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永樂大典》,被國人6500萬買下,專家:有望得到無償捐贈

2020-12-26 奔走的文史

有的人對於紙張有著無限的情懷,哪怕是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這些人依然只愛紙上流轉的一點書香。而對於喜歡收藏古籍的人來說,古籍上的黴點都是恩賜。古籍到了現代已經不僅僅是書了,它更是寶貴的文物。在拍賣會上,古籍雖然不是最耀眼的明珠但一定是不可缺少的光彩。

一、《永樂大典》

提到中國的古籍,《永樂大典》一定是無法被人忽略的存在。這一本明代編著而成的曠世巨作,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世界書籍史上的一個奇蹟。《永樂大典》一共有好幾億字,全書上萬冊,規模宏大,同時這部曠世巨作裡面收錄了許多古書信息。

《永樂大典》的可貴之處在於,它將天下間書籍的精華收納其間,全書不僅有文字,還會配有插圖。雖然內容頗多,但是檢索體系也非常的完善規整。甚至在《永樂大典》種,還可以將中國一些失傳的古籍復原出來,比如《舊五代史》。

二、流失的古籍被拍賣

不過《永樂大典》的正本早就已經失傳了,至今下落不明,當今世上流傳下來的都是副本。雖然是副本,但是也是不全的,它散落在世界各個地方。在封建王朝還沒覆滅的時候,《永樂大典》就已經開始飄零各處。有的官員監守自盜,再加上中國近代的戰爭,一大批的古文物被毀或者失蹤。

在2020年7月7日,巴黎舉行了一場拍賣會,這場拍賣會引起了中國收藏界的巨大反響。原因只有一個,流失的《永樂大典》作為拍品現世!這一次現世的《永樂大典》是兩冊,雖然只是上萬冊其中的一星半點,但足以颳起一陣腥風血雨了。當時《永樂大典》的拍賣價格就像是搭乘了火箭,飛速飆漲。

在拍賣一分鐘的時候,現場的顯示屏已經無法顯示價格,因為競拍價格已經到了顯示的極限。最終經過激烈的競爭,《永樂大典》以640萬歐元落槌!換算成人民幣就是6500萬。這次的買家是中國的一位男子。

雖然競拍他未能來到現場,但是卻委託人順利拿下了《永樂大典》這件國寶。不過專家在得知買主真實身份卻表示:有望得到無償捐贈。

三、買家金亮

這一位拍下《永樂大典》的人是一位浙江的民間收藏家金亮,除了收藏家之外,他還是幾家公司的董事長,實力雄厚。當時,《永樂大典》要被拍賣的消息一放出來,許多人就已經沸騰了,不過正值疫情期間,許多人無法去到現場。而得知消息的翁連溪專家立馬就聯繫了他十分信任的金亮,他認為只有金亮可以讓寶貝回家。

當時翁連溪聯繫金亮之後,他確認這是真品無疑就立馬開始籌備競拍事宜,最終也順利將其拍下。這一次《永樂大典》的回歸無疑是中國古籍的一大幸事,金亮也成為了中國私人收藏《永樂大典》的第一人。

金亮除了自身喜歡收藏之外,還熱衷於文物的捐贈,他尤其熱愛古籍。也曾慷慨地將自己收藏的古籍宋版於浙圖、敦煌卷子捐獻給棲霞寺。

金亮本身就收藏有古籍上萬冊,致力於保護文物,由於他經常將重要的珍貴文獻捐贈給國家的公藏機構,與許多博物館、收藏家私交甚好,所以專家才會覺得《永樂大典》有希望會被金亮無償捐贈出來。

