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後,又是如何在險象環生中獨掌大權的?

2020-12-15 寫乎

作者:齊雲軻

大業十四年(618)三月十一,暴君隋煬帝在江都被反對他的隋朝大臣們給聯合起來屠弒了。隋朝王室、外戚、貴族等被殺上百人,做了隋王朝的殉葬品。雖然此時尚有代王楊侑在京都長安城、越王楊侗在東都洛陽城打著隋朝的旗號,隋朝仍執掌著三分天下;但是,歷史學家一般將隋煬帝被殺作為隋朝滅亡的標誌性事件。

一、佞臣投機

宇文化及發動叛亂前後,許多朝臣已經意識到時局的危難,江都發生變亂已經不可避免了,只是時間問題了。而且時間已經不可能無限期往後拖延了。

隋煬帝身邊的佞臣們不想跟著皇帝一起死,去做愚忠的臣子,便開始了見風使舵,為自己留後路,以免禍及自身。

在這些佞臣裡,最著名的就是裴虔通、蘇威、裴矩了。

(楊廣,宇文化及)

裴虔通經常在皇帝身邊行走,在這場政變中充當的是內部接應的角色。作為叛軍內應,他是隋煬帝身邊的內鬼。一方面,他利用自身職務優勢,及時向外邊傳遞內宮信息,聯絡眾叛軍,一方面,他在宮裡矯詔,不讓宮門上鑰匙,為叛亂入宮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在隋煬帝被騷亂驚醒後,問裴虔通是怎麼回事兒的時候,裴虔通還騙他說:「外邊失火了,大家正在救火呢。」言外之意,請皇帝放心,沒出什麼大事。

在叛亂實施後,一切陰謀昭然於眾後,隋煬帝問裴虔通要弒君嗎?心虛的裴虔通只好說不敢,只是想讓皇帝帶領大家回京師。

隋煬帝千防萬防,因為猜忌,殺了多少人,許多人因此成為冤死鬼,卻沒有防備自己身邊最近的人,終於罹難,真是可悲、可嘆。

蘇威是隋煬帝時期最為顯貴的大臣「五貴」之一,但是在後期早已不受待見,只是在家裡閒居,謹言慎行,唯恐禍從口出。

當得知宇文化及主導的政變發生後,雖然年老體衰,但是蘇威的頭腦並不糊塗,明白只有第一時間去表忠心,才能避免殃及池魚。

於是,蘇威趕緊去拜見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見這位老臣風塵僕僕而來,也很意外,但是出於拉攏有名望的大臣、減少政變後的阻力著想,他也趕緊俯身行禮。

這樣一來,二人算是站在了同一條船上了。蘇威的一顆心總算是落地了,長出一口氣:身家性命無憂也。

黃門侍郎裴矩也早就預感到發生變亂將不可避免,他也為自己留下了後路。之前驕橫無禮、仗勢欺人的裴矩,在進入江都以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對一般的將士,乃至身邊的奴僕都很尊重,以禮相待,給眾人留下了好印象。

平時,裴矩還注意與隋煬帝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大家的印象是,他已經不怎麼得聖寵了。越是與皇帝距離拉得遠的人,一旦發生了政變,被殺的可能性就越小。這是裴矩的過人之處。

裴矩為了討好隋軍將士,曾經向皇帝建議,允許隋軍將士們在江都娶妻成家。隋煬帝批准後,隋軍將士們感恩戴德的不是皇帝,而是裴矩。僅此一事,裴矩就在軍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政變發生那天,裴矩沒事兒人一樣照常去上早朝,路上被亂軍圍住。當他從馬車裡出來,叛軍們一看是黃門侍郎,便高呼:「裴黃門無罪!」

