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我要光明正大地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

2020-12-27 中國經濟網

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26日晚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

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

自2013年移居南京以來,竹內亮曾花4年製作了大約200集《我住在這裡的理由》(The Reason I Live Here)系列紀錄片,介紹住在海外的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外國人(showcasing Chinese living abroad and foreigners who live in China)。

作為一名生活在中國的日本導演,竹內亮記錄了中日兩國之間的民間交流。地緣相近,使得兩國民眾更容易互訪,也在很多方面相互影響。

As a Japanese director living in China, Takeuchi records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Being geographically close makes it easier for people from two countries to visit, and also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many aspects.

而今年6月,等待了4個月的竹內亮和他的團隊前往武漢,開始近10天的拍攝,將真實的武漢展示給全世界。

「拍攝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目的就是給全世界看。外國人的信息量不多,如果沒人說的話,外國人對武漢的了解會一直停留在2月份。」他坦言,「網絡上很多謠言,覺得其實去世了很多人,覺得還是有隱瞞的感染者,覺得武漢很危險不能去。雖然我覺得武漢沒有問題,但是沒有見證就沒有根據,所以我要親自去看看。」

好久不見,武漢

竹內亮鏡頭下的武漢,溫暖而真實。紀錄片講述10個普通家庭疫情防控期間的故事,也向公眾介紹「治癒」後的武漢。

為重新開門營業挑選食材的日料店老闆賴韻很興奮,被問關門130天是什麼心情時,他立馬糾正竹內亮:「是133天。」他數著日子在盼重啟。

已經做了5年護士的龔勝男,年初覺得毫無奮鬥方向準備辭職,卻在疫情發生後改變想法,主動請纓上一線抗疫。

雖然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武漢人始終對未來充滿希望,對新生活做好準備。路上又熱鬧起來,12點後的大排檔也有不少人。

憋了一個冬天的冬泳隊,更是按捺不住了,冬泳隊大爺高歌《我的太陽》,整個隊伍的成員都看不出半點被疫情影響過的痕跡。

武漢人依舊熱情可愛

在竹內亮的想像中:「武漢人經歷了這麼大的事情,會不會很緊張?」他抵達武漢火車站時,見到的不是人們裹在防護服裡層層盤查,而是核對身份後快速放行。

當晚,外出宵夜,他發現武漢人雖然戴著口罩,仍然開心地在一起吃飯,「這一刻真的覺得,武漢安全了」。

儘管如此,他還是看到了疫情給武漢留下的痕跡。拍攝第一天,竹內亮見到第一位拍攝對象,聽到的第一句話是:「我做過核酸檢測了。」

不過,隨著拍攝的進行,竹內亮發現,「沒想到武漢人這麼熱情,菜這麼好吃,江邊的風景也好漂亮。」他在武漢的拍攝格外順利,「好多人報名免費給我們做助手,免費幫我們開車,酒店也以最低的價格給我們提供房間。」就如同他在微博中所說:「一天比一天喜歡上這個城市。」

在影片籌備期間,編導菲力每天都要打八九個電話,與報名的武漢人聊天,哭了很多次。然而,真正來到武漢,她卻發現,「遇到的人,一直都是歡笑的狀態,整個城市也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雖然,與人們深聊時,仍有受過傷、留有傷痕的感覺,但「武漢人日常生活中特別積極樂觀」。

27日晚,竹內亮接受長江網記者採訪時說:「去吧,去武漢玩兒,武漢人好、吃得好、特別好。」

在《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還拍過兩部名為《南京抗疫現場》(Nanjing's Anti-epidemic Scene)的紀錄短片。3月2日,《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

3月初上線後的24小時內,瀏覽量就超過了1000萬次。短片裡,生活在南京的竹內亮花兩天時間拍下的南京24小時抗疫實錄,展現了普通中國民眾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日常工作。

竹內亮在採訪中提到,拍攝「南京抗疫現場」的初衷是是想幫助日本民眾了解中國的抗疫對策,為日本防控疫情提供一些參考。

"I have seen some distorted reports about China, and I hop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and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can understand China's effort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COVID-19 from an objective perspective."

