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收藏家巴黎拍得兩冊《永樂大典》其中「湖」字卷由寧波人孫鋌...

2021-02-08 騰訊網

當地時間7日下午4時47分,在巴黎德魯奧拍賣公司,兩冊《永樂大典》以1萬歐元的價格起拍,經過11分鐘激烈競拍,最終由一位中國女士以640萬歐元的淨價拍得。加上佣金27%,最終成交價為812.8萬歐元,約合6490多萬元人民幣。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下令編纂的全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共11000餘冊,比法國的百科全書早300年。但是經過戰亂和磨難,存世的400餘冊《永樂大典》散落於世界各地。此次拍賣的兩冊隸屬「湖」字(2268-2269)、「喪」字(7391-7392)卷,除書皮磨損、稍有水痕外,品相尚佳。

姚江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明史學會會員王孫榮告訴記者,其中的「湖」字卷是由寧波慈谿橫河孫家境人孫鋌擔任分校官。記者還獲悉,這兩冊《永樂大典》的購買方為浙江海寧企業家、浙江奧特萊斯廣場有限公司董事長、古籍藏家金亮先生。

「湖」字卷由慈谿人孫鋌任分校官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籍版本專家翁連溪曾撰文稱:「此物乃古籍中之白眉,收藏家夢寐以求,經眼手觸都深感榮幸,定要爭取回國……」尤為難得的是,這兩冊四卷與國家圖書館藏「湖」字、「喪」字冊均相連,並且此「湖」字冊的出現,使得現在發現的「湖」字卷全部相連(2260-2283),實屬難得。

從法國拍賣行公布的《永樂大典》相關資料可以看到,「湖」字冊卷首題署中寫著編纂者的名字和身份:分校官編修臣孫鋌。

孫鋌是誰?王孫榮告訴記者,「橫河孫家境,紗帽八百頂」,孫氏一族於後唐時遷入,逐漸從耕讀傳家的寒門小族發展成世代簪纓的姚江望族,擔任歷朝文武雜職者多達609人。至明代中晚期,孫氏族人不但居官多、官階顯赫,而且為官清廉、政績卓著、才華橫溢,素有「一個孫家境,半部明代史」之說。

史書記載:孫鋌(1528-1570),字文和,號正峰,孫燧第七孫,孫陛次子,紹興府餘姚縣梅川鄉孫家境(今屬慈谿市橫河鎮孫家境村)人,貫錦衣衛,官籍。順天府學增廣生,治《易經》。嘉靖二十八年已酉科順天府鄉試第一名解元。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會試第一百二十三名,廷試二甲第六十七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四年十月,授翰林院編修……穆宗隆慶三年六月,升國子監祭酒。四年九月,升南京禮部右侍郎,十一月,卒於途。

王孫榮向記者提供了孫鋌的墓志銘,明確寫著「受詔分校《永樂大典》」。

明《永樂大典》因存世稀少而珍貴

明代沒有今天這麼發達的印刷技術,不管是雕版還是活字排印,要印刷這麼大部頭的類書都不現實,所以《永樂大典》僅有正、副兩個抄本,其中正本毀於宮火,副本在清代即已散軼了一部分,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兩次攻入北京城時又遭劫掠、毀壞,目前殘件分藏於全球數個圖書館中,共輯有原書、微縮膠捲、影本共計730卷,約為全書的3%。

因為民間所存數量極少,所以《永樂大典》非常珍貴,每有發現必然引起轟動。

本次拍賣的兩冊《永樂大典》分別是湖字(2268—269)、喪字(7391—7392)卷。

《永樂大典》全書3.7億多字,用朱、墨兩種顏色寫成。除標題首字用多種篆、隸、草體書寫外,正文都是書手們用明代官用楷書「臺閣體」一筆一畫抄寫的。抄寫過程中難免有錯漏之處,有些採用挖補之法,另有避諱等處,則採用「貼黃」的方式。

