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獨特的民族特徵

2021-02-08 吉祥滿族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

 

滿漢長期雜居共處,相互耳濡目染,彼此習俗融合,是滿是漢確實不太容易分辨了。於是,有人說:「滿族人似乎已經沒有什麼自己的民族特點了」。其實不然,滿族的民族特徵還是很突出的,在很多方面與漢族的區別還是較大的。

      

    一、查閱譜書是滿是漢一目了然  

清代中葉,直至民國年間,滿族人家修譜、續譜的習俗一直沿襲不斷。滿族人早年的家譜大都運用滿漢兩種文字。一部譜書就是一部家族簡史,查閱譜書自然會找到最準確的依據。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有些人家譜書已失,可以找其家族中最年長者詢問,一般都可以追查到家譜。漢族也有家譜,但決不用滿文,所記內容和形式與滿族家說為也不一樣。

   

    二、對父母的稱謂滿漢截然不同  

過去滿族人對父母的標準稱謂為「阿瑪」、「額娘」。民間稱謂為「瑪瑪」、「訥訥」。漢族人稱父母為「爹」、「娘」或「爸」、「媽」。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滿族人多數也稱父母為「爸」、「媽」了。但在建國前,滿族稱「爸」、「媽」的絕對沒有。可以問其長輩人,在建國前對「他(她)」的我、父母怎樣稱謂。

   

    三、問其祖籍便可知其民族

阿城或阿城周邊的滿族,無論是拉林一帶南八旗、楊樹一帶西八旗,料甸滿族鄉一帶東八旗,蜚克圖和新鄉接壤一帶北八旗,還是城中的滿族人,或是從外地遷入調入的滿族人,追宗朔源其祖籍都源於兩地,一是部分女真人在前金這前未隨完顏部進關,一直在此地居住,問其祖籍,他(她)們便回答是坐根滿族,也有的人回答我們八輩子之前就是坐地戶。二是大部分滿族人都於乾隆、嘉慶年間從北京遷來拓墾戍邊的,問其祖籍,大部分人便回答:「北京順天府宛平縣轆轆把街、朝帽胡同」。也有少部分人直接回答:「祖籍是長白山」的。因為長白山是滿族的發祥地。凡漢族皆稱祖籍山東、河北、江蘇等省份。因為當東北漢族,其祖先大多是從山東、河北、江蘇等省份闖關東遷移而來的。

   

    四、問其旗籍便知是「旗」、還是「民」 

八旗是滿族集政治、軍事、生產為一體的社會組織。八旗即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除坐地滿族外,每個滿族人都編入八旗組織之中,因此上年紀的滿族人都能回答自己的旗籍。未入旗的漢族人,沒有旗籍。「旗人」管漢族人稱為「民人」。

   

    五、問其祖先姓氏便能認定是滿是漢 

辛亥革命後,滿族人複音老姓雖然都已冠以單音漢姓,但大多數都不忘祖先姓氏,或靠口傳,或寫於譜書。滿族在有八大姓:即佟、關、馬、索、齊、富、那、郎。以上八姓,謂之從龍八戶。這八大姓氏滿族複音老姓分別是:佟即佟佳氏。關即瓜爾佳氏。馬即馬佳氏。索即索綽絡氏。齊即齊佳氏,但也有姓喜塔拉氏的。富即富察氏。那氏屬以部冠的姓,屬葉赫部的則是葉赫那拉氏,屬輝發部的則是納喇氏。以上兩個滿族複音老姓改漢單音姓名都姓那。郎即鈕鈷祿氏(也有直接姓鈕的)。

   

還有肇、金、洪、即愛新覺羅氏。舒姓即舒穆祿氏。祖姓即薩克達氏。費姓即費莫氏,章姓即章佳氏。南姓即納拉氏。董即董鄂氏。趙即西林覺羅氏,也有姓愛新覺羅氏或伊爾根覺羅氏的。郭即郭洛羅氏,敖即敖濟氏,戴即達爾充阿喜氏。何即赫居裡氏。紀即錫瑪喇氏。唐即他塔拉氏。汪或王即完顏氏。杜即都善氏。蘇即蘇爾佳復氏。奚即錫克特禮氏或奚沙氏。張即張佳氏。孟即英爾哲墨克勒氏。曹即索綽羅氏。楊即易穆查氏。陳即陳佳氏,吳即烏蘇氏。伊即衣察氏等。漢族所姓均為百家姓,而沒有滿族複音老姓。

