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風」與「變」: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看見的2020消費生態十大變化
2020年12月16日,由第一財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的2020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在上海舉行。盛典現場,CBNData發布《新消費引領下的「風」與「變」——2020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下稱CBNData《報告》)。
從2016到2020,這是CBNData連續第五年發布《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CBNData總裁王洋表示:這五年也是中國消費生態的「跬步千裡」。在這五年裡,加大基建投入成為商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義,把握新興人群是迭代進化的制勝關鍵,大力推動貨品爆發是佔領市場新高地的有力砝碼。
理性消費回歸
2020年,你的錢包「瘦身」了嗎?CBNData《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國民可支配收入趨勢呈深V型,在一季度明顯承壓。國民消費心態也隨之變化:「把錢花在刀刃上」的理性主義態度成為主流,不僅體現在日常消費層面,也作用於理財和風險管理上。
CBNData《報告》顯示,2020年健康消費的需求被空前放大,醫藥健康、滋補保健在消費者購物籃中的比重持續提升;同時,居家隔離、在家辦公讓「家場景」下的百貨、寵物消費得到持續強化。
健康消費多維延伸
疾病帶來的威脅,也讓「健康」的價值回歸大眾。
在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的《後疫情時代國民健康趨勢洞察》報告中,根據新榜的數據顯示,健康類文章微信閱讀熱度攀升,10萬+閱讀數的文章篇數同比上升了299%。全民健康觀念的升級,讓健康需求加速向日常消費場景滲透,也讓問診等低頻醫療場景向日常健康管理場景延伸。
滋補保健品市場也湧入了更多消費者,其中90後、95後消費增速最為亮眼,在滋補養生上更偏好燕窩、阿膠和茶飲類。兼具輕便和營養特質的健康零食正成為「隨手養生」場景的明星產品。以東阿阿膠為例,品牌結合市場需求推出的桃花姬阿膠糕,對傳統阿膠品類做了零食化改造,吸引了更多年輕消費者購買。
家的重要性被重申
疫情黑天鵝讓大眾對「個體與環境」的關係產生了新的思考。
居家隔離、在家辦公使得「人與家」的關係更加緊密,也激發了國民對居住空間的升級需求。當家的概念向外延伸,「人與環境」的關係也在被反思,環保和可持續理念因為疫情加速滲透。
在國人對家的想像中,「房」是家的雛形。根據鏈家數據顯示,今年的購房高峰期對比往年有所延遲,但呈現穩步復甦態勢。消費者線上看房和購房的習慣加速養成,在VR技術的助力下大大提升了看房效率,截至11月上海鏈家成交的房源中85%來自於VR房源。
「充電」需求全面爆發
焦慮蔓延2020,普羅大眾何以解憂?有人求「爽」、有人求「知」。
在疫情較為嚴峻的一季度,網絡小說用戶粘性顯著增加,成為打發時間、疏解焦慮的渠道之一。以「贅婿反轉」為典型的爽感題材開始走紅,且大有出圈之勢。從起初的網絡小說,到短小精悍、爽點十足的廣告,再到B站多題材的二次創作,一度成為現象級的內容形式。
疫情也給國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職場焦慮,大眾的「求知慾」大幅提升。CBNData《報告》數據顯示,圍繞著職場技能的提升,80前、95後消費者快速湧入市場,80前偏好心理諮詢培訓和職業發展類課程,95後則偏好設計/動畫以及IT類。泛知識類內容也在全面升溫,硬核的半佛仙人、畢導等B站UP主作品兼具娛樂性和科普性,成為年輕人偏愛的知識獲取渠道。
「雲端化」從階段性剛需成為企業數位化新基建
疫情下的無接觸需求催生了一系列數位化生活剛需,驅動文娛、辦公、教育、醫療、買菜、看房等業態的線上化遷移。在數據沉澱和共享過程中,產業智能化迭代的雛形正在被孕育。
「停工停課不停學」的口號下,線上教育快速普及。CBNData《報告》顯示,今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在一季度經歷爆發式增長,至6月增長60%,用戶使用習慣得到了延續。「雲辦公」也對數億國人生活進行了改造。以釘釘為代表的在線辦公平臺成為企業「生存剛需」,直至9月雲辦公用戶規模仍然保持在3億水平。遠程辦公帶來的效率提升也讓企業主加速布局數位化新基建,從智能化協同辦公到全渠道數位化生產系統的搭建。
到家經濟重回風口
「訂鬧鐘買菜」成為了2020年初都市打工人和社區阿姨們的集體記憶。
在眾多行業受疫情影響面臨巨大壓力時,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卻頻傳爆單,增長驚人。在到家經濟這場巨頭同席的遊戲中,聲勢浩大的熱潮背後也暗藏著重重考驗。
疫情下旺盛的線上買菜需求也讓社區團購再度翻紅,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社區團購用戶群體中約有1/4是疫情期間新增用戶,預計到2021年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在網際網路巨頭、傳統零售商蜂擁而至的同時,社區團購的下半場考驗是如何通過挖掘增量場景盤活流量,建立更加健康完善的商品供應鏈體系。
傳統企業守業艱辛
市場風變與行業競爭的夾擊下,諸多耳熟能詳的「優等生」品牌在今年經歷了關店潮。
新生代消費者需求多變,但對品牌的忠誠度降低,這讓需求捕捉與市場反應速度成為關鍵。如何借力優勢、主動增添年輕基因成為成熟品牌們將面臨的長期課題。
以90後、Z世代為主的新生代消費者正在成為消費的主力選手,他們有著全新的品牌心智——易被種草、樂於嘗新;同時更關注品質與體驗,而非品牌Logo帶來的身份溢價。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在同一品類消費時,年輕消費者更願意多加嘗試不同的品牌,而不是對單個品牌多次復購,這對大品牌維護熟客增加了難度。
新國貨勢不可擋
今年雙11,開賣第一天就有357個新品牌成交額登上細分類目Top1。國貨消費品牌崛起的跡象近年來越發明晰。
根據CBNData《報告》,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關注度在十年間從38%提升到70%。一方面,疫情進一步培養了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認知與需求;另一方面,內循環的政策導向、生產資源的傾斜也為國貨崛起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直播重構消費鏈路
CBNData《報告》顯示,2020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預計將破萬億,直播電商用戶在網購用戶中的滲透率至今年6月已達41%。
直播的導購式購買形式能夠實現瞬時、高效的轉化效率,相較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在消費者需求的激發、滿足、傳播上都具差異性。隨著明星、CEO等人群進入直播間,流量帶貨成績屢屢刷新。帶貨的品類邊界也在不斷延伸——從日用快消品到火箭等稀有物種、房產類大額商品、投資理財等具專業門檻的商品服務紛紛走上直播間。從目的上來看,帶貨不再是唯一的目標,直播間成為品牌建設、宣傳和教育市場的場所。
同質化競爭中尋求出路
受疫情影響,內容營銷經歷著轉化焦慮,但同時仍有內容爆款實現了流量口碑與商業目標的雙豐收。新消費時代,順應風口、調性匹配、形式創新成為了內容營銷的要訣。
疫情之下,廣告主營銷預算縮減、投放心態更加謹慎。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網際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在一季度同比下降近20%後,從二季度開始逐漸復甦。但長期來看,疫情對市場催生了更多的「轉化焦慮」,廣告主們對「確定性」的營銷結果需求更甚,直播電商即是這一變化下的典型產物,在短視頻、圖文等其他內容載體上也更追求實效。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