結語

無償捐贈屬於個人的意願,即便是金亮選擇私人收藏,國內的博物館與收藏家也會深感欣慰,因為他們與金亮互相信任,彼此之間都明白對方心底對於古籍的那一份熱愛。

相關焦點

  • 兩冊《永樂大典》拍出6400萬高價,農民藏了一冊,後無償捐給國家
    這次規模更大,組建了2100多人的編修團隊,一直到永樂五年方才完工。新書修成,朱棣看了非常高興,並欽定書名為《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全書共計22877卷,目錄60卷,成書共11095冊。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佔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 近千萬美金《永樂大典》開標,神秘國人買下
    ▲《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法國博桑—勒費福爾拍賣行(Beaussant Lefèvre)7日的拍賣會上,這2冊《永樂大典》嘉靖年間手抄本是最受矚目的拍賣品,起初估算會在5000歐元至8000歐元間賣出,沒想到最後竟翻了1000倍,由一位大陸買家以812.8萬歐元含佣金得標。
  • 兩冊《永樂大典》拍出640萬歐元,南京圖書館館藏一頁堪稱鎮館之寶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趙傑/攝)法國一家拍賣行在北京時間7月7日晚落槌,萬眾矚目的拍品Lot 231號《永樂大典》,最終以640萬歐元落槌,連佣金折合人民幣約6500萬元,比估價約漲出1000倍。△ 館藏《永樂大典》殘頁書影 南京圖書館供圖《永樂大典》為什麼這麼貴?
  • 《永樂大典》——「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竟有這樣的心酸史
    《永樂大典》這部近4億字、被《不列顛百科全書》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的萬冊巨帙,自明永樂六年(1408年)成書以來,歷經滄桑。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政府纂修《四庫全書》,此時《大典》已缺佚兩千餘卷,但仍從其中輯出佚書五百餘種,其保存文獻資料的巨大價值,可見一斑。道光以後,清室日趨衰敗,官吏乘機盜竊,《大典》逐漸流失損壞。但《永樂大典》最大的厄運,還在此後。
  • 《永樂大典》的3億字小楷,嘆為觀止!
    《永樂大典》所繪山川器物均以白描手法,辭藻清朗,精麗工致。然而《永樂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長陵外,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亡於戰火,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全球。《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 新書:《永樂大典》(全164冊)重印
    張元濟創辦的涵芬樓,曾是大江以南藏書最為宏富者,所藏多珍本秘籍,該藏書樓不幸毀於「一·二八」日本侵略上海的炮火,此二十一冊《永樂大典》是涵芬樓歷年辛勤搜集而倖免於難者。北京大學圖書館亦將該館所藏「水」字韻四冊交北京圖書館統一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工作的顧子剛,是第一個私人向國家捐贈《永樂大典》的人,他在一九五一年捐贈了三冊。這三冊原系北洋軍閥徐世昌所有,後從徐家散出,為顧先生所購得。
  • 明代第一百科 臺灣圖書館《永樂大典》數位化
    華夏經緯網7月17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永樂大典》是編撰於明成祖永樂年間一部巨大的類書,堪稱明代第一《百科全書》,臺灣圖書館珍藏其中8冊孤本,近期已全文影像數位化,公開放置於「古籍影像檢索系統」,免費提供各界瀏覽使用。
  • 中國藏家拍得兩冊《永樂大典》,回顧曠世大典的尋找之路
    時隔6年,《永樂大典》又有新零冊面世。7月7日,兩冊《永樂大典》在法國巴黎Beaussant Lefèvre拍賣行舉拍,一位中國藏家以640萬歐元拍得,加上佣金最終成交價為812.8萬歐元。據其介紹,她是受中國內地買家委託,專程趕來競拍。
  • 6000多萬競得兩冊《永樂大典》抄本值嗎?
    日前,兩冊罕見的明嘉靖抄本《永樂大典》在法國博桑—勒費福爾拍賣行(Beaussant Lefèvre)舉辦的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上釋出,現場以5000歐元起拍,兩分鐘內價格就直衝到70萬歐元,最終以640萬歐元落槌,含佣金812.8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6500萬元)。由一名華人女性競得。
  • 《永樂大典》為何是曠世奇書?這部鴻篇巨著的蹉跎身世都在這了
    據姚廣孝《進永樂大典表》記載《永樂大典》有「22877卷,目錄60卷,共11095冊」,規模、內容超過了前代所有類書。永樂皇帝之所以在得到皇位之初就命人編寫這樣一部大型類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想籠絡知識分子,藉此機會來表明自己的合法地位。朱棣的皇位並不是其父朱元璋傳給他的,而是通過「靖難之役」將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趕下臺篡奪的。