   

    六、看其供奉祖先位置,滿漢各不相同

滿族人尊西,因為西方象徵至貴和首要,所以滿族人將祖先神龕(神板和祖宗板)供奉於西牆之上。而多數漢族人祖先供奉於北牆下供桌上。

   

    七、問其祖先業績,滿漢回答各異  

滿族大多是隨順治入關,滿族人說成是隨龍入關。清朝時旗人的男孩下生後就登記在冊開始吃俸祿,因為八旗「全民皆兵」,多有為開拓疆土,奠定我國版圖的戰史,什麼薩爾湖之戰、隨龍入關、平定三藩叛亂等等,都一代一代往下傳,後人不忘祖先的業績。漢族並非八旗,也無此種歷史。

   

    八、問其祖先遷移史,滿漢也不一樣  

東北滿族,大多「隨龍進關」又於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重新拔回東北,屯墾戍邊,安家立業。漢族祖輩多是從山東、河北、江蘇、河南、安徽等省「一擔挑(子女及全部家擋)」闖關東來到東北落戶。

   

    九、問其祖先傳說,滿漢回答不一  

滿族廣泛流傳並且世世代代傳頌本民族的《長白仙女》等傳說和關於老罕王(努爾哈赤)腳下七個紅痦子,烏鴉大救駕、義狗救主,怎樣挖捧槌,怎樣起兵伐明,建立大清國等口碑文學,並以此作為本民族自豪感的象徵。漢族則把這些傳說和口碑文學看作是滿族的故事。

   

    十、看其老年婦女的穿著打扮,滿漢也有很多不同  

滿族婦女,因男人出徵爭戰,家裡生產生活等,所有出力氣的活計和事務,全由婦女承擔,所以滿族婦女不裹腳,全是天足。滿族婦女過去都佩戴頭飾,辛亥革命後,雖然不配戴頭式了,但滿族老太太,把「疙瘩鬏盤」在頭頂上,穿帶大襟的布衫或旗袍,系褲腳,腰揣手巾,手拿長杆大煙帶,給人以乾淨利嗦的感覺。漢族老太太,過去講究秀女三寸金蓮,多數都是裹腳,頭髮「疙瘩鬏」梳在後腦勺的下側。

   

    十一、問其都禁忌什麼,更能看出滿漢不同的風俗   

滿族人忌食狗肉,忌用狗皮用品,忌戴狗皮帽子。滿族人家都願意養狗,但絕不殺狗,只能在狗自然死亡後,找個合適的地方深埋。這些不是什麼宗教信仰,而是為了對狗的報答和紀念,因為在滿族民間留傳著「義狗救主」的傳說。還有滿族的祖先依山傍水,是魚獵民族,在狩獵生產中,狗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狗非常忠於主人,無論家貧與富,看門護院,圍獵警衛,都忠於職守,所以滿族忌殺狗和忌吃狗肉等。

       

滿族人家忌坐西炕。過去的滿族人家,西屋除有南北炕外,還有條窄西炕,俗稱「萬字炕」。西牆是供奉祖先的地方,而西炕上有供桌,如果坐在西炕上,是對祖先的在為不敬。

   

    滿族人家忌提馬鞭者、穿孝服者進屋,如果這種人有事,只能把人叫到邊說話。漢族人家沒有以上那些忌禁。

   