「我看到了關於中國的歪曲報導,我希望國際媒體和其他國家的人能客觀地了解到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作出的努力。」

"I was anxious to let my friends and the Japanese people see China's specific epidemic prevention measures, to let everyone know how China controlled the epidemic effectively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Japan."

「我急於讓我的朋友和日本人民看到中國到底是怎麼防疫的,讓大家了解中國是如何有效控制住疫情的,為日本提供借鑑。」

據竹內亮介紹,通過很多網友的幫助,紀錄片後來又有了德語、義大利語、法語等14個語種的版本。法國電視臺、馬來西亞雜誌、俄羅斯電視臺還有英國媒體都轉載了他的視頻,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防疫措施。

武漢紀錄片火了

26日晚,《好久不見,武漢》在微博、嗶哩嗶哩等平臺上線。

竹內亮和團隊原本在擔心「一個小時的片子,大家會不會沒有耐心看」。他原本準備回復微博中的每一條留言,卻發現「回復不過來了」。不到24小時,影片在微博的轉發量超14萬次,網絡總播放量超過2500萬次,「大家還是很關心武漢的」。

來源:中國日報

相關焦點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 光明正大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我要光明正大地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26日晚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
  • 日本人竹內亮拍完武漢紀錄片後想對世界說:武漢很好玩武漢很安全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26日晚在網絡播出。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明)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26日晚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27日晚,竹內亮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帶著鏡頭深入武漢這座城市,深入武漢人的真實生活,他想對所有人說:「去吧,去武漢玩兒,武漢人好、吃得好、特別好。」「拍真實的武漢,給全世界看」5月15日,竹內亮在微博募集「住在武漢的人」的拍攝對象。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竹內亮曾經想成為一名電影導演,那時候他為了生活,一邊送報紙,一邊學習電影製作,但拍攝電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實在是太想拍東西了,最終選擇了當一名紀錄片導演,他記得當時的師傅曾經告訴他,「拍紀錄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一輩子都不會厭倦。」他記住了師傅的這句話。2001年,23歲的竹內亮第一次來中國,他要給NHK拍攝一部跟麻將有關的紀錄片。
  • 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日本導演竹內亮記錄武漢人的10個故事
    一個定居南京7年的日本紀錄片導演,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6月26日晚,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
  • 對話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 我想讓全世界看見最...
    《好久不見,武漢》劇照□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對話人物】41歲的竹內亮是一位日本紀錄片導演,因愛上一位中國女孩,他在7年前把家從日本搬到中國,如今是一位「中文10級」的南京女婿。27日晚8點,竹內亮在微信通話中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好久不見,武漢》的爆紅讓他感動到無以言表,「我感動的點是,原來大家還是這麼關心武漢,這麼在意武漢。」這部紀錄片是武漢安全的證據楚天都市報(C):您拍完《南京抗疫現場》後,就計劃了要來武漢嗎?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外交部記者會上獲贊 日本導演:感謝武漢...
    竹內亮在武漢站□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6月26日晚,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正式上線。要努力把它的影響力擴散到全世界7月5日晚9點多,剛忙完工作的竹內亮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聽說外交部記者會提到《好久不見,武漢》,他和整個公司的人「真的是嚇了一跳」,立刻去搜索相關新聞,「確認是真後,我們就特別驚訝、特別榮幸,萬萬沒想到。」
  • 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 拍了拍武漢的生活日常
    疫情期間,一部《南京抗疫視頻》讓更多人認識了在南京生活的日本人、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後疫情時代,竹內亮團隊聚焦當下的武漢,一部《好久不見,武漢》一上線就獲得2800萬閱讀量。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英語老師、用歌聲和舞蹈鼓勵病人的護士、唱著歌渡江的老人們,分享他們正在經歷的生活。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圖片來源:竹內亮微博)這位日本導演,拍出了最真實的武漢(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海報)「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展現武漢戰「疫」過程以及疫後恢復情況。他坦言,製作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目的是把武漢的現狀介紹給全世界,不僅是給中國國內的人看,也要給全世界的人看。因此,外國人想要了解的華南海鮮市場、雷神山醫院、去世病人的家屬、醫護人員等都原原本本地出現在片中。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爆款」:讓世界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6月26日,一部「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便超過2500萬次。連日來,該片持續在各大網絡平臺傳播,無數網友點讚留言:「謝謝竹內導演記錄下這個特別的武漢,讓全世界能夠知道武漢市安全了,武漢人是健康的。」「導演用鏡頭記錄了一個真實且有溫度的武漢。武漢現在很好,歡迎你來!」
