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中挖出3.6萬冊失傳古籍,內容顛覆歷史,專家:將改寫秦始

2021-02-07 歷史王朝興衰

古井中挖出3.6萬冊失傳古籍,內容顛覆歷史,專家:將改寫秦始皇

古代歷史奇聞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在他39歲的時候一統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在秦始皇之後,歷朝歷代都以秦朝為藍本進行建設。無論怎麼看,秦始皇都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可是在漢朝時期,秦始皇被描寫成了昏君、暴君。我們從史書上看到的,也是將他描述為一位「暴君」。直至本世紀初,一個秦代遺址於湖南省的一個大鎮上被找到,隨著裡面文物的出土,歷史也被改寫。

早在1985年的時候,當地的工匠在這裡挖土的時候就曾經挖出過一些秦代的陶瓷,因為當時的工匠並沒有這個意識,覺得應該是別人扔掉的東西,所以並沒有請專家對這裡進行考古挖掘。直到2002年的時候,當地要建設水電站,而且選擇在這個地方,這一次的建設挖掘才確定了是一處遺址。隨著不斷地深入挖掘,出土的珍貴文物越來越多,其中最讓人振奮的還要數這3口古井的發現。

裡面出土的文物不是青銅、玉器或是陶器,而是戰國秦漢時期的竹簡,是當時遺失的古籍。這古代書有36000冊,總共200000字。這二十萬字的古籍記述了秦朝所有的政治活動。這些記錄按照月與日詳盡記錄,不斷了十多年。而在此之前,中國古代官方歷史之上有關秦朝的文字也絕不到1000個。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本真實而完備的秦歷史書。

不過,這些古籍至今仍沒有完全被公開,透露出來的也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出版的竹簡內容改寫了一些秦史,如秦朝的行政史,突然出現了史書上沒有記載的「洞庭郡」和震驚西方的「99口訣」。可以猜測,官方之所以不公開,或許正是因為竹簡上的內容和史書上記載的出入太大,所以暫時不適宜公開。

一些專家學者推斷,古籍的內容也許改寫歷史,而且全然修改秦始皇的形象。秦始皇被寫成暴君,受罵千年是因為他的改革在儒生認為是逆天而行的,「獨尊儒術」後,儒家掌握思想大權,自然要向秦始皇潑黑水。對於這20萬的文字記錄,你覺得可能改寫歷史,改寫秦始皇嗎?

往期精彩回顧:

