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蒂斯因「夠野」出圈,卻活出最樸實的人生

2020-12-12 風笛藝術

關注現代藝術的看官如果不知道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那就要out了。他不僅是20世紀西方美術界「F10」明星男團成員之一,也是與畢卡索相愛相殺的「好基友」。馬蒂斯用大膽鮮明的色彩,給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創造了一個「野獸國度」。2020年正值亨利·馬蒂斯誕辰150周年,小編今天就翻開馬蒂斯的藝術篇章,看看這位色彩大師到底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說的那麼「狂野」!

野獸派創始人養成記

1869年,馬蒂斯出生於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的一個商人家庭,可以說是跟藝術不沾邊。他的父親就像大部分傳統的家長一樣,想要孩子找份穩定又體面的工作。乖巧的馬蒂斯順了父親的意願去學習法律,之後回到家鄉從事法律事務工作。

然鵝,人生世事難料,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21歲的馬蒂斯因一次闌尾炎住院誤打誤撞與繪畫結緣,這得多虧了馬蒂斯母親的「神助攻」。馬蒂斯母親怕孩子在醫院太無聊,於是給他帶去了紙和畫筆消磨時間,馬蒂斯由此一畫不可收拾,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如同在天堂裡」。兩年後,23歲的馬蒂斯果斷放棄了法律事務工作,進入朱利安美術學院預科班跟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學習繪畫,之後正式考入該學院,師從象徵主義代表畫家莫羅,開始步入職業藝術生涯。

▲馬蒂斯《Woman Reading》c.1894,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馬蒂斯的成功靠是腳踏實地的努力。求學期間,他刻苦研究莫羅、普桑、夏爾丹和華託等藝術家的作品,這個時期的畫風比較保守。離開學校後,他又受點彩派的影響,同時吸收印象派之所長,借鑑非洲雕塑和東方裝飾藝術。之後通過羅素了解到梵谷的作品並大受觸動,從此力圖革新。

▲馬蒂斯《豪華、寧靜、歡樂》c.1904,118x98cm,喬治·蓬皮杜中心,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龍展上,一群思想前衛的藝術家在馬蒂斯的帶領下展出了一批作品。在當時,追捧古典技法和寫實風格的潮流還未褪去,人們對他們的作品嗤之以鼻,批評家路易·沃克塞爾更是嘲諷到:「多納泰羅被野獸包圍了」。之後,這群大膽、新潮的藝術家在眾人的吐槽和諷刺中出圈,並被稱作「野獸派畫家」,馬蒂斯也因此成為野獸派的創始人,他的狂野繪畫之路正式開啟。

▲馬蒂斯《戴帽的婦人》c.1905,圖片來源於網絡

《開著的窗戶》是馬蒂斯在當時的參展作品,馬蒂斯運用高純度的色彩、簡練的線條,描繪出法國西南部濱海小鎮的美麗一角。估計觀展的人們一定覺得很驚異,畢竟在當時很少有藝術家會將窗戶畫成五顏六色的。馬蒂斯不希望色彩只是構圖和造型的附庸,而是主導畫面、可以傳達意圖的最主要元素,這也是現代主義繪畫中所倡導的,對色彩和形式的解放。

▲馬蒂斯《開著的窗戶》c.1905,55x46cm,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馬蒂斯運用具有鮮明現代性的藝術風格,宣告了他對傳統藝術的顛覆與反叛,這點在小編看來,是馬蒂斯「夠野」的表現之一,比如《舞蹈》,五個手拉手的人物圍成圓圈跳舞的畫面沒有具體情節,卻充滿了原始神秘感。馬蒂斯拋棄了傳統的空間表現手法,採用最簡單的色彩和構圖去呈現,舞蹈中的人物創造了一種動態感和張力,是對生命力的讚美。