  • 日本紀錄片導演: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  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這是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一位開日料店的武漢人見到竹內亮時說的第一句話。  竹內亮今年41歲,是日本資深紀錄片導演,2013年來到中國,定居南京。
  • 《好久不見,武漢》上線引2500萬次觀看,日本導演用鏡頭紀錄6月真實...
    27日晚,竹內亮接受長江網記者採訪時說:「去吧,去武漢玩兒,武漢人好、吃得好、特別好。」「我要去武漢,拍真實的武漢,給全世界看」5月15日,竹內亮在微博募集「住在武漢的人」的拍攝對象。6月1日傍晚,他抵達武漢火車站,開始在武漢近10天的拍攝。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作者 | 語境 編輯 | 楊晶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在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武漢的英語老師「髒辮熊」這樣形容外國人在疫情前後對武漢態度和認知的變化。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拍攝短紀錄片的人,是一位定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3月2日,這條短片在日本雅虎網站首頁推送,視頻內容對於大多數還沒有危機意識的日本人來說,像是一個「重磅炸彈」。圖片來源:新浪微博@竹內亮導演導演竹內亮告訴刺蝟公社,雅虎是日本最有名的網站。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
    當時關於武漢的信息特別亂,有人說安全有人說危險,所以我想親自去看,把真實客觀的信息傳遞給大家。其實1月就想去拍,但因為之前武漢「封城」,直到3月都去不了。到4月「解封」的時候我想去拍,還是被周邊人反對,他們覺得還是比較危險。然後暫定5月去拍,結果3月份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播出之後,好多新的項目過來,5月都排滿了。一直到6月1日,終於可以去了。
  • 去武漢並非為尋找英雄,導演竹內亮講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中新社·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外國人對武漢的了解一直停留在今年2月份,我想把武漢現在真實的樣子告訴給全世界。」這是旅居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目的。隨著武漢的解封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的嚴重,人們對武漢的關注度逐漸減弱,如果信息得不到更新,武漢將給人們留下一個「危險城市」的印象。
  • 日本導演拍攝武漢疫情紀錄片電影,公正報導中國疫情抗擊成果
    最近小編突然留意到了一條有關於武漢疫情的消息。小編出於好奇,然後點了進去。結果,這部短短一個小時左右的紀錄片深深地吸引了我。《好久不見,武漢》是由日本的導演竹內亮執導的。小編大概了解了一下竹內亮,原來竹內亮已經在南京生活了五年之久,而且妻子正是南京人。竹內亮對中國方方面面的報導都非常的客觀。
  • 打破歧視偏見,日本導演給武漢人拍了部紀錄片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和中國妻子居住在南京市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今年3月曾拍攝過一部記錄南京市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希望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能更重視疫情防控,借鑑中國有益經驗採取更全面徹底的舉措。
  • 《好久不見,武漢》爆紅網絡,聽導演竹內亮講述背後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正是年初因短片《南京抗疫現場》爆紅網絡的日本導演竹內亮。久居南京客觀呈現,拍攝武漢真實自然,他溫柔地觸碰著城市和人的心緒起伏,他說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因為這個片子的目的不僅是給中國人看,還要給外國人看,我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所以華南海鮮市場、雷神山醫院、去世病人的家屬、醫護人員等,與這些關鍵詞有關的職業和人物都出現了這次的紀錄片當中。竹內亮坦言,對這個題材的執著也藏有一些「小私心」,「我怕武漢變成日本福島縣。因為我知道很多中國人,對日本福島縣有偏見,大家都不想去,很怕」。
  • 專訪日本導演竹內亮:當時關於武漢的信息特別亂,所以我想去看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 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
  • 趙立堅評日本導演拍攝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感人至深、樸實無華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李京澤 黃鈺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很多內容感人至深,它之所以能夠打動中日兩國廣大觀眾的心,關鍵在於它貼近公眾,樸實無華,透著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