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不同而引發戰爭,歷經200年,探究十字軍東徵背後的宗教因素

2020-12-22 剪燈說史

自伊斯蘭教誕生之後,穆斯林在教義的指導下就開始了向外擴張的道路。在擴張的路上,伊斯蘭教一定會與其他的宗教人士發生摩擦和衝突,而最終穆斯林與基督教徒之間的摩擦和衝突發展成為了歷時200餘年的十字軍東徵。十字軍東徵其實並不是單指某一次的戰爭,也不是特定時段的戰爭,而是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系列戰爭的總稱。

伊斯蘭教為了奪回自己的聖地耶路撒冷而出兵拜佔庭帝國,而基督教徒為了保衛和收復被伊斯蘭教奪走的地方而浩浩蕩蕩的展開遠徵。據相關資料統計在十字軍東徵期間,總共發生了八次大十字軍遠徵。那麼十字軍東徵的原因僅僅是宗教問題單方面的原因嗎?

公元11世紀,被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均視為聖地的耶路撒冷實際上已經在穆斯林的控制之下了,而當時穆斯林世界的統治者正是對其他宗教實行殘酷的宗教政策的法蒂瑪王朝的哈基姆·哈裡發。為了實現穆斯林對聖地的完全佔有,哈基姆·哈裡發在下令將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的聖墓教堂夷為平地。

哈基姆·哈裡發的做法在被基督教覆蓋的整個歐洲世界引起了大規模的震蕩,同時還引發了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間關係的緊張化。雖然哈基姆·哈裡發去世之後,他的繼任者在宗教問題的相關政策上放寬了條件,變得寬容了很多,並且鼓勵各方的人士都來聖城朝聖以促進生產和王朝的經濟發展。

基督教徒在薩拉森·哈裡發執行寬容的宗教政策時,也有所讓步。雙方似乎達成了某種諒解,但這種做法並沒有徹底平復基督教徒心中的憤怒。顯然,若想徹底解開基督教徒心底的疙瘩,還仍需一段時間。

但是就在這段時間,一個巨大的變故使雙方關係的發展不受控了起來。這個變故就是草原部落塞爾柱土耳其人的崛起。11世紀,來自於草原的韃靼部落塞爾柱都是一些十分狂熱的伊斯蘭教信徒,奉行的也是比較激進的教義。

而且這段時間內,法蒂瑪王朝新的繼任者薩拉森·哈裡發對於耶路撒冷的控制相比於哈基姆弱了很多,於是塞爾柱人便強力接管了幾乎是哈裡發的全部權力和財產。這樣就導致阿拉伯世界的秩序十分混亂,但是遠方的基督教徒是沒有意識到時代的變化的。

1064年,一支由德意志慕名而來耶路撒冷朝聖的基督教徒隊伍在聖地附近遭受了貝都因部落的襲擊。據相關資料記載,這支隊伍一共是7000人,其中5000左右的人喪失生命,而剩下的大約2000人被其販賣成為奴隸。

新仇與舊恨加在一起引起了以教皇烏爾班二世為首的西方基督世界的強烈憤慨。教皇烏爾班二世利用自己強大的演講才華去鼓動天生便具有冒險精神、崇尚騎士精神的歐洲基督教徒去為了自己的聖地抗爭。甚至他還在演講中公開宣稱那些為基督教世界辯護的人將踏上朝聖之旅,他們所有的罪孽將被洗去,他們的靈魂將在來世收穫數不清的回報。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普遍認為自己生來是帶有罪惡的,為了洗清身上的罪惡,朝覲的行為在歐洲隨處可見,修道院人滿為患。因此烏爾班二世的豁免承諾吸引了很多人。同樣重要的是,教會可以寬恕一場暴力運動,因為這是一場解放運動,而且教會有一個公正和正義的目標。

公元11世紀受教皇烏爾班二世的委託,來自法國皮卡迪的隱士彼得開始在義大利和法國多地布道。這位隱士幾乎走遍了整個義大利和法國,他在教堂、街道和空地上到處發表關於基督教現狀和伊斯蘭教的擴張的演說。在他走過、停留過的地方,人群蜂擁而至。他的這種做法激起了歐洲人民對於東方土耳其人的憤怒和對自己的宗教和國家的愛國主義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催動之下,教皇很快就組織了一批能夠東徵討伐伊斯蘭教穆斯林的軍隊。

