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研究詳細揭示人類正常心臟和衰竭心臟中的代謝組學特徵

2020-12-26 生物谷

2020年10月20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提供了人類心臟使用燃料和營養物的詳細情況。這項研究是同類研究中的第一次,它對數十名人類參與者的循環系統不同部位的血液進行同步採樣,以記錄流進和流出跳動的心臟的相關分子的水平。由此產生的數據揭示了正常心臟以及衰竭心臟中燃料使用的關鍵特徵,從而為研究健康和患病的心臟建立了一個新的框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16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omprehensive quantification of fuel use by the failing and nonfailing human heart」。

圖片來自Unsplash/CC0 Public Domain。

論文通訊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心血管代謝項目主任Zoltan Arany博士說,「在這種細節水平上了解心臟如何處理燃料和營養物應當為未來開發治療心力衰竭和相關疾病的方法提供信息。如今,我們清楚地了解了心臟如何為自己提供燃料,我們可以將目光放在設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代謝的方法上。」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數據,美國有超過600萬成年人患有心力衰竭。心力衰竭通常是由於冠狀動脈疾病或心臟病發作而發生的,其結果是無法在體內有力地泵送血液以正常地支持其他器官。目前對心力衰竭的治療主要針對其症狀,如治療肺部和下肢積液,使用設備輔助泵血,以及對一些患者進行心臟移植。對心臟功能的深入了解可能能夠讓科學家們開發出更有效的療法來恢復心臟的泵血能力。

在這項研究中,Arany和他的團隊同時取樣了87名男性和女性受試者體內的流進心臟和流出心臟的血液。這些男性和女性已經接受了一種治療心房纖顫(atrial fibrillation)的手術,但沒有患上心力衰竭。Arany團隊對23名患有心力衰竭的心房纖顫患者進行了類似的取樣。這些研究人員還對所有患者體內流進和流出腿部的血液進行取樣,以進行比較。

隨後,Arany團隊使用最先進的工具來定量確定血液樣本中數百種不同的「代謝物」---參與燃料使用和細胞生長的分子---的水平。他們的主要目的是詳細揭示工作中的心臟在平衡狀態下消耗了哪些代謝物,以及產生了哪些副產物。

這一分析很重要,它清晰而詳細地提供心臟中正常代謝物攝取和釋放的情況,從而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可以擴展的基線快照。總而言之,這些研究人員在人類參與者的血液中可靠地檢測到277種代謝物,並發現其中的65種代謝物在流進心臟和流出心臟的血液中的水平顯著不同。

這些研究人員還進行了一些初步比較,以儘可能地突出正常心臟代謝的獨特之處。比如,這些數據表明,與腿部相比,心臟更嚴重地依賴於對稱為脂肪酸的有機小分子的攝取,顯然是作為能量來源進行攝取的。與此同時,根據這一分析,心臟會釋放出相對大量的另一類稱為胺基酸的分子,這提示著心臟中相對強烈的蛋白分解是工作中的心肌為其活動提供能量的一種方式。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健康心臟和衰竭心臟之間的一個大的區別是後者消耗了更多的酮--身體在將儲存的脂肪轉化為能量的過程中用作

中間體

的分子。這些研究人員懷疑這種差異可能僅僅是由於血液通過心臟的速度較慢,使酮的吸收有了更多時間。與正常心臟相比,衰竭的心臟也釋放了更多的胺基酸,這表明存在更多的蛋白分解和周轉。

Arany說,「衰竭心臟中這種增加的蛋白分解是適應性的還是不適應性的,這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下一步需要在模式生物中對這個問題和其他類似的問題進行嚴格的測試;之後,我們就可以帶著對如何改善心力衰竭心臟功能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新的見解進行人體研究。」(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Danielle Murashige et al. Comprehensive quantification of fuel use by the failing and nonfailing human heart.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8861.

2.Study reveals nutrients used by normal and failing heart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0-reveals-nutrients-hearts.html

