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冊《永樂大典》拍出6400萬高價,農民藏了一冊,後無償捐給國家

2020-12-26 文史控

文/馮玄一

明成祖朱棣繼位後,為了彰顯皇帝權威,"造福子孫萬代",決定修一部巨著。其實,這個想法並非來自朱棣的原創,他父親朱元璋就有此想法。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就打算修纂一部類書,編輯經史百家之言,初定書名為《類要》,但是並未修成。朱棣繼位之後,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決心修成此書。

永樂元年,朱棣任命大學士解縉主持編修。解縉組建了140餘人的編修團隊,用了一年的時間便宣告修成,定名《文獻大成》。朱棣看了之後,認為這部書還不完備,很多還沒有收錄,因此不太滿意。

永樂三年,朱棣再次下令編輯。這次,他選派太子少師姚廣孝作為編修主持人,解縉、鄭賜等為監修。這次規模更大,組建了2100多人的編修團隊,一直到永樂五年方才完工。新書修成,朱棣看了非常高興,並欽定書名為《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全書共計22877卷,目錄60卷,成書共11095冊。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佔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永樂大典》的編輯方式和此前的類書不同,它開創性的按照詞條分類的辦法,把各種典籍中凡出現過這個詞條的記載都抄錄下來,有的甚至抄錄了全書。因此,全書多達3.7億字。而這些摘錄的文字,都註明選自哪本書、哪篇文章、何人所寫。

《永樂大典》成書之後,只抄錄了一套,史稱"永樂正本"。到嘉靖朝,為了保存大典,又抄錄了一部,稱為"嘉靖副本"。這兩部書都深藏在皇宮裡,沒有刊印。

據一些野史記載,《永樂大典》的正本在永樂皇帝去世之後被當作隨葬品,葬在永陵。但是具體是否真在永陵,現在是否保存完好,尚不得而知。

《永樂大典》的副本經歷了戰亂、火災、偷盜等災禍,已經散失。有一些被國內圖書館收藏,有一些流落海外,還有少量散落到民間。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在民間徵集《永樂大典》,希望能把那些散落民間的藏書收集起來,更好地保存。

1983年,山東掖縣的一個農民孫洪林偶然看到一張掛曆,上面印著《永樂大典》的宣傳照片,他覺得自己家裡的一本書跟掛曆上的很像。孫洪林是個大字不識的文盲,對這本書毫無所知。因為家裡窮,就把這本書剪,來用製作鞋樣和剪紙。但是因為祖上有"敬惜字紙"的傳統,便沒有把剪有字的部分。孫洪林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掖縣文化館,並請求北京圖書館的專家派人來鑑定。經過專家鑑定,這冊書就是《永樂大典》的其中一冊。於是,孫洪林將這冊《永樂大典》捐贈給國家。

假如這本書保存在現在,可以值多少錢呢?那真是價值連城啊。就在上個月,7月7日晚11時,法國博桑—勒費福爾拍賣行公開拍賣了兩冊《永樂大典》,起拍價為5000歐元,最終成交價竟高達812.8萬歐元(含佣金),約合人民幣6400多萬元。據悉買家是一位神秘的華人女性。

