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我們喲
每個有娃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每每看到小孩受傷,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家的,都會心疼不已,那一刻就像被誰在心上掐了一下。
可是,當媽的不是超人,千防萬防,生活中潛伏著很多的危險,一不留神,就竄出來讓小孩受傷,尤其是燙傷,沒處理好就是個永久的傷疤。
記得以前高中時,班上有兩個同學,她們的脖子到胸口上有一片永久性傷疤,曲曲扭扭的,像貼了一塊狗皮膏藥似的。那時和她們私交甚好,特意問過她們是怎麼燙傷的,她們的經歷驚人的相似:兩三歲時,趴在灶臺上玩,不小心把剛燒好的開水扒拉下來,滾燙的開水直接潑在了脖子上。同學雖然輕描淡寫的就把事情說完了,但我依然能感受到當時的那種慘痛。
同學接著說:「這些我都不記得了,是家人後來講給我聽的,但是,我卻能記得在小學時,同學因為我脖子上的疤,每天嘲笑我醜八怪,沒人願意和我玩,就算被同學欺負了,也不敢跟老師說。那時候最大的願望是脖子上的疤能消失。」
01.
防患於未然
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還小,他們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是否會讓自己受傷。萬一受傷,小孩不但要忍受巨大的疼痛,尤其是像臉上及裸露皮膚的嚴重燙傷,留下的疤痕更是讓孩子承受更多不必要的歧視與嘲笑。
現在,寶媽們先和番茄媽媽一起做一套家庭安全判斷題,揪出家中隱藏的燙傷殺手。
寶媽們還記得剛剛你們的答案嗎?
正確答案全部是——有哦!
如果寶媽你的答案與給出的答案相同,恭喜寶媽,你有很強的安全意識,為孩子創造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若寶媽的答案有些出入,沒關係,馬上行動起來,對應著改善一下,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吧。
02.
若意外發生
正確處理最重要
但在實際生活中,總有些事情是會發生在偶爾的疏忽之中,如果真的小孩不小心燙傷了,該如何處理呢?
被燙傷後,最重要的是第一時間降溫。記住三個字:「衝、脫、蓋」,即可在最快時間裡緩解燙傷對孩子的傷害。
受傷後立即用冷水給燙傷處降溫,最好的方法是將燙傷的部位泡在涼水裡,對於無法浸泡的部位,也可以用涼水衝洗,並持續15-30分鐘以便足夠降溫。衝洗也不方便的話用冷毛巾溼敷。千萬不要冰敷傷口,會影響傷口的癒合;不要摩擦燙傷處,可能會增加水泡。
用涼水浸泡受傷部位的衣物,輕輕將她們從孩子身上取下。如果不脫掉,衣物的熱量會持續的對皮膚進行熱損傷,造成進一步的損傷。
脫衣服的過程中儘量注意不要弄破水泡,避免創面感染。如果衣物黏在皮膚上,無法去除,用剪刀儘可能多地將其剪掉。
用一塊無菌紗布或者乾淨的棉布覆蓋傷口,保證傷口清潔,避免感染。
在家做完上述緊急處理後,最好還是上醫院檢查。因為我們可能對受傷的嚴重程度判斷不準。特別是以下情形,一定要及時就醫:
1.燙傷情況嚴重,或部位持續紅腫和疼痛幾個小時,有加重情形
2.發生在手部,口腔或者生殖器的燒燙傷
3.引起燒燙傷的是化學物質
4.電擊引起燒燙傷
5.燙傷部位出現氣味難聞的分泌物
不要在受傷部位抹醬油、牙膏或者各種粉末,這些偏方實際上很有可能會使損傷加重。平時多了解一些護理知識,才不至於在意外發生時,由於慌亂而錯過了最佳處理時機。
寶媽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轉發收藏哦!
▼點擊圖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