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 刁明康 大理雙廊報導
四月是大理最美的季節。
這本是洱海旅遊迎來又一個旺季的前奏,但當地政府的一紙通告,卻讓遊客面臨到了洱海沒吃沒住的窘境,也讓洱海周圍的餐飲客棧不得不接受超過半年分文不入的局面。
一切源於3月31日大理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關於開展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餐飲客棧服務業專項整治的通告》(以下簡稱《公告》)。根據《通告》,整治區域內上千家餐飲客棧將被關停,時間超過半年,直到2018年大理市環湖截汙工程投入使用之後。
《通告》後的第一個小長假,雙廊鎮上部分餐飲店老闆已經打被卷離開,一些客棧負責人也開始另覓出路。「按照平均一天損失7000元營業收入來計算,大半年時間,我的損失超過100萬,怎麼辦?」一個擁有14間房、每間房600-1000元售價的客棧老闆焦慮地說。
保護洱海本是造福千秋萬代之事,為何會變成陣痛?這些被關停的餐飲客棧,又將去向何方?
日前,封面新聞(thecover.cn)-華西都市報記者在大理進行了詳細走訪。
現狀
一面是火熱的改造,一面是無解的焦慮
4月3日,一場大雨過後,洱海迎來又一個晴朗的天空。
雙廊鎮境內的環海路上,四處是轟鳴的機器聲,每行進一段,道路裡側都能看到整齊堆放的大型管道。路邊也被挖出了敷設管道的溝槽,施工圍欄上的介紹顯示,這正是大理市環湖截汙工程的一部分。
進入古鎮,灰塵四揚,道路被挖開後變得更為狹窄,電摩託混雜在密集的人群中,顯得有些擁擠和無序。
公開資料顯示,大理洱海環湖截汙工程自2015年10月開工以來,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項目開挖溝槽36公裡,埋設管道35公裡,修築便道26公裡,6座汙水處理廠均已開工建設。而洱海環湖截汙工程建設的目的,主要是處理農業面源汙染和生產生活汙水,為洱海汙染減負。
與門外熱火朝天的建設和整治不同的是,道路兩旁的餐飲店、客棧顯得有些冷清。部分餐飲、小吃店已經關門,尚開門迎客的客棧,部分客房門上已被貼上印有「大理市環保局雙廊古鎮景區管委會分局」字樣的封條,老闆或小工坐在門口,臉上並沒有「旺季即將到來」的興奮。
「給了我們10天自查的時間,4月10號以後,一律關停。」坐落在古鎮中心的一家客棧老闆趙新(化名)告訴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他沒有辦到排汙證,屬於「證照不齊」一類,4月10日之後將被關停。
3月31日,大理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開展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餐飲客棧服務業專項整治的通告》。按照《通告》,房屋建設手續合法且法定必備證照齊全的餐飲、客棧經營戶,必須自建汙水處理設施,經驗收合格後可以繼續營業;證照不齊、房屋建設手續不齊的,依法取得法定必備手續後方可營業。
而現在,所有法定手續已停辦。這些證照不齊的餐飲、客棧,將被關停至2018年環湖截汙工程投入使用之後才能繼續辦證。
「短則關停半年,直到今年國慶節過後才能繼續補辦手續,長則明年6月截汙工程投入使用以後了。」另一家臨海的客棧老闆葉子(化名)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她辦理了排汙證、衛生許可證等,但是沒有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和特種行業許可證,也將在4月10日後被關停。
多家客棧老闆向記者表示,整個雙廊鎮擁有500餘家客棧,而證照齊全能繼續經營的,只有39家,其餘將全部關門停業。
至於涉及到此次被關停的除雙廊鎮之外的其他鄉鎮、村莊的餐飲客棧數量有多大,一些客棧老闆估算,不會低於1000家,有人甚至說,可能達到1500家。
「就算你證照都齊了,還必須根據排汙量,購買汙水處理設備,經過處理後,等待環保部門來驗收,驗收合格才能繼續營業。」葉子說,目前雙廊鎮上大多餐飲客棧都根據要求購買了汙水處理設備,但目前通過驗收合格的並不多,有的客棧甚至因此還被重罰過。
