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打卡挑戰賽#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指心臟每分鐘的泵血量,不能滿足機體對氧氣和營養物質的需求,表明心臟疾病進入嚴重狀態。目前,本星球有2600萬人正在被心衰困擾。最近,著名的《循環》雜誌,發表了美國學者的論文,研究表明,睡眠問題在心力衰竭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咱們現在就來解讀其中的要點。
此次研究,由杜蘭大學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完成。研究發現,睡眠質量好的成年人,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了42%。這項研究,對超過40萬人進行了調查,參與者的年齡在37歲到73歲之間。在平均10年的隨訪調查期間,共計有5221例心力衰竭發生。
研究者通過生物鐘、睡眠時間、失眠、打鼾、白天過度嗜睡等5個要素,對參與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分。將健康睡眠定義為早起、每天睡眠7到8小時、幾乎不失眠、不打鼾、白天很少出現過度嗜睡,每滿足1項,計1分。結果發現,睡眠質量評分每增加1分,心力衰竭的風險就降低15%。那些睡眠質量最好的人,與那些睡眠最差的人相比,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了42%。
研究者還發現,睡眠質量的權衡要素與心力衰竭的風險是獨立相關的,早起、7到8小時睡眠、很少失眠、白天沒有嗜睡,分別與心力衰竭風險降低8%、12%、17%、34%有關。由此可以看出,睡眠質量可以通過多個環節影響心臟功能。學者們認為,睡眠不足可能影響機體激素分泌及新陳代謝調節,加劇炎症,破壞自然的晝夜節律,從而促使心臟功能走向衰竭。
心力衰竭,其實是常見的疾病狀態。在70歲以上的老人中,每10個人中,就有1個患有心衰。發生心衰,說明心血管疾病發展到了嚴重階段,心臟泵血功能衰退,就像彈性減弱的皮球。心臟輸出的血量,不能滿足組織和器官的代謝需要,而且,血液也不能順利回流到心臟,由此導致呼吸困難、乏力、下肢水腫等表現。心力衰竭是進展性疾病,症狀會不斷加重,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心力衰竭,早期的表現,會出現不願活動,食慾下降,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隨後,會感覺持續乏力及疲倦,氣短,心悸,下肢腫脹,持續咳嗽;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夜間不能入睡,不能平躺,泡沫痰,心率加快,全身浮腫,體重增加。心力衰竭不僅限制日常活動,還會帶來抑鬱及焦慮等負面情緒,患者需要經常就診,給本人和家庭帶來很大負擔。
心力衰竭的發生,是由多種病因所導致,高血壓是主要危險因素,糖尿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等,也是常見病因;此外,服用對心臟具有毒性作用的藥物;曾經患過風溼熱或者心肌病,都會誘發心力衰竭。如果具備這些風險因素,在過度勞累或者情緒波動後,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躺、心悸、下肢水腫等表現;或者突然感到喘不上氣、心慌、特別疲乏,腳踝或腿部出現水腫;就需要及時就診,通過心電圖及心臟超聲等檢查,以及生物標誌物腦鈉肽水平的檢測,進行確診。心力衰竭是進展性疾病,重點是做好預防。發生心力衰竭後,如果不及時治療,症狀會越來越嚴重,而且,每1次的病情加重,都會給心臟帶來不可逆的傷害。因此 ,除了及時確診,服用藥物,還需要保證睡眠質量,睡好覺,是維護心臟功能的第1道防線。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