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薩滿神調由海林市文化館申報。薩滿神調是滿族家祭時所用曲調,薩滿是我國北方古代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歌舞祀神是其主要表現形式。神調為祭祀的核心,有自娛和娛神功能。薩滿舉行跳神儀式時,領神人薩滿與祝神人「栽立子」頭戴神帽,身穿法衣系腰鈴,手執抓鼓或單鼓,邊奏邊唱邊舞,完成「跳神」、「放大神」和「祭天神」三大祭祀。滿族薩滿神調由兩個樂句和四個樂句構成單一樂段形式,樂句大多對稱整齊。薩滿神調對研究滿族歷史、文化均有較高價值。
滿族是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的民族,滿族歌舞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按種類可分為祭祀歌舞和筵宴喜慶歌舞;按規模性質則可分為宮廷與民間歌舞兩種。
滿族的信奉薩滿教,在舉行祭神、祭天、祭祖先等重大祭典時,都以歌舞形式進行,薩滿是歌舞中的主要角色。在跳神過程中,薩滿腰系鈴,手執鼓,著神衣神裙,伴著神器聲響翩翩起舞。祭祀歌曲有《清神調》、《背燈調》、《跳餑餑神調》等,舞蹈有《腰鈴舞》、《單鼓舞》、《銅鏡舞》等。祭祀時載歌載舞,表達崇敬、讚美、祈求之情,後來發展成為滿族舞臺藝術的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