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開20封聖旨,內容顛覆認知,專家:難怪東王被天王輕易殺死

2020-12-22 三旬讀文化

在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一直是浩浩蕩蕩的,從大澤鄉起義到李自成再到太平天國運動,這些規模宏大的戰爭中,只有朱元璋一個人真正地問鼎帝位,且建立了一個幾百年的王朝。但是,這些農民起義中有一個最為特別的存在,那就是太平天國,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晚清時期,清朝在一片風雨飄搖中被外國人打擊,但統治者並不懂得收斂,反而四處斂財加重人民的負擔,在這種情況下,階級矛盾越來越大,身處廣東的洪秀全在《勸世良言》中了解到了基督教,他像發現寶物一樣迷上了這個宗教,這時候他的心中已經建立了一個雄偉的藍圖。經過傳教,太平天國的聲勢越來越浩大,楊秀清也加入其中。

經過幾年的努力,洪秀全也慢慢地從傳教這一想法轉變為建立自己的政權,他自稱天王下凡,但是這樣並沒有讓他的信眾百分百信任,於是楊秀清出現了,他自稱為天王之父,以巫術來迷惑眾人,繼續為太平天國效力。

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雖然還是掌門人,楊秀清的地位似乎要高過他,畢竟兩人的「輩分」在那裡。1951年,洪秀全在永安城分封諸王,太平天國的主將們都被封王,但是他們都需要受到東王楊秀清的節制。

1953年,太平軍進入金陵城,在百姓和將士們的擁護下,洪秀全在這裡修繕了兩江總督衙門,並且正式宣布定都金陵,將其改名為天京,但是這時候洪秀全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君王了,權力實際上都已經落到了楊秀清的身上,而且兩人雖然面和但心不合,對一件事總會產生兩種不同的意見,導致下屬們也頭痛得很。

據記載,定都天京後,洪秀全曾經想將四書五經列為禁書,但是楊秀清不願意,後者利用「天父下凡」來迫使洪秀全聽取他的意見,洪秀全無法,只好同意將修改後的四書五經刊印流轉。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楊秀清大權在握,不應該怕一個身為傀儡的洪秀全,為何他又在天京事變中毫無抵抗之力,就此殞身呢?英國曾經公開了20道聖旨,便將其中的原因之一展露給了世人。

原來,這份藏身於英國倫敦圖書館的聖旨是太平天國所頒布的,裡面的內容實在是顛覆人的認知,也揭開了楊秀清的死亡之謎。楊秀清在集權於一身後,剛愎自用,又驕傲放縱,引起了太平天國許多將領的不滿,導致他們背叛了楊秀清,最終這幾位聯合起來將楊秀清滿府都屠殺殆盡。但是楊秀清在這一時間段麾下幾乎都是女軍師、女丞相,導致她們無法在大軍來襲之時採用武力對抗,抵擋不了洪秀全的精兵,東王楊秀清才能毫無束手之策地被天王洪秀全輕易殺死。

可惜的是,楊秀清死後,太平天國也迅速進入了頹勢,隨著洪秀全政策的失誤,太平天國最終被清軍所圍,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陷,天平天國就此覆滅。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太平天國興亡錄》,作為經常讀歷史寫歷史的我來說,每天晚上睡前都會讀半個小時,原因無他,相比其他枯燥無味的歷史書籍。

這本書非常有意思,裡面介紹了太平天國的故事,講述了洪秀全和楊秀清等人如何一步一步強大,又一步一步走向了滅亡的故事,而他們的許多綱領性文件,也成為了中國開創性的文件,他們是如何想出來的,又是如何實行的呢?