正在此時,宇文化及帶人來到。

裴矩忙上前行禮。

見此,深知裴矩在軍中頗有威望的宇文化及也只好以禮相待,對他進行慰諭。

二、忠臣盡忠

與那些見風使舵的叛臣不同的是,隋煬帝身邊還有一幫子忠臣。這些忠臣不願意反叛皇帝,也不願意與叛臣們同流合汙,選擇了站在叛臣的對立面,並決定對隋王朝盡忠到底。

太子楊昭的兒子燕王楊倓、梁國公蕭鉅等人企圖率軍救駕,被叛軍拿獲殺害。

江陽縣長張惠紹與重臣裴蘊急切中,想矯詔發兵救駕,報告給虞世基,虞世基不敢矯詔,唯恐出事連累自己。結果耽誤了救駕的最佳時機,事後被殺。

右屯衛將軍獨孤盛得知裴虔通要叛亂,大罵,並率兵阻攔被叛軍所殺。宇文皛率兵50人救駕,也被叛軍所害。

大將來護兒不願屈服於叛臣,也被殺。

右侯衛大將軍趙才雖然曾因勸諫隋煬帝被貶官,但是仍忠心於隋王朝。政變時,宇文化及矯詔將趙才騙出軍營。趙才剛出軍營就被人捕囚,押到宇文化及那裡,宇文化及勸其入夥。

趙才默然不言,只是瞪著他。

宇文化及震怒,要殺趙才;但是轉念一想,趙才在軍中有威望,殺他不利於自己,就將其囚禁,之後又給釋放了。

給侍郎許善心拒不朝賀宇文化及,縱然是侄子來勸也不聽。宇文化及派人將其拉到朝堂,他看了宇文化及一眼,轉身就走。宇文化及大怒,將其連打帶罵給害死。許善心的母親範氏已經九十二歲,撫著兒子靈柩笑道:「能死國難,我有兒矣。」然後,她絕食十幾天後死去。

裴蘊的兒子也被殺。有人曾勸虞世基的兒子虞熙逃走,為虞熙拒絕:「棄父背君,求生何地!」後也被殺。

三月二十七,宇文化及宣布率軍回長安。宇文化及以陳稜為江都太守,率軍鎮守江都。可是,宇文化及前腳剛走,陳稜後腳就在江都率滿城軍民披麻戴孝,為隋煬帝發喪。

折衝郎將沈光、虎賁郎將麥孟才、虎牙郎將錢傑等人深得隋煬帝信任,政變發生時,他們未能及時救駕,深感有愧於隋煬帝,就密謀發動反政變,殺死宇文化及等叛臣,為隋煬帝復仇。

麥孟才等人聯絡了數千人,準備趁夜發兵,衝擊叛軍。

但是,沈光部下陳謙跑到宇文化及那告發,宇文化及得以逃出御營。宇文化及下令司馬德戡抓捕了麥孟才等人,阻止兵變發生。

沈光率軍殺入宇文化及軍帳,卻發現沒有人,知道大事難成,碰上叛臣、中書舍人元敏,怒而斬其首。

正在此時,司馬德戡率軍趕來,包圍了沈光,要其投降。沈光赤膊上陣,率軍衝殺,幾乎將司馬德戡部擊潰。司馬德戡又招來援軍,萬箭齊發,沈光率部數百人死戰,全部陣亡,無一人投降。

三、叛軍內訌

隋煬帝死後,宇文化及雖然擁立秦王楊浩為皇帝,但是掌權的還是他自己。楊浩只是一個傀儡。

可是,宇文化及無才無德,並無處理朝政的能力。歷史上的宇文化及與小說、影視中的宇文化及不是一回事,文藝作品中,顯然是將其父親宇文述的優點全放在了他身上。所以,文藝作品中的宇文化及,歷史原型應該是宇文述,不是歷史上真正的宇文化及。

隋朝的朝政,宇文化及交給了自己養的幾個幕僚去幹,自己在朝堂上聽政都不能決,令叛臣們很是失望。

返回長安途中,由於水路不通,宇文化及下令奪取百姓牛車,裝載金銀珠玉和美女,其他重東西都讓軍士們肩挑背扛,弄得隨行人員怨聲載道。

叛軍中的一部分將士紛紛找到司馬德戡,埋怨他不該擁戴宇文化及這個成不了大事的公子哥來當家。早就對宇文化及不滿的司馬德戡深感後悔,就與眾人密謀發動兵變,殺死宇文化及,改立自己為主。為保險起見,他們還聯絡了農民軍孟海公,結為外援。

