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上所推崇的「武士道」,究竟是個「神馬」東西

2020-12-22 侃侃歷史談

一提起「日本武士道」,咱們廣大的中國觀眾和讀者就會在腦海當中浮現出「一個腦袋上扎一個必勝的白布條,長相猥瑣或是兇惡,傻裡傻氣的日本鬼子,高喊天皇萬歲,之後剖腹自殺」的場景。這一幕對於咱們中國的老百姓那是再熟悉不過了

這種景象對於中國觀眾再熟悉不過了

尤其是80後90後那都是童年影視劇裡的「家常便飯」了。後來由於大量的「抗日神劇」不斷充斥著咱們中國老百姓的螢屏,「日本武士道」這一俗套到不能再俗套的「濫橋段」,更是深深地紮根在每一個中國觀眾的心目之中。

那您可能要問為什麼那麼多拍影視劇的導演和編劇,會對這個「槽點」樂此不疲呢?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武士道被當時軍國主義者大肆渲染,成為了日本國民上下一體奉行的「圭臬」,也為日寇發動侵略戰爭「保駕護航」!

因此但凡涉及到日本二戰的小說影視劇,那必然或多或少,就會涉及到「日本武士道」,畢竟在那時它已經深入每一個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那麼,今天侃哥就向各位讀者好好聊一聊,所謂的「日本武士道」到底是個「神馬」東西!

「武士道」如果光看外表,也是蠻唬人的

一、日本武士道從出生伊始,便伴隨著無休止的謊言

武士道起源於12世紀的鎌倉幕府時期,在以後的歲月裡不斷吸收由中國傳來的儒家和道家文化,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即所謂的「名、忠、勇、義、禮、誠、克、仁」!這八個字乍一看,那真是超級無敵高大上,但是從武士道在各個歷史階段來看,這些純粹是在粉飾其「殘忍、無恥、欺詐」的侵略本性!

在武士道誕生的幾百年後,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雖然武士道那八個字,被那些大名、官家、浪人天天無休止地掛在嘴邊,當然他們也不嫌煩。這些人嘴上整天標榜著這些所謂的「武士美德」,而實際上所幹種種齷齪之事,放到現今來看仍然讓人不齒!

例如為了一己之私,弒君的松勇彈正;連親爹都敢宰的齋藤道三;殺死兄長的今川義元;滅了老東家的德川家康等等不一而論,這些自詡正統武士的人們,其實在現實中的所作所為,連一個攔路打劫的強盜都不如,至於整天喊著的「效忠天皇」,那就是一個「大笑話」!

千萬別信,都是騙人滴!

二、進入近代社會,日本武士道在侵略戰爭中所扮演的「可恥角色」

日本在19世紀末,開明的武士階層通過「王政復古」推翻了江戶幕府,整個國家都進入了「明治維新」的「快車道」上。那時的日本可謂是「朝氣蓬勃」,百業俱興,蒸蒸日上。然而那時的日本統治階層沒有認清形勢,並不想通過和平發展的道路,來實現國家的強盛。

開始染指周邊各國,妄圖依靠侵略戰爭實現國家強盛的「迷夢」!為了所謂的「大日本帝國的迷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將曾經令它們嗤之以鼻的「武士道」精神,再一次從「歷史的垃圾堆」裡翻了出來,又重新搽脂抹粉,梳洗打扮一番便開始「登臺唱戲」了!

為了夯實每一個日本人無條件遵從「武士道」的侵略理念,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們便大肆鼓吹什麼「七生報國」、「效忠天皇」、「為國家而死」的荒唐之極的侵略言論,其中最著名的「吹鼓手」是北一輝和大川周明這兩個慫貨。

這就是大川周明,最後苟且地活著

在武士道精神的毒害之下,日本人造出來一個又一個所謂的「軍神」,這些人造「軍神」之中,以「肉彈三武士」最為出名,影響也最為廣泛。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時期,日寇24混成旅團為了儘快佔領中國軍隊所固守的陣地,便派遣北川丞、作江伊之助、江下武二(聽這名字起的就夠「二」的)三人扛著炸彈,去炸毀中國軍隊陣地前的鐵絲網。

