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衛士中,輕功第一的當屬沈光,人稱外號「肉飛仙」

2020-12-26 老衲侃春秋

沈光的父親沈君道,原來是陳朝吏部侍郎,陳滅後歸順隋朝,做了一個小官吏。

在這個家庭中長大的沈光,從小很有志向,一心想著長大以後能建功立業。所以就養成了他放蕩不羈的性格,他喜歡結交豪俠之人,後來就成了長安城中浪蕩弟子裡頭的孩子頭。

隋煬帝要討伐高麗,正在徵召天下驍勇善戰之人,於是沈光就報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到了遼東戰場上,沈光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

攻城時,他的身手就像猿猴一樣的敏捷,十五丈之高的雲梯,他噌噌幾下就爬上去了,爬到城頭上就和敵兵血戰在一起。

後來敵兵人多勢眾,一下將他從城牆上給打落下來。

要是別人,從那麼高的城牆上摔下來,就成了肉餅了。

可是沈光不一樣,他掉到半截腰時,看到衝梯上垂下的繩索,一把抓住,嗖嗖兩下,又爬了上去,上去後又和敵軍拼殺起來。

「及從帝攻遼東,以衝梯擊城,竿長十五丈,光升其端,臨城與賊戰,短兵接,殺十數人。賊競擊之而墜,未及於地,適遇竿有垂緪,光接而復上。」(《隋書·列傳第二十九》)

沈光像演電影的這一幕,正好讓陣前觀戰的隋煬帝看到了,戰鬥結束後,論功行賞時,隋煬帝特意召見了他,並賞賜寶刀、良馬,

從此後,沈光就來到隋煬帝身邊,後來做作了折衝郎將。

在隋煬帝的御林軍中,沈光自稱輕功第二,沒人敢號稱第一的。

一次,在眾目睽睽中,沈光表演了他的輕功絕技。

當初興建禪定寺時,寺院的小廣場曾樹有一幡竿,這個幡竿高達十餘丈。

眼看工程快要完工了,有一天,一陣颶風吹來,將旗杆上的繩子吹斷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一下子把眾人傻了眼。

樹這個旗杆花費了多少人力?現在要將斷繩續上,就得把旗杆放倒,重新系好以後再豎起來,那樣一來又得好幾天的功夫。

可是寺院做佛事的日子已經確定,重新施工怕來不及了。這可是皇家工程,誤了工期,建造的有關人員都要受到嚴懲。

一下子把這些人給急死了。

沈光聽說後,對僧人們說:「這有何難?把繩索拿來,我接上去吧。」

僧人們不相信,這麼高的光杆子,你還能爬上去?

眾人只想看沈光有什麼高招,只見他用銜著繩索,慢慢攀爬到竿頂,把繩索系上之後,雙手放開,像飛燕一樣的騰空而下。

「哇塞,絕技呀!」圍觀的人都感到驚喜,對他讚嘆不已,於是給他起個外號叫「肉飛仙」。

此時農民起義的烽煙遍布北方大地,隋朝大將張須陀戰死後,朝廷就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

而隋煬帝卻躲在江都,快活一天算一天,根本不管局勢的安危。

武賁郎將司馬德戡一向得煬帝信任,但是他一看形勢真的不妙,於是起了異心,和虎牙郎將趙行樞等人商量逃跑。

沒成想此事被宮女聽說了,她馬上向上報告,隋煬帝聽了以後很生氣,認為這不是宮女該過問的事,竟然下令杖殺了報告的宮女。

從此以後,再也沒人說起外面的情況。隋煬帝於是成了聾子瞎子。

那趙行樞是少監宇文智及的外甥,將自己商量的事情告訴了舅舅。

宇文智及聽說後,表示不以為然。說他們現在不趁天下大亂、群起反隋、手握精銳禁軍的良機,幹出一番奪取天下的大事業,卻想著回家,真沒出息。

後來親自去找司馬德戡,勸他造反,並共同擁戴大哥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為主帥。

就這樣,他們合謀弒殺了隋煬帝,宇文化及自稱大丞相,沒多久就稱帝了。

隋煬帝雖然荒淫無恥,但是他當年提拔重用的禁軍也不都是忘恩負義之人。

這日,虎賁郎將麥孟才、虎牙郎錢傑兩人來找沈光,見面就說:「哥們,咱們可都是受了先帝極大恩典的,現在夾著尾巴做人,低著頭給仇人辦事,受他的驅使,有何臉面?我們一定要殺了逆賊,死了也沒有遺憾的了。」

