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發動政變弒殺隋煬帝後,隋朝有沒有忠臣與叛臣叛軍鬥爭?

2021-02-13 寫乎

作者:齊雲軻

大業十四年(618)三月十一,暴君隋煬帝在江都被反對他的隋朝大臣們給聯合起來屠弒了。隋朝王室、外戚、貴族等被殺上百人,做了隋王朝的殉葬品。雖然此時尚有代王楊侑在京都長安城、越王楊侗在東都洛陽城打著隋朝的旗號,隋朝仍執掌著三分天下;但是,歷史學家一般將隋煬帝被殺作為隋朝滅亡的標誌性事件。

一、佞臣投機

宇文化及發動叛亂前後,許多朝臣已經意識到時局的危難,江都發生變亂已經不可避免了,只是時間問題了。而且時間已經不可能無限期往後拖延了。

隋煬帝身邊的佞臣們不想跟著皇帝一起死,去做愚忠的臣子,便開始了見風使舵,為自己留後路,以免禍及自身。

在這些佞臣裡,最著名的就是裴虔通、蘇威、裴矩了。

(楊廣,宇文化及)

裴虔通經常在皇帝身邊行走,在這場政變中充當的是內部接應的角色。作為叛軍內應,他是隋煬帝身邊的內鬼。一方面,他利用自身職務優勢,及時向外邊傳遞內宮信息,聯絡眾叛軍,一方面,他在宮裡矯詔,不讓宮門上鑰匙,為叛亂入宮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在隋煬帝被騷亂驚醒後,問裴虔通是怎麼回事兒的時候,裴虔通還騙他說:「外邊失火了,大家正在救火呢。」言外之意,請皇帝放心,沒出什麼大事。

在叛亂實施後,一切陰謀昭然於眾後,隋煬帝問裴虔通要弒君嗎?心虛的裴虔通只好說不敢,只是想讓皇帝帶領大家回京師。

隋煬帝千防萬防,因為猜忌,殺了多少人,許多人因此成為冤死鬼,卻沒有防備自己身邊最近的人,終於罹難,真是可悲、可嘆。

蘇威是隋煬帝時期最為顯貴的大臣「五貴」之一,但是在後期早已不受待見,只是在家裡閒居,謹言慎行,唯恐禍從口出。

當得知宇文化及主導的政變發生後,雖然年老體衰,但是蘇威的頭腦並不糊塗,明白只有第一時間去表忠心,才能避免殃及池魚。

於是,蘇威趕緊去拜見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見這位老臣風塵僕僕而來,也很意外,但是出於拉攏有名望的大臣、減少政變後的阻力著想,他也趕緊俯身行禮。

這樣一來,二人算是站在了同一條船上了。蘇威的一顆心總算是落地了,長出一口氣:身家性命無憂也。

黃門侍郎裴矩也早就預感到發生變亂將不可避免,他也為自己留下了後路。之前驕橫無禮、仗勢欺人的裴矩,在進入江都以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對一般的將士,乃至身邊的奴僕都很尊重,以禮相待,給眾人留下了好印象。

平時,裴矩還注意與隋煬帝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大家的印象是,他已經不怎麼得聖寵了。越是與皇帝距離拉得遠的人,一旦發生了政變,被殺的可能性就越小。這是裴矩的過人之處。

裴矩為了討好隋軍將士,曾經向皇帝建議,允許隋軍將士們在江都娶妻成家。隋煬帝批准後,隋軍將士們感恩戴德的不是皇帝,而是裴矩。僅此一事,裴矩就在軍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政變發生那天,裴矩沒事兒人一樣照常去上早朝,路上被亂軍圍住。當他從馬車裡出來,叛軍們一看是黃門侍郎,便高呼:「裴黃門無罪!」

