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複印報刊資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2020年第五期擬用稿的欄目名稱、作者、單位、文章標題及來源刊信息如下:
理論探討
◎沈壯海,王芸婷(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來源刊:《思想理論教育》
◎孫蚌珠(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疫情防控戰爭彰顯出的制度優勢、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和大國擔當
來源刊:《北京教育(德育)》
◎艾四林(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將抗擊疫情生動實踐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
來源刊:《北京教育(德育)》
◎何虎生(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講好「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助力打勝防控疫情阻擊戰
來源刊:《北京教育(德育)》
◎馮秀軍(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要引導學生讀懂中國「戰疫」這本教科書
來源刊:《北京教育(德育)》
◎馮務中(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淵源
來源刊:《思想教育研究》
◎高繼文(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從新時代歷史方位深化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來源刊:《理論與改革》
◎孫力,田志軒(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時代使命
來源刊:《思想理論教育》
◎許瑞芳,張志恆(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論愛國主義與愛國社會主義相統一
來源刊:《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課程建設
◎楊增崬,張明達(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背景下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資源共建共享論析
來源刊:《思想理論教育》
◎王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幾點思考
來源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鄭崇玲(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歷史考察
來源刊:《中國高校社會科學》
課程教學
◎陳金龍(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闡釋國家制度優勢
來源刊:《教學與研究》
◎趙勇,趙曉慧(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集體備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理路
來源刊:《思想理論教育》
◎馬秋麗(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性提升的困境及化解
來源刊:《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柴素芳,程雪敏(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微電影教學美育功能三論
來源刊:《思想教育研究》
◎徐玉祺(安徽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留白」藝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四維應用探析:基於互動課堂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踐
來源刊:《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隊伍建設
◎劉書林(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試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科學世界觀方法論的修養
來源刊:《文化軟實力》
◎朱小娟(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提升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前提性思考
來源刊:《文化軟實力》
◎陸樹程,李佳娟(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論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培養的思維模式
來源刊:《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經驗交流
◎鄧喆(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生因材施教計劃的探索與實踐:以清華大學「林楓計劃」為例
來源刊:《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劉富勝(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教學的「三全」模式構建及其應用研究
來源刊:《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註:最終結果以正式出版的紙質期刊為準)
| 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作者 |
▼
尊敬的作者:
您好!若您的文章被《複印報刊資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全文轉載,但未收到樣刊,敬請與人大書報資料中心稿酬室聯繫稿酬事宜。
聯繫方式>>
電話(作者服務部):010-62515937/3249
郵箱:zzjlb3156@163.com
樣刊寄送流程說明>>
作者俱樂部的老會員:刊物出版後第二個月月底前平郵給作者;
未填過會員表的作者:讀者服務部寄送會員登記表,接到作者反饋後第二個月月底前平郵給作者。
如有其他疑問,敬請聯繫編輯部,電話:010-82504450-2137。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編輯部
推薦關注
『壹學者思政研究』
▼
「壹學者思政研究」是為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的學人而建。日常發布《複印報刊資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擬用目錄、精選文章,以及高校思政課的前沿動態、研究課題、教學指導等內容。
《複印報刊資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現已開通,歡迎您關注!
原標題:《2020年第五期擬用稿目錄 |《複印報刊資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