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有所謂,才能讓熱愛有所為」。關於當代年輕人「有所謂」的事,你到底了解多少?
2020年12月16日~17日,由第一財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的「2020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在上海舉行。盛典第二天首次迎來「有數青年有所謂」青年跨界主題日,CBNData、有數青年觀察局聯動葉正、叶音、駱王宇、胡豆豆、年糕媽媽、簡七等青年KOL,與好好住、愛奇藝、小宇宙、網易文創、GXG、Girlcult、鏈家等調性品牌,聚焦當代青年對消費、生活和對精神世界的洞察思考。
在主題日現場,上海鏈家研究院居住大數據首席分析師餘靜奇分享了題為「打工人買房,有一套!」的演講。今年的疫情對於買房有什麼影響?購房者發生了怎樣的微妙變化?打工人買房如何有一套?餘靜奇從剖析上海住房消費情況出發,帶領觀眾看見居住大數據背後的現實與暢想,重塑關於「房」和「家」的認知。
疫情對於買房有什麼影響?
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在喜歡的城市安一個家,是很多打工人的夢想。而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既影響了打工人的生活常態,也影響了他們的買房行為。
餘靜奇介紹,年初受疫情和春節的雙重影響,整個市場交易量處於歷史的寒冬。隨著疫情得到控制,3月下旬開始,整個市場有所回暖。今年購房消費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也許是受居家隔離的影響,今年有更多的人選擇購買上海市中心更高總價、更大面積的房產。
到底是哪些打工人把房子買走了?
根據鏈家研究院的數據,年輕人的購買力越來越不容小覷,購房佔比由2015年的20%提升到了27%。同時,獨立購房的女性佔比也越來越高,從2015年的40%提升到了46%。由此可以看出,在上海置業的人正越來越年輕化、多元化。
另外,買房主力中還有一批人就是置換客,佔比達到61%。從置換客的年齡結構數據可以發現,置換年齡和生育率走勢非常吻合。第一個置換高峰出現在33~35歲之間,第二個置換高峰出現在53~62歲之間。而這兩個年齡段正好是育兒、退休養老的高峰期。
打工人買房有哪些新特點?
很多人想必都體驗過「路上兩小時,看房五分鐘」、「風裡雨裡看房路上等業主」的尷尬。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居家隔離使得消費者的看房方式、瀏覽習慣逐漸向線上轉變。而VR看房技術的普及,也讓這屆打工人選房更方便了。根據鏈家網的數據,過去一年,VR看房數據的總量增長非常明顯,11月已經突破了20萬組。目前通過VR看房成交的房源佔比已經達到84%,所以有理由相信,VR已經改變了用戶線上找房的習慣。
餘靜奇介紹,鏈家在VR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升級,延伸出許多對客戶有幫助的實用功能。比如「未來家」功能,可以通過AI技術,在不改變原始戶型的情況下,給用戶看到精裝修的渲染圖。用戶甚至可以更換裝修風格,進行DIY,滿足自己「一秒變新家,找房也看顏值」的需求。
黑科技助力打工人買房跑出「加速度」
除了VR看房,為了助力打工人更高效地解決住房問題,鏈家還有很多黑科技。
為了真實了解城市的房子情況,為客戶提供有真實保障的房源信息,鏈家一直堅持更新「樓盤字典」,建立真房源資料庫。餘靜奇介紹,我們的生活半徑在2公裡左右,所以住的房子很重要,周邊的配套設施也很關鍵。為此,鏈家推出了上海的「商圈字典」,覆蓋了上海205個商圈,每個商圈一共採集了20萬條數據。「商圈字典」對每個商圈從交通、商業氛圍、生活居住、醫療教育、城市規劃、市場交易六個維度進行描述,最終形成了相應的評分和排名。
以人民廣場商圈為例,作為上海的核心地標,多條核心軌交線路在這裡匯集,帶來了巨大的人流量,同時又是商業及休閒娛樂的聚集地。因此它在交通、商業、居住幾個核心維度表現非常突出。但由於各類配套及發展已經相對成熟,在規劃維度的表現相對其他商圈較弱。
區別於尋常的平視視角,鏈家還有「航拍上海」的功能,讓用戶能夠站在鳥瞰的視角觀察更多的細節,比如小區的綠化、樓間距、周邊的道路情況等,甚至可以觀察一下上海的天際線是什麼樣的。從不同的視角看上海、找房子,給打工人更多的選擇空間。
對於提升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和滿意度,鏈家一直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致力於用專業服務水平和技術,不斷提升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和滿意度。願在這座城市努力拼搏的每一位打工人,都能輕鬆、愉快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套房子。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