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宮女口述:我和萬貴妃的23年|宮女故事

2020-12-14 羅漸升說史

人們都說一入宮門深似海,宮女入宮之後,休想再走出宮門一步。我能冒死逃出皇宮,多虧李公公,讓他佔了些便宜,幫我搞到一個出入宮門的牙牌。現在我說說宮裡的事,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你們就當聽個故事。

天順八年(1464年),我們老家瘋傳著一件事:要開始海選秀女了。而且都說這次選秀,是宮裡頭,不是什麼王爺。當時爺爺認為又是謠言,沒當回事。

隔壁老王家的秀兒,是我發小,10歲的年齡,正好在官家說的圈裡頭。老王自賣自誇,覺著秀兒模樣俊俏,擔心被官家選走。急慌慌地,找個男人就嫁了。提親時,太陽剛露臉兒,落山的時候,親事就定了。秀兒真可憐,聽說那個男人好吃懶做,家裡連炕席都沒有。

後來我才知道,隔壁老王太不知深淺了,宮裡頭選秀,是要經過層層把關的,哪像他想的那樣?除了人樣子耐看,還要靈透才行。秀兒那樣的,就算給負責選秀的官人們送禮,也一準兒沒戲!

爺爺說,在我們這裡,皇家選秀女的事,經歷好幾代了。自打朱元璋開始,擔心後宮亂政,王子、親王的女人,只能出自民間。民間女子沒什麼背景,進了宮也說不上話,大都成不了事,即便有厲害的,終究翻不起浪來。

不過,對於朱元璋的做法,爺爺並不認同。他說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就和放牛的時候不一樣了,壓根兒就不了解老百姓。我真佩服爺爺,因為我進宮以後,發現有一個女人,就是爺爺說的那種:女人要想翻江倒海,絕不是只有武則天這一種路子。

還是先說說我吧,這個女人過一會兒再講。爺爺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沒想到,這次選秀是真的。我被堵了個正著,時間太緊張,只能往臉上塗了些鍋底灰,結果,眼瞎的官員還是把我帶走了!這回直到爺爺去世,我們都沒見上一面。

進宮後,一開始就是打雜。可能看我平日不言不語,幹起活來還算麻利,就換了工作,侍奉萬貴妃的起居,這個工作,我一直做到逃出宮門。宮裡規矩實在太嚴了,不允許隨意串門。不守規矩,輕了叱罵,重了屁股就要挨板子後宮有的地方,23年裡,我一次也沒有去過,所以,有些事也是聽說。

侍奉萬貴妃的另一個姐姐說,我現在入宮,還算是有福的。要是前些年,皇帝駕崩,很多人都要陪葬!別說平日皇帝的宮女,就連妃子也一樣!逼你踩在一個小凳子上,脖子套在長綾布裡,他們在旁邊把凳子一踢,就等著給你收屍了。

這不是活坑人嗎?聽得我後背發涼,她看我嚇得不輕,就安慰我說,要不說你幸運呢。天順八年,明英宗朱祁鎮臨死時,下了一道遺詔:從他這兒開始,殉葬制度取消了。

不過,宮女一入後宮,仍然休想走出宮門一步。如果上了年紀,就被安置到浣衣局,幹些洗洗涮涮的活兒。要是死了,簡單火化以後,把骨灰丟到荒郊野外的旱井裡,一聽這個旱井的名字,你就知道有多可惡:「宮人斜」。然後,這一輩子就算完了。

想想也是,一個人的生命,如果自己不想儘早結束,其實也很漫長。或許,人活著的樂趣,就是下一步究竟怎麼走,還要費盡心思去猜,至於是不是猜中,根本就不重要。

像我,每天都一樣,等到宮牆角那兒有了陽光,就又該為萬貴妃準備衣服了。幾千天以後,我就要進入浣衣局,然後骨化成灰,被人丟進那口旱井。但是,我真的不想這樣。慢慢的,不知不覺中我有了收穫。一個人總是循規蹈矩,在一個地方憋著,時間長了,難免會發現一些規律。

比如,這個叫朱見深的皇上,就有些特別。他來萬貴妃這裡的次數,實在是太頻繁了。開始萬貴妃會囑咐我,今晚聖上要來,多注意一些。後來,乾脆就不再說了,我也習慣了。我想不明白,一個比皇上大17歲的女人,究竟有什麼魅力?竟然比皇后還得寵!

