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為什麼沒在慰安婦身上發揮出來呢?

2020-12-23 柳三的歷史臺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為什麼沒在慰安婦身上發揮出來呢?」

最簡單的從武士道說起,有記載道《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戶稻造並沒有準確的意識到「武士道」對他們的思想影響,甚至我們可以理解為「在西方承認日本武士道之前,武士道一直未被日本人當做道德標準。」而西方國家很快接受這種「精神」主要是由於自家也有相類似的「騎士精神」。

同樣,也由於《武士道》的大肆宣揚,西方國家對日本的「共情力」就更高,所以尤其崇尚「騎士道」「英雄」理念的美國才會把日本當做親兒子對待,雖然只是日美親近的一個因素,但造成兩國文化相似還是大有好處的。

武士最初是一門職業,無法理解的話就參考一下「保鏢」,他們模糊的道德觀裡只有一個信條:「對領主保證絕對忠誠。」對於領主、任務以外的人和物,他們沒有道德可言。

在傳統的宣傳和認知中,武士道仿佛就代表著忠誠、完美執行任務、鋤強扶弱、自尊自強……其實不盡然,在神話怪志讀物《怪物》上對日本武士的刻畫並非是正面的,且大多數武士都帶著巨大的「反面教材」的意義:如果武士不善待民眾,會受到天譴等。

這就與問題產生了分歧,因為問題中表達的意思是:「武士道」和「產生慰安婦」這一事件是對立的,其實不然,這兩者並無關聯,甚至把日本浮於表面的「假武士道精神」錘的稀碎,撕破了日本虛偽的假面。

在傳統認知中,武士就像是死侍,完成不了任務就瀟灑揮刀切腹,但回憶起二戰戰敗後日本高層的做法均能清楚的看到他們的虛偽和無能。

二戰戰敗後,號稱「為國盡忠,不達任務就切腹」的高層管理人員沒有一個做到了切腹,甚至連精神象徵的天皇也恬不知恥的在敗降會上狡辯,一邊為「武士道」辯護,一邊做著背叛武士道的事,是何居心?

