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也有人說他昏庸無能,痴迷於煉丹。但是,不能否認,嘉靖在他最初登基的幾年確實是有所作為的,只是後期常年痴於修道,曾28年未上朝。登基之初,嘉靖打擊舊朝臣和皇族、勳戚勢力,總攬內外大政,皇權高度集中。他重視內閣作用,注重抑止宦官權力。但同時,他日漸腐朽,不僅濫用民力大興土木,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厭惡佛教。他還沉溺於荒淫無恥的後宮生活。史傳他迷信採陰補陽之術,採幼女之經血以煉製丹藥,虐待幼女以滿足自己的特殊癖好。結果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差一點被十幾個宮女勒死。因嘉靖二十一年為農曆壬寅年,這一事件被稱為「壬寅宮變」。
那麼,在最初有所作為的幾年之後,嘉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昏庸之路的?宮女們為何甘冒誅九族的風險謀殺皇帝?嘉靖是如何用修玄奉道來處理軍國大事的?李涵說歷史,今天為您講述:差點死在宮女手裡的皇帝。
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弟弟朱祐杬的兒子。因孝宗的兒子死得早且沒有後代,嘉靖才得以繼承大統。嘉靖繼位之初,立志勵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做一位後世稱頌的明主聖君。他也的確採取了一系列清除弊政、穩定局勢、緩解危機的措施:比如說清除貪官,任用賢能,使嘉靖初期多忠臣賢士,改變了正德朝小人當道的局面;嘉靖帝還清理皇莊,抑制了勳戚貴族莊田的惡性發展;減免賦役,注意救荒,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正德朝極為尖銳的社會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嘉靖本人也較能約束自己,倡導節儉,停罷了一些並不急需的工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嘉靖以外藩的身份繼承大統,與朝廷內的宦官集團沒有什麼感情關係,所以能夠毅然決然地懲治宦官,罷除了一大批派往地方、魚肉百姓的宦官。而宦官權力的削弱,使內閣的權力上升,一些能幹的閣臣如楊廷和、張璁等得以充分施展才幹,為萬曆初年的張居正改革鋪平了道路。
但嘉靖是一個沒有長性且率性而為的皇帝。經過短暫的有所作為後,他逐漸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繁瑣政事感到厭倦,開始沉溺於荒淫無恥的後宮生活。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晚,嘉靖正在寵妃端妃的宮裡熟睡。深夜時分,十幾個宮女悄悄溜進了寢宮。宮女楊玉香用閒置的儀仗花繩搓成了一條粗繩,楊金英把粗繩做成套子。眾人一擁而上,用套子套住了嘉靖的脖子。緊接著,邢翠蓮按胸部,王槐香按身體,蘇川藥壓住左手,關梅秀壓住右手,劉妙蓮和陳菊花按著兩腿,姚叔皋和關梅秀使勁地拉緊繩套。