表面上的風平浪靜,只是沒到恰當的時機顯現出來,不代表沒有故事終於,這一天還是到來了。萬貴妃被吳皇后叫過去,結結實實地挨了一頓板子。萬貴妃回來後,白嫩的肉皮,淨是血痕。

事情並沒有出現意外,一切都按正常的步驟進行著。萬貴妃覺著,吳皇后敢打她的屁股,就是在打皇上的臉。果然,龍顏大怒之後,吳皇后就不是皇后了。並且,連她父親都受牽連,官是當不成了,還被罰去朱元璋的陵墓種菜。一個貴妃,竟然把堂堂的皇后攆跑了,憑什麼?

沒事的時候,我想起了爺爺說過的那句話:女人要想翻江倒海,絕不是只有武則天這一種路子。現在我想明白了:女人想要什麼,其實不用自己動手,把想法告訴男人就行了。

萬貴妃的男人是朱見深,朱見深是大明帝國的皇上,萬貴妃還有什麼不能做的呢?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後來發現,還有一件必須做的事情,萬貴妃還沒有完成:為皇帝生一個兒子。

女人們,往往都會想到一起去。果然,一年以後,萬貴妃喜得貴子。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在朝著圓滿的方向走。但第二年,小皇子就得病死了。這一年,萬貴妃38歲。然後,這個年齡的萬貴妃,就沒有然後了。

後來,後宮其他女人,有人也有了孩子,甚至有的宮女,半年都見不上皇帝一面,竟然也有了孩子,都說是皇帝的龍種。雖然萬貴妃再也沒能懷上孩子,朱見深還是一如既往的常來我們這裡。我為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終於有一天,我知道了真相。

正統十四年,朱祁鎮,也就是朱見深的父皇,朱祁鎮御駕親徵,在土木堡被俘,作為人質,不能回朝。好容易返回京城後,又被囚禁在南宮。8年之後,朱祁鎮重新登上皇位,朱見深被立為太子,而這個時候,他已經10歲了。

這10年裡,朱見深沒有父愛,沒有母愛,除了冷眼就是白眼。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多餘的人,無疑就是他自己。但是,一個叫萬貞兒的女人,和我一樣,僅僅是個卑微的宮女,卻讓他感覺到這個世界還有溫暖,還有關愛。而愛護和體貼,從來就無須太多,擁有一個人的就足夠!

朱見深18歲即位時,已經35歲。那一年,我剛剛進宮,萬貞兒已經服侍了朱見深18年。1487年,萬貴妃58歲的時候,生病去世。朱見深傷心過度,也於同一年駕崩,年僅41歲!

唉,人一出生,或者陋巷,或者皇宮,已有貴賤之分,不認同這一點,都是自欺欺人。要說真正沒有貴賤之分的,只有感情!

朱見深得知萬貴妃去世的消息,當時就說過:「貞兒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如今,物是人非,我夜不想繼續留在深宮,想盡一切辦法,離開這個地方。

PS:本文旨在講述明朝宮女生活常識,文中宮女人物純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文\羅漸升 圖\源自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讚、評論、轉發!

