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少數民族特色民俗 滿族的薩滿神調

2021-01-09 黑龍江頻道

滿族薩滿神調由海林市文化館申報。薩滿神調是滿族家祭時所用曲調,薩滿是我國北方古代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歌舞祀神是其主要表現形式。神調為祭祀的核心,有自娛和娛神功能。薩滿舉行跳神儀式時,領神人薩滿與祝神人「栽立子」頭戴神帽,身穿法衣系腰鈴,手執抓鼓或單鼓,邊奏邊唱邊舞,完成「跳神」、「放大神」和「祭天神」三大祭祀。滿族薩滿神調由兩個樂句和四個樂句構成單一樂段形式,樂句大多對稱整齊。薩滿神調對研究滿族歷史、文化均有較高價值。

滿族是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的民族,滿族歌舞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按種類可分為祭祀歌舞和筵宴喜慶歌舞;按規模性質則可分為宮廷與民間歌舞兩種。

滿族的信奉薩滿教,在舉行祭神、祭天、祭祖先等重大祭典時,都以歌舞形式進行,薩滿是歌舞中的主要角色。在跳神過程中,薩滿腰系鈴,手執鼓,著神衣神裙,伴著神器聲響翩翩起舞。祭祀歌曲有《清神調》、《背燈調》、《跳餑餑神調》等,舞蹈有《腰鈴舞》、《單鼓舞》、《銅鏡舞》等。祭祀時載歌載舞,表達崇敬、讚美、祈求之情,後來發展成為滿族舞臺藝術的歌舞。