再加上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如果去聖墓朝聖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那麼把聖地從異教徒的褻瀆中拯救出來,就更像是一種虔誠的行為了。這樣一來,到亞洲去奪回聖城,解救聖地便成了使朝聖者變成戰士的信念。正是這種情感,在兩個世紀甚至更久的時間裡,把基督教世界攪亂到了它最深邃的深處,並把歐洲人民一波又一波地拋向亞洲。

結語

11世紀末期,烏爾班二世開始在法國的傳教之旅的同時招募十字軍戰士,大使館和信件被派往基督教世界的各個地方。整個歐洲的戰士們聚集在一起於公元1096年出發前往耶路撒冷,自此開始了兩百多年的戰亂爭鬥。在這系列戰爭中雖然宗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是也可以說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

參考文獻

1. 《十字軍東徵研究》

2. 《長達數百年的鬥爭:十字軍東徵》

3. 《十字軍史》

相關焦點

  • 宗教不同而引發戰爭,歷經200年,探究十字軍東徵背後宗教因素
    在擴張的路上,伊斯蘭教一定會與其他的宗教人士發生摩擦和衝突,而最終穆斯林與基督教徒之間的摩擦和衝突發展成為了歷時200餘年的十字軍東徵。十字軍東徵其實並不是單指某一次的戰爭,也不是特定時段的戰爭,而是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系列戰爭的總稱。 伊斯蘭教為了奪回自己的聖地耶路撒冷而出兵拜佔庭帝國,而基督教徒為了保衛和收復被伊斯蘭教奪走的地方而浩浩蕩蕩的展開遠徵。
  • 十字軍東徵,是權力的遊戲,還是宗教的衝突?
    中東,確切地說是"阿拉伯半島"的人,此半島上的人如果能憑藉武力徵服也就算了,偏偏不想讓西歐人信耶穌,意圖強勢扭轉西歐人的信仰,且趁著東羅馬和波斯的薩珊帝國因連年戰爭疲軟的時候,佔據了上風,然後採用威逼恐嚇的方式,搶佔了西歐人的聖地"耶路撒冷",西歐哪裡還能忍,於是紛紛抱團,形成了十字軍隊伍,這場宗教戰爭一打就是差不多兩百年,結果是西歐人被欺負了還只能失敗而歸。
  • 上帝和真主戰爭——神跡、巫術、血腥最大規模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徵
    人類歷史世界上的戰爭都是因為要掠奪財物和土地。而十字軍的八次東徵除了上述這個因素外,又增加了一個——對宗教的狂熱信仰。被西方國家奉為聖地的耶路撒冷已福穆斯林人霸佔了長達四百多年。這就是十字軍東徵的最初原因。這場戰爭雖然參加者是西歐好幾個國家,但不是由那個國王發起的,而是由教皇發起的。那是一個宗教至上的年代。1095年11月,教皇在法國城市克勒芒召開了一次規模很大的宗教會議。教皇發表了演講,鼓動所有基督徒們到東方去和異教徒穆斯林人戰鬥,奪聖地耶路撒冷,拯救君士坦丁堡。
  • 十字軍東徵200年:「所到之處,一片荒蕪」,赤裸裸的掠奪?
    在世界歷史上,有一場持續了200年的東西方大規模戰爭,對於這場戰爭,直到今天,依然讓後人評價不一,這就是著名的:十字軍東徵! 自11世紀末至13世紀,十字軍東徵先後進行了八次之多,歷時200年。在那個狂熱的時代,尤其是在東徵初期,幾乎所有的西歐人都為之而瘋狂。 那麼這場戰爭到底是教派衝突還是赤裸裸的掠奪?在東方,都認為這就是一場狂妄的侵略;而在西方,當然會為自己祖先的所作所為辯解,認為這只是一場持久的教派衝突,而去掩蓋掠奪和侵略的本質。
  • 十字軍東徵: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怎樣看待十字軍東徵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十字軍東徵中,守衛耶路撒冷的失敗反映了基督世界政治格局的硬傷。在這場戰爭中,基督徒陣營分為兩派,一方是本土派,以託隆的漢弗雷、伊貝林家族、西頓的傑爾加德等為代表。這些人主要是受狂熱宗教情緒和對東方刻板印象的影響來到聖地,希望通過軍功「贏得生前死後名」,而十字軍冒進的軍事戰略也多半出自於他們之手。這兩種人的對立也反映了十字軍東徵這枚硬幣的兩面。
