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代謝組學變化揭示早期成年人心血管風險因素

2021-01-19 中科新生命蛋白代謝組

雖然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在40歲個體逐漸顯現,但是其實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損傷和病變在此年齡之前就已經出現。儘管代謝產物在心血管疾病早期發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早期年輕人群中關於機體代謝紊亂的研究以及與CVD的產生或者發病機制的研究仍然十分匱乏。

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心血管研究中心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Circulation》上發表了題為《Comprehensive Metabolic Phenotyping Refines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Adults》的研究文章,作者首先對2330名年輕成年人(黑人和白人)隊列利用代謝組研究機體代謝輪廓的動態變化,結合不良CVD表型(心肌功能,心肺適應性,血管鈣化等),揭示早期成年人與CVD疾病相關的機體代謝紊亂分子特徵;然後採用彈性網絡,PCA和Cox回歸等統計學習算法建立CVD疾病代謝物風險得分;最後通過弗雷明漢心臟研究的1898名大隊列進一步驗證上述結果。以上結果不僅揭示CVD早期代謝紊亂機制,而且對早期診斷和預防幹預措施方法的制定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實驗路線圖:

研究結果:

代謝和脂質分子表型關聯和通路分析首先對2330名黑人和白人進行代謝組學分析,通過線性回歸模型分析CVD表型(包括心衰,血管和心肺適應性)與代謝/脂質分子之間的相關性,並且通過年齡,性別和種族對計算結果進行校正。結果表明:穀氨酸代謝異常、表皮功能紊亂、氧化脅迫和炎症等,與CVD不良表型的產生密切相關。通過對差異代謝產物通路富集分析,發現CVD疾病相關的重要信號通路如BDNF信號通路、MAPK信號通路、NO/cGMP信號通路和MECP2信號都在早期有顯著變化。

2. 差異代謝物與脂質分子和CVD表型的關聯分析

隨後,研究者使用彈性網絡回歸結合PCA的分析方法,挖掘與CVD不良表型相關的代謝物及其互作關係,以及通過主成分得分來判斷代謝物對於心衰和血管表型參數的影響,以便建立CVD風險得分模型。

研究結果發現,心衰和血管不良表型具有不同類別的差異代謝物,並在PCA主成分有顯著區分。PC1水平與血管表型更相關,PC2水平與心衰表型更相關。分別對血管和心衰表型相關的代謝物進行權重得分計算,並通過性別和種族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在男性人群中血管相關代謝物得分較低,而在黑人人群中心衰相關代謝物得分較低。

3. CVD表型相關代謝物風險預測和生存曲線分析

研究者在2330名參與人群中,觀察到113個嚴重CVD事件和135名死亡事件。通過多變量生存曲線分別進行代謝物血管得分、心衰得分以及基於兩者綜合得分的血管-心衰得分分析,隨後在另外1898名參與者的驗證隊列中(600個死亡事件和518個嚴重CVD事件),基於前期44個差異代謝物的血管得分、心衰得分和綜合得分進行生存曲線分析,發現研究結果高度一致,利用代謝物得分可以有效進行CVD不良事件或死亡時間的預期風險的預測。

小編小結:

代謝組學(包括脂質組學)是發現心血管生物標誌物,進行早期預測和風險評估的有力工具。本研究檢測2330名不同種族早期成人代謝和脂質分子表達,結合隨訪信息和CVD表型參數,建立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隨後運用統計學習算法建立代謝和脂質分子對於CVD事件的權重得分,藉此可以提高CVD疾病風險預測效果,進而在1898名的驗證隊列中進一步得到證實,該文章是深度研究和評估代謝組學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關係的典範。