我很多寫作的靈感思路,都是來自這本書。目前正在搞活動,現在只需要69塊錢,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封王數千 唯獨東王楊秀清可以挑戰天王權威
    1856年8月,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強行要求天王洪秀全加封自己為「萬歲」,9月,北王韋昌輝奉天王密詔誅殺楊秀清一家及其部屬。1851年,太平天國在廣西永安建制封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 關羽之死浮出水面,內容顛覆認知,專家:難怪正史不敢寫
    經過專家研究,有關關羽之死的真相終於浮出水面,其內容顛覆認知,專家稱道:難怪正史不敢寫。首先闡述一下關羽之死的經過。關羽鎮守荊州而因部下密謀反叛,再加上吳國的埋伏,導致關羽及其兒子被捕,之後死於孫權手中。從明面上看,是孫權想要將關羽殺害。但事情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其實,想要關羽死的人有很多。首先是孫權。
  • 英國博物館公開的120封聖旨,揭開了真相
    大家可以在英國博物館收藏的這120封聖旨當中找到兩位領袖之間為何相互殘殺的原因。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和外國的帝國主義列強的利益直接掛鈎,當時英國自然也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的組織裡面去。而英國後來也收藏了很多太平天國運動的一些歷史文物,其中就有120封洪秀全所寫的聖旨。這120封聖旨裡面,大部分主要是講該如何斬除楊秀清。
  • 東王九千歲還不行嗎?楊秀清為何還要封「萬歲」
    1851年12月,天王洪秀全冊封「首義五王」,楊秀清是東王九千歲,可以節制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俱受東王節制」。
  • 「太平時,王殺王」,東王楊秀清,為何被天王洪秀全給殺了
    大清朝被太平天國搞得頭都大了,誰也沒想到鬧起內訌來,北王殺東王,天王殺北王,殺得是血流成河,不用大清動手,自己把自己整殘廢了。誰能想到,炙手可熱手握軍政大權的楊秀清居然被只知道吃喝玩樂的洪秀全給滅了。太平天國是洪秀全創建的,但是打天下的卻是楊秀清等人。可以說沒有楊秀清就沒有太平天國的輝煌。
  • 天京事變爆發到底是「逼封」還是「告密」?看一個外國人如何講述
    這種說法使得「逼封萬歲說」變的莫須有了起來,它的主要研究者是來自英國的太平天國專家柯文南博士,論述的證據來自於他對燕王親隨「肯能」的口述記錄資料的研究。肯能其實是愛爾蘭人,1856年在鎮江投入燕王秦日綱麾下。物以稀為貴,燕王將這個老外視為親信,一直帶在身邊,得以目睹了天京事變的整個過程。
  • 古井中挖出3.6萬冊失傳古籍,內容顛覆歷史,專家:將改寫秦始
    古井中挖出3.6萬冊失傳古籍,內容顛覆歷史,專家:將改寫秦始皇古代歷史奇聞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在他
  • 洪秀全為何要發動天京事變,殺死東王、北王,趕走翼王?
    事情發生在1856年9月2日深夜,在洪秀全的授意下,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率軍秘密進入天京城,突襲東王府,殺死了東王楊秀清。接著石達開逃出天京,打算興兵討伐。為了平息石達開的憤怒,洪秀全乾掉了韋昌輝,用北王的首級平息翼王的不滿。沒過多久,石達開又被迫率領軍隊出走。
  • 一道明朝聖旨價值兩千萬,專家:彌補了歷史缺憾,為正德皇帝正名
    事實上,這一道聖旨還真有不同之處,據專家所言,這道聖旨由正德皇帝親手書寫,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意義,而且聖旨所記載的內容不僅彌補了歷史缺憾,還為正德皇帝正了名。聖旨這道聖旨保存得極好,由皇帝專用的黃色綢緞製成,上面還有明顯的龍紋裝飾,看起來華麗無比。不過這樣的聖旨在古代並不少見,為何偏偏這一道聖旨就拍出如此天價呢?
  •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東王楊秀清大權在握,為什麼還鬥不過天王洪秀全?
    一、天國洪秀全有實權;東王掌權事出有因; 天王洪秀全有實權,天王只是不管具體事物,但他仍是集政權、軍權、神權,「三權一體」的領袖,太平天國最高領導人。太平天國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天王是國家名義上領袖更是教主。那為什麼天王起初願意讓權呢?
  • 英國公開洪秀全親筆信,內容讓人不敢相信,史學家:我們冤枉楊秀清了
