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版「傅雷家書」《做個真父親》——朵多教育眾籌籌出的...

2020-12-26 北晚新視覺網

近日,隨著全國各地中小學校的陸續開學,在家憋了幾個月的「神獸歸籠」,家長們長嘆終於可以輕鬆了,有的走路都帶跳、做夢都會笑。由此引發的孩子家庭教育問題也屢屢被推上熱搜,家庭教育究竟有沒有什麼可借鑑的觀點、成功的指導範式等行之有效的高招呢?為此,6月6日,記者專程前往北京朵多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就有關問題採訪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出版人,朵多教育機構創始人張慶棠總經理。北京朵多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慶棠

一本直擊底層邏輯的書

「家庭教育是個大問題,朵多教育近期正在眾籌一本書,不一定是成功的扛鼎之作,但絕對是理論與實踐結合,以心為箋可以100%受益的書。這是一本關於父親的書,市場上相關的書不少,但大多從某個層面或某一個角度切入。而這本書非常特別,讓我看清了霧裡看花般父職和從未思考過的為父之道,是一本直擊底層邏輯的書。」張慶棠對記者說,2016年他曾應邀參加一個培訓,叫「做個真父親」,他不由得質疑,難道父親還有真假——好歹自己也是一個20歲男孩的父親——直到兩天半的課程結束,他說自己低下了驕傲的頭顱。他回憶起自己當時的感受:「我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和震撼!作者卡西•卡斯滕斯,南非人。他『做個真父親』的理念和孩子生命教練的呼喚深深扎痛了我的心。他的重要觀點父親缺席和道德敗壞是當今世界的兩大問題,以及那些孩子的哭泣和眼淚深深地抓住了我的神經,讓我作為一個出版人,欲罷不能。」

於是,張慶棠加緊與作者溝通,洽談出版事宜,開始翻譯。目前《做個真父親》已影響世界100多個國家,以25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出版發行,中文是該書的第一個外語譯本。尤其令人稱奇的是,2019年,澳大利亞政府拿出200多萬美元支持培訓父親,通過在全國範圍推動「做個真父親」,以降低居高不下的犯罪率。他們希望讓父親擔起父職後,孩子從小就有一個正面、健康的教導和陪伴,為長大後的價值觀、道德觀築牢根基。

一提到父子情恩,中國人首先會想到《傅雷家書》,可見《傅雷家書》的影響力在國人心中之大。《做個真父親》自2016年在中國以課程的方式培訓父親以來,影響力非常之大不說,煥發的行動力也令人驚奇。我們相信,《做個真父親》正式發行後,一定會引起廣泛關注,我們更希望成為現代版的《傅雷家書》,走進千家萬戶,惠及鄰裡,成為經典之作,讓更多的家庭受益!

據有關數據統計,在我國有數百萬留守兒童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還有許多家庭父親形同虛設,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嚴重缺席,令孩子和妻子成為心靈上的「孤兒寡婦」,也就是時下流行的「喪偶式」教育,這些都令張慶棠陷入了思考。正當他緊鑼密鼓籌劃著讓《做個真父親》在國內面市時,新冠疫情打亂了一切節奏,圖書市場一片蕭條暗淡。

張慶棠坦言,沒有人不想做一個好父親,但他們迫於生活、工作等各種壓力,不知道怎麼面對孩子,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玩,不知道怎麼激勵孩子學習。如果僅是一本書,價格太低,投入市場怎麼能激起浪花,引發家庭教育的革命?何不也來個「逆行」?於是,《做個真父親》在5月1號從京東眾籌上線。他發心公益,希望不僅是籌錢,更主要是籌父心、籌信心、籌信任、籌志同道合,沒想到,第8天就達到了預期額度5萬,第27天就完成了眾籌金額的150%,得到了4萬多人的關注和參與。

一本可以建立高質量親子關係的書

「這本書的學術和理論水平非常高,書中關於父親的四個職責很值得探究,是一本關於父親研究的典範之作。其價值和意義重大,可以延伸出很多本書,實操性也很強,是一本可以建立高質量親子關係的書。」張慶棠有點興奮地表述,市場上大多書側重於術的層面,而此書則從道的層面深入,具有標杆式的作用。

