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督信仰之「改宗」的必要性

2020-12-22 基督正信初學者

寫作這篇文章的動機是昨天筆者將之前所寫的一篇關於個人改宗經歷的文章(從基督新教到基督正教,我經歷了什麼?)發布到了百家號上面,一位網友的評論促使我萌發了寫這篇文章的想法。下面貼出網友的評論以及我的回覆:

網友:我覺得問題的核心不是選擇什麼教派的問題,是對福音的核心問題的真正了解的問題吧,我不是你,我沒有你的經歷,我不敢評價你。我在想上帝在天上會不會發笑,一位上帝人為的分了這麼多教派。回復:問題的核心就是什麼是真理?或者真理在哪裡?不管你願不願意,基督教世界裡已經有了這麼多的教派,不是你分的,也不是我分的。那麼我們這些後來的人就不得不去辨認到底哪一種信仰才是真正符合真理教導的。不是我願意分門別戶,而是我不得不做出選擇。福音的核心就是基督,我們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圍繞基督展開的問題討論應當是什麼?這是我們要考慮的。

或許對於絕大多數基督徒而言,以上網友的評論也是他們自己的心聲,認為只要信基督就好了,分什麼宗派重要嗎?強調自己的宗派不是在分裂教會嗎?

但是,也正如筆者在回復裡所說的,我們不是處在教會初期,要爭論屬保羅還是亞波羅,或是彼得。對於現今還活著人來說,基督教信仰的格局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定下了。東正教天主教新教,是大家常說的三大分支,然而,如果你在新教內,你可能又要面對改革宗路德宗聖公會,以及一些更多更小的分支。

由此可見,只要是基督徒,就必須面對宗派的問題,這些宗派不是你分的,也不是我分的,是人類在歷史中活動的結果。不是我們願意分門別戶,而是我們不得不做出一個選擇。我們今天談論的改宗,不是說我們要去創立一個新的宗派,而是在已有的派系中選擇一個最符合真理教導的,來踐行基督信仰。

改宗的群體一直是少數派,筆者認為有兩大原因一個原因是絕大多數基督徒對於自己信仰體系之外信仰體系並不了解,這就使得他們一生都沉浸在自己的信仰體系裡面;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基督徒了解許多自己信仰體系之外的知識,知道自己現有的信仰體系是不足的,但是由於現實中的種種原因,使得其身不由己,只好妥協,這些原因可能是自己已經在現有的信仰圈子裡混得風生水起了,甚至有的人已經是牧師或者某方面的教授了,這個時候再改宗,無疑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至於改宗的後果,要根據你要改宗的信仰體系在你所處之地的發展狀況,倘若發展不錯,你可能會在信仰和生活上能有一個不錯的體驗,若是發展不好,那就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信仰以及生活。

但是,筆者想說,以上種種都不是改宗的絕對考量標準。是的,改宗會產生許多令人頭疼的問題,比如:家人的反對,朋友圈子的更換,如果是長期受僱於教會的牧者或是神學生,可能還要尷尬地面對供養自己的信徒和教會的長輩等等。

然而,對於基督徒來說,改宗與否的唯一考量標準是:我所在的宗派教導的是不是完整的真理。這就好比你加入一個信仰,一定是由於發自內心的認同這是真理,而不是出於某種偏好無奈

那該如何判斷這一標準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透過教會的歷史來做出判斷,教會的發展是從使徒開始,經由一代一代的基督徒傳承延續下來的,在這種傳承中,歷代的教父們通過大公會議制定了基督信仰的教義規範,這種傳承不是僅在文字上面,也是在聖靈裡的。如果你所處的宗派的教導與歷代教父們制定的教義有明顯的違背,那你就要三思了。另一方面是根據你自身的經驗來判斷,基督信仰的上帝是有位格的存在,不是空空的理論或者規律,這意味著祂會在信仰及生活上回應你,並且你會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如果你的信仰經歷與你的宗派的教導互相衝突,那麼你就要好好查究一下了。

這兩方面都是最基礎的判斷,可能也是最有效的判斷。

正教徒相信,正教會是唯一真確的基督教會,而筆者改宗正教的唯一原因也是正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當然,或許任何一個宗派的人都會認為自己的信仰才是唯一正確的(筆者改宗之前就是)。那怎樣才能確定哪個宗派才是唯一正確的呢?這恐怕就需要你去查考資料並親自體驗信仰了,這是教會論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在此不作討論。

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很明顯,上帝只有一個,真理也只有一個,那麼信仰和對於信仰的正確教導也只能有一個。如果只有一個教派是正確的,那麼上帝為什麼會許可如此多的教派存在呢?其實這個問題和另外一個問題相似,那就是,如果只有基督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那麼上帝為什麼會許可如此多的宗教信仰存在呢?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筆者都不得而知,但是筆者相信上帝給予了我們判斷真偽選擇正確的方法和能力,只不過有些人不曾思考,而有些人刻意忽略罷了。

由於現存的基督教信仰的派系眾多,而造成這些派系間異同的主要原因是對於信仰的教導不同,又因為對於信仰的正確解釋只能有一個,那麼由此看來,對於任何一個教派的基督徒而言,改宗的行動或者至少是改宗的思考都是必要的。

在此,筆者並沒有否定基督信仰之外的信仰和正教信仰之外的基督信仰的價值,以及它們在人類社會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也並非是在勸人改宗。文章只是筆者的個人思考,純屬拋磚引玉之舉,不足之處,還請提出,亦或一笑了之。