沈光聽了,也是流著淚說:「這也是我能寄望於將軍的。」

沈光他們商定於次日凌晨,對宇文化及發動突然襲擊,務必一舉搞掉這個謀逆的亂臣賊子。

可是他們的密謀卻洩露了風聲,被人探到後密報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搶先動手,派司馬德勘等人去圍剿。

一般做皇帝的侍衛,都有敏感的嗅覺,此時沈光他們發現外面氣氛不對,知道事情敗露了,連盔甲也來不及穿,就匆忙的率眾去襲擊宇文化及的御營,企圖來個斬首行動。

但等他們來到顯福宮時,宇文化及早已聞到風聲跑掉了。

沈光一眾頓時撲了個空,在這裡遇到內史侍郎元敏,在一片叱罵聲中做了宇文化及的替死鬼。

然後他們就想往外撤,哪裡還來得及,司馬德勘已經率軍趕到,將沈光等人團團圍住。沈光與給使一同大呼突圍,人人奮起搏鬥,所向披靡。

可是他們再勇猛,來時沒有戴盔甲,畢竟都是血肉之軀。

司馬德勘一聲令下,頓時萬箭齊發,面對箭雨,沈光和手下的幾百給使,沒有一個繳械投降的,就這樣全部殉難。

歷史不一定對沈光他們有多高的評價,但是他們感恩舊主,寧願為其殉道,也絕不妥協投降,表現出一個血性漢子應有的尊嚴。

這種忠貞是歷來的統治者都標榜的,理應受到後人的尊重。

參考資料:《隋書》 《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後,又是如何在險象環生中獨掌大權的?
    隋煬帝身邊的佞臣們不想跟著皇帝一起死,去做愚忠的臣子,便開始了見風使舵,為自己留後路,以免禍及自身。在這些佞臣裡,最著名的就是裴虔通、蘇威、裴矩了。(楊廣,宇文化及)裴虔通經常在皇帝身邊行走,在這場政變中充當的是內部接應的角色。
  • 金庸武俠世界 十大輕功高手排行榜
    這是《碧血劍》中的一位高手,此人出於鐵劍門,如果你看過金庸所有武藝就可知一二。此人輕功卓絕,武功高強,身法變幻無窮,江湖人稱「千變萬化草上飛」。 田伯光,輕功卓越,外號,萬裡獨行。好色成性,此人憑藉一身輕功和刀法獨步江湖。他犯案累累為何能夠安然無恙?
  • 古代的輕功真的存在嗎?為什麼如今無人會?原因很簡單
    古代詩歌中,描寫武功技藝非凡的詩句不在少數,在一些武俠小說中更是不乏技藝精湛的大師。傳說中的「凌波微步」、「無影掌」、「輕功水上漂」、「飛簷走壁」等,這些技能每當以文字天花亂墜的形勢出現,或是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時候,都令讀者和觀者心生敬畏。那些技藝精湛的高人,瀟灑隨性,常如聖光般降臨,幫助需要之人,他們仗劍走天涯,是當今無數人想要成為的「大神」。
  • 宇文化及發動政變弒殺隋煬帝後,隋朝有沒有忠臣與叛臣叛軍鬥爭?
    (楊廣,宇文化及)裴虔通經常在皇帝身邊行走,在這場政變中充當的是內部接應的角色。作為叛軍內應,他是隋煬帝身邊的內鬼。當得知宇文化及主導的政變發生後,雖然年老體衰,但是蘇威的頭腦並不糊塗,明白只有第一時間去表忠心,才能避免殃及池魚。於是,蘇威趕緊去拜見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見這位老臣風塵僕僕而來,也很意外,但是出於拉攏有名望的大臣、減少政變後的阻力著想,他也趕緊俯身行禮。這樣一來,二人算是站在了同一條船上了。蘇威的一顆心總算是落地了,長出一口氣:身家性命無憂也。
  • 金庸筆下的「輕功第一」是誰?
    在《百問金庸》中,金庸先生本人也認為韋一笑是筆下人物中輕功最好的。有人問:"在所有的輕功身法中,何者是金庸您認為最上乘最快跑最遠的?」金庸:「韋一笑吧!我想他的輕功最厲害。"金庸己經明確說了,他心目中輕功的第一人是青翼蝠王韋一笑,那麼我們只需要分析有沒有人比他更強就行了。金庸小說中輕功的定義其實很複雜,跳高、跳遠、閃避、卸力、突然啟動、急加速、長途奔襲都囊括其中。
  • 室內養花,就養4種「空氣衛士」,人稱天然淨化器