據最新統計,海內外已知存世的《永樂大典》總計418冊、800餘卷及部分零頁,分散於世界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公私藏家手中。中國國家圖書館先後入藏《永樂大典》224冊。目前歐洲共收藏59冊《永樂大典》,其中英國51冊,德國5冊,愛爾蘭3冊。記者 陳曉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國藏家拍得兩冊《永樂大典》,回顧曠世大典的尋找之路
    時隔6年,《永樂大典》又有新零冊面世。7月7日,兩冊《永樂大典》在法國巴黎Beaussant Lefèvre拍賣行舉拍,一位中國藏家以640萬歐元拍得,加上佣金最終成交價為812.8萬歐元。據其介紹,她是受中國內地買家委託,專程趕來競拍。
  • 6000多萬競得兩冊《永樂大典》抄本值嗎?
    截至目前,《永樂大典》副本僅發現有400餘冊、800餘卷及部分零葉,分散於多個國家和地區公私藏家手中。此次拍賣的兩冊四卷與國家圖書館藏「湖」字、「喪」字冊均相連,並且此「湖」字冊的出現,使得現在發現的「湖」字卷全部相連。 本篇由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長、研究員翁連溪講述他與這兩冊《永樂大典》的趣事。
  • 中國藏家逾800萬歐元巴黎購回二冊《永樂大典》
    -8000歐元,經過11分鐘的激烈競拍,最終由現場的一位中國女士以640萬歐元的落槌價拍得,德魯奧的拍賣佣金為27%,因此,兩冊永樂大典的最終成交價為8128000歐元。 民間所存《永樂大典》數量極少,每有發現必然引起轟動。前段時間江西的「永樂大典」新聞也著實另人大跌眼鏡、哭笑不得。 1983年,山東掖縣農民孫洪林家中,發現了一冊《永樂大典》,此書最早存放在孫洪林的姑奶奶家。老太太不識字,把書的「天頭地腳」裁了下來,書用來夾鞋樣,這就是《永樂大典》的兩卷(卷3518、卷3519)。後來,孫家將此書通過掖縣文化館捐給了北京圖書館。
  • 《永樂大典》在歐洲拍出天價 和丹陽還有這樣的淵源
    巴黎當地時間7月7日下午4時47分,兩冊《永樂大典》在巴黎德魯奧拍賣公司二號拍賣廳舉拍,經過11分鐘的激烈競拍,最終由現場的一位中國女士以640萬歐元的淨價拍得。當天,兩冊永樂大典以1萬歐元起拍,瞬間突破50萬歐元,1分半鐘之後,競拍價已經突破拍賣公司顯示屏的極限,競拍價無法顯示。當天競拍成功的女士從200萬歐元時開始競價,最終以640萬歐元拍得。據悉,德魯奧的拍賣佣金為27%,因此,兩冊永樂大典的最終成交價為812.8萬歐元。
  • 近千萬美金《永樂大典》開標,神秘國人買下
    法國博桑—勒費福爾拍賣行(Beaussant Lefèvre)7日的拍賣會上,這2冊《永樂大典》嘉靖年間手抄本是最受矚目的拍賣品,起初估算會在5000歐元至8000歐元間賣出,沒想到最後竟翻了1000倍,由一位大陸買家以812.8萬歐元含佣金得標。
  • 兩冊《永樂大典》拍出640萬歐元,南京圖書館館藏一頁堪稱鎮館之寶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趙傑/攝)法國一家拍賣行在北京時間7月7日晚落槌,萬眾矚目的拍品Lot 231號《永樂大典》,最終以640萬歐元落槌,連佣金折合人民幣約6500萬元,比估價約漲出1000倍。△ 館藏《永樂大典》殘頁書影 南京圖書館供圖《永樂大典》為什麼這麼貴?
  • 兩冊《永樂大典》拍出6400萬高價,農民藏了一冊,後無償捐給國家
    這次規模更大,組建了2100多人的編修團隊,一直到永樂五年方才完工。新書修成,朱棣看了非常高興,並欽定書名為《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全書共計22877卷,目錄60卷,成書共11095冊。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佔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 流失的《永樂大典》,被國人6500萬買下,專家:有望得到無償捐贈
    一、《永樂大典》提到中國的古籍,《永樂大典》一定是無法被人忽略的存在。這一本明代編著而成的曠世巨作,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世界書籍史上的一個奇蹟。《永樂大典》一共有好幾億字,全書上萬冊,規模宏大,同時這部曠世巨作裡面收錄了許多古書信息。
  • 新書:《永樂大典》(全164冊)重印
    內容簡介    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珍品。全書凡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錄六十卷,分裝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存有永樂正本、嘉靖副本兩部。以時間論,它比著名的《大英百科全書》早三百餘年,以卷數論,它比現今存世的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尚多出一萬三千卷。《永樂大典》為手繪朱絲欄寫本,版框高三十五點五釐米,寬二十三點五釐米,四周雙邊。八行,大字單行十四五字,小字雙行不頂格二十八字。版心上下大紅口,紅魚尾。上魚尾下題"永樂大典卷xxx",下魚尾之間題葉次。