與客棧、餐飲店現狀相匹配的,是雙廊鎮上的快遞企業。快遞員告訴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自從《通告》發布後,「公司忙得不可開交,業務量至少翻2倍,寄什麼的都有,連電飯鍋都要寄」。
這位快遞員說,來寄東西的,大多是客棧和餐飲店老闆,「可能是不能開了,準備回家了」。
無奈
長期無證經營,部分客棧損失超100萬
趙新今年32歲,於2014年來雙廊,租下當地一戶人家的三層樓房,花費600多萬元開客棧,並給客棧取了一個頗具藝術氣質的名字。
他曾想過,如果可以,這一生就終老在雙廊,而現在他打起了退堂鼓。「為什麼我失去信心了?誰不願保護洱海,誰不願洱海更美一些,客人更多一些?我們都是支持治理洱海的,但我們去辦證,就是不給辦啊。」
趙新介紹,當初他裝修客棧前,就知道要辦理各種證件,但多次向當地環保部門申請辦證,材料交了,得到的卻是工作人員口頭上一句「辦不了」或「先安裝排汙設施」。後來按照要求,他購置了6萬元的汙水處理設施,一切達標後再申請辦理排汙證,卻又被告知「暫停辦理了」。
「大概是在去年9月份暫停辦理的,沒有正式文件,就是口頭說暫停辦理了。」他說,從9月份拖到春節,結果環保部門來檢查,發現他證照不全,當即給客房門上了封條,「只留了3間」。
而葉子的客棧早於趙新兩年前開業,她辦理了營業執照、排汙證和衛生許可證,正準備辦理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時,也被告知暫停辦理了。
於是,她這間臨海、擁有10多間房屋,每間房售價600-1000元的客棧,再過幾天也將被關停。「我想不通的是,明明是治理汙水,跟消防和特殊行業許可證並無多大關係,為何也要關?」
葉子說,她現在焦慮被關的這幾個月該如何彌補損失,「按照每天最低的營業額來計算,關一天就少7000元營收,關半年少100多萬,還必須留一個人來維護。」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了解到,由於大理旅遊快速發展,目前,環洱海可供建設、可租用開客棧的地方已很稀缺。
有客棧老闆告訴記者,面積500平方的房屋,年租金接近20萬,租期10—15年,一次性就得支付百萬房租,再加上裝修、改造和酒店設備購置,一次性投資超過300萬是保守數字。而由於客棧不斷增加,競爭激烈,投資回報周期也逐漸延長,5年能回本已是大多客棧老闆最低的預期。
葉子便說,她的客棧開張3年,目前成本只回收了60%,而趙新的客棧,目前回本不到30%。
4月3日,雙廊鎮政府工作人員把客棧老闆召集起來開了個安撫會。「大意是過了今年國慶,鎮政府儘量去申請,看能否儘早為證照不齊的餐飲客棧補辦手續,但這都是口頭承諾,如果能兌現,我們就只損失半年,如果兌現不了,等到截汙工程完工,至少損失一年。」葉子說。
一家從安徽來雙廊開早餐店的老闆告訴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每年18萬的房租,他租了4年,光是房租就交了70多萬,現在剛開張一年就被關停,舊債未還完,又需借新債做別的營生。
2016年10月,雙廊某著名客棧因「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汙水通過暗管直接排入洱海的行為」,被罰款10萬元和停產整治。後來,客棧老闆專門寫文章否定官方直排洱海的說法。
4月4日,他告訴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5個院落已於去年全部關門,未來也並不想再開客棧。
「政府朝令夕改。」與趙新、葉子一樣,他也說出了這句話。
除了餐飲客棧外,一些客棧老闆也提到,洱海的這一輪治理,受到影響的,還有大量在這條產業上工作的本地人,以及種植果蔬、銷售肉類、經營當地特產的人,「最前端的餐飲客棧鏈條斷了,他們自然也將失業」。
態度
全年投資25.75億元 強力推進「七大行動」治汙
公開資料顯示,大理洱海環湖截汙PPP項目是深入推進洱海保護綜合治理的重大工程,被列入國家財政部第二批PPP全國示範項目,批覆投資45億元,將建設6座汙水處理廠,鋪設汙水管(渠)235.3公裡,尾水輸水管21.9公裡,建設汙水提升泵站。項目實施完工後,洱海流域就可以實現截汙治汙全覆蓋。