書中為父的四個職責,一是父親在家中建立道德權威;二是父親賦予孩子身份;三是父親為孩子提供情感安全;四是父親肯定孩子潛能。每一處都直擊痛點,抓得準,挖得深,一下便可引起很大的情感共鳴。父親是一家之主,是一個家的建造者、帶領者和供應者,每個父親內心裡都有隱蔽而危險的最軟弱部分。

張慶棠指出,教育無非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礎、是根基。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但家長常有一個誤區,把教育都推給學校,自己逃避責任。殊不知,學校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老師也很無奈。等到孩子到了社會,已進入一個大熔爐、歷練場。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有家長作為道德權威的榜樣,他就知道自己是誰,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當他面對社會的這些壓力和問題的時候,他就知道怎麼去抵抗,怎麼去面對。

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提案要給家長做培訓、發證等,這是個長遠目標。而這本書已明確為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係做了指南,同時還從家校共育的角度,提出了從家庭教育延伸到學校教育,二者既可脫鉤又可進行有機結合。

一本讀了讓父親身心回家的書

「《做個真父親》在五一期間有關的自媒體信息裡,簡直霸屏了。這本書,我當時都沒寫書名,就是定位為一本讀了讓人身心回家的書。不是簡單地講到一個家庭、一個父親,而是高屋建瓴,它的境界和視野非常開闊。」張慶棠表示。

孔子說:「子不教,父之過。」這裡強調的是父親的價值和影響力,但從中國的傳統故事中卻找不到一個父親怎麼樣去很好地帶領孩子和教導孩子的案例,而更多是嶽母刺字、孟母三遷等經典。傳統文化中講男主外女主內,給男人定義為在外面打拼,支撐他追求事業成功、財富地位等,恰恰忽略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

張慶棠詳實地分析了書中要義,告訴每個父親,在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父親應該怎樣接地氣去踐行為父職責,要讀書,要學習課程,要學會在家庭中重建家庭關係,要形成父職實踐社區,例如爸爸早餐會、父親讀書會、父子營等,要承認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帶來的傷害和不足,去拉近與妻子和孩子的關係,要把自己的心放在孩子和妻子身上,避免造成離婚,給孩子造成父愛缺失。

同時,父親還要具備社會責任,依託爸爸社區,與更多的爸爸結伴同行。南非有句名言,說「要想走得快,一個人走;要想走得遠,就要一起同行」。書中倡導的父親們結成社區,一起來建造一個從家庭到社區,再到社會的利益共同體,與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謀而合。

張慶棠講,《做個真父親》面對當前的教育現狀,針對不同群體都有具體科學的解決方案。首先可以幫助妻子怎麼去肯定自己的丈夫、陪伴丈夫,與丈夫一起並肩作戰,共同養育、教導孩子,讓父親不再逃避。其次是讓一個熱衷追求事業成功,忽略家庭和孩子的父親心甘情願回歸家庭,避免忙碌、盲目、茫然。第三是對於缺席的爸爸是亡羊補牢,對於準爸爸則是未雨綢繆。提前學習該書,了解孩子每個成長階段都有什麼樣的需要和特點,然後去陪伴他、澆灌他,可以建立一種全新的家庭關係。第四是學校,要求父親來開家長會,讓很多父親來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家庭。第五是教育研究者、社會工作者和社區工作者,他們承擔著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的重任,通過學習必將受益匪淺。當然還包括更多的培訓機構等。最終讓做父親的身心回家,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一本可以成為生命教練的書

《做個真父親》把孩子從出生到去世劃分了幾個階段,縱向看:

0~5歲是母親陪伴成長階段,溫柔母愛為孩子提供的情感安全非常重要;

6~11歲,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極大,孩子的情感、智力、基本技能正得到發展;

12~18歲,這是孩子第1個青春期和獨立期,是朋友的影響力時期,父母的影響力只佔到20%,但父親的教導、陪伴仍至關重要;

