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間十大高手當中,大刀王五與杜心五,誰更勝一籌呢?

2020-12-22 虎頭山小妖

晚清未年民間流傳著十大高手,其中以大刀王五與杜心武最為耀眼。王五一生行俠仗義,為救維新人士譚嗣同劫赴法場,雖非能求其一命,但其俠義廣為流傳,而武功高強的杜心五更是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曾擔任過孫中山先生的保鏢。哪麼這兩位武林界的大俠,誰更勝一籌呢?

說實話,文不好比較,但是武卻極為簡單,只要兩人打上一場,勝者為王就是這麼簡單明了。

但是由於這兩個大俠並非一個時間段,也就是說在杜心五最風光的那一刻,大刀王五卻已經不在人世,所以說兩人並未在武功上有過任何的切磋。

大刀王五其實叫王正誼,比杜心武足足大了二十五歲,自從其學藝有成之後,在朋友的幫助下,自了自己的鏢局,王五不論是在本行中,還是外界都有著很強的愛國思想。

就在1898年譚嗣同因維新之事,受到清廷的迫害,為迎救譚嗣同,大刀王五聯絡天下武林人士密謀救譚,但是譚嗣同卻斷然拒絕。

之後義和團運動在北方興起之時,大刀王五果斷投入其中,為救國救民貢獻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最終卻被清廷圍捕,隨後被八國聯軍槍殺。

可以說大刀王五一輩子都在為拯救天下蒼生而努力,只是生不逢時,並且在其死後,頭還被掛在城門之上,如果不是霍元甲相助,或許完整的屍骨都無法入殮。

可以說在名氣上,大刀王五更是被人傳為宣傳,不論是維新還是之後的義和團,都有其身影,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死時只有56歲。

而杜心五在大刀王五死時,還處於學習的階段,如果說大刀王五為天下蒼生而救大清的話,杜心五就屬於為了天下百姓而反清。

在1905年的時候,杜心王加入了同盟會,投入了反清的大業當中,而此時的孫中山先生身為革新的重要成員,多次被清廷派刺客暗殺。

可以說孫中山當時能安然無恙,其主要功勞就是我們的南北大俠杜心五。

慈禧太后身邊的宦官曾經帶巨款找殺手,並暗中收買東洋浪人對孫中山進行刺殺活動,而杜心五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果斷發現敵人的意圖,並將這個暗中搗鬼的宦官直接斬殺。

從兩人的生平事跡當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杜心五所走的路線一般以防守為主,畢竟他的專業是保鏢,所以在防禦上頗有心得。

而大刀王五所走的風格就偏向了進攻,想當初大刀王王帶人劫法場,就是依靠自己等人的強烈進攻,才能一路來到譚嗣同的身邊,只是譚嗣同為表忠心,不願意隨大刀王五離去,不然的話此次營救活動就算是圓滿完成。

也就是說在真正的比鬥中,大刀王五可能會跟人拼命,根本就不會把自己的生命安危放在心中,而杜心五由於自己的職責不同,所以他第一時間想的是如何保命。

哪怕兩個人的實力不相上下,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久守必敗,只有進攻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所以在我個人的觀點當中,大刀王五要比杜心五的實力更強一些,因為兩個人的風格差異太大了,尤其是大刀王五從來不把自己的性命當回事,這種一往無前的氣勢不是杜心五所能對抗的。

