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釋放幹事活力 創新驅動高質發展——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20-12-11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冰珂

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平頂山高新區」)初創於1992年8月,1995年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區,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

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任務越來越重,高新區出現了「小馬拉大車」的困境。2018年,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被確定為平頂山市重點推進的四項改革之一,圍繞「放權、擴圍、搞活」,按照「檔案封存、全員聘任、以崗定責、績效考核」原則全面啟動。

高新明天會更好

兩年來,平頂山高新區幹事創業環境不斷提升,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產業投資窪地逐步形成,在國家高新區排名中晉升21個位次,被科技部作為成功典型在全國推介,在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推進會上做典型發言,相關經驗成為平頂山乃至全省創新發展的典型示範。

體制改革 激發活力,破解「小馬拉大車」困境

2013年平頂山高新區實行區域管理後,各項經濟指標在全市排名逐年躍升,發展勢頭良好。但高新區作為派出機構的性質與其經濟社會管理事務全覆蓋之間的矛盾卻日益突出,倒逼高新區急需一場徹底的放權改革。

2018年,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將高新區的改革確定為全市重點推進的四項改革之一,出臺了《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暫行規定》,明確以「應放盡放、能放必放」為原則,賦予高新區市、區兩級經濟、行政、社會管理權限。

生態宜居高新區

此外,平頂山市政府出臺了《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多園」管理辦法(試行)》,以高新區為主體,統籌配置全市優勢資源,推動基礎設施、平臺、技術、人才、項目、資金等要素流動和資源共享,形成共贏發展模式,最終實現縱向聯動發展、橫向輻射帶動、相互協調配合的發展格局。

賦權後,高新區擁有了完整的促進產業發展和投資服務的權力,以及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所需要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權力。他們秉承「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的理念,不斷深化各項制度改革,釋放「放管服」改革紅利:

——建立「大部制」,構建權責清晰、精簡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圍繞服務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核心目標,將原有22個工作機構調整為10個內設機構,形成「部門—科室—崗位」三個層級扁平化管理架構;構建「小政府、大服務」的體制格局,形成「管委會+園區+公司+平臺」的運轉體系,精簡機關人員,充實一線力量,構建起「最接近發展需求、最有效率」的管理體制。

——全員聘任,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打破行政事業、編制內外身份界限,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到一般工作人員,全部通過公開競聘、雙向選擇、社會招聘等形式上崗,一批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的幹部走上領導崗位;招聘了142位高學歷、年富力強的人才,進一步優化了幹部結構,打造出一支思想解放、敢為人先、業務精良、作風過硬的團隊。

——績效考核,激發乾事創業激情。高新區率先引入KPI考核體系,堅持考核目標和發展目標銜接、部門目標與整體目標銜接、績效激勵與人員權責銜接,強化目標的引領作用和考核的導向作用。通過績效考核,給各部門「排座次」,給全體工作人員「定格次」,通過獎先懲後,實現人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平頂山高新火炬園

——打破「平均主義」,建立全員績效工資薪酬體系。根據崗位責任大小、承擔任務輕重設定不同的價值係數,並向基層一線、經濟戰線傾斜;設立可衡量、可比較、能定責、可追責的考核指標,形成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方式;科學考量、動態掌握部門和個人的工作實績,將考核結果與個人薪酬收入、評優評先、崗位變動等掛鈎,全面激發乾事創業活力。

科技創新 引育並重,打造高質量發展「火車頭」

11月27日至29日,平頂山「鷹創華夏」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尼龍城」專場活動舉行。活動由平頂山市人民政府主辦,平頂山市科學技術局、平頂山高新區管委會、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共同承辦,旨在聚集和整合各種創新創業資源,搭建服務創新創業的平臺,打造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

創新驅動發展。平頂山高新區堅持把提升區域創新能力作為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堅持「創新無處不在,創新人人可為」,以培育引進創新引領型企業、平臺、人才、機構為抓手,不斷增強區域競爭力。

培育科創主體,增強科技創新實力。高新區深入推進高新技術企業量質「雙提升」工程,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梯次培育機制,聚焦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的高成長型科技企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打造支撐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生力軍。截至目前,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通過75家,連續兩年遞增,年均增長率達到84.7%,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4家,年均增長率達到60%。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以來,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增速和增量均居全市第一。