相關焦點

  • 萬貴妃大喊:溺了那個孩子,太監冒死保住皇子,明朝才沒絕後
    我始終相信,在那些充斥著流血、屠殺、成王敗寇、爾虞我詐的文字後面,人性的光輝與偉大將永遠存在。——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提起太監,人們想到的總是閹黨,一群擅長搬動是非,玩弄權術的人。尤其是明朝,不管是東廠還是西廠,都令人膽寒。
  • 朱見深與萬貴妃:娶大自己17歲宮女做貴妃,年過四十,無一兒半女
    1、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萬貴妃」由於朱見深天天和萬阿姨在一起,果不其然,一年後(成化二年1466),萬妃迎來了她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正月,她為朱見深生下了一個兒子,朱見深聞訊大喜過望,立刻封她為貴妃,還為此去宗社祭天,感謝祖宗保佑。
  • 古代皇宮除了皇帝都是太監,那宮女怎麼解決生理需求?方法太奇葩
    第一種方法就是宮女和宮女之間相互解決問題。其實這相對於其他的方法而言,是最安全也是最穩妥的一種。要知道後宮裡有那麼多的宮女,命運之神不會把愛情和富貴給每一個人。所以對於大部分宮女而言,除了她們日常侍奉主子的本職工作以外,可能她們其餘的宮廷生活就是忍受孤獨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那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宮女們如何能夠忍受如此空虛呢?
  • 細數明朝後宮最牛的三位貴妃,萬貴妃排第二,第一非她莫屬
    歷朝歷代的後宮都是是非之地,勾心鬥角的事常演,其狠毒和兇殘往往令皇帝很鬧心,主要是因為後宮地位和兒子地位之爭,特別是在太子人選問題上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導致後宮妃子上演的是你死我活的爭鬥。明朝的後宮同樣如此,下面,來看三位最牛的貴妃,大名鼎鼎的萬貴妃只能排第二,第一非她莫屬。
  • 明朝壬寅宮變:十幾個宮女起義,差點把皇帝勒死
    然而明朝嘉靖皇帝時,發生的一次宮變卻和歷史上諸多宮變不一樣,這次宮變或者說起義是十幾個弱女子發起的,而且參與者也只有這十幾個弱女子。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壬寅宮變。壬寅宮變因為發生在壬寅年,故而被史書這樣稱呼。壬寅宮變發生在嘉靖二十一年,即公元1542年。皇帝作為天下的主人,差點被十幾個宮女勒死,不得不說真夠勁爆的。
  • 這位荒淫無道的明朝皇帝,差點死在宮女手裡
    結果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差一點被十幾個宮女勒死。因嘉靖二十一年為農曆壬寅年,這一事件被稱為「壬寅宮變」。那麼,在最初有所作為的幾年之後,嘉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昏庸之路的?宮女們為何甘冒誅九族的風險謀殺皇帝?嘉靖是如何用修玄奉道來處理軍國大事的?
  • 他是淑妃之子,從小生於冷宮,被萬貴妃欺負,卻成明朝中興之主
    明朝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在位帝王大多平庸,但明孝宗朱祐樘確是一個「另類」,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除舊布新,開創了「弘治中興」的局面。仗著帝王的寵愛,萬貴妃自然有恃無恐,她自己沒有孩子,也不願意看到其他妃嬪生孩子,只要誰身懷六甲,她就不擇手段地給予打擊,即使生下來,也要斬草除根。在這種情況下,萬貴妃得知紀氏懷孕,立刻派人給她送去打胎藥。但這送藥的宮女看到紀氏後,心生憐憫,沒有按照萬貴妃的指示辦事,回去復命時,說紀氏沒有懷孕,只是得了一種傳染病。萬貴妃信以為真,便派人將紀氏送到偏僻的安樂堂(冷宮)去居住。
  • 朱祐樘生母是宮女紀氏,曾多遭萬貴妃迫害,是以對萬家深惡痛絕
    朱祐樘生母是宮女紀氏,母子二人曾多遭萬貴妃迫害,是以孝宗對萬家自是深惡痛絕,弘治元年(1488),錦衣衛指揮使萬通便被罷免。同年,袁彬逝世。經正統之後的國衰和奧斯曼帝國崛起,這種鈷料再無法運至中國,遂改用回青,此事也可說是帝國盛衰的縮影。及至弘治皇帝朱祐樘即位,朝序清寧、內外無憂,才略挽頹勢從時間上看,李鑑與劉勉任期存在衝突。然而錦衣衛同時也是天子蔭蔽功臣勳戚後人的存在,任職者往往超出編制,雖制員五千,但洪武年間已有兩萬人,正德時甚至已逾五萬。
  • 明朝憲宗皇帝一生大起大落,卻被萬貴妃的「三大罪」耽誤一世英明
    明朝憲宗皇帝在幼年就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年幼時就經歷了從太子被貶為王,又從藩王重新立為太子,可謂一波三折。他的父親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俘虜皇帝」明英宗。明英宗在土木堡徵戰的過程中被蒙古軍俘虜,一直被扣押在敵軍那裡。
  • 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揭開了清朝抹黑明朝,歪曲歷史的真相
