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武林軼事之「大刀王五」

2021-02-13 幽冥的國度

本人頭幾年去的王五源順鏢局留影
 大刀王五的源順鏢局和李堯臣的會友鏢局是隔街相望 王五原名王正誼字子斌 滄州人氏生於1845年左右 從小酷愛國術決心拜滄州著名國術大師李鳳崗為師 李鳳崗回教徒 不收教外徒弟 王五求師心切要入教學藝 於是加入回教跟隨李鳳崗學藝 李鳳崗是六合門大師 擅使雙刀 人稱雙刀李,李鳳崗自幼拜在六合名家李冠銘門下,盡得真傳。. 李鳳崗看王五刻苦 把六合拳六合刀,槍 劍法 通背及八極盡傳王五。 王五功夫日子精進覺得雙刀太虛 在他成名之後又虛心求教,又拜在崑崙派山西董門下 改練單刀 。王五的大刀、又大又沉 是刀杆二尺五刀頭二尺 武術界稱雙手帶 不是電視裡演的那樣的單手短刀 。

1878到1879年間王五經拉房纖兒的介紹在珠市口西半壁街購置一處房子開辦源順鏢局 現在是西半壁街13號 已經物是人非了成大雜院了,本家兒也都搬走了。昨兒個又去一趟

 一般走鏢的分南路鏢和北路鏢 南路基本就是水路去南方的 走北路的一般不走南路 南路的一般也不走北路 因為鏢師對於自己熟悉的路上的匪徒基本熟悉 老走和匪徒也熟了 基本不會出什麼岔子 要是走不熟悉的鏢路就很容易出事 王五的鏢局一般是走北路的  那會鏢師沒走過北路鏢是會被人恥笑的,因為北路鏢不好走盜匪眾多,所以剛入夥的鏢師都爭取走北路鏢揚名。王五也走南路鏢 旱路由北京到濟南開封太原榆次張家口內蒙等 水路由齊化門走運河到天津 王正誼武藝超群鏢車只要插上子斌鏢旗即可通行無阻 盜賊懾名皆不敢犯 王五一生俠肝義膽

 一次去新疆的重鏢 前門外各個鏢局因太遠人生地疏盜賊猖獗 無人敢接最後源順接了王五親自壓鏢 順利完成任務 解這起王五和源順的名聲更響了 王五人送的一塊匾 義重解驂說的就是這檔子事 還有一塊匾德容感化 說的是王五爺 在南橫街 馴服紈絝的八旗子弟不尊重回教徒的事