機器人來幫忙

搭建高層次平臺,服務科技創新。去年以來,華興浮選公司先後獲批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高新區持續做大做強「雙創」平臺載體,推動眾創空間、孵化器提質擴容,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雙創孵化鏈條。目前,全區已建成各類創新創業載體6家,分別為1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平頂山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平頂山高新火炬園孵化器,3家省級眾創空間平頂山高新區眾創空間、豬八戒網平頂山八戒工場、芝麻粒平頂山眾創空間,1家市級星創天地榮騰生態農林星創天地,其中,2020年新增2家創新創業載體,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平頂山高新火炬園孵化器,1家市級星創天地榮騰生態農林星創天地。截至今年9月底,全區當年新增孵化企業199家,2019年當年新增孵化企業158家,同比增長25%。

用好人才資源,賦能產業創新。該區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大力引進集聚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其中平頂山市神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秀雲被評為「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獲得河南省財政廳中原院士基金40萬元;持續健全人才服務體系,營造良好氛圍,用精細化、高質量的服務溫暖人心、禮遇人才;在全市率先開展「鷹城英才」分類認定,認定各類高層次人才44人,以政策獎補動員企業發揮引才主體作用,打通人才政策服務「最後一公裡」。

伊頓公司

厚培智慧財產權沃土,激發創新發展動力。該區以創建專利導航實驗區為契機,加強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建設,實施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推進計劃,鼓勵專利權人積極申報專利並努力促進專利成果轉化。截至目前,高新區專利保有量已突破2800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突破1000件,當年發明專利授權數達220件,企業萬人當年發明專利授權數達73件,高於全國高新區平均水平。

優化科技服務,營造良好創新生態。高新區選派熟知科技創新政策的工作人員擔任首席科技服務員,了解企業運營情況、科創現狀和研發動態,宣傳惠企政策,引導企業完善研發體系;組織企業與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務機構和職能部門的對接、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創新需求;為園區初創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送政策、送服務,加速打通科技創新政策落地「最後一米」。

2019年,在國家高新區的綜合評價排名中,該區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由102名提升至96名,可持續發展能力由77名提升至55名,綜合排名由2018年的107名提升至98名,首次挺進國家高新區100強,實現「連續兩年,每年提升9個位次」的高速發展。

經濟發展 貼心服務,創造項目建設的「高新速度」

從3月底籤約到4月底開工,再到9月底深加工車間建成交付,位於高新區的平煤隆基年產3000萬套光伏組件材料項目實現了當年洽談、當年籤約、當年投產,再次創造了項目建設的高新速度。

忙碌的物流機器人

高新速度還體現在:26天完成了該項目326畝土地徵遷和93戶村民的拆遷補償工作;23天解決了9個村及周邊企業因水廠拆除的吃水問題;水電氣暖及周邊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齊頭並進,不到5個月的時間,提前高質量完成深加工車間的建設任務。

重大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高新區高度重視每一個項目,實行「一個重點項目、一個服務專班、一個專人跟進」的「三個一」服務機制,每周定期組織召開現場推進會,每周進行督導,每周編發一期工作簡報,明責任、定節點,倒排工期,全力以赴,克難攻堅,全力服務項目落地。

高新區依託產業和地理共建,合理劃分出創新創業服務園區、尼龍新材料產業園區、皇臺產業園區、電氣裝備產業園區、臨港物流產業園區、沙河產業園區等,剝離鎮、街道辦事處的經濟發展職能,由園區負責對接服務企業、推動創新創業、發展特色產業、促進投資增長,形成了大招商、大服務的發展格局。

結合產業基礎和發展方向,高新區繪製完善了電氣裝備和尼龍新材料產業「四張圖譜」,大力開展「四個拜訪」,先後赴浙江亞特新材料公司等50餘家知名企業開展招商考察活動,拜訪了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等商協會,走訪了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與埃克賽姆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等40餘家重點企業進行了對接。2020年1—10月份,高新區共籤約億元以上項目20個,籤約金額74.15億元,其中17個已開工,落地開工的比例達到85%。

即便是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高新區仍堅持「項目為王」理念,通過網上招商、線上簽約的方式,成功籤約小型掘進機研發及生產、高低壓開關設備及高低壓成套電氣設備生產、環保設備及實驗分析儀器儀表技術開發、生物科技領域技術諮詢服務及開發等20個項目,總投資53.1億元。

幸福高新人

如今,以尼龍新材料產業和電氣裝備製造為主導的產業集群不斷壯大,以商貿、物流等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勢頭迅猛,以改性尼龍、工程塑料、特種尼龍、高端服裝等為主的尼龍織造產業園正在建設……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高新區逐漸成為平頂山市新的增長極。在平頂山市三季度「四比四看」活動綜合考評中,高新區獲六區第一;2020年1—10月份,高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市重點項目完成進度全市第一。

