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26日晚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
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
自2013年移居南京以來,竹內亮曾花4年製作了大約200集《我住在這裡的理由》(The Reason I Live Here)系列紀錄片,介紹住在海外的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外國人(showcasing Chinese living abroad and foreigners who live in China)。
作為一名生活在中國的日本導演,竹內亮記錄了中日兩國之間的民間交流。地緣相近,使得兩國民眾更容易互訪,也在很多方面相互影響。
As a Japanese director living in China, Takeuchi records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Being geographically close makes it easier for people from two countries to visit, and also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many aspects.
而今年6月,等待了4個月的竹內亮和他的團隊前往武漢,開始近10天的拍攝,將真實的武漢展示給全世界。
「拍攝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目的就是給全世界看。外國人的信息量不多,如果沒人說的話,外國人對武漢的了解會一直停留在2月份。」他坦言,「網絡上很多謠言,覺得其實去世了很多人,覺得還是有隱瞞的感染者,覺得武漢很危險不能去。雖然我覺得武漢沒有問題,但是沒有見證就沒有根據,所以我要親自去看看。」
好久不見,武漢
竹內亮鏡頭下的武漢,溫暖而真實。紀錄片講述10個普通家庭疫情防控期間的故事,也向公眾介紹「治癒」後的武漢。
為重新開門營業挑選食材的日料店老闆賴韻很興奮,被問關門130天是什麼心情時,他立馬糾正竹內亮:「是133天。」他數著日子在盼重啟。
已經做了5年護士的龔勝男,年初覺得毫無奮鬥方向準備辭職,卻在疫情發生後改變想法,主動請纓上一線抗疫。
雖然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武漢人始終對未來充滿希望,對新生活做好準備。路上又熱鬧起來,12點後的大排檔也有不少人。
憋了一個冬天的冬泳隊,更是按捺不住了,冬泳隊大爺高歌《我的太陽》,整個隊伍的成員都看不出半點被疫情影響過的痕跡。
武漢人依舊熱情可愛
在竹內亮的想像中:「武漢人經歷了這麼大的事情,會不會很緊張?」他抵達武漢火車站時,見到的不是人們裹在防護服裡層層盤查,而是核對身份後快速放行。
當晚,外出宵夜,他發現武漢人雖然戴著口罩,仍然開心地在一起吃飯,「這一刻真的覺得,武漢安全了」。
儘管如此,他還是看到了疫情給武漢留下的痕跡。拍攝第一天,竹內亮見到第一位拍攝對象,聽到的第一句話是:「我做過核酸檢測了。」
不過,隨著拍攝的進行,竹內亮發現,「沒想到武漢人這麼熱情,菜這麼好吃,江邊的風景也好漂亮。」他在武漢的拍攝格外順利,「好多人報名免費給我們做助手,免費幫我們開車,酒店也以最低的價格給我們提供房間。」就如同他在微博中所說:「一天比一天喜歡上這個城市。」
在影片籌備期間,編導菲力每天都要打八九個電話,與報名的武漢人聊天,哭了很多次。然而,真正來到武漢,她卻發現,「遇到的人,一直都是歡笑的狀態,整個城市也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雖然,與人們深聊時,仍有受過傷、留有傷痕的感覺,但「武漢人日常生活中特別積極樂觀」。
27日晚,竹內亮接受長江網記者採訪時說:「去吧,去武漢玩兒,武漢人好、吃得好、特別好。」
在《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還拍過兩部名為《南京抗疫現場》(Nanjing's Anti-epidemic Scene)的紀錄短片。3月2日,《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
3月初上線後的24小時內,瀏覽量就超過了1000萬次。短片裡,生活在南京的竹內亮花兩天時間拍下的南京24小時抗疫實錄,展現了普通中國民眾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日常工作。
竹內亮在採訪中提到,拍攝「南京抗疫現場」的初衷是是想幫助日本民眾了解中國的抗疫對策,為日本防控疫情提供一些參考。
"I have seen some distorted reports about China, and I hop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and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can understand China's effort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COVID-19 from an objective perspective."
「我看到了關於中國的歪曲報導,我希望國際媒體和其他國家的人能客觀地了解到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作出的努力。」
"I was anxious to let my friends and the Japanese people see China's specific epidemic prevention measures, to let everyone know how China controlled the epidemic effectively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Japan."
「我急於讓我的朋友和日本人民看到中國到底是怎麼防疫的,讓大家了解中國是如何有效控制住疫情的,為日本提供借鑑。」
據竹內亮介紹,通過很多網友的幫助,紀錄片後來又有了德語、義大利語、法語等14個語種的版本。法國電視臺、馬來西亞雜誌、俄羅斯電視臺還有英國媒體都轉載了他的視頻,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防疫措施。
武漢紀錄片火了
26日晚,《好久不見,武漢》在微博、嗶哩嗶哩等平臺上線。
竹內亮和團隊原本在擔心「一個小時的片子,大家會不會沒有耐心看」。他原本準備回復微博中的每一條留言,卻發現「回復不過來了」。不到24小時,影片在微博的轉發量超14萬次,網絡總播放量超過2500萬次,「大家還是很關心武漢的」。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