可是,司馬德戡部下許弘仁、張愷等人跑到宇文化及那告發。宇文化及讓弟弟宇文士及率軍抓捕了司馬德戡等人。

宇文化及責問司馬德戡為何要造自己的反。司馬德戡回答:「本來殺昏君,是為了不受其毒害,沒想到擁立你,你比楊廣還暴虐,註定難成大事。既然如此,還不如廢掉你,更立明主!」

宇文化及雖然惱怒,卻又不得不承認司馬德戡所言不虛。縱然司馬德戡說得對,可是宇文化及也無法再留他性命,下令將他和其餘密謀參與兵變人員全部縊殺。

至此,宇文化及算是將隋王朝最後的精銳部隊牢牢抓在了掌心。不久,見天下大亂,隋王朝難以為繼,他就弒殺楊浩,自己做了皇帝,國號許,年號天壽,以兒子宇文承基(文藝作品中人物「宇文成都」的原型)、宇文承趾為將。但不久,他所建立的大許國就在農民起義的驚濤駭浪中覆滅了。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教育工作者。近年來,陸續在各級媒體發表作品90餘萬字。系河南省作協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奪了數萬大軍,為何最終兵敗身亡?
    於是宇文化及殺了信任他的隋煬帝,坐了幾天皇位,但是最終身死,這是因為什麼呢?宇文化及的爺爺宇文盛和父親宇文述都曾官拜北周上柱國,父親宇文述在北周時因剿滅叛將尉遲迥被拜為上柱國。隋文帝時期因參加滅陳之戰有功,被封為右衛大將軍,後宇文述由於參與楊廣奪位和消滅土谷渾的戰爭,被楊廣拜為左衛大將軍,封許國公。隋煬帝後來還特將大女兒南陽公主許配給宇文述第三子宇文士及,使宇文家族成為隋朝真正的皇親國戚。
  • 為什麼宇文化及要殺楊廣,讓他當傀儡不是更好嗎?
    在隋煬帝的江都行宮內,宇文化及發動了兵變。在宇文化及的授權下,裴虔通、元禮、馬文舉進入隋煬帝的行宮,企圖將隋煬帝控制住。隋煬帝楊廣聽到了兵變的消息之後,化妝倉皇逃跑。但是元禮等人還是將楊廣抓獲,宇文化及掌握了實權,隋朝只剩下一個空殼子。隋煬帝被抓之後,其實已經失去了權力,宇文化及掌握了實權。宇文化及完全可以讓楊廣當傀儡皇帝,利用楊廣的餘威,拉攏隋朝的擁護者。可是宇文化及卻偏偏處死了楊廣。
  • 「江都兵變」中,宇文化及為何要殺死隋煬帝?而不是將其作為傀儡
    但是到了隋朝大夏將傾之際宇文化及卻將之前放他一條生路的主子給殺了。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發生了歷史著名的歷史事件「江都兵變」。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及謀反中殺害。大業七年(公元611年),鄒平人王薄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首揭義旗,號召農民起義。
  • 「江都兵變」中,宇文化及為何要殺死隋煬帝,而不將其作為傀儡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司馬德戡和虎賁郎將元禮、直合裴虔通扥人密謀,推左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為主,於江都發動兵變,縊殺隋煬帝楊廣,史稱「江都兵變」。那麼,宇文化及為何要殺死楊廣,而不讓其作為傀儡呢?實力問題:宇文化及實力有限,隋煬帝楊廣難以掌控權臣立傀儡,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則,那便是「主弱臣強」,只有如此,權臣才可以將皇帝牢牢掌控在手中。而宇文化及和楊廣,恰恰不滿足這個條件。先來說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雖然出身名門,進入官場較早,最後也做到了右屯衛將軍,也算的上是位高權重。
  • 弒殺楊廣的宇文化及,在他死後,為何他弟弟卻做了唐朝的宰相?