產城融合 以業興城,建設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

初冬的高新區,仍然處處都是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塔吊高矗,機械轟鳴,挖掘機、運輸車往來穿梭,施工人員頭戴安全帽忙著施工。兩年來,該區搶抓重大機遇,持續開展城市建設攻堅行動,城市面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高新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湛河、沙河穿境而過。但曾經由於起步晚、起點低、欠帳多,導致城市建設落在了後面。打造一個「產城融合、功能完善、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既是人民需求,也是時代使命。

高新區精心編制了三年建設計劃,涵蓋區域規劃、道路修建、園林綠化、要素保障等近40個項目,並結合中國尼龍城建設,申報了總投資78.69億元的城建重大項目,對全區城市建設和公用設施建設進行謀劃——

以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導,建設平頂山市東部副中心、平葉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打造國家級現代化高新城市;通過市場化運作,加快產城融合進程,打造產業支撐有力、山水園林宜居、歷史文化厚重、城市風貌鮮明的區域性中心城區。

如今,湛河兩岸,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條條大道四通八達,一幅天藍、水清、地綠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徐徐展開——

城區更綠了。今年以來,高新區新建10個街頭公園遊園,打造綠化達標道路,增加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隨著道路綠化逐步完善,城市的綠色越來越多、景觀越來越美,街頭遊園景觀明顯提升,成為群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道路更暢了。該區不斷完善路網布局,打造貫穿南北、連接東西的市政道路網,方便了群眾出行,提升了城市氣質。每當夜幕降臨,一條條街道華燈齊放,造型各異的LED路燈,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民生更實了。隨著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項目的推進,回遷村民們陸續搬進路暢燈明、鳥語花香的現代化小區,周邊配套有學校、醫院、菜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編輯:王超越