 .老北京陰曆7月15中元節有燒法船的習俗,中元節的習俗請看我陰曆7月15出的中元節習俗。法船一般都是黃色的,大小不等,大的達到有十丈。清宮內1909.年七月十五第二次為慈禧燒法船(按風俗是不能燒兩次的,這主重喪。有的大臣非說,慈禧死後60天是趕上河凍冰了,船不能行。中元節接茬再來一回,陰間也河凍冰,嗨反正過去陽世有什麼,陰間就逮有什麼,風俗是人死60天要過奈河橋,所以燒法船,法橋,分金銀橋。法船一般略比法橋大點),這隻法船達到18丈長、2丈多寬。船身有蓮花荷葉圖案,船底畫有海水江牙的圖案。船頂是一殿一卷,宮殿模樣,就如同真船一樣,上邊糊有紙人、小鬼兒、菩薩、羅漢這些等等。法船還分為普渡船(也叫濟孤船)和靜業船。普度船是超度孤魂野鬼的,靜業船是度善人的。這兩種船上的人物、小鬼兒、菩薩、等這些神仙鬼怪也不一樣。7一夥月15民間燒法船在南橫街,有指定焚化地點,滿族的紈絝子弟,在他們糊的法船上,糊了一件極其不尊重回教的東西。過去老北京漢民串胡同賣燻魚兒的,挎著的箱子都是紅漆箱子,回民賣羊頭肉的都是挎藍色的箱子。這就是區別開來,但這幫壞嘎嘎,在法船上糊了一個回民打扮的人但掛著個紅箱子賣吃食的。這明顯是不尊重人家回民。他們到南橫街燒法船,這離牛街又近,人家回族兄弟雖然沒有這些習俗,但也看看熱鬧。當回民看見糊的這個玩藝兒之後,人家哪能幹,立馬就和這些壞嘎嘎竄了。當時雙方說著就要動手,這時王五爺正好走到這,他一看清情況,立馬就找到這些壞嘎嘎,說你們這純是汙染我們回民,立馬把糊的這個紙人給我扯了,這些紈絝子弟一看是王五爺,他們哪敢扎刺兒啊。乖乖的就把那紙人給扯了。王五爺之後又對他們說,你們無端想挑起事非,居心何在,像我們回民兄弟賠禮,這些壞嘎嘎服服帖帖的給回族兄弟賠禮道歉。完後王五爺說這次這事就到這,下次再有敢侮辱我們回民的事情,別怪我王子斌認得你,我這口寶劍可不認得你們。王五爺這口風鉅寶劍是譚嗣同就義前送給王五爺的,那這件事應該就是發生在1898年之後。
王五因為拜李鳳崗的時候師兄弟排行在五 後來開鏢局拜過十八友 也排行在五 所以人稱大刀王五。 18友劉殿元是大哥還有七弟通背猿、胡七胡志庭。 譚嗣同就是通過老七的介紹和王五認識的 王五的故事太多了 庚子事變那年十一月的一天 有石某住宅被西兵所圍 王五路過看洋鬼子欺人太甚 衝上去手殺數十人 後中彈過多被擒 家屬傾家求人 並託賽金花也無濟於事 賽金花認識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  最後被德軍殺害於西河沿兒 終年五十六歲。也有的民間說王五是讓叛徒所賣,清政府的御林軍於陰曆9月3號在源順鏢局內逮捕的王五,當時王五端坐太師椅上,從容不迫,視死如歸。當清兵押著王五走到大街上時,王五高呼:「大丈夫生不能報效正義、以死殉大業無憾」。還有的說王五是被天津的混混兒給陷害,被德軍逮著就義於西河沿。王五妻子王章氏,按回民習俗把王五安葬在北京西三裡河。王五那口100多斤重的大刀,最後在1958年大煉鋼鐵時和譚嗣同送他的那口鳳鉅寶劍都被練了鐵了。哎那真是喝過洋鬼子血的大刀,沒能留住是太可惜了。