這就是武士道的真面目——給自己貼金的工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沒有武士道精神,我們崇尚的是「仁義」的大道
    我們在看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時,常常看到戰敗的日本軍官引刀切腹。在我們崇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明哲保身時,不得不感慨一下日本這種自殺式的武士道精神。武士道起源於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於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日本,一個在古代瘋狂學習,模仿中國,學習中國先進的農業,科技,文化。史書記載自漢朝開始,日本派人到中國學習漢朝的先進文化。
  • 淺析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如果要對日本國度進行了解,不但要了解大和民族歷史的具體歷程,還要從其中發現日本的民族的深入內涵,也就是關乎到日本民族文化的主要內容——武士道精神。從武士道的來源、進展、變革以及在特殊時代作為精神促進動力的主要工具,可以了解其對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的構成和發展的具體意義。
  • 日本動漫中的武士道精神(2)
    二、在武士的世界詮釋武士道的精神   (一)傳統武士的武士道精神。TV動畫《新撰組異聞錄》在主人公市村鐵之助加入新撰組不久,就借衝田總司對鐵之助進行教導的機會,讓主人公、讀者通過包括不能違背武士道,否則要切腹謝罪的「局中法度」看到了新選組的殘酷。
  • 了解日本,需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上文作者介紹了日本武士的形成,這篇我們接著講解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在日本武士形成後慢慢形成的一種文化,是對武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總體來說提倡「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雖然武士道精神在世界上比較有名,但是不要被過分的神化。
  •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多元化:佛學、儒學與神道教的交織
    日本軍人在對普通民眾進行屠殺時所顯露出來的平靜,和在切腹自殺時所表現出來的淡定,無不受到武士道精神所推崇的「禪」的影響。此外,武士道還受到儒學思想的影響。武士道最豐富的淵源便是孔子的教誨。如新渡戶稻造所說,武士道作為一種不知不覺的而且難以抵抗的力量,推動著國民及個人對天皇效忠,武士道過去是,現在也是日本的生氣勃勃的精神和原動力。由此可見,武士道仍然廣泛地存在於日本的社會當中,並一直深刻地影響著日本人的思維方式。
  • 日本有武士道,歐洲有騎士精神,中國有什麼?
    日本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 武士道起源於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於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
  • 淺談日本武士道(三)
    淺談日本武士道(三)說真的,所謂武士道投入實戰效果還真不好說。,至少沒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好。當然我知道有人要反駁我,說你傻嗎?你說人家不好,那八年抗戰裡咱們怎麼這麼吃虧?其實八年抗戰裡吃虧和武士道精神倒是關係不大。
  • 日本武士道精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二戰時期日本最有名的就是武士道精神跟軍國主義教育了,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軍國主義是當年日本天皇裕仁主張的,原因就在於裕仁從出生就接受著軍國主義的教育,當他成為天皇之後又把這種教育傳播開來了。那麼問題來了,日本武士刀精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 武士道曾讓日軍義無反顧地去死,今天的日本人,還信武士道嗎?
    但是,武士這些人沒被消滅,他們換了一個身份,改成士族,照樣進入新政府。所以,武士道精神還存活在這些人心中,日本的軍國主義武士道就是從這裡來的。 一、武士道被冷藏 明治維新開始之時,武士道其實是被冷藏的。
  • 《切腹》:一部描述武士道精神實質的電影,武士道沒有想像中美好
    02 電影用三個不同角色代表來詮釋不同的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精神支柱。起源於日本鎌倉幕府,後經江戶時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倡導一些美德如: 名, 忠,勇, 義,禮,誠,克,仁等。
  •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你真的了解嗎?
    當我們談到日本文化,就不能不談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真正的武士信奉:「身為武士者,與平日就重視勇氣與名譽的人為友,戰時也要求與這樣的人為敵。」這就是武士所提倡的「勇」,而「勇」表現到極致時,便近乎「仁」。尼採說:「能以敵人而自豪者,便能視敵人的成功為自己的成功。」這無疑是對武士「勇」與「仁」的最準確的表達。日本武士道最早可追溯到江戶時代的佐賀藩時期。
  • 日本軍國主義:統一效忠天皇引入武士道精神,卻執意對外擴張
    日本軍國主義的孕育:武士道精神日本軍國主義其實就是一種類似於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道精神就是效忠於天皇,用生命去捍衛天皇、捍衛國家,並且崇尚武力,對命令絕對服從,這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最初的武士道精神,只是流傳在日本民間,因為日本的武士十分居多,武士們在外流浪漂泊總得有個信仰。
  • 從《海賊王》中的索隆來管窺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十分注重精神的力量,他們認為只要精神不滅,一切皆有可能,精神是永恆的。然而,日本人對精神重視的同時往往也表現出對生命的輕視,不僅是對對方生命的輕視,即使是自己的同胞和自己的生命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日本重視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總結說有八個字,那就是:義,勇,仁,禮,誠,名,忠,克。
  • 流傳甚遠的「武士道」精神風靡日本,武士是如何被教育出來的?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武士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教育在當時十分盛行。當時的武士教育也主要是以學校教育為主。當時有很多的教育機構以儒家經典為教材來向學生灌輸這種武士道的精神,還有很多的私塾進行武士的專科教育,當時這種武士學校的辦學數量可以稱為世界第一。
  • 日本軍國主義:統一效忠天皇引入武士道精神,轉嫁危機而成法西斯
    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為什麼能夠深入每個日本人的骨髓裡?更重要的是,日本為何執意對外擴張?本篇文章,就為大家剖析日本軍國主義的誕生和發展,以及日本執意對外擴張的根源。日本軍國主義其實就是一種類似於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道精神就是效忠於天皇,用生命去捍衛天皇、捍衛國家,並且崇尚武力,對命令絕對服從,這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 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沒啥關係
    我們在一些描寫二戰的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日軍士兵在每次拼刺刀前,都會做一個仿佛退子彈的動作,這是為什麼?難道真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是為了保證戰鬥的公平性,甚至是彰顯「武士道」精神?實際上日軍絕不可能如此高尚,這種行為另有原因。當時日軍步兵的制式武器是三八式步槍,其特點就是射程遠、穿透力強。
  • 日本人為什麼要切腹?武士道的精神還在嗎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切腹偏偏成了日本獨有的一種自殺文化呢?對於切腹自殺,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一書中的解釋一直被視作權威。他指出「切腹並非單純的自殺,其目的是抵罪、悔過、免恥、贖友,或證明自己忠實」。切腹的殘酷和儀式感可以展現武士的冷靜和沉著,是一種「榮譽刑」。而之所以選擇腹部切開則是為了展示自己的靈魂和情感,請世人來評判它們是汙濁還是清白。
  • 《亮劍》:一部抗日劇的巔峰之作,中國的武士道精神!
    歡迎來到小天自媒體號,今天小天來分享給大家的是一部十分經典的抗戰題材電視劇《亮劍》,並分析一下「亮劍精神」與武士道有什麼相似以及本質的區別。說起《亮劍》這部劇,可能許多軍迷都看過,那可是號稱秒殺所有抗日神劇的經典之作。既然是經典,那麼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他經典在哪吧!
  • 日本軍官為何一個個離奇死亡,原因竟與一名慰安婦有關
    這支軍隊的「獸性精神」不僅體現在戰場奮勇拼殺上,對待無辜的百姓更是禽獸,奸淫擄掠,無惡不作。為此國軍軍統局局長戴笠為了刺探日軍情報,命令趙丹婷,在日軍本土徵慰安婦的時候報名參加,化身為慰安婦美智子。軍統局長戴笠這天,日軍的一個小隊長和炮班班長剛剛從慰安所出來,就感覺肚子不舒服,軍醫認為是吃壞了東西,給他倆開了些藥,沒想到吃過藥後兩人雙雙吐血身亡。
  • 與武士道精神沒有關係
    在二戰中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在作戰時,因為中國軍隊的彈藥補給十分有限,在彈藥打光之後不想放棄戰鬥的中國軍隊就會和日本軍隊進行近身肉搏戰。而崇尚武士道的日軍也會主動向中國軍隊拼刺刀,所以中國戰場上訓練士兵拼刺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日軍的訓練中要求士兵在拼刺刀的時候將槍裡的子彈退膛,這樣做是為什麼呢?真的是在發揚日本武士道精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