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一期)

2020-12-22 美格基因

在高通量測序的大力推動和快速發展下,微生物組學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為更好滿足科研人員多組學聯合分析需求,美格基因基於科研需求及以往項目經驗,全新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克服單一組學研究局限性,多角度解釋科學問題!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篇發表在mSystems上的研究,研究對定殖耐萬古黴素屎腸球菌的微生物群與微生物組-代謝物相關聯進行了探究,是一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運用的佳作!

Microbe-Metabolite Associations Linked to the Rebounding Murine Gut Microbiome Postcolonization with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

定殖耐萬古黴素屎腸球菌的微生物群與微生物組-代謝物相關聯

作者:Andre Mu 等

期刊:mSystems

時間:2020

IF:6.519

DOI:10.1128/mSystems.00452-20

方法:16S+代謝組

一、文章摘要

具備萬古黴素抗性的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VREfm)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病原菌,人們開始研究VREfm定殖人類腸道的分子機制,但對該過程中腸道共生細菌的作用仍然不甚理解。在此,作者通過16S擴增子和代謝組研究小鼠腸道微生物對VREfm定殖的作用。經頭孢曲松和VREfm處理,小鼠腸道微生物的轉變發生在擬桿菌門和柔膜菌門間。研究細菌和代謝物共現性時找到了VREfm定殖初期及後期的與丁酸相關的典型代謝物,這些與擬桿菌有關的代謝物能指示微生物群落向原始狀態過渡的狀態。本研究說明了抗生素對腸道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定殖VREfm後腸道微生物組的轉變。未來或可優先選擇用擬桿菌來改調節代謝組,已作為消除VREfm的非抗生素療法。

二、實驗設計

實驗樣品來自六周齡雄性小鼠(naive phase)。將頭孢曲松添加到飲水中餵養小鼠2d(antibiotic treatment),停用1d後(antibiotic weaning)將屎腸球菌ST796移植到小鼠中(early VRE colonization and late VREfm colonization phases)。提取小鼠糞便DNA進行16S rRNA測序,同時進行糞便代謝物的液相色譜分析,構建微生物與代謝組之間的網絡關係。

三、實驗結果

1.擴增子測序結果表明微生物結構發生了變化

表1 樣品總結

N:原始樣品;Abx-Tx:抗生素處理期;Abx-Wn:抗生素適應期;VRE-E:VREfm定殖早期;VRE-L:VREfm定殖後期

經不同處理,各樣品的OTU豐度有所差異(圖1)。經過頭孢曲松餵養,小鼠腸道的優勢物種從擬桿菌綱變成了柔膜菌綱,而在VREfm定殖後期又恢復成了擬桿菌綱。

圖1 綱水平上OTU的生物多樣性

2. 小鼠腸道微生物響應抗生素,在VRE定殖3d后豐度上升

從PCoA圖可以看到,不同處理的樣本明顯分開了,而頭孢曲松處理和VREfm定殖後期的樣本有聚類到一起的趨勢(圖2)。在群落組成方面,對照組中微生物的群落結構穩定,多樣性高。經頭孢曲松處理後群落多樣性和穩定性急劇下降,而VREfm的定殖又進一步增強了這種效果,3d後微生物群落豐度開始恢復。這些結果說明小鼠腸道是個穩定的微生物保存庫,被幹擾後群落豐度也能夠恢復到最初的狀態。

圖2 多樣性分析

3.多重回歸尋找與VREfm定殖相關的sOTUs

利用多重回歸尋找與VREfm定殖最相關的OTU,5個正相關的OTU分別來自腸球菌屬(Enterococcus)、擬桿菌屬(Bacteroides)、丹毒絲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過氧化氫酶杆屬(Catabacter)、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而負相關的是梭菌目(Clostridiales)、安德克氏菌屬(Adlercreutzia)、柔膜菌綱(Mollicutes)、消化鏈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和梭菌目(Clostridiales)。VREfm定殖的第一天,腸球菌屬豐度最高,說明腸球菌也許能阻礙VREfm定殖(圖3)。

圖3 多重回歸檢測到一種腸球菌與VREfm定殖相關性最強

4.分子網絡鑑定代謝組的差別

用MS-LC檢測不同時間段小鼠腸道代謝物的變化(表1)。PCoA分析結果顯示各樣品間代謝組不同(圖4)。在實驗初始階段和VREfm定殖後期的代謝組聚類到了一起,抗生素處理後和VREfm定殖前期的聚類到了一起。這說明兩個時期的樣本情況更相似。