可惜的是,由於過於慌張,楊金英在做繩套的時候,把繩套做成了死結。眾人雖然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卻怎麼也勒不緊。情急之下,姚叔皋用雙手掐住了嘉靖的脖子,旁邊的楊翠英一邊叫:「使勁掐著脖子,不要放鬆!」一邊接過邢翠蓮遞過來的黃綾抹布,蒙在嘉靖的臉上。這時,在一旁幫忙的張金蓮不知是那根神經出了差錯,竟然偷偷地跑了出去,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方皇后。方皇后匆忙趕來,被姚叔皋迎面打了一拳。王秀蘭叫陳菊花趕緊把燈燭吹滅,可陳芙蓉又把燈給點了起來。徐秋花再把燈吹滅。就在這一來一往的工夫,陳芙蓉叫來了管事太監,把這些宮女統統捉住。以上場面是根據時任刑部主事的張合在其私人著作《宙載》中所記載的刑部審訊口供還原的,應該是比較接近歷史真實的場景。嘉靖雖沒有被勒死斷氣,但已經處於昏迷狀態。方皇后立即召集御醫前來搶救。眼看皇帝快不行了,御醫們深感責任重大,左右為難:如果用藥不得法,皇帝很可能就死在自己的手裡,那豈不是殺身之禍?眾御醫你看著我看著你,沒有一個敢輕易上前診治的。首席御醫、掌管太醫院的許紳知道自己無法推脫,只好冒著生命危險,強行用一味猛藥灌進了嘉靖的嘴裡。經過四個時辰的漫長煎熬,昏迷已久的嘉靖突然呻吟出聲,吐出了好幾口紫血,活了過來。又經過一段時間的慢藥調治,恢復了健康。許紳把嘉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名聲大噪,也得到了嘉靖的格外獎賞,加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這是後話。
劇照
嘉靖雖然被搶救了過來,但靈魂幾乎出竅,一時口不能言,更不能理事。對「謀逆」宮女的處治,實際由方皇后主持。方皇后命令司禮監:「好生打著問!」對這些宮女進行了嚴刑拷問。宮女們馬上供認了這次「宮變」的幕後主使是端妃曹氏和寧嬪王氏。她們曾在「宮變」前兩天的點燈時分,商量說:「咱們下了手罷,強如死在(他)手裡!」按照宮女們所說,在端妃和寧嬪的指使下,宮女們分頭準備,於二十一日晚上齊聚端妃寢宮,伺機行動,於是就發生了謀殺皇帝的一幕。
經過刑部等衙門審訊得實,並請皇帝裁決,指使、參與此次「宮變」的端妃、寧嬪和十幾名宮女不分首犯從犯,一律凌遲處死,梟首示眾,她們的家屬,十人斬首,其餘的發配為奴。
據說行刑那天,「大霧瀰漫,晝夜不解者凡三四日」。有人認為是因為端妃有冤才出現了這樣的天象。據說是方皇后早就對端妃懷有妒意,正好利用這個機會除掉了這個情敵。謀殺發生在端妃的宮裡,這位「小主」確實很難脫得了干係。但是,如果真是端妃主使的,她會傻到在自己的寢宮裡實施謀殺嗎?還有一點很奇怪,既然嘉靖睡在端妃的宮裡,那麼當那十幾個宮女動手的時候,端妃在哪裡呢?史書上沒有交待,也沒有說她和宮女們一起動手。只有一些現代人編的「野史」說宮女們是趁端妃出門洗澡之機動手的,但這並不可信。
至於寧嬪為什麼參與謀劃,據說是因為寧嬪此前曾為嘉靖生了一個兒子,嘉靖卻沒有按慣例將她晉升為妃,引起寧嬪的不滿。她指使楊金英等人將皇帝勒死,一是為了報復,二是順便把責任推到端妃的身上。但這一說法更不可信,寧嬪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號召力,十幾個宮女肯冒著被千刀萬剮的危險聽她一個人使喚?
如果不是有人指使,這些宮女又哪來這樣的勇氣「刺王殺駕」呢?