相關焦點

  • 奎文經濟開發區深化改革創新機制賦能高質量發展
    省重大建設項目、林德液壓精密智驅動產品項目於2月22日啟動拆遷,5月18日開工建設,10月18日即實現首件產品下線……頂著疫情期間的重重阻力,奎文經濟開發區攻堅克難,從動遷到投產達效,僅用了八個月時間,展現了「三個月開工、五個月投產」的開發區「新速度」和深化改革創新產生的明顯成效。
  • 【領航新徵程】廣州開發區:昔日改革試驗田,今朝創新主戰場
    昔日改革試驗田,今朝創新主戰場——廣州開發區的創新驅動發展實踐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王忠耀    2017年12月7日,總規模達100億元的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在廣州開發區籤約落戶。
  • 「創新」基因賦能高質量發展 ——南陽高新區創新謀發展走筆
    尤其是「十三五」以來,按照「圍繞產業建園區、依託園區上項目」的工作思路,聚焦園區、企業、項目三大重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培植特色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產城融合、資源集約、區域協調的創新型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沉甸甸的數字讓高質量發展熠熠生輝:5年來,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
  • ...改革優勢全面凸顯 在全省159家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中位列第四
    近日,山東省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結果正式公布,濰坊高新區在全省159家開發區中排名第四,在全省高新區中排名第二,進入全省開發區第一序列。成績的取得,源於濰坊高新區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契機,全面重塑管理體制機制,激活幹部幹事創業激情,全方位創新服務舉措,不斷激發發展活力,該區黨員幹部「不待揚鞭自奮蹄」,人人爭當項目建設「特戰隊」、「雙招雙引」排頭兵,勇闖改革創新「試驗田」,形成全員奮力爭當全市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領頭羊」的良好發展態勢。  幹事創業「動力源」全面激活。
  • 河南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將全面推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石可欣  促進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開放型經濟……開發區目前已成為各地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10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專題新聞發布會。
  • 濰坊市奎文經濟開發區深化改革強主業 創新機制促發展
    中宏網山東12月16日電(記者 孫鑫) 今年以來,濰坊市奎文經濟開發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部署,全面完成35項改革任務,通過聚焦主責主業、完善市場運營機制,增強了開發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體制機制活力,在產業升級、項目建設和園區運營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 山丹縣全面深化改革釋放發展活力
    山丹縣堅持把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之舉,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著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各項改革任務紮實推進,充分釋放了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 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化三制」激發內生發展活力
    肇始於2019年年底的「三化三制」改革再次在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掀起波瀾。該開發區在2017年「三化三制」改革的基礎上,重點從強化黨建引領、理順體制機制、優化機構設置等10個方面狠下功夫,為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剔除了束縛發展的繩索,激發更高水平內生發展活力。  突出黨建引領,組織建設添保障。
  • 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 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 面向全國...
    近年來,天津港保稅區按照「依託兩港、開放引領、創新經濟、產業升級、高水平建設宜業宜居國際生態活力新城」的發展思路,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自貿試驗區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等重大戰略機遇,著力引進高水平重大項目、龍頭項目和高端產業鏈配套項目,打造出民用航空、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海洋經濟、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等7大產業集群,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
  • 泰安東平縣經濟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側記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1日訊開發區是經濟發展的主陣地、「雙招雙引」的主戰場、新舊動能轉換的聚集區、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今年以來,縣經濟開發區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聚焦經濟發展主責主業,推行『黨工委(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取消編制管理,建立崗位績效薪酬體系,通過嚴格的考核,真正實現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升能降和「減負增效、瘦身健體、穩步推進」改革目標,唱響了一曲革新「主打歌」,進一步增強開發區功能優勢,改出了動力、改出了活力、改出了精氣神,宛如一個精美的新釉,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 河北省唐山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四個新提升」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年來,唐山市堅持將科技創新作為奮力實現「三個努力建成」和「兩個率先」的重要支撐,作為大力推進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的迫切需要,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本抓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全市科技事業實現了「四個新提升
  • 籌建江蘇省興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這美麗的春天裡,近10萬戴南人民正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大筆縱橫描繪新一輪發展的藍圖。1月2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籌建江蘇省興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覆》。
  • 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9月30日,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召開省委巡視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省紀委監委第三監督檢查室主任鄭洪華蒞會指導並作點評講話,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曉主持會議並作會議總結。高新區黨工委班子成員參加會議。
  • 連雲港5家企業入選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瞪羚企業
    【連網】昨日,筆者從市科技局獲悉,根據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關於發布2020年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評估結果的通知》,我市5家企業入選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瞪羚企業,分別為連雲港潤眾製藥有限公司、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宇田醫藥有限公司、江蘇諾泰澳賽諾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連雲港騰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釋放發展活力!龍口經濟開發區探索「企業領建區中園」新模式
    龍口經濟開發區管委決定,放權給道恩集團進行開發整治和公共設施建設,全面完善園區內道路、供水、供電、燃氣、蒸汽、汙水等基礎設施。目前,園區已發展為年產值44億元的綜合園區,實現了生態治理和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多元化投資發展區中園,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有利於全區發展。」龍口經濟開發區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釋放經濟開發區活力和發展動能,靠機制體制創新。
  • 聚焦「三鏈融合」 打造雙創「升級版」 ——開發區·鐵山區科創...
    生產信息化、智能化到產品精細化、高端化,東貝機電是強化創新驅動、助推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縱觀開發區·鐵山區的發展脈絡,科技創新一以貫之:從鹽鹼荒灘到湖北省第二家獲批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從「鋼鐵糧倉」到「世界鐵城」;從全市首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誕生到省級及以上研發平臺累計50家、重點雙創平臺4家。開發區·鐵山區「科技棋子」越下越活,創新基因活力迸射。
  • 火炬開發區建區30周年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舉行
    30年來,火炬人秉承「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大膽探索、開拓進取,火炬開發區從一片荒地灘涂建成了一座充滿創新活力、產業興旺、人才集聚、環境優美的高新技術產業新城,闖出了一條體制創新、園區建設、產業轉型的特色路子,一度創造了火炬速度、火炬模式、火炬效益、火炬品牌,為中山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作出了特殊重要貢獻。
  • 惠安科技創新驅動 釋放發展新活力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近年來,惠安縣強化實施科技創驅動,大力培育創新主體,扶持創新項目,搭建創新平臺,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力促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擴增量 大力培育創新主體 科技創新是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
  • 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踐行新發展理念促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
    加快推進五項改革創新舉措 (一)探索新型產業促進機制 建設一區五園產業協同招商和服務網絡。 (二)優化園區管理體制機制 落實「市統籌、區建設、齊分享」的機制體制安排,以及「三專、三不變」的原則要求,進一步強化佛山高新區管委會統籌高新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重大項目、總體形象、開發建設等方面的職能。優化完善各園管理局的管理體制機制,強化屬地建設發展主體責任,激發各園發展動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