    十二、聽其談話方言、口語、滿漢也有差別  

年齡銷大的一些滿族人,在表示同意、贊成、答應時都會隨口而出「嗯吶」(實際上是嗯吶的嗯的變音,發音時,舌尖舔上牙裡根,嘴唇微張,然後鼻子發出:「嗯」音形成的音,這個音後加吶。到目前為止,這個字從的有字典上都查不到,也無法用漢語拼音標註)。如果讓別人幹什麼或取什麼東西、辦什麼事、表示要趕緊、加快速度就說:「嗎溜的。」滿族人管饅頭、花卷餅子等乾糧都統稱為「餑餑」。管糕點、點心叫「薩其瑪」。管抹布叫「搌布」。滿族人管人參叫「棒槌」,管上山採人參的人稱「放山人」。管打獵稱「打圍」。管大衣叫「大氅」。管骯髒叫「埋汰」,管屋內的間壁牆叫「排叉」,把做什麼不認真的瑪唬說成「喇唬」,管不勤快不整齊不利嗦說成「懶散」(應讀成陰平lan

san),管打扮稱「扎咕」。管今天說成「今兒個」,明天說成「明兒個」,後天說成「後兒個」,大後天說成「大後兒個」。管老鼠叫「耗子」,管相互說話叫「嘮嗑」。管什麼時間說成「多咱」。管蜻蜓叫「瑪螂」。管豬的大腿股骨叫「哈拉巴」。管豬羊的腿關節骨叫「嘎拉哈」等等。漢族人一般沒有以上那些口語方言.

   

    十三、看其平時飲食習慣滿漢也有好多不同  

東北的滿族人與漢族人,在飲食習慣上融合較大,但也有好多差別。滿族人家來貴客,由男主人按輩份,對等陪客,女主人必須熱情周到的站立服務。將飯桌放好後,先請客人坐正坐(上坐),而且必須當著客人面將桌子再擦一便,然後才能擺好碗筷,先上四個壓桌碟,接著才能兩個兩個的上菜,菜必須是雙兒,絕不出單兒。用好菜好酒待客。必須是滿杯酒半杯茶。吃飯時用上碗給客人盛飯,而且只能盛大半碗。待客人將自己碗中的飯要吃沒時,及時往碗裡續。滿族人家在春夏季節普遍都做豆汁,當作飲料,麵食較講究的有粘豆包、甜餅子、黏糕。豆面卷子、鍋出溜兒(也叫牛舌餅)等餑餑。春種夏鋤時候的主食大多是粘豆包、黃麵餅子、黏糕再配上苞米或小米水飯。臘月初八都喝「臘八粥」,並用「臘八粥」祭祖。用「臘八粥」供於果樹。過去滿族人家下盤醬,就是現在做大醬,也都是在農曆的四月初八或四月十八下醬。滿族人家都漬酸菜。漢族人的傳統飲食習慣及待客和滿族是不一樣的。

   

    十四、對環境的要求滿族人和其它民族也有些不同   

滿族人以乾淨利嗦而著稱。滿族人對於自己所居住、生活、工作的室內外環境很講究,對裝飾、家具、物品等擺放,要求很嚴格,那種東西擺放在哪,約定俗成,不能隨意亂擺亂放,滿族老人說:「什麼玩藝兒放在哪都要有個地方」。這個「地方」意思是說什麼東西都要有自己的位置,不能無規矩,雜亂無章,隨便亂擱。比如:西牆不準貼有人兒的畫兒;西牆不準掛不值錢的擺設,都要天天擦得鋥明瓦亮。穿的鞋子不允許放到炕以上的位置。男女穿的褲子、褲頭不能掛到人頭以上的位置。被褥要疊的整整齊齊。炕面、屋地要始終保持乾淨利亮、掃地的條帚,絕不允許放到炕上。鍋碗瓢盆每餐用完都要洗擦得乾乾淨淨,並在碗架裡擺放整齊。房、屋、院、杖講究嚴實、四至、利落,絕不能糞草連門,散亂無章。正房、廂房、畜棚、廁所布局是有規矩的,不可隨意亂建。門前栽柳樹,房後栽楊樹,不能顛倒。滿族人的辦公室、桌、椅、板凳擺放規矩,桌面上的物品要始終擺放整齊,其它物品擺放都井然有序,一進屋就給人以乾淨利嗦之感。否則滿族人就會笑話你太「懶散」。其它民族了都很講究衛生,但沒有滿族人那些定律。