19~21歲,是孩子上大學,面臨進入社會的階段,會面臨很多文化撲面而來的挑戰,他需要尋求幫助,是建立個人身份的關鍵階段,如果前邊的父親影響力基礎沒打好,他去找別人,就非常危險;

22~25歲是孩子深造或職業技能培訓,或得提升階段;在配偶選擇或擇業方面深受社會文化的影響;

26~42歲基本進入職場,是人生上半場,是一個追尋成功的階段;

43~48歲是人生的中場階段,要休息,要總結上半場的不足和缺陷,為下半場出場做準備。

49歲~70歲,是追求人生價值和意義階段;

70歲一直到生命結束,這是一個完美收官,享受晚年。

橫向看,人生又有6個維度,就是身體、情感、智力、社交、環境和信念,孩子會複製父親的影響力。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父親好的陪伴和影響力,當面臨社會紛繁複雜的誘惑和陷阱時,他就有了免疫力。作為一個父親,要學會無條件發愛妻子;要明白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和特點,為孩子創造講真話的環境;要按照孩子的情感需要去陪伴、教導、澆灌他,從生命教練的角度去關愛孩子。

「做孩子生命教練,與朵多教育的出版理念高度一致,朵多教育秉承全人生命教育的理念,根據生命的不同階段,到了什麼樣的生命季節,就該有什麼樣的生命呈現。」張慶棠強調,「《做個真父親》這本書理論和實踐結合非常好,既有品德品格,又有人生的各種技能。在實操層面,由於社會上實操類的書較多,這本書恰到好處地點到為止。,主要是夯實根基,而我們出版的另一本《好爸爸不缺席》是實操方面非常強的書,相當於《做個真父親》的拐杖,二者是兄弟篇,對於孩子的成長很有價值和指導性。」

婚姻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好的婚姻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十分婚姻》是紙婚時代的婚姻勝經,作者林為千和蔣佩蓉夫婦畢業於麻省理工,蔣佩蓉是麻省理工前中國總面試官,暢銷書作家、跨文化教育家,林為千曾任微軟AI首席產品經理。本書有別於其他婚姻勵志書,不講成功講失敗,將自己30年從相殺到相愛的婚姻生活誠實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產生了巨大的情感共鳴,上市一個月即加印!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要麼是10年前,要麼是現在!因做老闆是暫時的,做老爸是永久的。朵多教育的願景是借《做個真父親》喚醒缺席的父親,父心回暖,身心回家,願更多的父親攪動同行(父親)的心,用心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見證孩子人生的重要時刻。讓父親的心轉向兒女的心,讓兒女的心轉向父親。讓所有父親領悟為父之道,擔起為父職責,享受為父之樂,學會守正創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讓天下萬千家庭和諧幸福,讓我們的國家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相關焦點