世界上可能有無緣無故的愛,但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宮女們冒著被千刀萬剮的危險謀害嘉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但正史裡諱莫如深。據歷史學家推測,這件事很可能是由嘉靖煉製長生不老藥引起的。
嘉靖崇道由來已久,早在湖廣安陸當藩王世子時,就受其父親朱祐杬的影響,對道教很感興趣。到北京當了皇帝後,因為一開始不習慣北方生活,身體常有不適。為了消災祛病,他常在宮中搞齋醮活動,並服用各種丹藥。嘉靖在這些丹藥的刺激下,貪戀女色,縱慾無度,身體反而越來越差。而身體越差,越要藉助於丹藥。如此這般,嘉靖對女色和丹藥都上了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當時一些有名的佞臣、方士,紛紛投嘉靖所好,有的千方百計地網羅民間幼女入宮,有的加緊「研製」、進獻各種「秘方」、「長生不老藥」以邀取寵信。嘉靖帝甚至用宮女做藥方,研製一種名叫「紅鉛」的丹藥,就是用童女的月經煉製丹藥。
為了保持所採童女的潔淨,被採童女的起居飲食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不能隨便進食,只能像蠶一樣吃嫩葉、飲露水。童女們苦不堪言,有時還不得不服食催經下血的藥物,使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多有因失血過多而喪命者。即使不死,也會落下病根,長期忍受病痛的折磨。
如果端妃、寧嬪果真參與了謀殺,那麼她們的動機,其實也並不難判定——嘉靖一方面貪色,另一方面又喜怒無常,後宮的女人們都噤若寒蟬。他的第一個皇后陳氏就是被他給嚇死的。
史傳有一天嘉靖正在宮裡和陳皇后閒談,方、張二妃進來獻茶。嘉靖見二妃的手很是白嫩,便當著皇后的面將二妃之手拉過來撫摸。陳皇后醋意馬上寫在臉上,但又不便說什麼,起身就要離開。嘉靖一見,立即龍顏大怒。陳皇后被嚇得魂飛魄散,連肚子裡的孩子都流了產,沒幾天自己也撒手歸西了。
第二位皇后張氏也沒有好結果。張皇后因替人說情,竟被嘉靖扒掉衣冠,當眾鞭打了一頓,隨即被罷掉皇后之位。
皇后尚且如此,一般妃嬪和宮女的境遇可想而知。據朝鮮《李朝中宗實錄》記載,嘉靖雖然寵愛宮人,但是稍微有過錯,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甚至是喪命。正因如此,端妃、寧嬪和宮女們深知,她們自己遲早不是被嚇死打死,就是被餓死採死,於是發出了「先下手為強」的呼喊,不顧被千刀萬剮的危險,決心和嘉靖這個不把女人當人的惡棍拼死一搏。
由於「宮變」是在大內發生的,迷信的嘉靖覺得乾清宮及大內都不是吉祥之地,決定搬到西苑永壽宮去住。從此基本上不視朝、不舉經筵、不出席典禮,把自己禁閉在西苑這個小圈子裡,一意玄修,試圖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
從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到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的二十四年時間裡,史書上只有嘉靖二十二年正月、嘉靖二十五年正月和嘉靖二十九年八月三次朝見群臣的記錄。除此而外,就再也沒有嘉靖上朝的記錄了,創下了明朝建立以來皇帝怠政的新紀錄。經筵被廢止,祭祀大典也幾乎由官員代行,嘉靖唯獨與身邊的術士形影不離,言聽計從。
皇帝做了「甩手掌柜」,但又掌握著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不理朝政勢必造成國家機器的癱瘓。在這種情況下,嘉靖更需要一個既忠實又聽話的大臣充任內閣首輔,幫助他全權處理朝政。結果,機智敏捷、善於揣摩帝意的奸臣嚴嵩得到了重用,被任命為內閣首輔。