這三人義無反顧,不懼生死,扛著大炸彈就過去了,最後三人與中國軍隊陣地前的鐵絲網同歸於盡了。當時日本官方媒體和軍部為這三人命名為「肉彈三人組」!這名字聽著也蠻滑稽可笑的,事實情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戰後一些當時的知情人和親歷者紛紛站了出來,通過媒體向當時的人們證明,這三個所謂的「軍神」其實就是三個「倒黴蛋」,被自己的長官選中,在槍口的逼迫之下,去幹這種有死無生的「活計」。三人死後也無法安生,還被別有用心的軍國主義分子利用,去招募更多的無知日本青年,去做日本侵略戰爭中,毫無意義的「炮灰」!

這些都是被武士道思想毒害的人

三、日本人自己對所謂「武士道」的種種看法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那麼好糊弄的。例如最著名的日軍第四師團,他在侵略戰爭中也犯下許多罪行,然而他卻不像日本其他軍隊對「武士道」那樣狂熱,僅僅以性的觀點去消極應對日本這場侵略戰爭,期間雖然鬧了不少笑話,但也算是對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的莫大諷刺!

另外還有一個參加九次神風敢死隊,九次都依靠聰明才智逃離險境的佐佐木友次。這些人都早已認清日本「武士道」的卑鄙面孔,不想為一個被人虛幻的「夢境」,去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另外前文提到的那個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的吹鼓手大川周明,在戰後為了逃避東京戰犯法庭的審判,故意裝瘋賣傻,終於逃得一條狗命。

那些經歷過所謂「神風敢死隊」的年青人,在戰後六七十年代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這些已經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飽經戰爭與時間的洗禮,面對記者鏡頭時,不無感慨地說:「當年那些整天高呼所謂七生報國、效忠天皇的傢伙,都能平平安安地活到戰後,享受著榮華富貴,出入將相,而那些被他們迷惑的年輕人,卻早早地犧牲自己的生命,將自己最美好的時光留在那毫無意義的侵略戰爭之中!」

瞧瞧這爺倆,一樣的無恥!

說的一點都沒錯,在日本戰後內閣,很多重臣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犯,它們這些人搖身一變,重歸日本政界商界,照樣整天呼風喚雨。其中有人竟然做到日本首相,例如有個傢伙叫做岸信介,此人曾在中國東北供過職,由於生性奢靡,他的關東軍同僚們曾給這廝起過一個外號叫做「滿洲之妖」!

後來岸信介被日本軍部調到菲律賓,參與了震驚世界的「菲律賓大屠殺」!戰後它被東京法庭判處為「乙級戰犯」,然而不久就被特赦了。岸信介戰後積極活躍於日本政壇,曾出任日本內閣首相。順便說一句,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是它外孫

結 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早已離我們而去。在戰爭中被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叫囂塵上的「武士道精神」,也早已被熱愛和平的人們,拋到了歷史的「故紙堆」裡了。現在所謂「武士道」的那一套,連日本人自己都不信了。

不信武士道那一套,他活到了戰後

在咱們實際生活當中又有多少類似「武士道」這樣,被別有用心的人精心打造包裝一番,拿到現實中招搖撞騙,騙取他人錢財,已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在座的各位讀者要時刻保持清醒,不要被什麼「大義」、什麼「義無反顧」、什麼「高大上」去洗腦,去做出毫無意義的個人犧牲!

