,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軍國主義是當年日本天皇裕仁主張的,原因就在於裕仁從出生就接受著軍國主義的教育,當他成為天皇之後又把這種教育傳播開來了。那麼問題來了,日本武士刀精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 日本武士道包括哪些內容,真的那麼狂熱嗎?
    到了侵華時期,這本《葉隱》再次被提及,鼓勵平民百姓要為天皇獻身,形成了日本特色的法西斯精神。武士道精神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就是關於武士的道德倫理體系,其中主要包括忠義、勇敢、仁愛、克己等。忠義:武士道所提出的忠義是指即使再愛自己的家人,愛惜自己的身體,也要犧牲家人和自己去保護主人。
  •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為什麼沒在慰安婦身上發揮出來呢?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為什麼沒在慰安婦身上發揮出來呢?」最簡單的從武士道說起,有記載道《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戶稻造並沒有準確的意識到「武士道」對他們的思想影響,甚至我們可以理解為「在西方承認日本武士道之前,武士道一直未被日本人當做道德標準。」
  • 日本信奉武士道?別開玩笑了,麥克阿瑟一語戳穿謊言
    如果說,現代人回憶日本二戰的瘋狂,最先浮現的一個詞語應該是:武士道!在二戰前後,日本所宣傳的武士道,主要宗旨是「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切腹。從很多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日本人非常瘋狂,動不動就玉碎,戰敗就切腹,對死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
  • 從《海賊王》中的索隆來管窺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十分注重精神的力量,他們認為只要精神不滅,一切皆有可能,精神是永恆的。然而,日本人對精神重視的同時往往也表現出對生命的輕視,不僅是對對方生命的輕視,即使是自己的同胞和自己的生命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日本重視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總結說有八個字,那就是:義,勇,仁,禮,誠,名,忠,克。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在二戰期間可謂走出國門,衝向世界,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戰場上大放異彩。隱忍、毒辣、瘋狂,這是隱藏在日本人彬彬有禮的外表下的另一面。誠如題主所問,日本武士是如何像西方騎士一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階層的呢?
  • 武士道乃求取死若歸途之道也!日本武士為何要切腹謝罪?
    所謂武士道,乃求取死若歸途之道也。 ——三島由紀夫《葉隱》 ​在電影《最後的武士》中,湯姆· 克魯斯飾演的美國南北戰爭英雄納森被請到日本。此時正值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明治天皇欲訓練一支現代化軍隊,廢除傳統而古老的武士道,納森便被賦予這一重任。
  • 淺談日本漫畫史——「熱血」的少年(二)
    淺談日本漫畫史——「熱血」的少年(二)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