相關焦點

  • 晚清十大高手的大刀王五,營救譚嗣同失敗後去了哪裡?
    在晚清十大高手中,王五排名第二。 因為他慣使青龍偃月刀,刀法出神入化,江湖人稱「大刀王五」。 1879年,王五創辦了源順鏢局。由於德藝雙馨,所以,源順鏢局生意火爆、聲名遠播。
  • 大刀王五,晚清十大高手之一,100多斤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風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大刀王五的故事吧,他是一個真正的武術高手!大刀王五王五,本名王正誼,河北滄州人氏。他曾拜著名武術大師李鳳崗為師,在弟子中排行第五,又因刀法嫻熟,一口刀舞得虎虎生風、潑水不進,所以人稱「大刀王五」。滄州是武術之鄉,習武之風盛行。
  • 名列晚清十大高手,冒死營救譚嗣同的大刀王五,結局如何?
    現在一提起晚清愛國義士,大家便會想到霍元甲、黃飛鴻、葉問這些人。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同樣是愛國義士,還名列晚清十大高手之一。
  • 晚清十大高手之一,曾積極營救譚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終的結局如何?
    王五(1844年—1900年)原名王正誼,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是霍元甲的同鄉,清末武林大俠,與霍元甲、黃飛鴻等並稱為「晚清十大高手」。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且在家中排行第五;又善用大刀,刀法嫻熟,德義高尚,故人又尊稱他為「大刀王五」。梁啓超稱他為「幽燕大俠」。
  • 晚清十大高手排名,國術之精粹,國家之瑰寶(下)
    今天咱們接著聊聊晚清的十大高手排名,上次咱們聊到了晚清十大高手的後面五位,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是大高手的前面幾位吧!閒言少敘,咱們言歸正傳,書接上文。晚清十大高手第四名:王子平河北滄州中國近代著名的武術家,外號叫神力千斤王。
  • 與霍元甲齊名的回族英雄大刀王五
    經過幾年的鍛鍊,王五告別了師父,周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鏢師。因在習武的師兄弟中排行第五,而得名王五。王正誼精通多種拳術、器械,尤以雙鉤、大刀為絕,人稱「大刀王五」、「雙鉤王五」。與譚嗣同、霍元甲等人友誼深厚,給他們指點過武術,是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一。
  • 晚清的十大高手
    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生存技能,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今天就來說一說晚清的十大武術高手,《排名不分先後》第十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務村人。是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膂力過人,擅長技擊。相傳在安徽九華山得遇「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創立了八卦掌。
  • 大刀王五被八國聯軍殺害後霍元甲只身前來為其安葬
    大刀王五是與黃飛鴻、霍元甲等人齊名的晚清十大高手之一,本名王正誼,河北滄州人,師從河北武術名家「雙刀李鳳崗」。因在弟子中排行第五,以刀法純熟,重情重義而著稱,被同道中人尊稱為大刀王五。 滄州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給酷愛武藝的王五打造了得天獨厚的良好環境。
  • 晚清最厲害的四大高手:黃飛鴻排第三,霍元甲未上榜,他排第一?
    晚清最厲害的四大高手:黃飛鴻排第三,霍元甲未上榜,他排第一? 晚清最厲害的四大高手:黃飛鴻排第三,霍元甲未上榜,他排第一? 晚清最厲害的四大高手:黃飛鴻排第三,霍元甲未上榜,他排第一?
  • 晚清十大高手之首,霍元甲黃飛鴻不如他,卻被德軍斬首示眾
    隨著影視劇的影響,黃飛鴻與霍元甲的大名人盡皆知,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晚清時期還有個比他們更厲害的高手,筆者今天介紹的這位被譽為晚清十大高手之首,算得上是霍元甲的前輩。這個不為人知的高手叫王正誼,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他有個綽號大家一定聽說過,他的綽號就是「大刀王五」,小名王五,在晚清時期,這個綽號遠要比霍元甲、黃飛鴻的名字響亮。