正在此時,宇文化及帶人來到。

裴矩忙上前行禮。

見此,深知裴矩在軍中頗有威望的宇文化及也只好以禮相待,對他進行慰諭。

二、忠臣盡忠

與那些見風使舵的叛臣不同的是,隋煬帝身邊還有一幫子忠臣。這些忠臣不願意反叛皇帝,也不願意與叛臣們同流合汙,選擇了站在叛臣的對立面,並決定對隋王朝盡忠到底。

太子楊昭的兒子燕王楊倓、梁國公蕭鉅等人企圖率軍救駕,被叛軍拿獲殺害。

江陽縣長張惠紹與重臣裴蘊急切中,想矯詔發兵救駕,報告給虞世基,虞世基不敢矯詔,唯恐出事連累自己。結果耽誤了救駕的最佳時機,事後被殺。

右屯衛將軍獨孤盛得知裴虔通要叛亂,大罵,並率兵阻攔被叛軍所殺。宇文皛率兵50人救駕,也被叛軍所害。

大將來護兒不願屈服於叛臣,也被殺。

右侯衛大將軍趙才雖然曾因勸諫隋煬帝被貶官,但是仍忠心於隋王朝。政變時,宇文化及矯詔將趙才騙出軍營。趙才剛出軍營就被人捕囚,押到宇文化及那裡,宇文化及勸其入夥。

趙才默然不言,只是瞪著他。

宇文化及震怒,要殺趙才;但是轉念一想,趙才在軍中有威望,殺他不利於自己,就將其囚禁,之後又給釋放了。

給侍郎許善心拒不朝賀宇文化及,縱然是侄子來勸也不聽。宇文化及派人將其拉到朝堂,他看了宇文化及一眼,轉身就走。宇文化及大怒,將其連打帶罵給害死。許善心的母親範氏已經九十二歲,撫著兒子靈柩笑道:「能死國難,我有兒矣。」然後,她絕食十幾天後死去。

裴蘊的兒子也被殺。有人曾勸虞世基的兒子虞熙逃走,為虞熙拒絕:「棄父背君,求生何地!」後也被殺。

三月二十七,宇文化及宣布率軍回長安。宇文化及以陳稜為江都太守,率軍鎮守江都。可是,宇文化及前腳剛走,陳稜後腳就在江都率滿城軍民披麻戴孝,為隋煬帝發喪。

折衝郎將沈光、虎賁郎將麥孟才、虎牙郎將錢傑等人深得隋煬帝信任,政變發生時,他們未能及時救駕,深感有愧於隋煬帝,就密謀發動反政變,殺死宇文化及等叛臣,為隋煬帝復仇。

麥孟才等人聯絡了數千人,準備趁夜發兵,衝擊叛軍。

但是,沈光部下陳謙跑到宇文化及那告發,宇文化及得以逃出御營。宇文化及下令司馬德戡抓捕了麥孟才等人,阻止兵變發生。

沈光率軍殺入宇文化及軍帳,卻發現沒有人,知道大事難成,碰上叛臣、中書舍人元敏,怒而斬其首。

正在此時,司馬德戡率軍趕來,包圍了沈光,要其投降。沈光赤膊上陣,率軍衝殺,幾乎將司馬德戡部擊潰。司馬德戡又招來援軍,萬箭齊發,沈光率部數百人死戰,全部陣亡,無一人投降。

三、叛軍內訌

隋煬帝死後,宇文化及雖然擁立秦王楊浩為皇帝,但是掌權的還是他自己。楊浩只是一個傀儡。

可是,宇文化及無才無德,並無處理朝政的能力。歷史上的宇文化及與小說、影視中的宇文化及不是一回事,文藝作品中,顯然是將其父親宇文述的優點全放在了他身上。所以,文藝作品中的宇文化及,歷史原型應該是宇文述,不是歷史上真正的宇文化及。

隋朝的朝政,宇文化及交給了自己養的幾個幕僚去幹,自己在朝堂上聽政都不能決,令叛臣們很是失望。

返回長安途中,由於水路不通,宇文化及下令奪取百姓牛車,裝載金銀珠玉和美女,其他重東西都讓軍士們肩挑背扛,弄得隨行人員怨聲載道。

叛軍中的一部分將士紛紛找到司馬德戡,埋怨他不該擁戴宇文化及這個成不了大事的公子哥來當家。早就對宇文化及不滿的司馬德戡深感後悔,就與眾人密謀發動兵變,殺死宇文化及,改立自己為主。為保險起見,他們還聯絡了農民軍孟海公,結為外援。

可是,司馬德戡部下許弘仁、張愷等人跑到宇文化及那告發。宇文化及讓弟弟宇文士及率軍抓捕了司馬德戡等人。

宇文化及責問司馬德戡為何要造自己的反。司馬德戡回答:「本來殺昏君,是為了不受其毒害,沒想到擁立你,你比楊廣還暴虐,註定難成大事。既然如此,還不如廢掉你,更立明主!」