相關焦點

  • COVID-19的脂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揭示新冠發病機制中代謝失調
    在此,我們組合利用靶向和無靶向的串聯質譜法來分析輕、中、重症COVID-19患者及健康對照的血漿脂質組和代謝組。研究發現,由10種血漿代謝物組成的分析組能有效地將COVID-19患者與健康對照區分開來(AUC = 0.975)。COVID-19的血漿脂質組與單唾液酸二己糖神經節苷脂(GM3)富集的外泌體相似,其磷脂蛋白(SMs)和GM3s的水平升高,而甘油二酯(DAGs)對的水平降低。
  • 心外膜和心肌共同祖細胞的特徵獲揭示
    心外膜和心肌共同祖細胞的特徵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51:36 英國牛津大學Shankar Srinivas和劍橋大學John C. Marioni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全面評估不同狀態下心臟的能源使用情況
    全面評估不同狀態下心臟的能源使用情況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3:03:53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Zolt Arany研究組全面評估了衰竭與正常心臟的能源使用情況。
  • Cell 主刊9月雙響,蛋白組學研究揭示表徵疾病進程的分子特徵
    analysis reveals early predictive and pathogenic molecular signatures」,利用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了表徵疾病發展進程的分子特徵,為多種疾病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依據。
  • Science子刊:嚴重抑鬱症中的腸道菌群和代謝特徵,及其相互作用
    目前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國內外多項研究提示腸道微生物紊亂與MDD發生密切相關。腸道微生物群包含大量的細菌和病毒,既往研究更多地關注MDD的腸道微生物的組成改變,但對於其微生物組功能尤其是病毒組功能知之甚少,揭示它們的功能及相互作用將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腸道生態系統紊亂在MDD發病中的作用。
  • Circulation:代謝組學變化揭示早期成年人心血管風險因素
    雖然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在40歲個體逐漸顯現,但是其實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損傷和病變在此年齡之前就已經出現。儘管代謝產物在心血管疾病早期發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早期年輕人群中關於機體代謝紊亂的研究以及與CVD的產生或者發病機制的研究仍然十分匱乏。
  • 9月29日世界心臟日 關注心臟健康!這些研究成果值得一讀!
    【2】Nature:揭示心肌纖維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doi:10.1038/s41586-020-2635-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位於心臟內表面肌纖維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心肌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 棕色脂肪組織有利於心臟代謝健康
    棕色脂肪組織有利於心臟代謝健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37:05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Paul Cohen小組的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組織(BAT)與心臟代謝健康有關。
  • 最新研究表明,睡眠不好,會促使心臟功能走向衰竭
    ,不能滿足機體對氧氣和營養物質的需求,表明心臟疾病進入嚴重狀態。最近,著名的《循環》雜誌,發表了美國學者的論文,研究表明,睡眠問題在心力衰竭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咱們現在就來解讀其中的要點。此次研究,由杜蘭大學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完成。研究發現,睡眠質量好的成年人,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了42%。這項研究,對超過40萬人進行了調查,參與者的年齡在37歲到73歲之間。
  • 【專刊推薦】代謝組學:方法的開發及應用
    專刊包括5篇綜述和4篇研究論文。代謝組學是一門研究生物體內代謝物的科學,已被用於尋找疾病診斷和分型中新的生物標記物、助力藥物研究開發,同時在植物和微生物領域也發揮重要作用。為完成代謝組學研究,分析方法相當重要。
  • 家畜營養與調控創新團隊揭示高氨暴露導致豬骨骼肌脂質代謝紊亂的...
    近日,牧醫所家畜營養與調控創新團隊發現豬高氨暴露可以激活mTOR信號通路引起骨骼肌脂質代謝紊亂,該發現揭示了環境氨氣危害動物機體健康的潛在分子機制,為深入評估環境氨氣汙染對畜禽以及人類的毒性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
  • Science:心臟是一個肝外生酮器官
    近期,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胡盛壽院士團隊的一項研究在Science轉化醫學子刊作為了封面文章予以刊出。該研究通過對致心律失常心肌病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一個顛覆性觀點:在疾病狀態下,心臟可以成為肝外生酮器官。對於有心律失常心肌病的患者,如果酮體升高,心臟可出現高度代謝激活,並出現頻繁發生惡性心律失常。
  • 研究揭示微重力導致被送往太空的果蠅出現心臟缺陷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一項將果蠅帶往國際空間站並帶回地球的新研究的結果,可能有助於開發旨在保持太空人在火星長途任務中心臟健康的治療方法。 自從太空人和太空人在太空時代開始時,第一次試探性地跨出我們星球的密集大氣層防護罩以來,人們就知道,微重力環境對人類的健康來說,本質上是有害的。
  • 杉寶解讀:補充NMN可改善老年心臟代謝和功能
    研究證實,隨著年齡增長,心臟功能的下降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心臟主要由心肌細胞構成,其擁有大量線粒體以提供整個生命周期中收縮和舒張的能量需求。但隨著細胞衰老,煙醯胺二核苷酸(NAD+)水平、ATP輸出和線粒體功能減少,而氧化應激、DNA損傷和線粒體結構改變增加。基於這些生理特徵,科學家認為線粒體是維持心臟健康的關鍵,心臟功能下降與線粒體關係密切。
  • Nature:揭示心肌纖維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位於心臟內表面肌纖維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心肌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20:08:49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Kvan Birsoy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內功能基因組學揭示了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 他發明了人造腎臟和人造心臟!
    腎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生成尿液以排出人體代謝產物,調節體內水、滲透壓、電解質及酸鹼平衡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使新陳代謝正常進行並調節內分泌功能。科爾夫在圖書館找到了一篇John Abel在1913年發表的動物血液透析的文章,並深受啟發,開始動手做人造腎臟的實驗。他將香腸腸衣當作半透膜,在香腸腸衣裡灌滿血液,排掉空氣,加入尿素。然後浸入裝滿鹽水的浴缸。
  • 《JACC》:推薦地中海飲食和間歇性禁食為保護心臟健康的理想飲食
    作為機會主義的「雜食動物」,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已經適應了從植物和動物食物中獲取熱量和營養。研究通訊作者、美國密蘇裡大學、聖盧克中美洲心臟研究所預防心臟病學主任James H. O'Keefe博士說:「儘管人類是雜食動物,可以靠各種食物維生,但在現代西方文化中,許多人過度食用肉類,特別是在非人道條件下飼養的動物及其被高度加工的肉類。我們建議採用地中海飲食作為日常飲食的解決方案。」
  • 《科學》:線粒體功能異常的T細胞會導致早衰,恢復代謝或有助於抗衰老
    近期,《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線粒體功能障礙的T細胞竟然會成為衰老的加速器,在小鼠中引發代謝、認知、心血管等多方面的衰老特徵,壽命降低一半!免疫代謝作為一個新興的領域,不僅在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重要角色,包括代謝疾病和癌症在內的其他疾病和它分不開關係。 管得這麼寬,就想讓人問問,是不是人類的終極問題衰老,也能在免疫代謝領域找到破解之法呢? 其實包括T細胞在內,各種細胞和組織,都存在與年齡相關的線粒體功能下降。
  • 最新揭示:新型冠狀病毒還有潛在易感器官!心臟、食道、腎、膀胱...
    臨床發現,新冠肺炎(NCP)患者除出現肺部感染典型症狀外,危重患者還出現腎臟、心臟等多器官損害,甚至功能衰竭。此症狀提示該病毒除感染肺部外,也可能侵染人體其他臟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9日獲悉,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科研團隊最新研究揭示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的易感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