    導讀:室內養花,就養4種「空氣衛士」,人稱天然淨化器文/盆栽小棧家居環境中,有一種無形殺手,它就是裝修汙染。一說到裝修汙染,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甲醛、苯等家具釋放出來的有害氣體。現在的裝飾裝修風格,說白了就是靠軟裝。而軟裝就是揮發甲醛的第一大汙染源。面對室內的這些健康殺手,我們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所以空氣淨化器、新風系統應運而生。但是對於不少人而言,不管是空氣淨化器還是新風系統,都會付出高昂的成本。所以最後不得不選擇放棄。其實室內的空氣汙染問題,也可以用低成本的方式來解決。
  • 金庸、古龍、溫瑞安武俠小說中輕功絕頂的三個人,第一是非他莫屬
    當代武俠小說就是成人的「童話世界」,它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在文字中體會到現實世界沒有的快意恩仇。給予我們精神的寄託。輕功是我們孩童時的夢,我們都幻想著能飛簷走壁,身輕如燕。今天我們盤點武俠小說中「輕功」最高的三位大俠,他們各自出自金庸、古龍、溫瑞安筆下。
  • 隋煬帝最後的日子(寧欣)
    以西北關中之地為立國根本的隋煬帝,離世和葬所都在風月無邊的揚州;沉湎於江南溫柔之鄉的陳後主,卻長眠於荒冢漫坡的洛陽邙山。隋煬帝,姓楊名廣,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次子,在弒父殺兄的疑雲中,登上帝位。隋煬帝繼承其父文帝楊堅家業,積聚了大量財富,隋亡時,「天下儲積,可支五十年」,正如宋人所云:「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同時,也因三徵高麗、三遊江都、屢起興造、徵伐不已、不恤民力而引發內叛外亂,在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和各地貴族軍閥群起割據的夾擊中,他即位短短十四年,盛極一時的隋王朝便土崩瓦解, 隋煬帝本人也命喪江都。
  • 童林轉大樹的功夫是一流輕功?看看可比肩凌波微步的三種上乘輕功
    在三月三亮鏢會上,童林在臺上獻了三種絕藝,第一種便是他的看家本事八卦柳葉棉絲磨身掌,第二種是兵器上八法神鉞的絕招,第三種是童林壓箱底的輕功分身化影。智亮把以前用的不起眼的掌法運用到九星連環步之中迅速成在江湖上成名,他久闖江湖未有人能破了他自創的九星連環掌,由此可見這九星連環步在輕功上的優勢已經到了可以彌補招數上不足的地步,不得不說這九星連環步是武林中一流的輕功。
  • 《水滸傳》中,戴宗的「神行術」算是輕功嗎?為什麼?
    他的快速行走的本事,既不屬於武林中的輕功,同時也不是一個奔跑健將,而是一種法術。原著裡是這樣說的,而央視版的電視劇《水滸》也沒有迴避這一點。他原是江州牢城裡的一名兩院節級,早年間就跟梁山上的吳用相識,在宋江被發配江州牢城之時,吳用介紹此人與宋江,並修書一封。當時吳用是這樣對宋江說的:「此人姓戴名宗,人稱戴院長,為他有道術,一日能行八百裡,人都喚他做神行太保。」
  • 第一人稱小說創作利弊
    第一人稱小說和第三人稱小說之間的區別直接反映在它們賺取的稿酬收益上。性價比高的還是要屬第三人稱小說。許多以寫第一人稱小說而聞名的作者常說,如果你的第一人稱被第三人稱代替,效益將會大大增加。什麼是第一人稱小說?主角使用「我」的視角和語氣來描述場景並進行對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即使是不合理的,那也是真實發生的。
  • 武功西塬上的「隋煬帝」墓埋的是隋煬帝嗎?
    從武功鎮(1961年以前武功縣治所地)向西上一個黃土塬,再繼續向西南走6公裡左右,在洛陽村和羅家堡村之間有一座古墓, 墓冢為黃土堆砌的圓形土丘,高約5米,直徑10餘米,當地人稱
  • 隋煬帝死後隋朝並沒有結束