    但是太平天國運動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根本就沒有認知到封建社會性質,對整個時代進步有著拖後腿的作用。 最主要的矛盾還是以洪秀全和東王楊秀鑫之間的恩怨。 楊秀清生於1823年,在太平天國內部的軍事權力比較大,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如果按照1856年,楊秀清的東王府慘遭屠門的事情來看的話,楊秀清很有可能會事先就收到一些風聲,最起碼楊秀清安插在洪秀全身邊的一些眼線,可能就會提前告知楊秀清洪秀全的一些軍事行動。
  • 美國發現甲骨文,內容顛覆認知,專家:印第安人真是商朝移民?
    這不,美國的考古專家就在考古過程中發現一則驚奇世界的消息。他們竟然說印第安人是我國商朝的移民,此消息真是讓我們中國人難以置信。關鍵是印第安人怎麼成了殷商後裔了呢?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人的統稱,現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北美洲所在的地區,但他們會說多達百種的語言。
  • 太平天國封王的依據是什麼
    太平天國封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東王主政期間.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後,理所當然地遭到清軍的圍剿。東王節制諸王.這幾位都是各地的首腦,太平軍起兵之前,已經密謀策劃已久,這些人被封王,也是順理成章.一是承認這些人的領導地位和功勞.第二是確立個人的領導地位問題,避免各自為政.詔書中雖然確定天王是太平天國首腦,但東王節制諸王,這也確立了東王作為太平天國首腦的地位.
  • 英國使者來中國拜訪,乾隆賜給其國王一道聖旨,裡面的內容很狂妄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乾隆皇帝當初給英國國王的一道聖旨,全篇總共976個字,大部分都是廢話,如今就收藏在英國博物館中,在向世人宣示著當年的清政府是如何的狂妄自大,也在揭示中國屈辱歷史形成的直接原因。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難怪後來清政府會腐敗成那般模樣。乾隆時期,有英國使臣帶來他們發明的先進科技還有火器,可是在乾隆看來,那些不過是小把戲,而滿朝文武更是看都不願意看。幾年後這位使臣再次來訪,詢問乾隆之前的科技產品使用感受?乾隆這才命人將東西拿過來,而那時候,東西早已經鏽跡斑斑,失去了原來的用途。
  • 楊秀清的死是因為「逼封萬歲」嗎?其實不是真的,死因另有隱情!
    有不少人都認為,楊秀清之所以被被殺,是因激怒了天王洪秀全所導致的。楊秀清於變亂前18天,做出了「逼封萬歲」的瘋狂舉動,逼得洪終於對楊下了手。楊秀清到底是怎麼死的,眾說紛紜。對於他「逼封萬歲」的說法,更是遭到眾多的反對。甚至有人斷言,此事可以徹底否定了。我們來看一下「反對派」們的分析:史無記載說最早記載「逼封」事件的,是知非子的《金陵雜記》與張汝南的《金陵省難紀略》。
  • 太平天國最慘的王爺:幫天王除掉心腹大患,卻被洪秀全凌遲
    1851年,太平軍攻克永安城,洪秀全在此分封諸王,楊秀清封為東王,蕭朝貴封為西王,馮雲山封為南王,韋昌輝封為北王,石達開封為翼王。到了1856年,太平天國爆發了內訌,東王、北王先後被殺,翼王逃出天京。其中,有一位王爺堪稱最慘,他就是北王韋昌輝,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包拯的墓志銘被公開,內容顛覆認知,真實的包拯根本不會斷案?
    包拯劇照七十年代,合肥出土了一個家族墓群,學者們對此墓進行了發掘和整理,發現了5塊石碑碎片,拼合後其中的內容顛覆了我們的認知。石碑經專家確認,是包拯的墓志銘——《宋故樞密副使孝肅包公墓志銘》。
  • 湖南出土一枚竹簡,內容顛覆傳統認知:秦朝之後不是漢朝?
    在打下楚國故都陳縣之後,身邊豪傑紛紛勸他稱王,「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但也有部分人認為陳勝自立為王,會讓天下人覺得陳勝有私心,而不願相從。最終,陳勝思慮再三,還是果斷地做出了稱王立國的決定,就以陳縣為都城,「號為張楚」。
  • 「到底是誰封的」香港四大天王,憑什麼封他們為四大天王?
    說起香港四大天王,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他們憑什麼被封為四大天王又是誰封的?我們先來說一下,憑什麼封他們為四大天王?首先四大天王的產生是在香港樂壇,而不是影壇。也就是說這個稱號的由來是因為音樂而不是演電影,天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過於劉德華。其實最初四大天王中最受歡迎的並不是華仔,而是黎明。很多人都知道,在四大天王之前,香港樂壇還有兩大天王,他們分別是校長譚詠麟和哥哥張國榮。九十年代初期談詠麟和張國榮宣布退出各項音樂頒獎典禮,決定把機會留給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