出土三千多年前的一片牛肩胛骨,顛覆了《尚書》《史記》的重大記載

湖北挖出秦朝竹簡,內容重塑歷史,請別再給陳勝、吳廣潑髒水了

香港發現一批楚簡,內容重塑歷史,學者:難怪紂王會釋放姬昌

相關焦點

  • 6年前香港挖出一口古井,損失數十億,專家:香港歷史可能被改寫
    蕭國建在《簡明香港近代史》中寫道:「人多以為英人來港時,香港只為一小漁村,但早在英人東來之前,港島已有村落十數,新界村落且多至三百餘。」不過研究歷史的人都知道,對於歷史事件或者城市的發展,一般要從兩方面來進行研究,其一是古籍的記載,其二則是考古發現。
  • 湖南一口古井能「噴火」,專家來到井底挖出3萬件珍貴文物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06,閱讀約2分鐘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早在5700年前,中國就有了古井。在隨後的一千多年裡,挖井技術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然而,2002年,專家們發現了一口"湧井"。發生了什麼?
  • 古墓挖出9部「失傳醫書」,記載「起死回生」之術,專家:迷信
    中醫是我國古代時期人民以疾病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我國醫療實踐體系逐漸形成的醫學體系,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在我國考古史上也有挖到有關於醫術的文物,有一座古墓之中還挖出9部「失傳醫術」,記載了「起死回生之術」,專家卻表示:迷信!
  • 敦煌漢簡出土,找到失傳古籍《急就章》,它退出歷史舞臺有個原因
    20世紀初期,在我國敦煌地區發現的一批敦煌漢簡中,考古人員找到了一卷失傳的古籍,名為《急就章》。該書的出現,立即引起了考古學家們的廣泛關注,稱其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可此時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出現了,《急就章》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籍?它又因為什麼原因而失傳?
  • 遼寧出土一條8000年前的「真龍」,學者:黃帝造龍被顛覆了
    按照史書記載,龍是黃帝「合符」的產物,即黃帝在召開部落聯盟大會時,從每個部落的圖騰中抽取一部分,然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形象——龍。從此,龍就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史記·五帝本紀》: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於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逐擒殺蚩尤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於是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
  • 「土夫子」加入考古隊,挖出神秘小箱子,箱中藏有失傳兩千年古籍
    長沙國,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諸侯封國,始建於公元前202年,廢除於公元7年,共計209年的歷史。但因為歷史年代的久遠,文獻古籍中對於長沙國的記載非常的少,少到我們產生這樣的疑慮,歷史上的到底有沒有長沙國?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卻說一個字不認識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卻說一個字不認識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上海一口古井傳出怪聲,考古隊趕到連挖6年,竟然挖出了藏寶庫!
    青龍鎮是唐宋時期的古鎮,位於上海市的青浦區,是上海第一古鎮,青龍鎮在歷史上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宋朝時期非常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有著「小杭州」之稱,在那時十分的繁榮昌盛,並且延續了近200年。後來在2010年,上海博物館文物研究部的考古專家們啟動了青龍鎮遺址發掘工作。當年,上海博物館的考古隊在對青銅鎮進行挖掘的時候,發現了一口古井有古怪,偶然聽見了一座古井居然發出了聲音,考古專家判斷這口古井下面肯定還有這其他未探明的遺蹟,所以才會在地下水的衝擊下發出「咚咚」聲。
  • 日本收藏機構向國圖捐贈四千多冊漢籍 其中不少中國失傳已久 !
    捐贈漢籍4175冊 是1949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永青文庫是日本著名的私人收藏機構,由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家族建立,保存了細川家族收藏的眾多古籍和藝術品,其中包括了數萬冊漢籍。此次由日本永青文庫捐贈的漢籍共計36部4175冊,其中中國文獻25種,日本版本文獻11種,內容豐富,品類較齊全,涵蓋經、史、子、集、叢五大部類,包括經部14部、史部9部、子部4部、集部5部、叢部4部,較為全面地展現了中日典籍交流和文化傳播的發展軌跡和淵源脈絡
  • 春秋大墓發現一把鐵劍,專家大驚失色:只怕歷史會因此物改寫
    隨後不久考古機構也趕到現場,針對這一墓葬進行了搶救式的發掘,不過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一件顛覆歷史的文物,甚至引發專家失聲驚訝:這件文物怎麼可能出現在這裡?圖片:挖出青銅器資料截圖2、虢國簡介說起虢國,相信很多人會想起著名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意思是在唐朝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因為寵愛楊貴妃,而將楊貴妃的姐妹冊封為虢國夫人,而這位虢國夫人的封地正是周朝時候的虢國。
  • 流失的《永樂大典》,被國人6500萬買下,專家:有望得到無償捐贈
    《永樂大典》一共有好幾億字,全書上萬冊,規模宏大,同時這部曠世巨作裡面收錄了許多古書信息。《永樂大典》的可貴之處在於,它將天下間書籍的精華收納其間,全書不僅有文字,還會配有插圖。雖然內容頗多,但是檢索體系也非常的完善規整。甚至在《永樂大典》種,還可以將中國一些失傳的古籍復原出來,比如《舊五代史》。
  • 失傳千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我國是一個文物資產十分豐富的國家,在眾多的文物中最難以保存的可以說就是古籍和書畫了,因為就在經過數千年的時間之後它們已經變得十分的脆弱了,稍有不慎就會毀掉它們。《易經》作為我國遠古文明的產物,也是一部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它將自然和社會兩種科學融為一體。
  • 被神話了的古書《易經》,被專家證實:竟然是中華失傳已久的古籍
    中國驚現國外神話中的上古「天書」,經專業認證,竟是失傳古籍蘇美爾的神話中曾出現過一部天書《天命書簡》,在後世的巴比倫神話中又被稱作了「命運書簡」,那麼這本書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呢根據蘇美爾中神話的描述此書中有著神秘莫測的力量,據說可以通過此書獲得掌控世間萬物的能力。這更凸顯出此書的神秘。專業人士們在不斷的尋找著這本書卻發現這本書在世界上現有的歷史館藏中了無蹤跡,當人們以為這部天書無跡可尋的時候,卻在我國發現了蹤跡。「天書」終究沒逃過專業人士的魔掌。
  • 湖北挖出40把古代連弩,距今1700年,專家:果然是他發明的
    在中國之前的考古行動中,考古人員就在湖北古墓挖出40把連弩,距今已有1700年的歷史了。通過對這些連弩一系列的研究調查,專家表示,果然是他發明的神兵利器。
  • 古墓中挖出「怪獸」,與《山海經》記載一致,西方學家稱不可能!
    古墓中挖出「怪獸」,與《山海經》記載一致,西方學家稱不可能!古墓中出土的文物,有的是已經是失傳的,所以具有很高的研究歷史,還有的古墓中的文物是非常奢侈的,就比如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銀器,還有5000多件竹簡,以及金縷琉璃席,各個都是價值連城,雖然墓主人劉賀僅僅當了
  • 中醫珍稀古籍善本,最豐富的三千冊中醫古籍資料
    但我更討厭那些將中醫貶得一無是處的人,他們不是醫學,張口就來,聽風便是雨。中醫的雙盲其實不是沒人做,但講道理中醫的體系並不適合雙盲。>中醫臨床叢書(人民衛生出版社)中醫臨床捷徑叢書中醫古籍臨床新用叢書中醫古籍新點、新校、新參考系列(全10冊)中醫古籍珍稀抄本精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名家名師講稿叢書(人民衛生出版社)中醫名家學術經驗集(全26冊)
  • 全國古籍普查進入尾聲,北京的中學裡藏著不少珍本
    果然,「東海褰冥氏」正是譚嗣同的「別署」,詞條中還提到了譚嗣同的幾篇文章名稱——《寥天一閣文》《石菊影廬筆識》《莽蒼蒼齋石》,恰好是《舊學四種》這本書的幾個小標題。「北京古籍普查過程中,幾十萬冊古籍信息,都是這麼通過推理、判斷,一點一點錄入的。」北京市古籍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邸曉平介紹,北京市屬古籍收藏單位共有40餘家,古籍80多萬冊。
  • 甘肅發現古文明遺址,再次改寫我國華夏歷史,引起國內外專家關注
    安特生被譽為「仰韶文化之父」,他陸續在我國發現了多個古文明遺址,這些遺址一次次改寫我國華夏歷史。在上個世紀,安特生又一次發現了一座遺址。當時安特生在蘭州研究彩陶,在一個小貨攤上意外發現了一件破陶罐。經過研究並查閱相關史料,最終安特生在當地縣的寺窪山發現了寺窪文化遺址。寺窪文化主要活躍在黃河上遊一帶,是我國古文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