   

    十五、滿族人的禮節

滿族素有注重禮儀、尊老愛幼,講究禮節之風俗。

日常生活中,滿族人對長輩畢恭畢敬,在過去無論是貧富人家還是官宦、平民,都有晨昏定省的規矩,就是每天早晨起來,晚輩要向長輩請安,行磕頭禮或打千。新歲卑幼見到尊長必長跪叩首。就是小孩子們平日在家玩時長者來此也必須肅立請安,特長者走後方可再玩,否則要遭家長打罵或訓訴。小輩人到長輩家,無論年歲多大,雖然是貴客,也只能坐於旁坐。不管在什麼場合遇到長者大坐,小輩或兒孫們都不能與長輩人並肩同坐,而在一旁垂手站立。如途遇長者,必須鞠躬垂手問好。如和長輩相遇或同行,必須先請長輩先行自己跟隨其後。如果晚輩因事外出或上學一定要叩問父母,待得到恩準後方可動身,否則不可先行。

        

外出歸來不可先進自己屋內,必須先稟告長者以慰親心,獲準後方可叩謝回房休息。如果晚上回來,也要先去看望長者,如果長者已安睡,悄悄進屋,以手伸到褥子下邊試其炕涼熱,如過涼或過熱,都要採取一定措施後,然後才能自己去休息。

        

過大年時,晚輩無論男女,都要給長輩磕頭,族內的外家人,小的要給長者行打千禮,新結婚的媳婦在大年三十兒晚上必須穿戴一新,挨家挨戶給族人中長者拜年裝煙,而且行跪拜大禮,長者或以錢以物賞給。這在滿族人中是非常嚴格的禮節規矩。

         

滿族媳婦不能和公婆同桌吃飯,而孫子和孫女則可以。媳婦要垂手站在桌頭待老人和孩子吃完飯漱口後,媳婦還得給公婆裝完煙,然後才能將飯菜揀到自己屋去吃。俗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話是真的。

        

姑娘外出回家也要給長者行禮請安,女人及日常所用之禮皆請安,做法是微低頭,兩手握空拳順兩腿處自然下滑,雙膝微曲。但姑娘給母親、奶奶、姥姥等長輩請安必須頭頂其胸,表示更親近的大禮。如果平輩相見,無論男女都各用擁抱肩禮,一般兄弟姐妹間相見各用貼面禮,朋友則用擦肩禮。

        

滿族人家來客,如果長者不在家,只能男孩陪客。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敬。例如外祖父來了,按禮只由祖父或父親相陪,但都不在家,就只能由外孫子相陪,就連祖母都不能上桌,其坐次是外祖父盤腿坐正位,外孫子在左側炕邊聳拉腿而坐。

         

滿族人待客禮節也很講究。如果是長者來則先請安,然後給客人讓坐,用溫水打手巾,讓客人擦臉、漱口、再裝煙倒茶,做飯時鍋、碗、瓢、盆、勺子相磕不能出聲,否則是表示對客人不歡迎。吃飯時將桌放好,請客人坐正位,然後先用平均乾淨的搌布當客人的面再將飯桌子擦一遍,接著擺上四個壓桌碟,然後再擺吃碟和筷子。擺筷子時不當著客人面墩齊,要將筷子整齊的放在吃碟右側,粗頭向外,細頭朝桌子中間。上菜時,一回上2個菜,總菜數要成雙而不出單。四季待客的飲食有別,夏取涼、冬用熱,春秋涼熱要適中,要以禮相待,對客人遠接遠送。

         