假如孫家的那冊《永樂大典》留存到現在,最少也要值3000萬吧!如果有誰能把11095冊《永樂大典》全部找齊全,那這個價值多少,真是無可估量了。

相關焦點

  • 6000多萬競得兩冊《永樂大典》抄本值嗎?
    日前,兩冊罕見的明嘉靖抄本《永樂大典》在法國博桑—勒費福爾拍賣行(Beaussant Lefèvre)舉辦的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上釋出,現場以5000歐元起拍,兩分鐘內價格就直衝到70萬歐元,最終以640萬歐元落槌,含佣金812.8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6500萬元)。由一名華人女性競得。
  • 中國藏家拍得兩冊《永樂大典》,回顧曠世大典的尋找之路
    時隔6年,《永樂大典》又有新零冊面世。7月7日,兩冊《永樂大典》在法國巴黎Beaussant Lefèvre拍賣行舉拍,一位中國藏家以640萬歐元拍得,加上佣金最終成交價為812.8萬歐元。據其介紹,她是受中國內地買家委託,專程趕來競拍。
  • 中國藏家逾800萬歐元巴黎購回二冊《永樂大典》
    -8000歐元,經過11分鐘的激烈競拍,最終由現場的一位中國女士以640萬歐元的落槌價拍得,德魯奧的拍賣佣金為27%,因此,兩冊永樂大典的最終成交價為8128000歐元。全書22877卷,目錄與凡例60卷,分裝11095冊,共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永樂年間修訂的《永樂大典》為正本,嘉靖年間抄寫的為副本。但《永樂大典》正本不知去向,亦未曾發現正本實物存世,副本屢遭厄運。截至目前,《永樂大典》副本僅發現有400餘冊、800餘卷及部分零葉,分散於多個國家和地區公私藏家手中。
  • 兩冊《永樂大典》拍出640萬歐元,南京圖書館館藏一頁堪稱鎮館之寶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趙傑/攝)法國一家拍賣行在北京時間7月7日晚落槌,萬眾矚目的拍品Lot 231號《永樂大典》,最終以640萬歐元落槌,連佣金折合人民幣約6500萬元,比估價約漲出1000倍。△ 館藏《永樂大典》殘頁書影 南京圖書館供圖《永樂大典》為什麼這麼貴?
  • 浙江收藏家巴黎拍得兩冊《永樂大典》其中「湖」字卷由寧波人孫鋌...
    當地時間7日下午4時47分,在巴黎德魯奧拍賣公司,兩冊《永樂大典》以1萬歐元的價格起拍,經過11分鐘激烈競拍,最終由一位中國女士以640萬歐元的淨價拍得。加上佣金27%,最終成交價為812.8萬歐元,約合6490多萬元人民幣。
  • 新書:《永樂大典》(全164冊)重印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蘇聯三次將沙俄和日本侵略者劫走的六十四冊《永樂大典》歸還我國。一九五五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亦歸還德國來比錫大學圖書館所藏三冊。國內許多收藏單位和私人藏書家,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感召下,紛紛把珍藏多年的《永樂大典》零冊捐獻國家。一九五一年以張元濟為首的上海商務印書館董事會一致通過決議,將原藏商務印書館所屬東方圖書館的二十一冊《永樂大典》捐獻給國家。
  • 流失的《永樂大典》,被國人6500萬買下,專家:有望得到無償捐贈
    一、《永樂大典》提到中國的古籍,《永樂大典》一定是無法被人忽略的存在。這一本明代編著而成的曠世巨作,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世界書籍史上的一個奇蹟。《永樂大典》一共有好幾億字,全書上萬冊,規模宏大,同時這部曠世巨作裡面收錄了許多古書信息。
  • 《永樂大典》——「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竟有這樣的心酸史
    但是《永樂大典》有1萬多冊,如正本在乾清宮是極易被發現的,《天祿琳琅書目》中未編入《大典》,證明正本當時並沒有藏在乾清宮中。目前我們見到的《永樂大典》都是嘉靖年間抄錄的副本。 「珠還合浦,化私為公,此亦中國人民應盡之天責也。」1951年,著名藏書家周叔弢將家藏的一冊《永樂大典》無償捐獻給國家,並致信北京圖書館表達自己化私為公的心願。
  • 《永樂大典》在歐洲拍出天價 和丹陽還有這樣的淵源
    巴黎當地時間7月7日下午4時47分,兩冊《永樂大典》在巴黎德魯奧拍賣公司二號拍賣廳舉拍,經過11分鐘的激烈競拍,最終由現場的一位中國女士以640萬歐元的淨價拍得。當天,兩冊永樂大典以1萬歐元起拍,瞬間突破50萬歐元,1分半鐘之後,競拍價已經突破拍賣公司顯示屏的極限,競拍價無法顯示。當天競拍成功的女士從200萬歐元時開始競價,最終以640萬歐元拍得。據悉,德魯奧的拍賣佣金為27%,因此,兩冊永樂大典的最終成交價為812.8萬歐元。
  • 正本消失副本流散 《永樂大典》600年風雨飄搖今何在
    《永樂大典》600餘年滄桑的歷史,也正是中華典籍文化聚散流變、悲歡離合的縮影。  12冊原件亮相,每一冊都有故事  這幾天,「曠世宏編 文獻大成——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文獻展」在北京亮相,迅速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目光。