王五爺的故事太多了,下次再跟大傢伙說說王五爺其它的故事。


個人微信號13661378347

相關焦點

  • 與霍元甲齊名的回族英雄大刀王五
    經過幾年的鍛鍊,王五告別了師父,周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鏢師。因在習武的師兄弟中排行第五,而得名王五。王正誼精通多種拳術、器械,尤以雙鉤、大刀為絕,人稱「大刀王五」、「雙鉤王五」。與譚嗣同、霍元甲等人友誼深厚,給他們指點過武術,是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一。
  • 傳說中的大刀王五—歷史上真正的「京師大俠」
    北京菜市口(圖片借鑑,侵權可刪)在討論王五和譚嗣同兩人關係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刀王五」其人。他的老家河北滄州是聞名遐邇的武術之鄉,武林高手匯聚之地和鏢師的搖籃,那時候的滄州滿大街的武館,可以形容為「武師多如狗,鏢師遍地走」;也許是受到周圍的環境影響,或許是少年王五這一生不願意當個普通燒餅鋪夥計,王五立志要當個鏢師。15歲時,王五在閒瑕之餘,經常到滄州有名的「成興鏢局」偷藝自學,他的刻苦努力被鏢局的掌柜李鳳崗發現。
  • 晚清十大高手的大刀王五,營救譚嗣同失敗後去了哪裡?
    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押往宣武門外菜市口時,王五等一批武林義士準備瞅準時機法場救人,可是,清軍監管、守衛太嚴,始終無法下手,劫法場的計劃最後流產。 譚嗣同被斬首後,王五悲痛欲絕。
  • 晚清十大高手之一,曾積極營救譚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終的結局如何?
    王五(1844年—1900年)原名王正誼,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是霍元甲的同鄉,清末武林大俠,與霍元甲、黃飛鴻等並稱為「晚清十大高手」。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且在家中排行第五;又善用大刀,刀法嫻熟,德義高尚,故人又尊稱他為「大刀王五」。梁啓超稱他為「幽燕大俠」。
  • 大刀王五究竟有沒有去救譚嗣同?後來他去哪了?他與霍元甲啥關係
    王五最具俠義之舉的當屬他與譚嗣同交往了。他與譚嗣同兄弟相稱,經常教譚嗣同刀劍武藝,二人的情誼也被後人所稱道。戊戌政變期間,譚嗣同入京,王五主動擔負起他的衣食住行與安保工作。結果變法失敗之後,譚嗣同卻甘心被捕了。
  • 故事:大刀王五
    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大刀王五。王五以替人保鏢為業,因為他浪跡江湖,行俠仗義,河北、山東一帶的綠林好漢都尊他為首領。那些佔山為王、為害一方的草寇,和那些打家劫舍、偷雞摸狗的土匪強盜、大小毛賊,一聽王五的大名,都不免膽戰心驚,行為要收斂幾分。可有的時候,有些傢伙也借著王五的聲名,渾水摸魚地幹些沒頭的案子,到頭來,他們逃之夭夭,而讓人懷疑到王五身上。
  • ●尋根大運河●(141)劉鶚協助霍元甲夜盜大刀王五首級
    >大刀王五乃京師武林名俠。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因疾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甲午戰敗後,御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戍邊。王五出於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回京後,王五便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
  • 名列晚清十大高手,冒死營救譚嗣同的大刀王五,結局如何?
    他就是大刀王五。王五,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在他三歲時父親去世,他與母親相依為命。為了有一技傍身,王五拜肖和成為師,為練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滄州最有名的拳腳師父是李鳳崗,為了能拜入他的門下,王五在李鳳崗門前長跪不起。最終王五的誠意打動了李鳳崗,李鳳崗收他為徒,並將武藝悉數傳了出去。
  • 大刀王五(北京法源寺)
    第八章,大刀王五梁啓超回到上海,已是一八九八年的春天。這一年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年,過去多少年的經營,都在這一年快速有了結果。
  • 金庸寫飛狐系列原來是暗喻大刀王五和譚嗣同
    11歲跟通臂猿胡七學雙刀,同時跟大刀王五學單刀,身邊時刻不離一把「七星劍」。每日三更起即讀書,聞雞起舞擊劍。能文章,好任俠,善劍術。月白長衫,內著黑色玄衣,飄逸風流,勃勃有英氣。好攀登屋脊上,又善騎,揮鞭絕塵,窮馬力然後止。剛柔相濟,亦儒亦俠。金庸於1959年創作《雪山飛狐》,寫了胡一刀這個人物。接著在1960年寫了胡斐這個角色。