熱愛生命、享受生活、努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才是一個健康而有意義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多元化:佛學、儒學與神道教的交織
    經常看過抗日影視劇的人,一定會對裡面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印象深刻,武士在日本歷史中曾經是頗為輝煌的階層,他們興起於公元9世紀前後。「從武士的起源來講,他們其實是擁有土地的農民,為了自己的財產才歸附在貴族之下,結成恩給關係。」
  • 遊戲歷史上的今天:《武士道之刃》在日本發售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武士道之刃》在日本發售於PlayStation上。《武士道之刃》如果現在提起冷兵器格鬥遊戲,你會想起什麼,《刀魂》、《流星蝴蝶劍.NET》還是《榮耀戰魂》?《武士道之刃》遊戲畫面遊戲的故事背景被放在了江戶時代,有著六位不同的角色可供使用,每個角色都有著契合時代背景的身份設定,而武器方面則有著打刀、野太刀、薙刀、輕劍、金錘、西洋劍、西洋刀與騎士大劍共計八種類別可以選擇,除了人物在能力傾向上的不同外,每一種類別的武器都有著相應的優劣勢與獨特的出招規則。
  • 淺析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如果要對日本國度進行了解,不但要了解大和民族歷史的具體歷程,還要從其中發現日本的民族的深入內涵,也就是關乎到日本民族文化的主要內容——武士道精神。從武士道的來源、進展、變革以及在特殊時代作為精神促進動力的主要工具,可以了解其對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的構成和發展的具體意義。
  • 日本的武士道是什麼道?
    日本人最追崇的便是武士道,武士道一直是日本武士的精神內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武士道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代名詞,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危害。那麼,武士道究竟是什麼道?其主要特徵是什麼呢?日本武士道的古稱為《葉隱》,是日本江戶時代佐賀藩所傳頌的武士修養書籍。「葉隱」是何意思?其原意便是如樹木之樹蔭,樹蔭為主公庇護有「捨身奉公」之意。
  • 日本動漫中的武士道精神(2)
    其實認為只有他才是真武士的人,大多是因為對「葉隱式」武士道的刻板印象以及對「素行—松陰—明治」這一系譜的不了解。《新撰組異聞錄》的TV動畫,在開播僅2個月後的第26屆日本動畫格蘭披治大獎獲得了第九名的成績,而在現下如日中天的《火影忍者》其TV動畫當時已開播一年有餘,只獲得了第十名[5],可見這部作品的爆發力。
  • 淺談日本武士道(三)
    淺談日本武士道(三)說真的,所謂武士道投入實戰效果還真不好說。,至少沒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好。當然我知道有人要反駁我,說你傻嗎?你說人家不好,那八年抗戰裡咱們怎麼這麼吃虧?其實八年抗戰裡吃虧和武士道精神倒是關係不大。
  • 日本武士道包括哪些內容,真的那麼狂熱嗎?
    通常這些武士都會有三個僕人,一個幫忙拿武器,一個拿鋪蓋卷,一個拿隨行食物。後來這些武士擴大了自己的勢力,各個莊園之間形成了聯盟,逐漸演變成為武士集團,一般需要中央貴族出身的,任大領主首領。比如歷史上有名的源氏集團,就是天皇的後代。武士集團形成以後,中央貴族認識到這些地方武裝的厲害,於是採用招安的方式,讓這些武士成為貴族的侍衛或者國府的兵士。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在二戰期間可謂走出國門,衝向世界,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戰場上大放異彩。隱忍、毒辣、瘋狂,這是隱藏在日本人彬彬有禮的外表下的另一面。誠如題主所問,日本武士是如何像西方騎士一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階層的呢?
  • 淺談日本武士道(二)
    淺談日本武士道(二)可以說,佛教和儒家思想是武士道形成的兩大理論基礎,而佛教的色彩更重,為啥呢?原因有幾個。禪宗是佛教的一個宗派,目前也是日本佛教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流派。禪宗給日本帶來的最深重的影響之一就是修行的概念。相信大家也知道,日本人啥都講修行。學劍術是修行,學廚藝是修行。修煉的不僅是某一項技能,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而如果個人的綜合素質到了,要學的技能反而成了個次要問題。禪宗就是這個思想,他們說佛經啥的就是讓人悟道的,你能得道就行了。
  • 武士道曾讓日軍義無反顧地去死,今天的日本人,還信武士道嗎?
    所以,武士道精神還存活在這些人心中,日本的軍國主義武士道就是從這裡來的。 一、武士道被冷藏 明治維新開始之時,武士道其實是被冷藏的。明治天皇在維新伊始就明確批評武人掌權是「違我國體」,他的詔書更是明確宣布「日本帝國之人民」共有的品質,就是忠君愛國、驍勇善戰,但絕口不提武士道。
  •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你真的了解嗎?