  • 清末十大高手之一的王五,曾積極營救譚嗣同,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大刀王五是清朝末年名震江湖的十大高手之一,一手大刀使得是出神入化。除此之外,大刀王五還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相交莫逆,同樣是一個心懷天下的愛國武者,曾經擔任過譚嗣同的貼身保鏢。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他也曾積極營救譚嗣同,不過為什麼最後沒有成功呢?那麼王五的下場又怎麼樣了呢?
  • 晚清十大高手,第一個是中神通一般的存在
    晚清有十大高手,有些因影視劇、有些因民族英雄而流傳千古。一:孫式太極宗師孫祿堂,無可爭論的民國年代第一高手,號稱「天下第一手」。當時武林中人公認的武林第一高手,是中神通一般的存在,不管是敵是友,是嫉妒羨慕恨,都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當然,現代很多人不承認,只會說是騙子。
  • 大刀王五究竟有沒有去救譚嗣同?後來他去哪了?他與霍元甲啥關係
    當大刀王五得知譚嗣同被捕的消息之後,買通獄吏,廣泛聯繫武林人士,準備營救行動。可譚嗣同卻希望藉此能讓大眾醒悟,堅決拒絕了王五的營救。戊戌六君子被大將軍刀殘忍的斬殺於菜市口之後,王五便開始了為他譚嗣同復仇的行動。經歷了數次失敗之後,王五更是鐵了心的要反抗清王朝。
  • 傳說中的大刀王五—歷史上真正的「京師大俠」
    歷史上的大刀王五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與譚嗣同又有什麼樣的淵源呢?老北京民間盛傳,譚嗣同被捕後,王五曾經考慮過冒死劫獄,但大清刑部大牢守衛森嚴,令王五無從下手;況且那時候譚嗣同決心以死明志,以圖用自己的生命喚醒國人。
  • 第一百三十三章 龍骨事件(23)大刀王五
    王五其人,在晚清十分有名,他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在北平開了一家順源鏢局,後來又辦練武堂,並結識了以譚嗣同為首的維新志士,譚嗣同慷慨赴死後,王五又參加了義和團
  • 故事:大刀王五
    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大刀王五。王五以替人保鏢為業,因為他浪跡江湖,行俠仗義,河北、山東一帶的綠林好漢都尊他為首領。那些佔山為王、為害一方的草寇,和那些打家劫舍、偷雞摸狗的土匪強盜、大小毛賊,一聽王五的大名,都不免膽戰心驚,行為要收斂幾分。可有的時候,有些傢伙也借著王五的聲名,渾水摸魚地幹些沒頭的案子,到頭來,他們逃之夭夭,而讓人懷疑到王五身上。
  • 晚清義俠大刀王五:試圖劫獄救譚嗣同,抗八國聯軍遭槍殺,霍元甲為其收屍
    袁世凱已倒戈,榮祿原本就心向慈禧,官府已無可以倚仗的勢力,譚嗣同想到了自己的另一位老師——源順鏢局的總鏢頭大刀王五。大刀王五何許人也?他原名王正誼,是河北滄州人氏,生於道光二十四年(即公元1844年),三歲喪父生活貧苦,從小體格健壯嚮往武力。十四歲時,在燒餅鋪當學徒的王正誼不甘心如此度過自己的一生,拜了武師肖和成為師,走上了習武之路。
  • 義和團武術教頭王五,曾營救過譚嗣同,結局悲壯霍元甲偷回其頭顱
    王正誼,在家排行老五,所以被稱為王五,因擅長使用一把大刀所以綽號大刀,他是晚清的最後一代俠客,一生行俠仗義,參加過義和團,解救過譚嗣同,抗擊過晚清和洋槍隊,他是當時民間的十大高手,與黃飛鴻和霍元甲齊名,那他最後的結局如何?且聽吾一一道來。
  • 杜心五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
    150年前的公元1869年、農曆己已蛇年十一月初三(清同治八年),杜心五出生於湖南慈利縣江埡鄉巖板田村的杜家坪。       杜心五天資聰穎,隨徐矮師學自然門七、八載,大功終成。功成後開始南北江湖走鏢,與高手惡戰無數,從未失手;杜心五思想進步,參加、支持變法和革命,與維新英烈譚嗣同、鑑胡女俠秋瑾、大刀王五等多有交往;曾刺殺禍國慈禧及竊國大盜袁世凱未果;1900年留學日本,並考入東京帝大農科;學習期間,曾登擂大敗日相撲國手;在日本期間加入同盟會並結識孫中山,開始了壯麗的革命生涯;在日期間擔任同盟會及孫中山的保衛負責人;辛亥年參加了武昌起義;抗日時期,對土肥原等日本上層的拉攏、
  • 北京武林軼事之「大刀王五」
    本人頭幾年去的王五源順鏢局留影 大刀王五的源順鏢局和李堯臣的會友鏢局是隔街相望 王五原名王正誼字子斌 滄州人氏生於1845年左右 從小酷愛國術決心拜滄州著名國術大師李鳳崗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