    看過隋唐演義的朋友,對於宇文化及這個角色,一定會非常印象深刻。不管是哪一個版本的故事,宇文化及這個角色,在裡面永遠都是最大的那個奸臣。這個形象,對於宇文化及來說,倒也不冤。因為在歷史上,宇文化及確實不是什麼好人,確實是隋朝的一個大奸臣,也確實是他發動政變殺了楊廣。
  • 宇文化及發動政變弒殺隋煬帝後,隋朝有沒有忠臣與叛臣叛軍鬥爭?
    在隋煬帝被騷亂驚醒後,問裴虔通是怎麼回事兒的時候,裴虔通還騙他說:「外邊失火了,大家正在救火呢。」言外之意,請皇帝放心,沒出什麼大事。在叛亂實施後,一切陰謀昭然於眾後,隋煬帝問裴虔通要弒君嗎?心虛的裴虔通只好說不敢,只是想讓皇帝帶領大家回京師。隋煬帝千防萬防,因為猜忌,殺了多少人,許多人因此成為冤死鬼,卻沒有防備自己身邊最近的人,終於罹難,真是可悲、可嘆。
  • 李淵登基後,隋煬帝楊廣的後人結局如何?
    隋大業十二年(616),隋煬帝不管眾人願不願意,皆一紙令下,讓他們跟隨自己前往丹陽(今江蘇南京),以為正式遷都於此做準備。結果連隋煬帝自己都沒想到,在局勢的推動之下,丹陽竟然成了自己的葬身之所。就在楊廣動身從洛陽前往丹陽幾個月後,洛陽便被起兵的瓦崗軍圍了個嚴實。
  • 隋唐英雄傳中的瓦崗寨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李密投奔瓦崗寨後,以敏銳的戰略眼光建議先取滎陽,殺死隋將張須陀,使隋軍「晝夜號哭,數日不止。」之後,瓦崗軍連取隋三大糧倉,兵力達數十萬眾。瓦崗軍佔據河南,公布隋煬帝十大罪狀,與隋將王世充大戰三個月,滅敵六七萬。翟讓禪位李密,李密稱「魏公」,封翟讓為司徒。翟讓的親友及舊屬不甘李密當權,屢勸其奪回權力遭拒。李密卻聽信讒言,設鴻門宴殺死翟讓,點燃眾叛親離導火索。
  • 隋朝奸臣唐朝忠臣,也是宇文化及竇建德的宰相,此人還是魔門八大...
    封倫就是我們熟悉的封德彝,此人在隋朝是個大奸臣,在唐朝支持太子建成,玄武門之變後,封德彝表面上改弦更張,受到唐太宗李世民信任並當上了宰相級別的尚書僕射,直到病死之後,封德彝的臥底身份才被揭露——魏徵曾經跟封德彝一起輔佐李建成並密謀幹掉李世民,但是魏徵成為李世民的諍臣忠臣之後,也沒有揭發封德彝。
  • 宇文化及和隋煬帝有何關係?前者為何要滅後者?別信《隋唐演義》
    昨天駱駝寫了一下隋煬帝組建的「特種兵」,在查閱資料和寫的過程中,駱駝突然對一個人產生了興趣,那就是把隋煬帝給超度了的宇文化及。無論是在老版的《隋唐演義》中,還是近來拍攝的影視作品中,宇文化及和隋煬帝就像是乾隆和和珅,兩個人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關係好的非比尋常。
  • 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控制十萬驍果軍,為何最終慘敗?
    大業十四年(618)三月,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殺。驍果軍將領司馬德戡夥同宇文智及等人,利用眾多驍果軍將士渴望西歸的心理,將西逃計劃演變為兵變事件,並奉宇文化及為主,宇文化及以蕭皇后的名義立秦王楊浩為帝,自稱大丞相、總百揆,率領十多萬部隊裹挾楊廣的六官嬪妃、傀儡皇帝以及文武大臣踏上了西歸之路。
  • 隋煬帝死後隋朝並沒有結束
    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弒殺後,宇文化及立隋煬帝的侄子楊浩為帝,但由於當時混亂割據,隋朝幾乎同時又後先後由兩位楊廣的孫子楊侑和楊侗繼位,此二人雖然是被李淵和王世充脅迫著,有其名而無其實,但也不能說不存在。其中,楊侑於公元617年,李淵攻入長安後被立為皇帝,但第二年就遭廢黜。
  • 隋煬帝衛士中,輕功第一的當屬沈光,人稱外號「肉飛仙」
    沈光的父親沈君道,原來是陳朝吏部侍郎,陳滅後歸順隋朝,做了一個小官吏。在這個家庭中長大的沈光,從小很有志向,一心想著長大以後能建功立業。所以就養成了他放蕩不羈的性格,他喜歡結交豪俠之人,後來就成了長安城中浪蕩弟子裡頭的孩子頭。
  • 其實宇文化及也很無奈