    經常看電視電影的人對日本武士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冷酷起來非常殘忍,殘忍起來非常冷酷,忠誠起來又非常愚蠢。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日本武士和日本兵不怕死,對自己也非常殘忍。在二戰中,日本人會在戰敗後集體切腹自殺,而他們把這種行為當做無上榮耀,在日本人看來,世界上最忠義的舉動莫過於切腹。
  • 了解日本,需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上文作者介紹了日本武士的形成,這篇我們接著講解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在日本武士形成後慢慢形成的一種文化,是對武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總體來說提倡「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雖然武士道精神在世界上比較有名,但是不要被過分的神化。
  • 最後的武士道
    談到日本文化,就不能不談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真正的武士信奉:「身為武士者,與平日就重視勇氣與名譽的人為友,戰時也要求與這樣的人為敵。」這就是武士所提倡的「勇」,而「勇」表現到極致時,便近乎「仁」。尼採說:「能以敵人二自豪者,便能是敵人的成功為自己的 成功。」這無疑是對武士「勇」與「仁」的最準確的表達。
  • 武士道精神很難理解?說白了,除了忠,也就復仇和剖腹兩種形式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當武家政權異軍突起後,甚至連天皇都被武家政權的統治者強迫推到了打醬油的地位,即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幕府時代。 所以說,別看武士道產生和發展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很難記,實際上只需要知道一點,那就是將武士這一團體,發展成為一種文化象徵的「道」的背景,也是在武士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後才開始的。
  • 日本武士道看重「向死而生」,為何整個武士階層都不畏死?
    然而任何一種精神的形成和流傳,都有其特地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推動,日本武士道精神中輕生死重名譽的價值觀念,也是在古代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歷史背景,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武士興起發展的歷史,就是士兵從國家的保衛者轉向家族私兵的過程中國古代詩人李白在《俠客行》中曾寫出這句十分盪氣迴腸的詩文:「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 日本武士道精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二戰時期日本最有名的就是武士道精神跟軍國主義教育了,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軍國主義是當年日本天皇裕仁主張的,原因就在於裕仁從出生就接受著軍國主義的教育,當他成為天皇之後又把這種教育傳播開來了。那麼問題來了,日本武士刀精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從《海賊王》中的索隆來管窺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十分注重精神的力量,他們認為只要精神不滅,一切皆有可能,精神是永恆的。然而,日本人對精神重視的同時往往也表現出對生命的輕視,不僅是對對方生命的輕視,即使是自己的同胞和自己的生命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日本重視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總結說有八個字,那就是:義,勇,仁,禮,誠,名,忠,克。
  • 《切腹》:一部描述武士道精神實質的電影,武士道沒有想像中美好
    經查實,原來這三個武士全是求女的介錯人,在求女痛苦無比時,也不願意出手解脫求女,而是逼他用竹刀完成完整的切腹儀式(在肚子上切出完整的十字),最後痛苦無比的求女只能咬自盡。為此,半次郎分別去挑戰了這三個介錯人,並且戰勝他們,切下了他們的髮髻。對於日本武士而言,切下髮髻是件無比羞恥的事情,足以讓自己切腹以示維護武士道精神了。
  • 日本的武士道有多病態?切腹自殺還需要別人幫忙「介錯」
    文|爆炸君說起切腹自殺,估計大家都會想到日本這個有點變態的民族。其實他們變態不變態爆炸君不清楚,不過切腹的歷史倒是值得一說。日本奇葩的武士道精神中都認為「切腹自殺」是光榮赴死,雖然切腹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日本病態的武士道精神追求的正是這種刻意為之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