  • 說說遺失了的明朝永樂大典
    我們知道,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每一個朝代的偉大歷史著作,而作為明朝的《永樂大典》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確實不是蓋的。《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直接由皇家的翰林院大學士解縉作為主編纂修,這套巨著整整花了六年時間才完成編纂。
  • 正本消失副本流散 《永樂大典》600年風雨飄搖今何在
    《永樂大典》600餘年滄桑的歷史,也正是中華典籍文化聚散流變、悲歡離合的縮影。  12冊原件亮相,每一冊都有故事  這幾天,「曠世宏編 文獻大成——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文獻展」在北京亮相,迅速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目光。
  • 嘉興海寧企業家向國家圖書館捐贈4樣寶貝 其中一件是存世不足30件...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內府刻朱印藏文本《甘珠爾》梵夾裝一函(夾)清光緒年間銅版刊藏文本《聖般若波羅蜜多八千頌》天價拍下兩冊《永樂大典》「國寶」有望「回」到中國的家金亮,浙江奧特萊斯廣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酷愛收藏古書,在圈子內已是小有名氣的民間私人藏書家。
  • 《永樂大典》正本失傳之秘
    《永樂大典》保存了大量我國14世紀以前的文藝、史地、哲學、宗教和應用科學等方面的豐富資料,既是中國文化遺產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寶庫的珍品。《永樂大典》編纂完畢後,又重錄過一部,為永樂正本。藏於南京文淵閣的《永樂大典》原稿本煨燼不存。嘉靖帝深愛《永樂大典》,決定重錄。
  • 中國歷史懸案之《永樂大典》下落之謎!
    朱棣登基之後,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書,修了《永樂大典》這部巨著。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部《永樂大典》自打問世,就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 只有少部分,被這些強盜帶回國,或收藏,或轉賣,珍貴的《永樂大典》散落世界各地。 據統計,全世界範圍內,《永樂大典》只剩400冊左右,分散在八個國家30多個收藏機構,而且經鑑定,全都是嘉靖時期的手抄本。我國相關部門一直在全力收購這批流失國外的秘籍,現已有《永樂大典》226冊,共計11095冊的《永樂大典》如今剩餘不到百分之四。
  • 朱棣為何要修永樂大典?若無永樂大典,二十四史可能變為二十三史
    然而,朱棣也是歷史上篡位最成功的皇帝,因為朱棣編纂了《永樂大典》!朱棣編纂《永樂大典》十分成功,不僅僅在《永樂大典》的成就方面,更是在朱棣決策方面。中國古代以儒家思想為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森嚴的等級制度沿襲千年。
  • 曠世宏編《永樂大典》輯佚記
    永樂五年,姚廣孝進呈《永樂大典表》,成祖審閱後甚為滿意,並親自撰序,正式定名《永樂大典》。永樂六年冬,全書告成,計22877卷,目錄與凡例60卷,分裝11095冊,共約37億字。《永樂大典》內容包羅萬象,修纂人員匯集各方才傑。「天下文組之英,濟濟乎鹹集京師」,上至在朝官吏,下至民間布衣,各司其職,盡顯其長,正所謂「詞林排次俾分任,綸閣鉛黃更總研」。
  • 《永樂大典》在歐洲拍出天價 和丹陽還有這樣的淵源
    巴黎當地時間7月7日下午4時47分,兩冊《永樂大典》在巴黎德魯奧拍賣公司二號拍賣廳舉拍,經過11分鐘的激烈競拍,最終由現場的一位中國女士以640萬歐元的淨價拍得。當天,兩冊永樂大典以1萬歐元起拍,瞬間突破50萬歐元,1分半鐘之後,競拍價已經突破拍賣公司顯示屏的極限,競拍價無法顯示。當天競拍成功的女士從200萬歐元時開始競價,最終以640萬歐元拍得。據悉,德魯奧的拍賣佣金為27%,因此,兩冊永樂大典的最終成交價為812.8萬歐元。
  • 中國藏家逾800萬歐元巴黎購回二冊《永樂大典》
    -8000歐元,經過11分鐘的激烈競拍,最終由現場的一位中國女士以640萬歐元的落槌價拍得,德魯奧的拍賣佣金為27%,因此,兩冊永樂大典的最終成交價為8128000歐元。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長、研究員翁連溪先生及時發文「新出現的兩冊《永樂大典》趣聞」,讓我們對《永樂大典》工程之浩繁、裝幀之精緻一飽眼福,特此刊登,以饗讀者。
  • 滄桑六百年——《永樂大典》的離散與回歸_文化創意_首都之窗_北京...
    「正本」失落之謎  《永樂大典》修纂完成後僅抄成一部,即《永樂大典》正本。初時,《永樂大典》貯藏在南京文淵閣東閣中。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時,明成祖命令將《永樂大典》挑選一部分運到北京,暫時藏在左順門北廊下。直到正統六年(1441年),明廷才將《永樂大典》全部運到北京,收藏在紫禁城文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