▲馬蒂斯《舞蹈》c.1910,圖片來源於網絡

《紅色畫室》則將純粹、統一的色彩發揮到極致,整個畫室好似紅色的海洋。馬蒂斯淡化了物體的輪廓線,使其融入到背景中,畫面沒有唯一的視點,卻顯得十分和諧。

▲馬蒂斯《紅色畫室》c.1911,90x70cm,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總的來說,在野獸派最盛行的幾年裡,馬蒂斯可謂是藝術圈最有流量的明星。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他的畫風,有爭議就有熱度,就這樣,馬蒂斯在爭議與讚賞中蜚聲世界。

不再「狂野」的馬蒂斯

在野獸主義的高光時刻之後,新起的立體主義粉墨登場。雖然此時的馬蒂斯已經不再是藝術界的重點關注對象,但他依然在兢兢業業的創作。這一階段,馬蒂斯為了研究人體結構創作了70多件雕塑作品。有資料稱,當時他還買了雕塑大師羅丹的小件雕塑作品做研究,並收集非洲的雕刻作品。在他看來,非洲雕刻藝術採用了最簡化的人體造型去表達情感而非解刨學上的準確比例,這跟馬蒂斯崇尚極簡、平面化的理念相契合。

▲馬蒂斯《Nu allongé I (Aurore)》c.1912,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此之外,馬蒂斯還創作了一系列受立體主義影響的作品。比如下圖這幅作品雖然名為「肖像」,卻沒有使用傳統人物肖像畫的寫實畫法,採用簡單的色塊以及具有強烈幾何形式的垂直線條組成畫面。可以說,這個階段的馬蒂斯並沒有將自己限制在野獸派的圈內,而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敢於做出一些新的嘗試。

▲馬蒂斯《白色與粉紅色的肖像》1914,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時期各國正深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中,馬蒂斯從苦難中發起思考,去感受世界、藝術與人之間的關係。他將視野落在了室內,作品充滿了對苦難和自由的理解。

▲馬蒂斯《窗戶》c.1916,146x119cm,底特律藝術學院,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女性形象的描繪也是馬蒂斯十分中意的主題。這一系列作品中的畫面又明亮了起來,並加入了大量的裝飾性元素。這些充滿異國情調的繪畫嘗試源於馬蒂斯的幾次旅行。

▲馬蒂斯《Odalisque in red trousers》c.1924,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資料顯示,馬蒂斯1910年冬赴西班牙伊斯蘭文化區時受到吸引,在1912至1913年旅居北非的摩洛哥探索異域風情,並將當地的文化特色與創作相結合。比如下圖這幅作品,背景和地板都採用了伊斯蘭元素進行裝飾,這也顯示了馬蒂斯在這階段對異域文化的迷戀。

▲馬蒂斯《The Moorish Screen》c.1921,圖片來源於網絡

1930年,60歲的馬蒂斯在去塔西提島的旅行中偶然發現了當地的塔帕纖維布,這種色彩鮮豔的幾何圖案再次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馬蒂斯每次旅行似乎就像開啟了「尋寶模式」,收穫頗豐。

▲ 塔西提島的塔帕纖維布,圖片來源於網絡

▲馬蒂斯《Robe violette etAnémones》c.1937,圖片來源於網絡

藝術才情點亮古稀人生

1940年馬蒂斯進入古稀之年,人生也迎來了新的轉折。在1941年時,馬蒂斯因腸癌手術再也無法從輪椅上站起來,疾病帶給這位巨匠前所未有的打擊,也為他帶來了新的創作契機。對於一位人送外號「工作狂」的摩羯座藝術家來說,完全沒有什麼能夠阻擋馬蒂斯對藝術的嚮往。這時期他開始用剪刀和卡紙繼續他的藝術探索之路。一開始,馬蒂斯只是當做一種嘗試,沒想到無心插柳之舉也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藝術風格。