  • 《傅雷家書》——傅雷
    傅雷一生嫉惡如仇,其翻譯作品也是多以揭露社會弊病、描述人物奮鬥抗爭為主,比如《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約翰·克裡斯朵夫》等。傅雷對其子家教極嚴,而又父愛至深,其家書後由傅敏整理成《傅雷家書》,至今影響深遠、廣為流傳。傅雷有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
  • 《傅雷家書》:先做人,後成「家」,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教育經
    1.初讀《傅雷家書》初讀《傅雷家書》的時候,我才只有12歲,剛上初一,對未來懵懵懂懂。《傅雷家書》中,收集著傅雷給兒子傅聰的許多書信,從1954年到1966年,這些信件,讀來讓人覺得親切又溫暖。我知道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但我從沒有看到過像他一樣,這樣細心關切孩子的父親。我被他感動,同時也被他在藝術領域的見解所折服。有這樣優秀的父親,傅聰怎會走不好呢?
  • 【青蓮劍歌】讀《傅雷家書》有感
    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
  • 《傅雷家書》親情背後的感悟:做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
    因此傅雷做了爸爸以後,教育孩子要用板子的這種思想,他貫徹的很徹底。2、傅聰的童年是傅雷的翻本傅聰小時候在樓下練琴,傅雷在樓上監督。一旦琴音走調,傅雷就會下來嚴加斥責,甚至會抓傅聰的頭往牆上撞。我也知道你從小受的挫折對於你今日的成就並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3、父愛的覺醒是孩子的救贖與幸運與傅雷相比,傅聰是幸運的,因為傅雷的父親本性在兒子成年遠離他後,覺醒了。他反省了自己的過錯,對兒子的愛不那麼固執,不那麼苛責了。
  • 讀傅雷家書有感:愛在字裡行間
    剛接觸到傅雷家書,並沒有感受到父愛,而是有種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但是,看到後面,傅雷與夫人認真耐心,幫助兒子解決音樂學習過程中,文字傳遞出了其中微妙的情感變化。「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父母用體貼入微的話語,用自己的經歷幫助遠在美國的傅聰擺脫困境。即使是傅雷平時教育子女極為嚴厲,但對兒子愛的表達上,仍是直抒胸臆,毫不掩飾!
  • 好書分享——《傅雷家書》
    為什麼《傅雷家書》會如此經久不衰呢?其原因在於它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正能量。其中,「人格教育」貫穿著全書始末,傅雷反覆強調如何做一個大寫的「人」,告誡兒子待人要謙遜有禮,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時刻心懷祖國與人民。在他看來,「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
  • 看了10遍《傅雷家書》,我總結出18條教育的鐵律
    教育,與家境無關,與家風有關。作者:洞見Echo《傅雷家書》堪稱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家書之一,其中百封家書,記錄了傅雷傅聰的父子情誼,也道破了教育的真相。金庸曾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妨看看《傅雷家書》中18條教育鐵律。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 科學網—新版《傅雷家書》及《傅雷翻譯研究》出版
    ■本報記者 溫新紅 2016年9月3日,是傅雷夫婦逝世50周年。2016年也是《傅雷家書》面世35周年。為了緬懷和紀念這位20世紀最傑出的法語文學翻譯家,譯林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由傅雷之子傅敏最新編定、著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設計的《傅雷家書》(精裝紀念版)以及由浙江大學教授許鈞領銜執筆的《傅雷翻譯研究》。
  • 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很多的中國人認識了翻譯家傅雷
    晚年的傅聰回憶說:「我很少再看《傅雷家書》,因為一看就淚如雨下,無法繼續工作。」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無數的中國人認識了著名翻譯家傅雷,以及「鋼琴詩人」傅聰,看到了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的教誨。1954年,傅聰出國之前,傅雷對他叮囑了一句話:「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縱覽整部《傅雷家書》,可以看出,傅雷十分注重對孩子人格的培養,他認為,無論做什麼,做人都應該擺在第一位。
  • 《傅雷家書》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先做優秀的父母
    《傅雷家書》聞名遐邇幾十載經久不衰,是一部教育子女的上好佳作,此書一度成為眾多家長的追捧,奉為圭臬。《傅雷家書》中世界聞名的鋼琴家傅聰,2020年12月28日,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曾經,傅聰的父親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及妻子,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蒙冤,遭遇迫害飲恨離世,令人不勝唏噓。
  • 諄諄教導,殷殷期望,《傅雷家書》何止一個「情」字了得?