宇文化及雖然惱怒,卻又不得不承認司馬德戡所言不虛。縱然司馬德戡說得對,可是宇文化及也無法再留他性命,下令將他和其餘密謀參與兵變人員全部縊殺。

至此,宇文化及算是將隋王朝最後的精銳部隊牢牢抓在了掌心。不久,見天下大亂,隋王朝難以為繼,他就弒殺楊浩,自己做了皇帝,國號許,年號天壽,以兒子宇文承基(文藝作品中人物「宇文成都」的原型)、宇文承趾為將。但不久,他所建立的大許國就在農民起義的驚濤駭浪中覆滅了。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教育工作者。近年來,陸續在各級媒體發表作品90餘萬字。系河南省作協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後,又是如何在險象環生中獨掌大權的?
    一、佞臣投機宇文化及發動叛亂前後,許多朝臣已經意識到時局的危難,江都發生變亂已經不可避免了,只是時間問題了。而且時間已經不可能無限期往後拖延了。隋煬帝身邊的佞臣們不想跟著皇帝一起死,去做愚忠的臣子,便開始了見風使舵,為自己留後路,以免禍及自身。
  • 隋煬帝死後隋朝並沒有結束
    很多人都以為,隋朝和秦朝一樣都是二世而亡。其實不然,秦朝理論上是三世(子嬰)而亡,而隋朝理論上是五世(楊侗)而亡,另一種說法是四世而亡(即排除宇文化及所立的楊浩)。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弒殺後,宇文化及立隋煬帝的侄子楊浩為帝,但由於當時混亂割據,隋朝幾乎同時又後先後由兩位楊廣的孫子楊侑和楊侗繼位,此二人雖然是被李淵和王世充脅迫著,有其名而無其實,但也不能說不存在。其中,楊侑於公元617年,李淵攻入長安後被立為皇帝,但第二年就遭廢黜。
  • 宇文化及是怎麼從後周皇子變成了隋朝的臣子?
    原標題:宇文化及是怎麼從後周皇子變成了隋朝的臣子? 宇文化及不是北周皇子,代郡武川(今內蒙武川西)人,本姓破野頭,匈奴人種,因其祖先曾是鮮卑宇文部酋長宇文俟豆歸的僕人,便改姓為宇文。
  • 隋朝末年叛軍首領宇文化及,當幾天皇帝過把癮就死!
    宇文化及本不是狠辣之人,倒是個庸懦無為之人,先前在因父親的關係在宮中行走。楊廣繼位之後,宇文一族更是風光無兩,宇文述的三兒子還迎娶楊廣的女兒。但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軍閥混戰,宇文化及在戰亂之中也變得狠辣起來,以至於後來弒君奪位。那麼與楊廣親厚的宇文化及又為什麼要殺死楊廣。
  • 隋朝: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宇文成都分別怎麼死的?
    ,當屬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和宇文成都。   宇文化及的祖父宇文盛有汗馬功勞而位極品柱國。《隋唐演 問義》和《說唐》中的十分奸相宇文化及的形象,精確的說理當是其父宇文述。宇文述臨死前,向隋煬帝託孤,把幾個幼子託付給隋煬帝。隋煬帝答應了宇 答文述的渴求,因此對宇文化及比較觀照。但是他沒想到,幾年後哪怕以此宇文化及殺掉了隋煬帝。
  • 這才是宇文化及的真面目,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
    宇文化及劇照隋朝題材影視作品中,宇文化及大都是以大奸臣的形象出現,心機深重,手段高超,妥妥的梟雄級人物,一個很有魅力的反派。隔著一條河,李密對化及喊話:「你家本來是匈奴奴隸破野頭氏,被宇文家提攜。父子兄弟受大隋朝的大恩,天下沒有第二家比的上。如今卻弒殺了皇帝,還想篡奪天下!」你不能學諸葛亮兒子的忠貞,也不該學霍光兒子叛逆!
  • 隋末風雲:隋煬帝楊廣之死
    面對此起彼伏的民變,隋煬帝自知大勢已去,從他對鏡顧影自憐的那番感慨就可以看的出,他也知道,他不會有好下場,遲早要身首異處。果然,在他為自己的腦袋擔憂過後不久,他終於死在了叛軍首領宇文化及的手上。宇文化及跟楊玄感的出身差不多,他也是官宦二代,他爹宇文述也是隋煬帝當年奪嫡的功臣之一。因為老爹擁立楊廣有功,當上了大官,但是這小子人品和水平還不如楊玄感。
  • 盡道隋亡為此河:你以為隋朝滅亡,真的是因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如果沒有隋煬帝大肆南巡,光是這條大運河,就能讓隋煬帝位列千古名君。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就來聊一聊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的直接誘因,也就是隋朝走向崩潰的主要原因——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至於,為什麼說這是隋末農民大起義的直接誘因,是隋朝走向崩潰的主因,就先請大家耐心看下去。公元581年,楊堅接受宇文闡的禪讓,登基即位,是為「隋文帝」,正式建立起了隋朝。
  • 《獨孤天下》看宇文家的後——代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隋末叛軍首領。祖上是匈奴人,代郡武川人,北周上柱國宇文盛之孫,右衛大將軍宇文述長子。宇文化及和他的祖上宇文護都是權臣,最終結局卻不同。宇文化及的父親宇文述為隋朝左翊衛大將軍,宇文化及為人兇殘陰險,依仗父親的權勢,胡作非為,不遵法度。
  • 隋朝有六位皇帝,除了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剩下的四位是誰?