▲馬蒂斯創作的剪紙作品,圖片來源於網絡

剪紙特有的簡潔線條和單一的色彩,讓馬蒂斯大愛。他使用最普通的工具,卻為世人創造出充滿生命力的圖像。有媒體評論員稱:「馬蒂斯60年藝術生涯的全部魅力都濃縮在他晚年這些剪紙作品的熾熱與美麗中,它們如同長滿植被的花園一樣充滿生機。」

▲馬蒂斯創作的剪紙作品,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繪畫、雕塑、剪紙,馬蒂斯還在人生最後的時期「野」了票大的。晚年的馬蒂斯在漫長的康復過程中備受一位修女的照顧,為了表示感謝,77歲高齡的馬蒂斯設計和參與修建了位於法國南部旺斯的玫瑰禮拜堂,又稱馬蒂斯禮拜堂。

▲馬蒂斯在旺斯玫瑰禮拜堂內,圖片來源於網絡

教堂內一切從簡,牆面上是馬蒂斯用簡練的線條親手繪製的壁畫。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數他設計的彩繪玻璃窗,馬蒂斯用藍色、黃色和綠色來描繪象徵著生命力的圖案,每當陽光透過玻璃窗,就像來自天堂的聖潔之光。要知道,此時的馬蒂斯已經病入膏肓,他只能坐在輪椅上竭盡全力去完成,這份對藝術的執著與堅持令小編淚目。

▲法國旺斯玫瑰禮拜堂,圖片來源於網絡

歷經滄桑與變故的藝術家,在生命長河的盡頭,依舊用自己的聲音,呼喊著行將就木之時的追求和思想。馬蒂斯的藝術人生始於對藝術與生命的熱愛,最終在色彩繽紛的世界裡畫上圓滿的句號。

馬蒂斯是藝術的革新者、顛覆者,他的作品既具有超前性,又對當下社會作出了反思。他使用一種「狂野」的藝術語言,為藝術世界建立了一種新的審美價值觀,這無疑是勇敢的,也是他作為一位偉大藝術家的最好證明。

