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市司法局圍繞「七五」普法規劃,深挖區域特色法治元素,推進普法載體創新,加強多層次多領域法治輸送,全力打造普法精品。
一、創新履職評議,精耕普法主體「責任田」。制定出臺《臨海市級單位法治宣傳教育任務清單》,納入市級單位工作目標責任制「法治政府建設」考核範疇,推動實現目標精準化、舉措項目化、考核體系化。實施「法治宣傳規範化單位」創建規劃,形成7大類、29項驗收標準,建立健全考評賦分體系,實行「100+15」分值累加測評和「一票否決」制度,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主體單位履職評議制度,開展市級機關履職評議,推動50餘家普法主體在市級媒體晾曬年度業績,並通過網絡投票、現場述職、專家點評等形式評出普法典型5家。
二、加強共建共融,打造法治文化「新高地」。主動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整體規劃,深入開展「憲法進萬家」「憲法進兩新組織」等主題宣傳,借力黨建文化、德孝文化全覆蓋拓展,培育農村法治文化「微廣場」600多個。實施農村「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學法用法示範戶」培養工程,建立由509名行業專家組成的「問法說事」法律達人團隊,以村社組織換屆選舉為契機,組織開展4期、受眾600餘人的集中系統輔導和現場觀摩教學活動。以打造「可聽、可看、可互動」的法治文化景觀為目標,廣泛吸納地方特色、鄉土文化、民間藝術融入法治陣地建設,培育河頭鎮「紅色+」、尤溪「旅遊+」等11個地方品牌。
三、推動良法輸送,補強服務產品「供給鏈」。聚焦「六穩」「六保」,及時推送普法宣傳專刊23期、典型個案12例,聯合編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涉企法律法規政策彙編》;聚焦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精心編發涉及智慧財產權保護、企業風險防範等法律圖文3000餘冊。借力「百名律師進百村上百課」活動,推進《民法典》等新法宣講,舉辦以民商事法律諮詢為主題的臨海在線法律講壇3期,開展以未成年人和婦女權益保護為主題的「維愛微講堂」「強制親職教育課堂」。依託「臨海普法」「之江法雲」「護企釋法」微平臺,推進「線上送法」。組織普法宣講團進駐企業,深度解讀《外商投資法》《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受惠企業累計500多家。
【來源:浙江省司法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