    在這些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舐犢情深,一個長輩對晚輩的諄諄教導,一個大家對藝術的深刻見解……《傅雷家書》內容圍繞著家庭教育展開,用來教導傅聰的言行舉止,細膩的筆觸傳達了濃濃的父子情誼,字裡行間體現了作者開闊的眼界、廣博的學問和深厚的藝術修養,同時也展示了具有現代精神的中國傳統書香門第知識分子的人生準則和精神世界。
  • 紀念|曹可凡憶傅聰:「我離開《傅雷家書》已經很久了……」
    傅先生聽完,也隨口說了個類似的故事。勳伯格在一聚會上大肆鼓吹其十二音體系,眾人皆昏昏欲睡,可他仍意猶未盡,不停追問大家是否還有問題。只見有人怯生生地舉起了手,「我有個問題。請問,廁所在哪裡?」那個舉手者就是日後的指揮大師克萊伯。關於劉海粟與傅雷,坊間充斥各種傳聞。
  • 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是他成長史
    對熱愛古典音樂或者熟讀《傅雷家書》的國人來說,這個消息來得太過突然。此前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聰與妻子卓一龍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剛剛聽說老人家的情況不算危殆,還沒上呼吸機,就傳來他去世的噩耗,令人錯愕唏噓。因課本裡耳熟能詳的《傅雷家書》,中國讀者都極為熟悉傅雷一家。
  • 傅聰:我非常不贊成很多父母把《傅雷家書》當作聖經來讀
    1954年,長子傅聰赴波蘭進修古典音樂,傅雷、朱梅馥夫婦開始與之跨洋寄信,直到1966年兩人決絕離世,傅雷一家在文學史上的留痕,幾乎僅剩遠在他鄉的傅聰手中那近200封有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書信。多年後,家書出版,人們才讀到傅雷,同時也將傅聰的成功歸於知識分子家庭嚴苛的教育,當然,還有說教、控制、父權等負面聲音出現。無論如何,這些都不是傅家的全貌。
  • 「鋼琴詩人」傅聰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播下的丨逝者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每一個父親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像傅雷那樣嚴格、那樣細緻、那樣富有原則性,傾注了那麼多心血教育子女,卻是世上不常有、不多見的父親。傅雷(左)要求傅聰:先做人,再做藝術家,最後才是鋼琴家。《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
  • 紀念傅聰丨重讀《傅雷家書》:我愛你們 也因為愛你們而更愛我的祖國
    在世人讚譽傅聰的音樂才華時,作為一個父親,傅雷看到的,不只是一位鋼琴家,更是自己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孩子。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在傅聰離家留學波蘭後,傅雷先生開始了與兒子長達數年的書信往來。熟悉傅雷的朋友都知道,他對傅聰的教育方式極為嚴厲,有時甚至到了苛責的地步,父子之間衝突時發。傅聰遠赴異國後,距離和思念衝淡了父子間的隔閡,而分別的歲月更沉澱出血脈親情的聯結。
  • 《傅雷家書》中觸動內心的話,讀懂時淚流滿面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的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實錄,是家人間性情中的文字,家書貫穿了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傅雷夫婦最後的生命歷程,記錄了傅聰由鋼琴學童成為世界級鋼琴家的學習過程,再現了傅氏兄弟成長的家庭背景。
  • 【微言普法】《傅雷家書》侵害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傅某版《傅雷家書》經過權利人長達三十餘年的宣傳推廣,在實體書店以及電子商務平臺上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和讚譽,存在數量龐大的閱讀群體。傅某版《傅雷家書》實體圖書多次出版並上榜暢銷書榜,因此,傅某版《傅雷家書》在中國境內具有極高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廣為知悉,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有一定影響的商品。本案中,傅某版《傅雷家書》實體圖書以「傅雷家書」標識作為商品名稱。
  • 《傅雷家書》作者的另一面,家暴妻兒,三番五次出軌卻能獲得原諒
    文/歷史漲知識提起《傅雷家書》的作者傅雷,給人的印象大多都是:民國大才子、大翻譯家,不僅在繪畫、音樂、翻譯等多方面頗有造詣,還是一位堅毅有擔當絕不輕易向惡勢力低頭的人。但卻很少有人了解傅雷的另一面,其實他不僅性格暴躁,在結婚後還一度出軌,甚至家暴自己的親生兒子。
  • 看傅雷家書的小感慨,丟掉偽裝,顯露真情,愛子之心,天下共之
    我這樣的閒人,為充實自己的生活,翻看了《傅雷家書》,想看看那些文化名流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同時也算從別人那裡尋找經驗。愚人在生活裡觸了黴頭遭了挫折,才變聰明,而聰明人在愚人的事跡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有些感慨傅雷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翻譯家,為法國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做了極大的貢獻,這是事業上成就,在子女教育方面則培養了傅聰這樣享譽世界的音樂家,這是教育子女的成功,其實無論做事業還是教育子女,其基本點都在傅雷先生的做人上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