使用自由森林分析預測代謝物與實驗組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每個實驗階段都有獨特的代謝特徵。重要的是,VREfm定殖後期樣本中找到一種含有n -乙醯化羥基的未知代謝物(feature 6325),該物質僅在群落向初始狀態轉變時出現。另外,在用抗生素處理期間頭孢曲松(feature 3901)的豐度最高。

圖4代謝組學分析

5.擬桿菌相關代謝物與VREfm定殖後期相關

不同實驗階段微生物和代謝物的豐度差別都較大,尤其是VREfm定殖後期。分析微生物-代謝物互作時發現,VREfm定殖後期腸球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恢復的細菌中擬桿菌的OTU佔了絕對豐度,該階段檢測到的2個代謝物為m/z 173.067 RT 18.392和m/z 167.083 RT 25.277。而m/z 245.055 RT 7.945與VREfm定殖後期高度相關。整體數據說明是腸道微生物引起了代謝物的改變。

圖5 微生物-代謝物雙標矢量圖

四、小結

屎腸球菌(VREfm)有潛在的對抗多種抗生素的能力,它們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日漸增強。有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能夠調整VREfm生長,抑制VREfm的毒力。本研究探索了抗生素處理和VREfm定殖條件下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的變化情況,找到了與VREfm相關的微生物和代謝物分別為腸球菌和feature 6325。這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參考,未來,也許可以通過利用腸道微生物產生的益生元來治療多抗生素抗性病原菌的感染。

五、點 評

16S rRNA測序雖然可以方便地研究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但由於目前對於細菌基因庫認知的不完全性,限制了對有關代謝物影響的理解。為了更好的理解小鼠腸道微生物對VREfm定殖的作用,作者有效地結合微生物組和代謝組進行多組學聯合分析,構建了微生物與代謝組之間的網絡關係,並找到了VREfm定殖初期及後期與丁酸相關的典型代謝物,填補了腸道微生物功能研究數據上的空白。

您可能還喜歡:

研究思路|三代宏基因組應用案例解讀(第3期)

產品升級|美格基因重磅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

美格基因2020年上半年項目文章大盤點!