滿族人對人名的稱呼,也很講究。對長輩不準稱名道姓,如稱名道姓會叫人訓斥「沒大沒小,不懂禮貌」。見到長輩必須按親戚或按輩份該叫什麼就叫什麼,然後請安。見到平輩或晚輩,只能很有禮貌地稱名而不道姓,然後再說話或辦事。例如:見到或招呼胡振華,只能叫振華你怎麼怎麼樣,而把姓捨去,以表示尊敬重視對方。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滿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商務合作事宜請聯繫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微信號:吉祥滿族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滿族獨有的民族特徵
  • 現在滿族的民族特徵有哪些?
    於是,有人說:「滿族人似乎已經沒有什麼自己的民族特點了」。其實不然,我認為滿族的民族特徵還是很突出的,在很多方面與漢族的區別還是較大的。    黑龍江省阿城市滿族人口近10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4.1%,他們雖然和漢族及其他兄弟民族長期雜居生活在一起,也有的本來是滿族人,但是由於歷史的其他種種原因卻申報了漢族族籍,可是他們的長輩或本人在許多方面的還保留著滿族人的民族特徵,下面就滿族與漢族十幾個方面區別看看滿族的民族特徵。
  • 滿族民間舞蹈音樂藝術特徵研究
    本文從其歷史淵源入手,將地域文化、生產生活、風俗禮儀等與音樂本體相結合,探究其藝術特徵和文化內涵。關鍵詞:滿族 民間舞蹈音樂 藝術特徵在滿族的歷史進程中,流傳於民間並伴隨著舞蹈行為的舞蹈音樂形成於北方特定的歷史條件,在民族文化不斷融合中發展,保留著古老社會的原始藝術形態和古樸的美。
  • 如何體現滿族特徵
    除了身穿旗裝和說滿語以外,還有很多體現滿族特徵的地方,應該早日在生活中運用。1、比如,我看現在有的滿族微信群QQ群都把打招呼用的「你好」改成「您吉祥」了,這就是個好的開始。如果在私聊中也同樣使用,這樣也能在網絡上讓對方知道你是滿族,包括現實生活中使用。
  • 淺談中國少數民族滿族服飾文化特點
    滿族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滿族服飾的歷史發展具有顯著的文化特點。   一、滿族服飾的基本文化特點   服飾是人類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適應自然的一種文化創造物,由於本身具有明顯的實用價值和獨特的審美功用,而成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和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參照物。
  • 今天來說說滿洲民族的民族特徵!滿族和漢族有什麼不一樣呢?
    由於今天的滿族人和漢族人的雜居共處,所以有的人就說滿族和漢族已經完全一樣了,已經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徵,已經完全被漢族同化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世界上沒有任何的兩個民族是完全一樣的,因為,如果完全一樣的話,那麼只能是一個民族,而不可能是兩個民族了。 那麼今天的滿族和漢族有什麼不一樣呢? 首先,從種族上看,滿族和漢族分屬不同的種族。
  • 【學術連結】關於如何評論滿族文化特徵之我見
    一、善幹學習、吸收漢族文化、不是滿族文化的特徵    我國現今許多少數民族,諸如蒙古族、藏族、朝鮮族,通過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舞蹈歌曲獨特的節奏與旋律,別具一格的服飾與建築雕飾等等,都可以使人直觀地感覺到一個具有民族特徵的文化存在,因而她的文化特徵也易於評析。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滿族服飾!
    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靰鞡多為農村下層滿族人民冬季穿用的一種皮革製作的鞋。用牛皮或豬皮縫製,內絮靰鞡草,既輕便,又暖和,適於冬季狩獵、跑冰。它是很有特點的滿族服飾之一,至今還在穿用。
  • 匈奴鮮卑契丹蒙古滿族長相特徵
    蒙古族圓臉滿族尖下巴1,匈奴族匈奴族是什麼長相?,女真是靺鞨的後人,它們的長相都有記載,是一脈相承的滿族的族源很奇特,屬於黃種人無疑,但是並不屬於東胡系統和穢貊(新羅,今天的朝鮮族),扶餘(高句麗)都屬於通古斯系統,同屬於這個系統的還有赫哲族(韓庚),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等,所以滿族和朝鮮族,赫哲族等有親屬關係通古斯語族、通古斯一滿語族,是阿爾泰語系的語族之一。
  • 淺談滿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區別!至少十五點區別!
    )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9年     由於今天的滿族人和漢族人的雜居共處,所以有的人就說滿族和漢族已經完全一樣了,已經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徵,已經完全被漢族同化了。