:吉月丨編輯: 耘菲

責編蜜絲姜

監製大G小r迷你帆

相關焦點

  • 畫得「狂野」的馬蒂斯,內心有一片寧靜花園
    之後,這群大膽、新潮的藝術家在眾人的吐槽和諷刺中出圈,並被稱作「野獸派畫家」,馬蒂斯也因此成為野獸派的創始人,他的狂野繪畫之路正式開啟。▲馬蒂斯《開著的窗戶》c.1905,55x46cm,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圖片來源於網絡馬蒂斯運用具有鮮明現代性的藝術風格,宣告了他對傳統藝術的顛覆與反叛,這點在小編看來,是馬蒂斯「夠野」的表現之一,比如《
  • 弗裡達在病床上畫出生命傳奇,馬蒂斯在輪椅上剪出另一片天地
    最終,繪畫重塑了她的人生。日後弗裡達在寫給畫商好友朱利安·利維的一封信裡,提到了自己與繪畫的結緣,稱當時由於出了車禍,她被石膏胸衣禁錮在床上,非常煩悶,所以決定做點什麼。靠著從父親那裡偷拿的一些油畫顏料和母親為她定做的特殊的畫架——因為她坐不起來,「我就這樣開始了繪畫。」
  • 大坂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 四月初隆重推出馬蒂斯與魯奧主題展
    文章來源:罐子藝術網ID:CansART4/4-5/28 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馬蒂斯與魯奧—50年真摯情誼】(來源:あべのハ兒カス美術館)位於大坂的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將於四月初隆重推出馬蒂斯與魯奧的主題展。
  • 誰是馬蒂斯?牛人從來無懼流行【時髦人生】
    攝影術的成熟對繪畫藝術來講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攝影所呈現的是個完全真實——或者叫寫實的世界,而對世界寫實地呈現又是自文藝復興以來古典主義藝術最顯而易見的特點。在完美複製現實世界的攝影術面前,古典風格藝術顯得毫無競爭力,應此當時有大量的評論認為藝術將死,攝影術會統一全球。
  • 鄭爽的人生自己定義,活出人生精彩,分手爽快讓人欣賞
    鄭爽不讓別人定義人生,活出自我精彩,戀情分手也爽快被別人定義的人生是可悲的,鄭爽從來不會讓別人去定義自己的人生,同時別人也不可能有資格去定義她的人生。曾經的鄭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永遠不要把他人的眼光,定義自己的人生,就像有一天別人不理解的時候,我希望你理解你自己。畢竟你眼中的自己,才是真實的你」這樣的一句話,足以說明她的正能量,難怪會有這麼多人喜歡她,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特別有想法的女生,並且在她出道11年時間曾經出現了被別人不理解的情況。
  • 41歲的日本女星濱崎步生子 升級辣媽不結婚,活出 的人生
    41歲的日本女星濱崎步生子 升級辣媽不結婚,活出 的人生時間:2020-01-02 13:16   來源:劇毒影響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41歲的日本女星濱崎步生子 升級辣媽不結婚,活出 的人生 近日,日本天后濱崎步通過自己的官方網站透露,她已經晉級辣媽,於2019
  • 宮崎駿的人生之書《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因運而生,由吉田源三郎傾力寫作。這本書為面向少年的倫理讀本,但並非用嚴肅的說教口吻,而是將一個十五歲少年對世界、生活、家庭、朋友等多層面關係的思考,用生動的故事形式,輕鬆探討了人最有價值的生活方式。此書一經出版後,八十多年來不斷再版,影響了數千萬的日本少年,成為日本少兒國民教育基本讀庫的核心本。
  • 何一不斷挑戰自己,活出屬於自己的閃耀人生
    何一時刻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創造出奇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好結果,把管理思維上升至管控思維,不僅要管理好,更要控制好。去年11月,正值中國監管再次針對數字貨幣行業展開大規模整治的起點,提供買賣服務的交易平臺是此輪摸排的重點,才一個月,何一的微博就被封。
  • 現當代藝術欣賞(馬蒂斯與野獸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豔、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野獸派最負盛名的是馬蒂斯,馬蒂斯與我們上一期說到的畢卡索,一起被視為20世紀法國畫壇上的兩位最重要的藝術家。馬蒂斯和畢卡索是一生的好友和競爭對手,各自發展了表現主義和立體主義。馬蒂斯的古典繪畫基礎紮實,後來明顯受到梵谷色彩表達和西涅克點彩繪畫的影響。馬蒂斯的作品1905年開始定型,其作品很少能夠見到明顯的線條,線條主要以色彩的交界呈現出來。
  • 楊叢菡——人生沒有定義,活出自己
    楊叢菡——人生沒有定義,活出自己 時間:2020-12-25 18:17:27 來源:蘇州長尾兔網 ​楊叢菡在高二時出國留學於瑞士,2018年前往澳大利亞就讀於雪梨大學。一直在國外學習的經歷使楊叢菡更加的獨立,對自己的未來,楊叢菡有更多的想法,她說「人生沒有定義,要活出自己」。