  • 十字軍東徵從為了信仰變成為財富而戰,最後促進兩種宗教的交流
    然而,雖然十字軍東徵最初是一場宗教戰爭,一場信仰之戰,但這個理由其實很難讓這個遠徵持續這麼多年。從第二次十字軍東徵開始,這場戰爭更多是建立在世俗的利益之上。 是什麼帶起了人們參與第二次東徵的興致?首先應該是「奪取聖城」的勝利。基督徒第一次真正將耶路撒冷控制在手,這點然了人們心中的激情。
  • 文明衝突的幽靈:十字軍東徵的遺產
    當然,並非所有的十字軍戰士、法蘭克移民或穆斯林戰士都感受到了同等程度的宗教衝動,但是,這份信仰的脈動普遍而持久地在兩個世紀的黎凡特之戰中迴蕩著。自1095年起,拉丁基督徒全心全意地接受了這樣一個觀點,即十字軍東徵是一種合法、高效的宗教敬拜方式。幾乎沒有跡象表明中世紀同時代人對暴力與宗教的合一感到擔憂。
  • 《第一次十字軍東徵》
    更重要的是,它在接下來的200年間將歐洲推到了一個暴亂與激情並存的境地。數萬騎士、教士、農民、貴族……開始了曠日持久、轟轟烈烈的十字軍東徵。但在牛津大學全球史教授、全球暢銷書《絲綢之路》作者彼得·弗蘭科潘的眼中,教皇的演講並不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徵的真正起因!
  • 從中世紀「十字軍」東徵過程可見端倪
    佔領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十字軍東徵發動的背景中世紀西歐封建主進行的最大規模、最長時間以及影響最大的對外擴張當屬十字軍東徵,從公元1096年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第一次率領西歐騎士進行東徵,一直到公元1291年十字軍在東方徵服地區的最後一個據點被拔出,期間一共經歷了200年之久。
  • 十字軍東徵為什麼被稱為天堂之路?它對絲綢之路的發展影響如何?
    其實這一章重點講解的就是,在十字軍東徵的過程中,宗教、經濟、文化的發展歷程。因為主要圍繞的是十字軍東徵,那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十字軍東徵。01什麼是十字軍東徵其實十字軍東徵並不是某一次徵戰行動,而是一段持續了近200年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是在公元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羅馬教皇為什麼要發動十字軍東徵?
    兩大宗教儘管都發源於西亞,但是他們影響的範圍卻不同。基督教在傳播過程中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伴隨著羅馬帝國徵服的腳步影響到了歐洲的廣大地區;而伊斯蘭教則跟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遍布了西亞、中亞和北非。 兩大宗教的接壤面積越來越大,特別是西亞巴勒斯坦地區成為它們交匯的地帶。6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後,巴勒斯坦及聖城耶路撒冷就成為了他們爭奪的焦點。
  • 周六薦書 | 戰爭的試煉:十字軍東徵史
    在這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之後200多年間,伊斯蘭世界和西方為爭奪聖地的統治權而爭鬥,雙方都堅信他們在為自己的神服務。《戰爭的試煉:十字軍東徵史》不僅描述了各次十字軍東徵的大量軍事細節,作者託馬斯·阿斯布裡奇還從政治、社會、宗教動機和人物入手,剖析了這段超過兩個世紀的衝突。尤其是,他從基督徒和穆斯林雙方的視角講述這段史詩般的鬥爭,這在至今所有的十字軍史著作中還是頭一次。
  • 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徵,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從1096年到1291年,在西歐歷史上發生了一場宗教性質的軍事行動,期間共有六次遠徵,統稱為十字軍東徵。這場東徵的名字緣由是教會給每一個參與東徵的戰士十字架,因為這是由西歐基督教國家發動的戰爭,所以得名十字軍東徵。這場戰爭跨越範圍大、時間長,成為歷史上罕有的大規模爭鬥。