大理官方信息顯示,2016年來,由於受到農業面源汙染、生產生活汙水、截汙治汙設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洱海入湖汙染的負荷大幅增加,水環境承載壓力持續加大,特別是去年以來,洱海部分湖區、湖灣藍藻頻繁聚集,洱海水質已經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拐點,洱海保護十分緊迫。
因此,該工程加大了力度和進度,截至目前,項目開挖溝槽36公裡,埋設管道35公裡,修築便道26公裡,6座汙水處理廠均已開工建設。
而來自2015年央視《新聞聯播》的消息則顯示,洱海汙染40%來自禽畜糞便,35%來自生活垃圾,20%來自農業,5%是其他汙染。
《洱海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提到,洱海流域中心城區汙水處理率不足60%,中心集鎮不足40%,農村則低於30%。洱海重要水源蒼山十八溪180多個隨意而無序的取水點幾乎用掉90%左右的清水,導致一半以上溪流常年處於斷流狀態,深達十米的洱海有28億立方米水,更新一次水需要約五年。
雙廊客棧行業協會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目前,儘管辦照通道關閉,但絕大部分客棧一直在積極配合政府做好一切保護洱海的工作,如建好五級化糞池、截汙池、將處理好的汙水排到市政主管、安裝可以達到1類A標的水處理設備、自覺使用不含磷的洗滌劑、不在客棧內使用塑膠袋、提倡不使用一次性客房用品。
餐飲客棧排汙對洱海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這些被關停的商家,又該如何去減少損失?
4月5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來到大理州委宣傳部,外宣辦負責接待媒體的羅姓工作人員表示,要採訪洱海治汙工作,需到「七大行動指揮部」,並稱現場有位遲(音)姓宣傳部工作人員負責協調採訪,讓記者前往此處去,但他拒絕提供遲姓工作人員聯繫方式。
隨後,記者來到大理州洱海保護治理「七大行動」指揮部,並通過其他人士找到遲姓工作人員聯繫方式,但多次撥打,對方均掛斷,發去希望採訪的簡訊,對方也未回復,指揮部現場工作人員則婉拒了採訪。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注意到,指揮部一樓設有此次治汙的各種介紹展板,展板背後設有面源汙染減量行動工作組、節水治水生態修復行動工作組、村鎮「兩汙」治理行動組、流域「兩違」整治行動工作組等辦公室。
而在一塊「2017洱海保護治理重點工程項目提速行動掛圖作戰表」上,寫有包括「大理市綜合管網(興盛橋至天生橋段)工程,年度投資10000(萬元)」、「大理市洱海環湖截汙工程(一期),年度投資80000(萬元)」、「洱源縣洱海流域城鎮及村落汙水收集處理工程,年度投資31500(萬元)」、「洱海源頭萬畝溼地建設工程,年度投資10000(萬元)」等13個重點項目名稱及月度推進計劃,2017年全年投資25.75億元。
另一塊「2017年度洱海保護治理搶救模式七大行動掛圖作戰表」則詳細介紹了流域「兩違」整治、村鎮「兩汙」整治、面源汙染減量、節水治水生態修復、截汙治汙工程提速、流域綜合執法監管、全民保護洱海等「七大行動」的具體內容及推進計劃。
其中,流域「兩違」整治行動第一季度的工作內容為:完成核心區劃定工作,啟動鎮村規劃修編;全面暫停洱海流域農村建房審批,對所有停建的在建戶進行逐戶覆核並監督整改;對餐飲客棧等服務業一律暫停審批,核心區禁止新增,啟動餐飲客棧等服務業發展規劃和管理辦法編制,對現有餐飲客棧等服務業進行拉網式排查;啟動新一輪「三退三還」工程,對洱海1966米界樁以內的房屋及客棧進行清退。
第二季度則為:完成洱海流域內村莊規劃修編,完成「核心區」外預留安置用地規劃調整;繼續覆核審查工作,4月30日前完不成整改的一律不得復工;持續保持嚴管嚴控高壓勢頭,推進洱海東北片區管控,加強違章建築整治,深入推進餐飲客棧服務業違規經營的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