嚴嵩常常利用獨承顧問的有利地位,排擠其他閣臣,並讓自己的兒子嚴世蕃代為批閱各地來的奏章。而嚴嵩父子又是以貪墨而著稱的,他們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專權放縱、排除異己、安插私人,瘋狂地攫取財富,造成貪賄橫行,吏治極為腐敗的局面,社會矛盾也再一次尖銳了起來。所以有人說,「壬寅宮變」是嘉靖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宮變」發生後,嘉靖死裡逃生,但他不僅沒有吸取教訓,多幹一些利國利民的事,反而以為自己能夠大難不死,全是因為天地、祖宗和神祗的保佑,更是自己長期崇信道教的結果。從此變本加厲,更加依賴道術,使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
「宮變」發生前,嘉靖雖然迷信道術,但基本上還算是個人愛好,危害也僅限於宮廷內部,對朝政的影響還不是很大。「宮變」發生後,嘉靖更加迷信道教,竟十分荒唐地將軍國大事與修玄奉道聯繫在一起,使嘉靖朝政治逐漸帶有「道術治國」的色彩。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大同的邊防軍設計擒獲了叛徒王三。王三原是大同左衛指揮王鐸之子,叛降韃靼後不斷引韃靼騎兵騷擾內地,成為北部邊防的一大禍害。王三被擒,本是邊軍將士的功勞,但嘉靖卻歸之於上天的功勞,宣諭禮部說「叛人王三被擒,都是因禱玄修仙的功勞」,將功勞算在身邊道士陶仲文的身上。從此以後,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一旦有邊防捷報傳來,嘉靖都要歸功於道教,並舉行「謝玄禮」。
嘉靖還將道術與刑法聯繫在一起。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嘉靖在扶乩佔卜的時候,認為有「神」降臨,請求寬宥楊爵、周怡和劉魁三人。嘉靖立即下令將楊爵等三人釋放出獄。尚書熊浹上奏說乩仙的話是虛妄不實的。嘉靖生氣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釋放楊爵後,那些亂說話亂諉過的人就會紛紛而至了,」於是又命令東廠重新逮捕了楊爵等三人。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嘉靖用以修道的場所之一大高玄殿發生火災,嘉靖在露臺祈禱消災時仿佛聽見火光中有人呼喚楊爵等三人的名字,說他們是忠臣。嘉靖立即傳詔把他們放了。楊爵三人固然是忠臣,但皇帝如此行事,也太荒唐了。
不僅如此,國家的其他大事,嘉靖也藉助於法術來「解決」。
明朝中葉,蒙古韃靼部興起,統一了蒙古各部。至俺答汗時勢力強盛。屢次率軍騷擾內地,當時明朝戍邊的將軍為保官升職,將軍糧大半賄賂了當朝內閣首輔嚴嵩。導致軍士飢疲,無力抵抗蒙古韃靼部的騷擾。同時駐在邊關的兵卒一方面忍受不了將領們剋扣軍糧,另一方面厭惡了頻繁的戰鬥,因此經常爆發譁變,攪的明朝的北部邊疆幾乎沒有安寧過。特別是嘉靖二十九年,韃靼部俺答汗率軍長驅直入北京郊區,燒殺搶掠數日,滿載而歸,史稱「庚戌之變」。俺答雖然沒能攻入京師,但震動了宗廟社稷,也給京城周邊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第二年,嘉靖又下令終止與日本的「朝貢貿易」,使從事海外貿易的一些中國商人失去了謀生機會,驅使他們走上了與「南倭」相勾結的道路,侵擾沿海地區,造成了空前嚴重的「倭患」。
嘉靖不但沒有從政策的層面去檢討錯誤,反而設立了「鎮虜」法壇,將平定「北虜南倭」的希望寄托在北極玄武上帝的身上,以為通過法術,就可以達到使「北虜南倭」「勿窺我邊國」的目的。可笑的是,當嘉靖「天靈靈地靈靈」地施了一番法術後,大同邊塞突然傳來好消息,說俺答派人前來議和,嘉靖竟得意洋洋地對大臣們說:「你看看,我十九日剛要撤掉鎮虜法壇,二十日就來了喜報。玄威所至,不可不信啊!」弄得大臣們面面相覷、哭笑不得。
嘉靖三十四年,當南方將士浴血奮戰,在沿海取得抗倭鬥爭勝利的時候,嘉靖又令人在武當山修設道場,祈禱天帝保佑家國康寧。完全無視將士們的努力。
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為對抗水災,嘉靖又特地派遣官員致祭武當山玄天上帝。與此同時,特意取來了武當靈符鎮災除厄,來保佑宮廷和他本人。但無論嘉靖多麼信奉法術靈驗,最終他也並沒有讓自己「長生不老」,更不用說讓子民免災得福了。
這一年年底,當了45年皇帝的嘉靖皇帝結束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