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作為我們的「爭氣機」,殲-20從首飛到現在一直都非常受關注,作為目前最先進的隱身戰鬥機之一,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認為F-35和F-22都保有機炮,但是殲-20卻一直都沒有看到機炮,是不是取消了機炮,那麼在近距離的空戰格鬥會不會有些吃虧,其實可以從幾點上來看這個問題。
1、使用理念的不同,目前不必做大量空戰消耗
殲-20所以目前最先進的隱身戰鬥機之一,對於多數戰機具有跨代優勢,在實際的常規戰爭中,在當前主要作用還是「臨門一腳」,利用隱身能力突破對方防空體系,打擊信息、指揮、通信和防空等重要節點目標,比如說重要的空中預警機,通過癱瘓對方反制能力,為後續常規機隊開路,這一點與特種部隊的作用類似。
而使用隱身戰機和對方戰機玩近距空戰格鬥,就好比一位格鬥冠軍,非要到街頭找小混混「我要打十個」,雖說能力很強,但也有「溼了鞋」的可能性,而且還挺高,不論輸贏,損耗都有些得不償失,所以除非逼不得已,否則還是儘量不要大量消耗隱身戰機為上。
這一點在美軍數次模擬隱身戰機的大規模空戰時,也有過相關顯示,大多都是F-22或F-35在遠距離發射空空飛彈,中距離在發射空空飛彈,消滅大量對方戰機,近距離在使用格鬥彈清除少量的剩餘戰機,這個前提是隱身戰機的大規模空戰。
不過就目前而言,相比了「廉價」的非隱身戰機,大規模使用和消耗隱身戰機,對於多數國家的空軍來說,都是不太容易承受的損失,原本因為F-22價格太高而研發的「性能先進而價格可承受」的低檔戰鬥機F-35,即便是價格已經低到8千萬美元,在常規戰爭中的大量消耗,包括戰時的使用和維護、戰損的修復和補充,費用都將超過預期承受範圍,這一點美國的軍事專家也早已言明。
2、裝備時代不同,空空飛彈不再是「發射後沒法管」
在二戰後,空空飛彈的發展,讓空戰形式開始發生轉變,由雙方空中「咬著牙」追逐纏鬥,變成了比拼誰能先鎖定誰發射飛彈,再到如今比拼誰的飛彈射程更遠,主動攻擊能力更強。
戰機仍然需要保留機炮,最明顯的例子是越戰時期,美國空軍的F-4「鬼怪」戰鬥機,由於去掉了機炮,結果在與米格-17戰鬥機的戰鬥中,吃了不少虧,因此有重新拾起了機炮這項裝備。
這裡起到關鍵影響因素的是當時空空飛彈的性能,當時機載火控雷達和的飛彈制導、發射、射程能力都相當有限,美軍在越戰使用的麻雀3飛彈,確定到鎖定的時長達到了5秒,按下發射按鈕後,還要近2秒的時間,飛彈才會完成點火發射出去,在緊張的近距離空戰中,尤其是當時空射飛彈射程很近,一不小心就會被對方的機炮咬住了,這個過程即便是對於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來說,也是很「煎熬」的。
不僅如此,早期一二代的空空飛彈,使用大多使用紅外製導,不僅戰機向太陽方向飛,就有機率利用太陽的強烈紅外輻射幹擾飛彈,實現擺脫,另外,在發射飛彈後,戰鬥機還需要適應機載雷達,持續照射中繼制導,也就是始終指向對方戰機。
而因此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命中率低,越戰中美國空軍共發射了589枚麻雀3飛彈,只有55枚命中,命中率還不到十分之一,而有的美軍飛行員為了提高命中率不得不一次發射兩發,或者直接一口氣像發射火箭彈一樣打出去多發,空空飛彈如此「不靠譜」,因此,也不得不使用性能早已穩定成熟的機炮作為重要武器。
但是相比越戰中的第二代空空飛彈,如今已經發展到第四代的空空飛彈,不論是鎖定能力、制導方式還是射程都有了大幅提升,最直接的例子就是2015年,俄羅斯一架蘇-24被土耳其F-16擊落,再到2020年,如二期擊落敘蘇-24戰機,F-16發射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都是在較遠的距離上擊落對方,而俄敘戰機卻無法像越戰時代那樣逃脫,一方面反映的空空飛彈本身能力的進步。
另一方面也反映著,先進戰機在合理戰術和跨代優勢的基礎上,使用空空飛彈已經不再是「發射後沒法管」,而發射後不用管了,「機炮為主飛彈為輔」的空戰方式也早已扭轉。
3、目前機炮的主要作用:對地支援大於近距空戰格鬥
同樣回到F-4戰鬥機的使用上,在越南戰爭中,F-4不僅要承擔制空任務,同時還要承擔對地支援任務,近距離對陸直射火力支援,機炮就成為了重要的裝備,畢竟相比中俄,他們沒有「祖傳」火箭彈的這門「手藝」。
而沒有機炮的F-4則變得十分尷尬,甚至不惜佔用數量不多飛彈掛點來安裝機炮吊艙,並隨後重新將機炮裝回了F-4上,在這一時期,機炮不僅是空戰的重要補充,更是對地支援的重要火力,而現代戰機的火力分工更加明確,多功能對陸戰機和無人機都具備更強的精確支援火力。
而在F-35戰鬥機保留25毫米機炮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其本身的原因,作為一型聯合攻擊機,F-35並不是專門打空戰的,反而更像是美軍的空中打雜的「勤務兵」或者說「超級兵」,保有很強大的對陸攻擊能力,雖然這樣做有些「暴殄天物」,不過如果使用昂貴的殲-20使用機炮對陸支援,那就真是太「土豪」了。
同時在當前的戰爭狀態下,機炮在狗鬥中,在鎖定對方戰機後擊落對方概率還是要低於空空飛彈的,一方面是由於射程和威力原因,攻擊效率較低,被機炮命中數發,仍有較高返航的機率,不過被空空飛彈命中後,還能安全返航的機率就很低了。
另一方面則是,即便是在較近的距離內,具有調整能力的空空飛彈的不可逃逸區,還是要比直瞄直射的機炮炮彈大了許多的。
目前而言
當前,殲-20還是我們的秘密武器,而不是到處適應的常規裝備,其裝備的先進空空飛彈,和本身的機動能力,也能保證在與包括隱身戰機在內的戰機空戰時,具有足夠的戰鬥力,在先進雷達和預警機的整體系統內,中遠距離的超視距空戰概率,還是要遠大於近距纏鬥的。
非必要情況下,沒必要進行狗鬥,當然,在當前隱身戰機的裝備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在未來,隱身戰機之間的空戰和出現纏鬥的機率也會增加,殲-20其實很可能有機炮「留後手」,只不過並沒有展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