    有追諡其父楊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算起來也可以是七位,不過從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就是六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西徵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引發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江都兵變之後,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
  • 北周、隋朝、唐朝一家親,四張圖看清三朝皇帝們的關係
    獨孤信與眾家族廣泛聯姻,他把大女兒嫁給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後來的周明帝),四女兒嫁給李虎的三子李昞(唐高祖李淵的父親),七女兒獨孤伽羅嫁給老部下楊忠的長子楊堅(後來的隋文帝)。後來,隨著北周、隋朝、唐朝相繼建立,獨孤信的三個女兒皆被封為了皇后(大女兒、四女兒都是追封)。北周時期,楊堅又把大女兒楊麗華嫁給了周宣帝宇文贇。
  • 鮮為人知的歷史:隋朝滅亡後,又在塞北續命十年,最終被唐朝滅亡
    但鮮為人知的是,就在隋朝滅亡後不久,有一支殘餘勢力遷居到塞北,在突厥的庇護下重建王朝並存在十年時間,這便是史上的後隋,而後隋的「當家人」,正是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那麼,後隋是如何創建的?最終的結局如何?
  • 探索 隋煬帝墓之謎
    在近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古城揚州從未正式做過都城,但是,文獻記載,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而又頗具爭議的帝王——隋煬帝楊廣卻葬在了這裡。
  • 隋朝大將宇文述:一生大起大落還與皇族同姓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大丞相楊堅受禪稱帝,是為隋文帝,拜宇文述為右衛大將軍,隋文帝為統一南北,發動滅陳之役,宇文述任行軍總督,率軍三萬渡江作戰,陳朝滅亡之後,宇文述輔佐晉王楊廣,後來楊廣即位,拜宇文述為左衛大將軍,封許國公,而後隋煬帝楊廣敕宇文述同蘇威參預朝政,後因討伐高句麗戰敗入獄,而後又得詔官復原職,而後宇文述又率軍鎮壓楊玄感叛亂。
  • 「江都兵變」中,宇文化及為何要殺死隋煬帝,而不將其作為傀儡
    實力問題:宇文化及實力有限,隋煬帝楊廣難以掌控權臣立傀儡,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則,那便是「主弱臣強」,只有如此,權臣才可以將皇帝牢牢掌控在手中。而宇文化及和楊廣,恰恰不滿足這個條件。先來說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雖然出身名門,進入官場較早,最後也做到了右屯衛將軍,也算的上是位高權重。
  • 武功西塬上的「隋煬帝」墓埋的是隋煬帝嗎?
    這座墓埋的是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煬帝楊廣嗎?武功西塬上的「隋煬帝陵」據說早期的「隋煬帝陵」陵冢高大、石雕林立,並建有享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後來地面只剩下一座墳丘和一個保護碑,墳丘也只有10平方米左右、兩米來高。
  • 隋朝末帝不應是隋煬帝楊廣
    公元581年,北周權臣楊堅替代了靜帝宇文闡,接管了宇文氏的江山。隨之,北周亡、大隋興,楊堅成了歷史上的隋朝開國帝王隋文帝。公元589年,隨著南陳的滅亡,大隋一統華夏,中國歷史上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結束了。公元604年,隋文帝去世,其嫡次子楊廣承繼帝位,是為隋煬帝。
  • 楊素之子楊玄感為何要造隋煬帝的反?結果如何?
    作者:齊雲軻隋朝楚國公楊玄感,是隋朝開國元勳楊素的長子。楊素一家在隋朝位高權重,為皇家所倚重;可是,在隋煬帝大業九年(613),楊玄感突然間發動了針對隋煬帝的叛亂,想致隋煬帝於死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宇文愷:隋朝陝北籍建築大師
    他出生於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病逝於隋朝大業八年(公元612年),是出類拔萃的建築學家。宇文愷家庭在北周王朝屬貴族。家中世世代代出能徵慣戰的武將。他的幾位兄長都是以武功立業,而宇文愷與兄長們不同,自幼愛好讀書,不喜練武,尤其對建築藝術情有獨鍾。他善於繼承借鑑,勇於改革創新,青年時代就在建築行業享有盛譽。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
  • 隋朝滅亡後,楊廣的六個孩子,李淵是怎麼處置的?
    隋朝在我們的印象裡,是一個非常殘暴,不顧民心的朝代,尤其是在隋煬帝楊廣登基之後,更加變本加厲。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隋朝只維持了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就被李淵一鍋端了,徹底滅國,成為即使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短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