相關焦點

  • 蛋白質組學揭示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相關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變化
    蛋白質組學揭示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相關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變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7 13:54:43 美國埃默裡大學醫學院Nicholas T. Seyfried和Erik C. B.
  • COVID-19的脂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揭示新冠發病機制中代謝失調
    本研究提供了血漿脂質組和代謝組最大的儲存庫,揭示了COVID-19在此方面的特殊性。COVID-19現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大流行,該病的病體(Hoffmann et al., 2020; Zhou et al., 2020b)。具有ACE2高表達水平的II型肺泡上皮細胞是SARS-CoV-2的靶點(Zou et al., 2020)。
  • 馬拉松後跑步者的代謝組學變化
    研究的方面包括影響馬拉松表現的因素,能量代謝的經濟性和跑步速度與最大攝氧量之間的關係。 先前的研究表明,業餘半程馬拉松運動員在運動後血液和生化指標會立即改變,並在2-7天後恢復到基線水平。馬拉松賽跑後,幾種激素標誌物,例如胰島素,瘦素和脂聯素顯示出獨特的變化模式。 通過有氧代謝提供能量的能力是長距離賽事成功的關鍵因素。
  •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20:08:49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Kvan Birsoy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內功能基因組學揭示了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 JAHA:魚油成分為何有益心血管?哈佛領銜研究詳解脂質代謝變化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雜誌》(JAHA)發表一項由哈佛醫學院學者領銜的大規模研究,詳細分析了Omega-3對脂蛋白生物標誌物的影響,進一步闡明了Omega-3如何調節脂蛋白、影響血液中脂質轉運,以及不同Omega-3成分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作用差別。
  • 每天適量吃花生可改善心血管代謝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員領銜的研究組新近與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上海臨床營養中心合作,首次通過臨床營養幹預研究發現,花生替代等能量的精製穀物能顯著提高代謝症候群的逆轉率。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在線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
  • 脂質組學技術揭示拔罐療法科學原理
    原標題:脂質組學技術揭示拔罐療法科學原理   中醫拔罐治療有什麼科學依據和作用原理?22日,科技日報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獲悉,該院全軍腫瘤研究所李詠生團隊率先使用小鼠拔罐模型,運用超高效液相-質譜聯用儀建立的脂質代謝組學平臺,揭示了拔罐療法導致體內抗炎/促炎脂質代謝譜的變化規律,為拔罐療法的潛在機制提供了科學支撐。研究論文已於20日在《Cell Physiol Biochem》雜誌發表。
  • Nat Genet |(IF:27.6)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和轉錄組聯合分析揭示野生番茄果實成熟代謝及抗病性的遺傳框架
    2、通過表達QTL分析揭示果實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調控相互作用及S.pennellii漸滲導致與成熟過程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群體的轉錄組學揭示了S. pennellii滲入的存在和特定基因的表達之間的顯著聯繫(圖2a)。
  • 全球代謝組學市場近19億美元 分析儀器佔最大份額
    色譜儀、質譜儀和其他用於代謝組學研究的儀器市場也出現了短期負增長。其原因可歸結於以下因素:主要終端用戶的產品需求下降、大多數行業的運營受限、對研究和學術機構的資金不足、主要學術機構暫時關閉、供應鏈中斷以及因封鎖而提供基本/售後服務方面的挑戰。  學術界是代謝組學研究相關儀器的主要終端用戶之一。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範圍內眾多研究中心、學術機構和實驗室暫時關閉。
  • 72歲的Framingham研究,怎樣改變了心血管病學?
    作為持續時間最長的心血管病隊列研究,2020年已經是Framingham研究的第六個本命年。Framingham研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又怎樣深刻的改變了心血管病學?
  • 柳葉刀-公共衛生|中國最大規模人群隊列研究揭示心血管疾病風險的...
    該研究揭示中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風險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而導致各地人群風險的主要危險因素也並不相同,指出在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要為降低疾病風險和減輕疾病負擔,需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在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環境多樣、發展不平衡的大國,要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減輕心血管疾病負擔,需要了解在不同地區之間,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否存在差異?導致相應風險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否各不相同?哪幾種危險因素經常同時出現並可以一起控制?以及這些分布特徵與哪些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因素有關[1]?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血清代謝組潛在決定因素的參考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血清代謝組潛在決定因素的參考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5 0:52:5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Eran Segal小組繪製出人類血清代謝組潛在決定因素的參考圖譜。
  • Cell 主刊9月雙響,蛋白組學研究揭示表徵疾病進程的分子特徵
    analysis reveals early predictive and pathogenic molecular signatures」,利用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了表徵疾病發展進程的分子特徵,為多種疾病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依據。
  • Science:新研究詳細揭示人類正常心臟和衰竭心臟中的代謝組學特徵
    由此產生的數據揭示了正常心臟以及衰竭心臟中燃料使用的關鍵特徵,從而為研究健康和患病的心臟建立了一個新的框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16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omprehensive quantification of fuel use by the failing and nonfailing human heart」。
  • 全球最權威心血管雜誌剛剛給出了終極解釋
    《Circulation(循環)》上的一項研究,來自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僅僅12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就能導致人體內很多代謝物質發生巨大變化,這些代謝物質與我們的心臟代謝、心血管和長期健康息息相關。
  • JACC發布全球近30年心血管危險因素排名,10張圖幫你總結好了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疾病患病的風險因素也有所改變。面對患者們提問:「醫生,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哪些方面」,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回答的側重點是否應當有所調整呢?近來,JACC上發表的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從1990年到2019年,204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億人群,分析了全球近30年來心血管疾病可幹預危險因素的變化情況。
  • 科學家研究發現代謝可以預測抑鬱症的發生
    研究結果表明,代謝物可能是預測主要抑鬱發作風險的有用工具。 抑鬱症對每個受其影響的人來說都是不同的。當1 730萬成年人在美國,一年中至少有一次嚴重的抑鬱發作,復發的風險各不相同。2012年的一項研究心理醫學發現重度抑鬱障礙5年後復發率為13.2%,10年後為23.2%,20年後為42.0%。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一期)
    在高通量測序的大力推動和快速發展下,微生物組學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為更好滿足科研人員多組學聯合分析需求,美格基因基於科研需求及以往項目經驗,全新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克服單一組學研究局限性,多角度解釋科學問題!
  • 高強度運動多一點,死亡風險低一些!JAMA子刊40萬人研究|運動|死亡...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 min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 min的高強度運動,或運動量相當的中高強度運動。11月23日,JAMA內科學子刊在線發表的一項基於美國40萬成年人的分析表明,在中高強度運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高強度運動佔比越高,全因死亡風險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