相關焦點

  • 滿族文化形成的載體是什麼?「馬背、薩滿、圖騰」三者合一
    但由於滿族人生活在,明朝統治時期的東北黑龍江流域,由於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直接薰陶,所以在滿族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體的「滿族文化」。滿族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政權雖然有很多,但真正能夠建立「大一統」國家,並實際控制政權的少數民族卻寥寥無幾。
  • 淺談中國少數民族滿族服飾文化特點
    二、滿族服飾的文化內涵   滿族服飾文化的形成、變化和發展,一方面受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客觀因素影響,同時也受民族歷史、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人文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滿族服飾文化也具有宗教性,政治性的特點,而隨時代的不斷發展,滿族服飾也體現出時代性和創新性。   (一)滿族服飾中的宗教特點   薩滿教是滿族信奉的原始宗教。
  • 滿族薩滿鷹舞的比較研究
    也正是這些不同的祖籍和發生發展的歷史構成了薩滿鷹舞的傳承傳播的不同脈絡。最早是烏布西奔媽媽,應當是金元時代(1115——1271)古文化遺存,故事產生在公元1416——1487年間,地點為黑龍江東海女真。接續《烏布西奔媽媽》鷹舞的薩滿傳承,有據可查具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發源於東海野人女真的佛滿洲整黃旗滿族錫克特裡哈拉的薩滿祭祀禮儀,鷹舞傳承至今已有380多年,12代傳人。
  • 滿族薩滿神諭淺析
    我國北方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等民族至今仍承襲這一薩滿教古老傳統。滿族最初的薩滿教神諭同許多民族一樣亦為口碑,該傳統十分綿長,直至今日仍依稀可見。偽滿洲國時,富希陸是黑河地區一農村教員,他熱愛民族文化,同本族薩滿結成至交,長期聆聽薩滿講述神諭,並熟記於心。
  • 東北滿族民間薩滿祭祀
    從清代中期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形成的多種文獻記載中可以得知,以家祭為主的滿洲八旗的祭神禮儀,在關內外的滿族聚居地區已經作為一種得到廣泛認同的民族風俗流行並被加以記錄。東北滿族民間薩滿祭祀(一)、住宅內的祭祀場所及設施。 薩滿祭祀作為滿族人的一種普遍信仰,已經體現到其生活的許多方面。其中最為突出者,是對滿族傳統民居樣式幫室內外設施的影響。
  • 薩滿文化與滿族之間有何關係?
    烏拉街滿族鎮滿族民俗風情濃鬱,聞名省內外,其中滿族文化、薩滿研究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烏拉街滿族鎮是滿族主要發祥地之一。據當地史籍記載,烏拉街古稱"洪泥羅"城。遠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就生活在這裡。
  • 薩滿教與滿族醫學起源
    【導語】滿族先民世代生活在東北地區,她和歷史上許多民族一樣,其文化和宗教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如出徵、狩獵、採集、收穫、喜慶,以及防災祛邪,治療疾病等都和薩滿教相關。其中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祛邪治病尤顯重要。早在滿族的先世金代女真人時期,就有「疾病無醫藥,尚巫覡」的傳統。在沒有醫藥的條件下,滿族先民只能靠崇信薩滿教來解脫疾病。
  • 吉林烏拉街滿族風情鎮:世界第一薩滿古鎮
    烏拉街滿族鎮(簡稱烏拉街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距吉林市北30公裡,是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烏拉街地處松花江上遊的松花江衝積平原上。尤其以滿族民俗風情濃鬱而聞名於世,滿族文化和薩滿研究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據當地史籍記載,烏拉街古稱「洪泥羅」城,遠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就生活在這裡,是我國東北地區、松花江畔「資深」的關東文化名鎮,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烏拉街在東北一直是各政權政治、軍事經濟區域核心之一。
  • 薩滿信仰對滿族舞蹈的影響
    薩滿信仰作為滿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該民族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它不僅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生活,同時也影響到民族的思想發展。通過現代的滿族舞蹈,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薩滿信仰對舞蹈的影響。  滿族作為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狩獵時代他們就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舞蹈形式,他們的舞姿彪悍,充滿活力,體現出他們民族的性格――開朗、熱情、豁達。而這些舞蹈的形成與他們自身的薩滿信仰有著必然的聯繫。
  • [富育光]《尼山薩滿》與北方民族
    也正由於此,它在滿族眾多傳統說部中,獨樹一幟,活潑生動,不同於《薩大人傳》、《東海沉冤錄》等長篇說部,講唱需費時日,而是篇幅短小,便於記憶,在暫短時辰裡即可聽全完整故事,很適宜於隨機應變答對必要的應景餘興,最易於普及,大大提升了它的傳播率和知名度。這也正是《尼山薩滿》在北方諸民族中影響深遠的主要原因所在。整個清代,使用滿文記述說部講唱提綱,在滿族諸姓望族中是普遍現象。
  • 【情系薩滿】薩滿信仰是滿族先人的精神食糧
    撰稿:比茄多耳薩滿信仰是一種原始多神信仰,我國北方很多民族原來都有薩滿信仰。
  • 什麼是薩滿
    薩滿文化薩滿教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種原始宗教,產生於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近代北方民族,如滿族、蒙古、赫哲、鄂溫克、哈薩克等也都信奉薩滿教或保留一些薩滿教的某些遺俗。在薩滿舉行宗教活動的儀式上,所用的法器很多,如神案、腰鈴、銅鏡、抓鼓、鼓鞭等。在法器上都刻繪有各種神的圖案,尤其是在神案上和抓鼓上古時候都刻繪有色彩豐富的神靈面具。這些滿族面具,無論是藝術價值、學術價值、民俗價值、文化價值都是彌足珍貴的。由於滿族薩滿面具是宗教用品,一般只由薩滿傳世珍藏,外人很難見到。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
  • 獨立音樂遊戲《尼山薩滿》的成功,和滿族傳統文化有關嗎?
    而它的內容涉及到了民族社會生活的諸多層面,包括文學、藝術、宗教、民俗、語言等,所以在歷史上也有「百科全書」的美譽。要以電子遊戲有限的表現形式和篇幅講述一部如此豐富深邃的古老傳說,自然並非易事,也必然面臨取捨。儘管《尼山薩滿》的豆瓣評分高達9.1分,但仍有網友指出,作為一款音樂類手遊,篇章較短、難度梯度過陡、判定不清晰、打擊感不強等都成為遊戲的致命傷。
  • 滿族薩滿家祭攝影
    《滿族薩滿家祭》是滿族一項重要的家族活動與民俗活動,產生於原始社會,以氏族為單位,每年舉行一次,時間為3天。2007年3月《滿族薩滿家祭》入選為黑龍江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關氏家族祭祀現場  攝影 韓百合   依蘭崗村瓜勒佳氏(關氏家族)家祭活動,是一個寶貴的薩滿祭祀的寶庫。
  • 逛關東大集 感受神秘的薩滿文化
    作為滿族的傳統文化,薩滿文化曾在清朝的發源地——山海關以東的關外區域盛極一時,並對整個關東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隨著清王朝的落幕,這種主要在滿族等少數民族群體間流傳的文化正在逐漸消逝。為還原正在消逝的薩滿文化,讓人們再次感受到這一純正的關東文化,近期,我們對東戴河等薩滿文化的遺蹟進行了探尋,並將聯合佳兆業·東戴河一起舉辦以體驗薩滿文化為主題的關東大集。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體會到獨屬於東戴河特色的薩滿文化,還能品嘗關東家宴和當地的特色美食。
  • 滿族家具丨滿族王朝統治時期的宮廷特色
    在這一時期,滿族家具融合了中原文化的審美與技術,但也保持了本身的特色,最為重要的是在宮廷文化中加入了獨特的滿族審美。滿族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的肅慎、挹婁、勿吉、鞋輯、女真氏族部落時期。明末時期的女真各個部落在名義上雖為「女真」,但實際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也有一定的分野。
  • ...形成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集聚區——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
    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下,在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韓屯村充分挖掘滿族民俗資源,積極傳承和發展鄉約民俗、餐飲服飾、傳統民居等在內的優秀農耕文化,不斷完善鄉村旅遊硬設施、提升軟實力,以滿族文化融入旅遊發展為理念,充分發揮地域優勢,逐步打造成為具有滿族特色的冰雪旅遊名村。
  • 滿族風情 / Visual Field of China
    ▎現在的滿族散居全國各地,以居住在遼寧省的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等省區。滿族,亦稱滿洲族,是生活在滿洲的通古斯民族,古代以漁獵生活為主。▎在文化方面,滿族也對中華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滿族是自白山黑水中走來的傳奇民族。
  • 滿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回族
    第三章 第三節 滿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回族和朝鮮族  一、滿族
  • 薩滿信仰與關公崇拜是滿族早期崛起的精神支柱
    滿族的先世肅慎族古來就有「薩滿」信仰,薩滿信仰屬人類的「原始信仰」,相信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崇拜英雄。滿族在長期、長途的遷徙磨難中吸收了「忠、義、仁、勇」的關公文化,崇關公為「英雄」,視關公為「神」來供奉,這為滿族的崛起注入了強大的「智慧」和「精神力量」!《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山西并州太原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