相關焦點

  • 【專刊推薦】代謝組學:方法的開發及應用
    專刊包括5篇綜述和4篇研究論文。代謝組學是一門研究生物體內代謝物的科學,已被用於尋找疾病診斷和分型中新的生物標記物、助力藥物研究開發,同時在植物和微生物領域也發揮重要作用。為完成代謝組學研究,分析方法相當重要。
  • 分析混合微生物群落內細菌協同代謝關係,「代謝組+」聯合助力!
    美格基因即將推出代謝組業務,運用「代謝組+ 」的多組學策略助力微生物研究,將微生物研究推向更高水平。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多組學聯合助力微生物研究的經典文章,文章運用宏基因組+宏轉錄組+代謝組學解析混合微生物群落內細菌間協同代謝關係,以下文章來源於宏基因組。
  • 看完秒懂,代謝組學醫藥領域機制研究實驗設計方案怎麼做?
    每周「一更」的小鹿話代謝系列又來嘍~~還記得上期小鹿介紹的代謝組學在醫藥領域的主要應用方向嗎?(見下圖)上期小鹿分享了代謝組學在醫藥機制研究中的實驗設計方案(包含多組學聯合及代謝組學+宏基因組)的實驗設計方案,詳情請戳一看到導師就害怕?
  • COVID-19的脂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揭示新冠發病機制中代謝失調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微信公眾號對該論文進行了深度解讀,旨在與廣大科研人員分享該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未來的展望,點擊「閱讀原文」或識別下圖二維碼閱讀英文原文。*以下中文內容僅供參考,請以英文原文為準。
  • ISME:宏基因組探究美洲河狸糞便微生物
    雖然河狸可以使用木本植物作為建築材料和膳食主食,但是對於其胃腸道中的微生物及其在確定宿主中的功能作用仍知之甚少。在這裡,作者使用宏基因組學、功能篩選和生物化學方法來分析其糞便微生物的群落結構與代謝能力,並進一步分析了分布在群體中的基因組與糖苷水解酶(GH)信息。
  • 馬拉松後跑步者的代謝組學變化
    到目前為止,已經對馬拉松運動員進行了許多研究。研究的方面包括影響馬拉松表現的因素,能量代謝的經濟性和跑步速度與最大攝氧量之間的關係。 先前的研究表明,業餘半程馬拉松運動員在運動後血液和生化指標會立即改變,並在2-7天後恢復到基線水平。馬拉松賽跑後,幾種激素標誌物,例如胰島素,瘦素和脂聯素顯示出獨特的變化模式。
  • 16S+LC-MS代謝組學助力復旦大學探究新鮮和腐爛藻類的毒性效應
    ,通過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研究方法,檢測了腐爛藻類溶液(RAS)的組成成分和其中的毒性物質,探究了富藻水體對魚類的致死機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1.實驗材料新鮮藻類來自於太湖,腐爛藻類由新鮮藻類經超聲、密封降解15天後過濾而得。實驗對象為草魚、鯽魚和鰱魚,均來自於太湖,在實驗室淡水養殖兩周。每種魚類分為新鮮藻液組(FAS組)和腐爛藻液組(RAS組)。通過急毒性實驗,對三種魚在藻類溶液中的安全濃度進行比較,將草魚選為研究對象進行後續實驗。
  • 代謝組學樣本收集知多少~超全攻略讓你輕鬆get!
    樣本的正確收集以及預處理是實驗成功的重要起點,鹿明生物具有多年代謝組學分析經驗,給您帶來生物樣本收集以及預處理經驗的乾貨分享。請持續關注我們,後期會繼續分享代謝組實驗設計、數據質控、代謝物定性篩選等代謝組學說明姊妹篇,不要錯過哦!
  • 兩篇連發~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對水生生物中納米塑料毒性機理研究
    研究思路 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並通過分子和生化測量進行了驗證。本文作者評估了球形聚苯乙烯納米塑料對蚤狀溞繁殖的影響,並進行了蛋白質組學分析。結果表明暴露於納米塑料後對蚤狀溞的繁殖產生了負面影響。蛋白質組學共鑑定出327種差異表達蛋白,基於蛋白質組學數據分析和結果驗證,作者提出了一種用於納米塑料的有害結局路徑。本文所用的是典型的蛋白質組學實驗流程和數據分析思路,蛋白質組學技術為進一步了解納米塑料毒性的機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 江西專題 | 轉錄組+代謝組助力茶葉、樟樹、柑橘、火炬松、花生相關研究
    本周小維給大家帶來江西區域的5篇項目文章解讀,第一篇文章利用代謝組檢測技術系統研究了紅茶發酵過程中香氣的形成。第二篇文章利用轉錄組+代謝組技術研究了樟樹紅皮突變體(贛彤 1號)色素沉著的機制。第三篇文章利用轉錄組+代謝組技術探究了兩種柑橘皮類黃酮糖基化的差異。第四篇文章利用轉錄組+代謝組技術研究了火炬松中萜類和黃酮類生物合成有關的基因。最後一篇文章利用轉錄組+代謝組技術研究了野生型與突變體花生種皮差異機制。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下載5篇文獻原文。
  • 全球代謝組學市場近19億美元 分析儀器佔最大份額
    製藥及生物製藥行業研發支出的不斷增長、政府和私人資金對代謝組學研究的投入,以及代謝組學相關儀器的持續創新,正在推動全球代謝組學產業的發展。  而代謝組學則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新方法,因此這一領域正在開展越來越多的研究。此外,近年來,在藥物開發中對代謝生物標誌物的關注有所增加。由於這些因素,政府和私人對代謝組學研究的投資正在增加。  根據代謝組體創新中心(TMIC)的報告顯示,代謝組學在過去十年中經歷了巨大的增長。在多種疾病(例如癌症)研究中,一些高影響力的代謝組學發現,增加了對全球代謝組學設備的投資。