  • 說說遺失了的明朝永樂大典
    全書共計接近2.3萬卷,分裝為1.1萬冊,共計接近4億個字。光目錄就有60卷左右,它覆蓋了地理歷史,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百科大全等一系列的書。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共有七八千部古典籍被選中保存,數量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藏書的3倍。它比英國著名的《大英百科全書》還要早300多年。
  • 明代第一百科 臺灣圖書館《永樂大典》數位化
    《永樂大典》積字卷所載《大寶積經》。(臺灣圖書館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明代珍貴古籍《永樂大典》,其中2冊(共4卷)明嘉靖年間手抄本,本月7日在法國巴黎拍賣,最後以640萬歐元(約新臺幣2.07億元)落槌,加上佣金共812.8萬歐元(約新臺幣2.7億)成交。
  • 《永樂大典》為何是曠世奇書?這部鴻篇巨著的蹉跎身世都在這了
    但就是這個副本原先有一萬一千多冊今天僅剩400餘冊存世,不到整個《大典》原來的百分之四。《永樂大典》副本究竟是怎麼遺失的?《大典》副本最初藏於皇史宬(皇帝的書房),清雍正年間移送到翰林院,直到1900年庚子國變翰林院被焚。但在庚子國變前,原先萬餘冊的《大典》也只剩下600多冊。大部分《大典》已經散失了。庚子國變之後《大典》連600冊也沒有保住,1912年《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時只剩64冊。
  • 滄桑六百年——《永樂大典》的離散與回歸_文化創意_首都之窗_北京...
    不少官員將保存在翰林院的《永樂大典》偷出,以十兩銀子一冊的價格賣給洋人。張升告訴記者,時人劉聲木在《萇楚齋隨筆》中記載了官員們的偷書伎倆:「早間入院,帶一包袱,包一棉馬褂,約如《永樂大典》二本大小,晚間出院,將馬褂加穿於身,偷《永樂大典》二本包於包袱內而出也。」  據記載,清光緒元年(1875年),翰林院中的《永樂大典》所剩不及5000冊。
  • 新現世拍賣的《永樂大典》證明,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不是原版
    永樂大典剛剛關注到一條文化消息,兩冊從未面世的中國最有名類書《永樂大典》在歐洲起拍,最終古書為一華人女性以640萬歐元拍得,加上佣金,成交價達到了812萬歐元。我關注這個新聞,倒不是出於對收藏的愛好,主要還是《永樂大典》 本身就容易引起人的關注,更別說這次出現的《永樂大典》還從未曾現世,這也意味著這部書籍將會更加完整,這對我們中華文化,無益是一個大大的好消息。《永樂大典》是永樂大帝朱棣命令編成的一部大型類書。所謂類書,是我國古代產生的一種大型資料彙編性質的書籍樣式,分門別類安排輯錄內容,可稱作中國古代版的百科全書。
  • 《永樂大典》正本失傳之秘
    《永樂大典》保存了大量我國14世紀以前的文藝、史地、哲學、宗教和應用科學等方面的豐富資料,既是中國文化遺產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寶庫的珍品。《永樂大典》編纂完畢後,又重錄過一部,為永樂正本。藏於南京文淵閣的《永樂大典》原稿本煨燼不存。嘉靖帝深愛《永樂大典》,決定重錄。
  • 曠世宏編《永樂大典》輯佚記
    《永樂大典》所收尤多宋元及明初之書,有關宋元史料極為豐富,清人法式善說:「苟欲考宋元兩朝制度文章,蓋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者焉。」特別是所收宋元方志,約略有數百種之多,實如一座蘊藏豐富的礦山寶藏。《永樂大典》開本宏大,單冊高503釐米、寬30釐米,頗具皇家版風範,每冊約50葉,大多二卷一冊,也有一卷一冊或三卷一冊式的。
  • 中國歷史懸案之《永樂大典》下落之謎!
    分裝成11095冊,共3億7千萬字的《永樂大典》。請注意,這3億多字可都是書手們用明代官用的楷書:館閣體一筆一畫抄寫出來的。因為字數太多,在當時刊印基本不可能,所以原書只有原稿本和正本各一部。《永樂大典》問世後,解縉終於盼到了老闆滿意的笑容。
  • 《永樂大典》的3億字小楷,嘆為觀止!
    至嘉慶、道光年間,官員又伺機挾帶偷竊,並將所偷之書以每冊10兩銀子的價格賣給洋人,因此,到光緒元年(1875年)重修翰林院清點《永樂大典》時,所存不足5000冊;到了光緒三年(1877年),只剩下3000餘冊;到了光緒十九年(1893年),只剩下800餘冊。
  • 近千萬美金《永樂大典》開標,神秘國人買下
    ▲《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法國博桑—勒費福爾拍賣行(Beaussant Lefèvre)7日的拍賣會上,這2冊《永樂大典》嘉靖年間手抄本是最受矚目的拍賣品,起初估算會在5000歐元至8000歐元間賣出,沒想到最後竟翻了1000倍,由一位大陸買家以812.8萬歐元含佣金得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