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東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領到了車補,2021年1月1日江蘇鄉鎮事業單位也開始發放車補。教師也屬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但是這兩次發放車補的範圍人群都將教師排除在外。於是有很多教師朋友都非常關心。會不會對教師發放車補,同屬於事業編,尤其是一線和基層的老師,目前最低500/人/月的車補標準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了。接下來我們就已有政策和走向,來交流一下教師能不能領上車補。
開頭我先說我的觀點,我認為教師發放車補的機率很低。
首先,我們推測一項政策的風向,最直觀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借鑑已有政策。目前事業單位車補並沒有大規模發放。但是在近期2020年山東作為第一個向事業單位實行車補政策的省市就十分有借鑑意義。山東此次車補發放範圍為鄉鎮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中並不包括教師群體。不是在教師群體選擇性發放,而是直接「一刀切」。之後就算普及車補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教師領到車補的機會不大。
其次,我們要明白髮放車補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出行成本,教師本身用車量就很少,尤其是任課老師根本用上公車的機會。現有學校的公車有也是領導開會和後勤使用最多且使用頻率很低。本身學校實報實銷公車這一項支出很少,但是整個教師有1700萬整個群體非常龐大,如果以後真的向教師發放車補不論多少對財政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最後,車補發放機率小但是基層一線發放補貼的機率還是很大的。最近幾年國家三令五申要增加基層、鄉村、一線教師的薪資待遇。2020年河南籌措36億元用於教師補貼、東莞教師提升學歷最高看獲1200元補助、太原鄉村教師各類補貼總額不低於1000元/月/人。疫情過後國家有餘力會更加關注和落實教師。我認為之後各省市和地方對於基層和一線教師的補貼力度會更大。
以上是我認為教師會不會發放車補或者不會大規模發放車補的三個論點,如果大家有其他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