    而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明朝史料的篡改就更嚴重了。朱見深明朝往事明憲宗朱見深因為從兩歲起就被宮女萬貞兒照顧,所以在他長大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位比他大17歲的宮女萬貴妃以為自己遲早會當上皇后,沒想到兒子不到一年便夭折了,而她從此也不再有孕。按照清朝所編的《明史》,萬貴妃為了防止其他妃子誕下龍子,便使用各種手段對她們進行迫害。一旦有懷孕的,便想辦法讓其墮胎。後來宮女紀氏懷上了孩子,萬貴妃又派人送去打胎藥。幸得太監張敏等人保護,明孝宗朱祐樘才存活了下來。
  • 又為何會怒殺三千宮女?
    明成祖朱棣雖是通過靖難之役獲得皇位的,但在位期間也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明君,然而卻在永樂末年,發生了一場明朝時期最大的後宮慘案,有近三千位年輕美貌的宮女被屠殺,過程之殘酷簡直令人不寒而慄,在世人眼中算是明君的朱棣,為何會對這些婦人下這麼重的狠手。
  • 明朝嘉靖皇帝有個奇特的習慣,每天都來這,結果讓宮女們生不如死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48,閱讀約2分鐘宮女,古代宮殿中地位最低的群體之一。在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歷史上,宮女不計其數,但在官方史書中記載的卻寥寥無幾。但在明朝嘉靖年間,卻罕見地發生了宮女欲殺皇帝的事件,史稱「壬寅宮變」。
  • 18名妃嬪宮女想殺皇帝,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件——明朝壬寅宮變
    不過在明朝,還包括這麼一類人:妃嬪和宮女。有人可能想:啥?宮女和皇帝有啥矛盾?是的,這種事情估計整個中國歷史上只在大明朝有一次——妃嬪和宮女合謀,想殺皇帝,這便是發生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宮變」,當時十六名宮女和兩名妃嬪(存疑)意圖殺死明世宗嘉靖皇帝,但最終失敗了!這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葩事件, 咋回事呢?
  • 清朝宮女出宮後,真就「沒人要」?你應該聽聽宮女自己怎麼說
    「明時宮女至數千,脂粉錢至百萬。今朕宮中計使女三百,況朕未近使之宮女,年近三十者,即出與其父母,令婚配。」——康熙皇帝《庭訓格言》按照民間「算不算,三千三;夠不夠,三千六」的說法,清朝宮女數量雖不及明朝,當也絕對不像《庭訓格言》所言,僅有「使女三百」。
  • 比皇帝大十七歲,卻依然被寵愛一生:戀母情結的明憲宗和萬貴妃
    這句話就是明朝憲宗皇帝時期後宮的真實寫照。萬妃即是深受明憲宗朱見深寵愛的妃子萬貴妃,自明憲宗朱見深即位二十三年以來,後宮的嬪妃換了一茬又一茬,唯獨萬貴妃長期屹立不倒,且一直深受寵愛,這位相貌平平又無權無勢的女人,為何能夠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且長青不倒呢?
  • 為何太監要和宮女對食?
    古代皇帝的後宮中,除了妃子,還有不少的太監和宮女。深深宮牆鎖住了人的自由,但也鎖不住從心裡生發出來的寂寞。皇帝寂寞了還可以找妃子,那麼太監宮女們寂寞了該找誰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皇宮裡就出現了很多對食的,也就是太監和宮女之間,互相私定終生。
  • 浪漫明朝之痴情天子朱見深:對萬貴妃一往情深,為她不惜付出一切
    明朝是一個浪漫的朝代,很多皇帝都比較痴情。如明太祖之於馬皇后,宣宗之於孫皇后,英宗之於汪皇后,憲宗之於萬貴妃,孝宗之於張皇后,武宗之於劉娘娘,世宗之於曹淑妃,神宗之於鄭貴妃。痴情源於個性,個性源於叛逆,叛逆的對象是儒家的禮制。
  • 關於「1992年故宮牆出現宮女事件」,一個科學解釋,一個笑話說法
    「1992年故宮牆出現宮女事件」,讓故宮名噪網絡、成為「網紅」:故宮,即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朝、清朝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總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共有大小宮殿70多座,共有房屋9000多間。
  • 1992年故宮靈異事件,故宮驚現古代宮女
    故宮有很多靈異故事傳出, 1992故宮靈異事件監控拍到可怕一幕。據說當時有人看到了生活在這裡的宮女,然後警告後人千萬不要晚上去故宮,夜晚闖入冤魂的世界他們會非常生氣。92年發生的牆壁宮女故事流傳至今,聽到都會覺得毛骨悚然。
  • 白髮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唐 元稹唐玄宗李隆基應該是我國歷史上最富爭議的皇帝了。史家記載重大事件,後人也常常被美人英雄、王侯將相的傳奇故事所吸引。深宮裡鮮花般的女兒們卑微如草芥,萎縮在歷史的角落裡。《行宮》寥寥二十字,盡出那些年的明眸皓齒,那些年的長夜難寐,那些年的春日遲遲。唐玄宗的這座行宮,在開元、天寶時期,一定是富麗堂皇,美輪美奐。然而,時移世遷,滄海桑田,到了今天,已經寥落不堪,狐鼠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