  • 獨樹一幟的野獸派畫家——馬蒂斯
    年輕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他在作品中使用了更抽象和更加濃烈的色彩,使世人相信顏色不僅可以描繪物體,更能夠表達感情。簡約粗獷的形體塑造、凝練的色彩運用震驚了藝術界,藝術評論家稱其為「野獸派」。馬蒂斯也由此成為20世紀現代藝術中最受矚目的畫家之一。
  • 一語成讖的馬蒂斯展果然「像小說般」一波三折
    然而要說2020年最悲催的西方繪畫類大展,當屬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的「馬蒂斯,像小說般」展覽,這是為紀念法國「野獸派」創始人亨利·馬蒂斯誕辰150周年而舉辦的大型回顧展,堪稱「像小說般」的獨孤求敗。展覽原計劃於5月開幕,彼時法國正因第一波疫情而封國,展覽延期至10月21日。然而待到展覽開幕後僅一周,全歐第二波疫情的嚴峻形勢迫使法國政府再次決定封城。
  • 現代主義——馬蒂斯(由光國繪畫課堂整理)
    薇艘光國繪畫課堂亨利·馬蒂斯(1869—1954)馬蒂斯他與畢卡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出生在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勒卡託一個藥商兼糧商家庭是一位富裕糧食商人的長子,他的爸爸經營藥店和種子貿易的生意,並期望亨利·馬蒂斯將來能接管家族生意。
  • 她曾比劉亦菲名氣還大,因和阮經天拍拖毀事業,今活出了漂亮人生
    而在該劇中飾演阿奴的演員,也因參拍該劇而走紅,她就是劉品言。其實在當時劉品言的知名度比胡歌劉亦菲等人還要大,但她卻在17歲時因個人感情問題耽誤了演藝事業的發展,從此銷聲匿跡了好長一段時間。劉品言劉品言於1988年8月8日在臺北出生,2002年,劉品言與曾之喬一起組成Sweety演唱組正式出道演藝圈。2003年,兩人發行了首張音樂專輯《嗨!
  • 「媽寶」馬蒂斯?他畫的每個女人都像媽!
    馬蒂斯的一生,都試著在他藝術作品裡面表現出一種寧靜的感覺,這在他的畫作中就可以窺見,對於他愛情,自然也不例外,而他的家庭生活,想來無法給予他這種感覺。於是最終,在馬蒂斯70歲的時候,兩人分道揚鑣。馬蒂斯在給妻子畫最後一幅畫像的時候,曾說,「雖然這幅畫曾讓你哭泣,但是,在畫中,你看上去是那麼美麗動人。」
  • 人生最好的活法:不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中,而是敢於活出自己的光芒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們總是喜歡活在別人的期待中,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也希望別人能喜歡自己,但是這樣的過程不僅漫長而且帶著勞累,最重要的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容易迷失自己,忽略自己,沒有活出自己的期待,沒有讓自己快樂起來。
  • 「色彩的國王」,淺聊野獸派創始人馬蒂斯及其代表作《舞蹈》
    他的畫,不像塞尚那樣的理性,不像梵谷那樣的熾熱,也不像高更那樣的神秘,更不像康定斯基那樣的抽象,而是通過大膽、平面的色彩,狂放、不拘的線條,塑造出他所構想的一切,表達出他心底的柔情,充滿幸福和歡樂的《豪華、寧靜、歡樂》,粗獷原始和狂野奔放的《舞蹈》,感人和美麗的《The Snail》……似乎每一個構思
  • 學習「詞國皇后」李清照身上的這些特質,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在婉約派裡,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李煜和李清照。沈謙曾這樣評價這兩位詞人,「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也。」可見這兩位詞人詞作的影響力。而這女中李易安,指得就是李清照。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還被譽為「詞國皇后」。
  • 《被討厭的勇氣》:讓你的人生脫離枷鎖,活出自由
    他們把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活在當下的心理學理論通過哲思對話的方式呈現了出來,讓我們得以了解到,不去討好別人,勇於被討厭才能活得更自由,活出自我。活出自我的第一步:消除心理障礙,扔掉不幸的標籤。先來看一組衛生部的數據:我國13億人口中,患有嚴重精神和心理障礙疾病的患者達到1600多萬。
  • 馬蒂斯:割個闌尾炎弄出了個野獸派
    在這幅畫中,奧斯曼帝國的宮娥,被特意多添加了幾節脊椎骨,卻意外展現出了人體的魅力,以及莊嚴典雅的美感。但在馬蒂斯的這幅《黑色椅子上的宮女》中,儘管畫中戴著頭巾的女子,也來自神秘東方——她是土耳其末代皇帝的曾孫女,納西·哈默迪·沙沃卡,被人稱為「夢中的公主」,但整幅畫卻呈現出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