  • 國家微生物中心精品課:徐健 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組研究中的應用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徐健研究員分享《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組研究中的應用》。本課程從菌群單細胞分析歷史研究,單細胞分析機遇和挑戰等角度講解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組研究中的應用,包括解析拉曼光譜,拉曼組推斷細胞表型/功能。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
  • 基於多組學的成年同卵雙胞胎病毒多樣性與腸道菌群多樣性相關研究
    向大家推薦一篇發表在Cell Host & Microbe的佳作,基於多組學的成年同卵雙胞胎病毒多樣性與腸道菌群多樣性相關的研究,一起來欣賞吧。Di Rienzi 等一、摘要病毒組在微生物群落中的探索和研究中相對佔比仍然是很少的。本文作者研究了同卵雙胞胎的病毒組,這樣就能在沒有宿主遺傳變量的情況下,探究微生物組多樣性與病毒組多樣性之間的關係。根據微生物組的高低對雙胞胎進行了分類,發現了與病毒組的相關性。
  • 「蛋白組學研究」熱門DIA技術3篇文章總計IF:66分
    質譜DIA技術適合大規模臨床樣本的檢測,抗體微陣列技術可補充質譜無法鑑定到的血清低豐度蛋白,本文結合DIA技術和抗體微陣列技術研究血液生物標誌物的思路值得借鑑。DIA-NN提高了傳統DIA蛋白質組定性和定量的能力,特別在高通量應用方面具有快捷的優勢,與快速色譜方法結合使用時能夠對蛋白質實現準確的深度覆蓋。
  • 中國農業大學高振江團隊發表了蛋白質組學對種子活力研究新成果
    本研究利用iTRAQ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及其它生理生化實驗技術探索了結合射頻(RF)和熱風乾燥(HAD)技術RF-HAD在玉米種子上的應用。結果顯示,RF-HAD具有加快乾燥速度和提高活力的優點,因此可應用於種子乾燥。此外,它還有助於更好的儲存,因為它有利於種子在乾燥過程中具有高活力的休眠。該研究結果將為玉米種子的工業規模乾燥提供理論指導。
  • Nat Genet |(IF:27.6)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和轉錄組聯合分析揭示野生番茄果實成熟代謝及抗病性的遺傳框架
    ,該研究以秘魯野生番茄品種(LA0716或PI246502)和現代栽培番茄品種M82構建的遺傳群體為研究對象,運用轉錄組學+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確定了與數百種轉錄物和代謝物水平相關的基因組位點,對促進類黃酮在果實果皮組織中積累的相關位點和基因進行了分析,為理解番茄果實成熟過程中的代謝和病原菌抗性提供了遺傳框架,並為研究關鍵果實品質性狀提供了依據。
  • 科研 | 南科大&南京中醫大&香港浸會大學:血清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分析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生物標誌物(國人佳作)
    我們試圖通過研究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血清中代謝組和脂質組的變化來尋找血清陰性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診斷生物標誌物。本研究對225例RA患者和100例正常對照者的血清進行全面的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分析。這些樣本被分為發現集(n = 243)和驗證集(n = 82)。我們利用不同的代謝物和血脂信號構建了基於機器學習的多變量分類模型。我們從發現的隊列中鑑定出26種代謝物和脂類,並構建了類風溼關節炎診斷模型。
  • Circulation:代謝組學變化揭示早期成年人心血管風險因素
    儘管代謝產物在心血管疾病早期發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早期年輕人群中關於機體代謝紊亂的研究以及與CVD的產生或者發病機制的研究仍然十分匱乏。以上結果不僅揭示CVD早期代謝紊亂機制,而且對早期診斷和預防幹預措施方法的制定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實驗路線圖:研究結果:代謝和脂質分子表型關聯和通路分析首先對2330名黑人和白人進行代謝組學分析,通過線性回歸模型分析CVD表型(包括心衰,血管和心肺適應性)與代謝/脂質分子之間的相關性,並且通過年齡,性別和種族對計算結果進行校正。
  • 安諾優達攜手中科院遺傳所召開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
    本次會議引人注目, 由13位專家圍繞基因組進化和多倍化、趨同和適應性化、協同進化、轉錄調控、表觀修飾調控等基因組學研究方向就最新研究進展及經驗、技術突破、應用展望進行了專題報告。廣西大學的劉慶友研究員以「水牛種質資源與多組學研究」為題,為大家分享了中國沼澤型水牛和印度河流型摩拉水牛的參考基因組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發現沼澤型水牛OXTR基因及其所屬的的催產素通路(Oxytocin signaling pathway)受到選擇性富集,推測可能是稻田耕作中牛響應人類命令的結果。
  • Cell 主刊9月雙響,蛋白組學研究揭示表徵疾病進程的分子特徵
    景傑學術| 解讀 蛋白質組學是精準醫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為癌症早期發現、良惡性診斷、分型和個性化用藥、療效監測和預後判斷等提供了更精確、更可靠的信息,並且能夠直接提示相應的治療和用藥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