  • 大刀王五,晚清十大高手之一,100多斤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風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大刀王五的故事吧,他是一個真正的武術高手!大刀王五王五,本名王正誼,河北滄州人氏。他曾拜著名武術大師李鳳崗為師,在弟子中排行第五,又因刀法嫻熟,一口刀舞得虎虎生風、潑水不進,所以人稱「大刀王五」。滄州是武術之鄉,習武之風盛行。
  • 晚清義俠大刀王五:試圖劫獄救譚嗣同,抗八國聯軍遭槍殺,霍元甲為其收屍
    譚嗣同的老師康有為連夜逃離北京,但譚嗣同沒有跑,他的第一反應是營救光緒帝。袁世凱已倒戈,榮祿原本就心向慈禧,官府已無可以倚仗的勢力,譚嗣同想到了自己的另一位老師——源順鏢局的總鏢頭大刀王五。大刀王五何許人也?他原名王正誼,是河北滄州人氏,生於道光二十四年(即公元1844年),三歲喪父生活貧苦,從小體格健壯嚮往武力。
  • 晚清民間十大高手當中,大刀王五與杜心五,誰更勝一籌呢?
    晚清未年民間流傳著十大高手,其中以大刀王五與杜心武最為耀眼。王五一生行俠仗義,為救維新人士譚嗣同劫赴法場,雖非能求其一命,但其俠義廣為流傳,而武功高強的杜心五更是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曾擔任過孫中山先生的保鏢。哪麼這兩位武林界的大俠,誰更勝一籌呢?
  •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一,被八國聯軍斬首示眾,霍元甲冒死為其入殮
    ,例如董海川,以殘缺之身致力武學研究,終將八卦掌發揚光大。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武林奇人就是這十位武林宗師中的大刀王五。少年拜師苦學藝,初出茅廬威名揚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是河北滄州人,因善使一把大刀,又因在其師門排行第五,所以江湖人送外號大刀王五,大刀王五一生行俠仗義,少年時期便愛打抱不平,頗有俠義胸懷,難得的是大刀王五並非只是一介武夫,在專心習武之餘,他還留心國事,常為國家貧弱而感到忿忿不平,大刀王五出生貧寒,身世悽慘,三歲時父親便因病去世
  • 第一百三十三章 龍骨事件(23)大刀王五
    「那個算命先生說,大刀王五被殺之後,頭顱被懸掛在城門之上,城牆上站著一排手持火槍的士兵,不準王五的親朋弟子前來取回頭顱,練武堂的弟子不忍師父的遺體就這樣被糟蹋,於是二十多人趁著夜色,攀上城牆取偷首級,結果中了清朝火槍隊的埋伏,全部被射殺而亡。」
  • 大刀王五被八國聯軍殺害後霍元甲只身前來為其安葬
    大刀王五是與黃飛鴻、霍元甲等人齊名的晚清十大高手之一,本名王正誼,河北滄州人,師從河北武術名家「雙刀李鳳崗」。因在弟子中排行第五,以刀法純熟,重情重義而著稱,被同道中人尊稱為大刀王五。 滄州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給酷愛武藝的王五打造了得天獨厚的良好環境。
  • 大刀王五自認為天下第一,沒想到一招就被人放倒,當即下跪拜師
    咱們今天就說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大刀王五,王五者,河北人,自幼習武,力大無窮,其實這個王五一開始並不叫做大刀王五,而是叫做雙鉤王五,王五一開始練的最好的武器是雙鉤,他本人也以此為自豪。王五祖上是開鏢局的,到了王五這一代,因為王五的武術高超,為人義氣,保鏢從來沒有失過手,因此王五的鏢局在北京河北一帶很有名氣,後來王五也乾脆將鏢局給開到了北京,因為王五的名氣大,所以基本上綠林好漢都給他面子,不去搶他家的鏢,後來基本保的鏢都不用王五親自去押運。
  • 趙文卓版《大俠霍元甲》六大高手排名:鷹四墊底,大刀王五第二
    無論是跟大刀王五、鷹四,還是跟東洋武士、西洋拳擊手,霍元甲是遇強則強,功夫深不可測。霍元甲在霍家秘宗拳的基礎上創造了迷蹤拳,憑藉此拳法,再加上嶽家槍法,霍元甲可謂是津門第一。2、大刀王五大刀王五,武林傳奇,一把大刀,縱橫江湖。靠武功,更靠偉大的人格,為江湖人物所敬仰。
  • 義和團武術教頭王五,曾營救過譚嗣同,結局悲壯霍元甲偷回其頭顱
    王正誼,在家排行老五,所以被稱為王五,因擅長使用一把大刀所以綽號大刀,他是晚清的最後一代俠客,一生行俠仗義,參加過義和團,解救過譚嗣同,抗擊過晚清和洋槍隊,他是當時民間的十大高手,與黃飛鴻和霍元甲齊名,那他最後的結局如何?且聽吾一一道來。
  •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有一個人,是「中神通"一般的存在
    他是孫式太極宗師,在武林中算是中神通的地位,黃飛鴻,霍元甲在他面前最多就算東邪西毒的功夫,無可爭論的民國年代第一高手,號稱「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很多老武術家認為他是中國三百年來無人能及的真正高手。當時武林中人公認的武林第一高手,不管是讚揚他的,還是咒罵他的,不論是他的朋友,還是他的敵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個實事,如果你不知道孫祿堂是誰,那你肯定是個武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