    但宇文化及偏偏有著很好的運氣,隋煬帝楊廣還是太子時就深受寵愛,等到楊廣登上了皇位,更是授宇文化及為太僕少卿,妥妥的高官,更是把自己的長女南陽公主嫁給了其弟宇文士及。 得勢之後的宇文化及更加囂張跋扈,他倚仗與隋煬帝的老交情,更加貪婪妄為,橫行不法。隋大業初年,隋煬帝駕臨榆林郡,陪駕的宇文化及和弟弟智及違背禁令與突厥人做買賣。
  • 隋朝有六位皇帝,除了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剩下的四位是誰?
    有追諡其父楊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算起來也可以是七位,不過從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就是六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西徵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引發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江都兵變之後,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
  • 蒼巖山福慶寺南陽公主祠,傳說中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出家的地方
    蒼巖山福慶寺南陽公主祠,傳說中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落難削髮為尼出家的地方[2020年10月4日(周日)石家莊市井陘縣蒼巖山福慶寺]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在距石家莊西南70公裡遠的太行山深處,有一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蒼巖山
  • 弒君逆臣宇文化及小傳
    隋初為右衛大將軍,靠幫助楊廣奪取太子位,成為朝中權貴。 其子宇文化及,楊廣當太子的時候為宮廷護衛官,後遷為太子僕,成為東宮的高級僚屬,深得太子的寵愛。 616年7月,隋煬帝第三次乘龍舟遊幸江都(揚州)。因為瓦崗寨軍擊潰了隋軍主力,截斷了隋煬帝西歸之路,隋煬帝打算另以丹陽(南京)為都城,偏安江東。
  • 古代史:一代奸臣宇文化及禍亂朝綱毀掉整個隋朝
    特別是宇文化及和他弟弟宇文智及且不說宇文化及如何,他弟弟宇文智及鬥雞走狗,姦淫民女,做的醜事罄竹難書。就連資深貪汙犯宇文述都看不下去了,好幾次想除掉這個活寶。作風比較正派的大隋駙馬宇文士及,也瞧不起這個哥哥。全家老小都鄙視他,唯獨宇文化及給弟弟護短話說回來,宇文化及無愧於合格的長子,不管是爛仔宇文智及還是好青年宇文士及都唯大哥馬首是瞻。宇文化及仗著太子這個保護傘,屢屢索賄斂財。
  • 隋末風雲:隋煬帝楊廣之死
    鎮壓了楊玄感及其他的農民起義後不久,翟讓又在瓦崗寨起兵,還沒有來得及鎮壓,新興起的竇建德、杜伏威、林仕弘等率領的農民起義開始攻城略地,屢戰屢勝,連敗隋軍,勢力不斷的發展壯大。隋煬帝用血腥屠殺的恐怖政策嚇不倒農民起義軍,只好採取掩耳盜鈴辦法,索性就不再看民變的湊報了,眼不見心不煩,沉迷酒色之中,快活一天是一天。  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煬帝再次從東都啟程去了江都。
  • 楊廣實在是太有能力,宇文化及完全拿不住他,難怪不敢拿他當傀儡
    宇文化及之所以要殺楊廣,那是因為害怕楊廣。隋煬帝楊廣雖然不是什麼明君,可是能力還是有的。一來楊廣不可能甘為宇文化及的傀儡,早晚必出么蛾子。二來楊廣作為隋朝皇帝,還是有不少支持者的。三來宇文化及想要自立,楊廣就是最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