    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弒殺後,宇文化及立隋煬帝的侄子楊浩為帝,但由於當時混亂割據,隋朝幾乎同時又後先後由兩位楊廣的孫子楊侑和楊侗繼位,此二人雖然是被李淵和王世充脅迫著,有其名而無其實,但也不能說不存在。其中,楊侑於公元617年,李淵攻入長安後被立為皇帝,但第二年就遭廢黜。
  • 隋煬帝為何困死江都:是關隴的背叛,還是可汗的陰謀?
    問題如下:回答如下: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有讀者以為是要討論關隴貴族與隋煬帝的矛盾,其實不然,在這篇文章中,會涉及到隋煬帝的戰略布局,涉及到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的原因,卻並不會涉及到關隴貴族,希望不會讓你失望。
  • 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視角的「陣面對決」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疑問主要在於遊戲中玩家可以自由地在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視角之間進行切換,而兩個不同的視角也會為遊戲形成截然不同的遊戲體驗,只從數據層面進行統計,習慣使用第三人稱的玩家數量貌似要更多,那麼究其根本,是什麼原因導致玩家們更加傾向於第三人稱視角呢?
  • 霍建華、張國榮及迪卡普裡奧的外號及來歷
    比如《笑傲江湖》的田伯光,很難記住,但如果加上一個外號「萬裡獨行」,你就很容易記住,而且知道這個人輕功非常好。事實上,當某個具體的個人,可以提取、萃取和抽象為一個符號,說明,這個人是具備獨特性的。一個極具個人特徵的外號,是這個人的活名片,在信息社會是核心競爭力之一。
  • 燕子李三真的會輕功嗎?他本人的大腿,讓我們看到傳統武術的魅力
    他的輕功十分了得,經常飛簷走壁地作案,並且會將一隻事先折好的燕子放在現場,表明自己「明人不做暗事」,因此江湖人送外號「燕子李三」。 李鴻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只做劫富濟貧的買賣,將偷盜而來的錢財悉數用來救濟窮人,而自己的親人卻因為沒錢看病而死。
  • 虐民獨夫隋煬帝,竟然也有嚇得失聲痛哭的時候?
    隋煬帝雖然怕死,但是腦子並不傻,若在平時有人讓他去冒生命危險,他肯定不願意,現在不一樣了,若是被東突厥騎兵攻破了城,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他楊廣。於是,他帶著最疼愛的小兒子趙王楊杲前去勞軍。結果才到城門下,還未及登上城頭,突厥騎兵又攻來了。雙方打得難解難分,戰況異常慘烈。
  • 武俠劇中的十大輕功高手,風神聶風進不了前三,石破天排第一?
    4聶風出自:風雲雄霸天下聶風修煉的武功叫做風神腿,集合了輕功和攻擊於一體,威力不凡。不過雄霸對他留了一手,雖然如此,聶風還是在江湖中闖下風中之神的美名。後來他自己補全了風神腿後面的招式,其輕功更上一層樓。聶風以風神為稱號,足見其輕功絕非浪得虛名。
  • 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控制十萬驍果軍,為何最終慘敗?
    大業十四年(618)三月,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殺。驍果軍將領司馬德戡夥同宇文智及等人,利用眾多驍果軍將士渴望西歸的心理,將西逃計劃演變為兵變事件,並奉宇文化及為主,宇文化及以蕭皇后的名義立秦王楊浩為帝,自稱大丞相、總百揆,率領十多萬部隊裹挾楊廣的六官嬪妃、傀儡皇帝以及文武大臣踏上了西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