  • 薩滿信仰對滿族舞蹈的影響
    薩滿信仰作為滿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該民族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它不僅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生活,同時也影響到民族的思想發展。通過現代的滿族舞蹈,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薩滿信仰對舞蹈的影響。  滿族作為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狩獵時代他們就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舞蹈形式,他們的舞姿彪悍,充滿活力,體現出他們民族的性格――開朗、熱情、豁達。而這些舞蹈的形成與他們自身的薩滿信仰有著必然的聯繫。
  • 滿族服飾,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
    滿族是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滿族人自稱其族名為「滿洲」,其民族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遷過程
  • 滿族服飾的特點
    )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滿族服飾充滿著濃鬱的民族特點和民族性格的神韻,這是滿族在其民族形成過程中一種長期生活積澱的結果。滿族承襲女真族的舊俗,其中也包括髮式、服飾。女真族的男子是剃髮編辮,滿族男子亦是辮髮垂肩。在《大金國志》中記載,女真人是「善騎射,喜耕種,好漁獵」的民族,每見巧獸之蹤能不動聲色地置之於死地,食其肉、衣其皮。滿族則步其後塵,頗愛穿皮,只是按滿俗,禁用狗皮而已。 其次,滿族服飾的地方性特點也十分突出。
  • 滿族家具丨滿族王朝統治時期的宮廷特色
    在這一時期,滿族家具融合了中原文化的審美與技術,但也保持了本身的特色,最為重要的是在宮廷文化中加入了獨特的滿族審美。滿族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的肅慎、挹婁、勿吉、鞋輯、女真氏族部落時期。明末時期的女真各個部落在名義上雖為「女真」,但實際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也有一定的分野。
  • 中央民族歌舞團的滿族歌手——沈利
    沈利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本科、後攻讀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現任中央民族歌舞團獨唱演員。
  • 告訴你滿族和蒙古區別在哪裡?
    滿族難道不是一個蒙古一個分支民族嗎? 小紅 阿蘇 當然不是,他們倆是截然不同的民族!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滿族和蒙古是同一個民族。
  • 滿族神話的宗教文化
    薩滿教也正是在這些神話的輔助下達到自己的宗教目的,實現宗教思想的不斷強化,從而使其更加牢固地植根於民族思想體系中。其次,滿族神話是薩滿教儀式的「說明書」。薩滿儀式所祭祀的神靈在滿族神話中幾乎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神話故事。如至今在很多滿族家祭中仍保留的祭佛多媽媽,儀式中薩滿身著柳葉神服,唱誦佛多媽媽的偉大功績,祈求神靈保佑家族人丁興旺。
  • 滿族人名與文化
    本文通過論述清代命名制度,並簡要分析滿族人名的簡單質樸特徵以及數字人名的來源等問題,以期能夠通過滿族人名研究,進一步深化滿族文化研究工作。一、滿族的命名制度今天的滿族人名與漢族人名基本相同,以姓加名的二字、三字為主。但在清代,從人名上就可以判斷出其滿漢族屬。
  • 黑龍江少數民族特色民俗 滿族的薩滿神調
    滿族薩滿神調由海林市文化館申報。薩滿神調是滿族家祭時所用曲調,薩滿是我國北方古代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歌舞祀神是其主要表現形式。神調為祭祀的核心,有自娛和娛神功能。薩滿舉行跳神儀式時,領神人薩滿與祝神人「栽立子」頭戴神帽,身穿法衣系腰鈴,手執抓鼓或單鼓,邊奏邊唱邊舞,完成「跳神」、「放大神」和「祭天神」三大祭祀。
  • 滿族風情 / Visual Field of China
    ▎現在的滿族散居全國各地,以居住在遼寧省的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等省區。滿族,亦稱滿洲族,是生活在滿洲的通古斯民族,古代以漁獵生活為主。▎在文化方面,滿族也對中華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滿族是自白山黑水中走來的傳奇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