  • 十字軍東徵! 史詩巨作推薦"天國王朝"
    由威廉·莫納漢創作的劇本,根據歷史上十字軍東徵的真實角色改編而成,其中包括1187年保衛耶路撒冷的十字軍騎士巴裡安,以及與之為敵的穆斯林領導者薩拉丁。  儘管拍攝方努力強調影片浪漫偉大的愛情戲和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但一些宗教學者和其他信仰的激進分子仍然提出了質疑,他們拿著影片的劇本拷貝理直氣壯地指責:在當前世界局勢如此複雜、激烈的背景下,好萊塢拍攝一部牽涉宗教問題的史詩片到底居心何在?◆故事:法國小鐵匠保衛耶路撒冷◆  巴裡安(奧蘭多·布魯姆飾)是一個法國小鐵匠,在妻子自殺後不情願地加入了十字軍。
  • 館員薦書 | 可能是最權威的十字軍東徵史著作(文末福利評論就送)
    在它橫跨的3000多年歷史長河中,耶路撒冷曾被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 、阿拉伯帝國、土耳其帝國、英國以及沙皇俄國輪番侵略,摧毀、重建、再摧毀、再重建成為了這個彈丸小城逃不出去的莫比烏斯環,一直到今天,巴以衝突依然讓人看不到這個城市背後宗教衝突的終點。
  • 歐洲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戰爭,成了中世紀歐洲最黑暗的歷史
    說到中世紀時期的西方宗教,那就不得不提到十字軍東徵了。十字軍東徵發生在中古時期,它涉及的範圍很廣,參與的國家很多。根據一些歷史資料的記載,第一次東徵爆發在歐洲,由天主教發動。 在第一次徵戰的時候,東徵軍信心滿滿,並佔領了一些地區。
  • 蕭三匝對話王文鋒:基督教應當深刻反思十字軍東徵
    十字軍東徵的不合理性在於它不符合耶穌教導的「政教分立」原則,根本上沒有理解新舊約對戰爭所賦予的不同內涵。事實上,近300年來,思想界大多已被啟蒙運動思維所綁架,其對於中世紀的判斷已基本偏離歷史事實。 那麼十字軍東徵究竟處於什麼樣的背景?首先必須要關注宗教因素,而不是經濟或軍事因素。自君士坦丁時代開始,隨著基督徒信仰熱忱的逐漸高漲,去耶路撒冷朝覲耶穌降生地之風就逐漸形成,直至十字軍東徵前夕的近600年裡,此風都沒有減弱。
  • 冒險之旅:十字軍東徵
    《冒險之旅:十字軍東徵》在Steam進行25%折扣活動 今天,Neowiz提供的PC遊戲《冒險之旅:十字軍東徵》將進行特別折扣活動。本次打折將在Steam進行到9月2日。《冒險之旅:十字軍東徵》在著名的評論統計網站《Metacritic》獲得了79分的高評價,證明了它的遊戲性。通過這次打折,更多的玩家可以體驗遊戲。 08-27小編:384醬
  • 十字軍東徵的緣由,以及三大騎士團的來路與去路
    十字軍東徵源於東羅馬帝國的一封求救信,恰巧教皇烏爾班二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爭奪權力,於是,教皇發表了極富煽動性的演說。歐洲各種目的的騎士用布條做成十字縫在衣服上,去拯救被伊斯蘭佔領的聖地—耶路撒冷,由此開始,用時近兩百年,發動了以宗教名義的九次十字軍東徵。
  • 《戰意》S4賽季評測:見證十字軍東徵
    同時,讓時間倒退了近四個世紀,來到了公元一零九五年,展現了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時間跨度最長、參戰規模最大、也最著名的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徵。在新賽季「遠徵起始·烈焰與利劍」中,我們可以跟隨「每周挑戰」與「徵戰天下」兩個玩法模塊,來見證拜佔庭帝國與十字軍東徵的細節:每周挑戰」會不斷從側面深入這個時代,而「徵戰天下」將通過「引狼入室」的玩法,讓原本屬於拜佔庭的土地,在每一個階段下的戰鬥中,逐漸被蠶食,最終達成「十字軍東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