  • 新現世拍賣的《永樂大典》證明,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不是原版
    永樂大典剛剛關注到一條文化消息,兩冊從未面世的中國最有名類書《永樂大典》在歐洲起拍,最終古書為一華人女性以640萬歐元拍得,加上佣金,成交價達到了812萬歐元。我關注這個新聞,倒不是出於對收藏的愛好,主要還是《永樂大典》 本身就容易引起人的關注,更別說這次出現的《永樂大典》還從未曾現世,這也意味著這部書籍將會更加完整,這對我們中華文化,無益是一個大大的好消息。《永樂大典》是永樂大帝朱棣命令編成的一部大型類書。所謂類書,是我國古代產生的一種大型資料彙編性質的書籍樣式,分門別類安排輯錄內容,可稱作中國古代版的百科全書。
  • 《永樂大典》的3億字小楷,嘆為觀止!
    全書2293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永樂大典》,全以小楷抄錄,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 嘉興海寧企業家向國家圖書館捐贈4樣寶貝 其中一件是存世不足30件...
    2020年7月7日下午4時47分(巴黎當地時間),法國Beaussant Lefèvre拍賣行二號拍賣廳,一位華人女士受神秘買家所託,以640萬歐元的落槌價拍得兩冊《永樂大典》,加上27%的拍賣佣金,最終成交價為812.8萬歐元。這意味著,這兩冊「國寶」有望「回」到中國的家。
  • 明代第一百科 臺灣圖書館《永樂大典》數位化
    《永樂大典》積字卷所載《大寶積經》。(臺灣圖書館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明代珍貴古籍《永樂大典》,其中2冊(共4卷)明嘉靖年間手抄本,本月7日在法國巴黎拍賣,最後以640萬歐元(約新臺幣2.07億元)落槌,加上佣金共812.8萬歐元(約新臺幣2.7億)成交。
  • 滄桑六百年——《永樂大典》的離散與回歸_文化創意_首都之窗_北京...
    《永樂大典》正文22877卷,分裝11095冊,總字數達3.7億字,匯集了明以前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宗教、戲劇、應用科學等文獻達七、八千種之多,是一部當之無愧的百科全書。  然而,《永樂大典》卻命運多舛,火災、戰亂、偷盜、巧取豪奪……皇皇一萬多冊至民國初年只剩下64冊。
  • 說說遺失了的明朝永樂大典
    我們知道,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每一個朝代的偉大歷史著作,而作為明朝的《永樂大典》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確實不是蓋的。《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直接由皇家的翰林院大學士解縉作為主編纂修,這套巨著整整花了六年時間才完成編纂。
  • 曠世宏編《永樂大典》輯佚記
    《永樂大典》與文津閣《四庫全書》、敦煌遺書和《趙城金藏》合稱國家圖書館「四大專藏」。這部「序百王之傳,總歷代之典」的曠世宏編,「合古今而集大成」,規模遠超前代所有類書,實為典冊淵藪、佚書寶庫。諸多佚文秘笈、典章制度賴其得以流傳後世,造福學人。「大典猶看永樂傳,搜羅頗見費心堅。兼及釋道欠精核,久閱滄桑惜弗全。」
  • 《永樂大典》——「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竟有這樣的心酸史
    《永樂大典》是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
  • 正本消失副本流散 《永樂大典》600年風雨飄搖今何在
    國家圖書館供圖  《永樂大典》由明代才子解縉等人編纂而成,保存了中國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七八千種古籍。其12冊原件正在北京展出。  此次展覽通過展出《永樂大典》原件12冊,以及其他珍貴善本古籍、名家手稿和輿圖等,勾勒出這部大典風雨飄搖的命運。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說,該展覽是今年典籍博物館的主題大展,12冊原件,每一件背後都有故事。像卷3618、3519「門」字韻這一冊,發現於1983年,山東掖縣農民孫洪林家中。
  • 《永樂大典》正本失傳之秘
    這些屢遭災難的屬《永樂大典》副本,而《永樂大典》的正本又何去何從呢? 《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分裝10095冊,約三億七千多萬字。這部上萬卷的皇皇巨著,在重錄之後,下落很是不明,確實讓後人感到蹊蹺。有關《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歷來就有三類說法。 第一類是被隨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