相關焦點

  • 「聖經」基督的軟弱與神的大能
    #每天一節聖經#主導經文:哥林多後書第13章回顧昨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哥林多後書第12章的內容「聖經」基督徒前進的方向。「聖經」基督徒前進的方向查驗一下自己內心裏面是否擁有信心選擇依靠自己的基督徒,他們會在信仰基督的道路之上不斷偏離正道,漸漸遠離耶穌基督;選擇依靠神的基督徒,他們會在信仰基督的道路上更加堅定,行走之時更加穩當、有力。⒉耶穌基督在被釘十字架的時候,沒有選擇依靠自己的力量,他(耶穌基督)乃是選擇了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
  • 基督新教的創始人,怎樣評價聖母瑪利亞?
    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改革宗創始人、長老宗祖師「毫無疑問,上帝揀選和預定馬利亞作祂聖子的母親,把至高無上的榮耀都賜給了她」;「以利沙伯稱馬利亞為上主的母親,因為基督一個人內聯合了﹝上帝、人類﹞兩個本性,所以她能夠說出馬利亞腹中的那個凡人,同時是永恆的上帝。」
  • 天主教教理—基督的信徒
    可是,由於作為世界主教團的成員,每位主教都應對所有教會表示關懷,首先是「妥善管理他們自己的教會,如同是普世教會的一部分」,從而促進「整個奧體、也就是各教會總體的利益」。這種關懷尤應包括窮人、因信仰而受迫害者,以及往世界各地去工作的傳教士。887. 彼此接近而又屬同一文化的個別教會,可形成教省或更廣大的集合體,即宗主教區或地區。這集合體的主教們,可以在主教會議或教省會議聚會。
  • 為什麼聖母瑪利亞是「教會之母」?
    (迦四4;宗二十28)因此,聖母瑪利亞是名副其實的「教會之母」。 II. 瑪利亞是基督的身體和肢體的母親 瑪利亞是基督的母親。(路一43)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教會的成員是基督的肢體。(哥一18;羅十二5)因此,瑪利亞起碼在屬靈意義上肯定是教會的母親。
  • 【榮耀見證】黑人陳建州:基督信仰徹底改變了我
    萬國敬拜大衛豎琴恩膏專輯;2、美國IHOP24-7恩膏敬拜專輯;3、天門打開特會寶座前敬拜釋放;4【榮耀見證】黑人陳建州:基督信仰徹底改變了我「黑人」陳建州是臺灣知名影視藝人與節目主持人,其黝黑的皮膚、190釐米的身高、熱情善良的性格、熱心公益的作風為其贏得眾多聲譽。
  • 理察柏瑞特:改革宗神學就是聖約神學
    (在歐美)如果聽得夠仔細,你經常會聽到牧師和教師說他們自己是「改革宗與聖約」(reformed and covenantal)的牧師或教師。「改革宗」和「聖約」這兩個詞如此廣泛被使用在一起,這使得我們有必要去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聖約神學是加爾文主義者對聖經所持的一種基本信念。
  • 天上人間——天主教會看「祭祖」及相關問題
    於是,當基督宗教進入中土,不得不碰到「祭祖」這個中華文化的禮教及社會風俗中相當核心的問題。由十六世紀在中國大陸建立教會開始,數百年來的傳教史中,「祭祖」的確曾經引發相當激烈的爭議,但是行至今日,已然是柳暗花明之境。究竟天主教會怎麼面對這個信仰本地化的問題呢?
  • 一個基督,各自表述
    [5]他們認為基督教正面臨一個非此即彼的二元抉擇:如「形上學的宣稱或宗教學的宣稱」、「基督論或救贖論」、「神話或歷史」、「信仰的基督或歷史的耶穌」等。在所謂的「歷史與理念」、「事實與意義」、「事實與經驗」、「生命與原則」等的二元劃分中,他們沿襲哈納克的「歷史耶穌楷模」的進路,聲稱道成肉身為外在於基督教之因素,倡議以「心靈與上帝的直接溝通」取代「基督的絕對性與獨特性」,而歷史耶穌的意義僅在於其作為替代仁愛與英勇犧牲的道德原則的一個範例。基督教傳統的道成肉身教義只能重構為「人對上帝的委身」的神話表達,不再是「上帝對人的自我啟示」的本體表述了。
  • 【天國品牌】「不要幹涉我的信仰!」力抗基督的丈夫信主、戒多年酒癮-齊心創糕點業行在神跡中
    (圖/廖婌羽 提供)自從受洗成為基督徒後,廖婌羽就一直為另一半迫切禱告,分享福音,然而對方總是心裡剛硬,抗拒基督信仰,還說出,「我有我的信仰,不要幹涉我!」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持續堅持,並禱告交託,終於見證神親自動工,丈夫的生命完全翻轉,不僅戒掉多年的酒癮,還常帶著聖經傳福音,現今夫妻一同創立「十字初戀樂心酥」,希望將祝福帶給更多人!
  • 聖體實質上真的是基督?
    (若六56-57) 那些沒有轉變的,只是我們感官察覺到的麵餅和葡萄酒形態:「我們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身體嗎?」(格前十16) 這種神秘的轉變,被基督公教會稱為「實質轉變」(transubstantiation)。
  • 基督信仰中國化的聖經基礎
    根據基督教信仰,聖經是上帝的啟示,但上帝的最高和最終極的啟示,就是耶穌基督——道成了肉身的一個生命;耶穌基督既是神也是人,是神的人間化,而非人的神仙化,這是基督教信仰的起點也是核心。故此,基督信仰中國化,正是約翰福音1章14節的意思:「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 聖體實質上真的是基督? ​
    (若六56-57)那些沒有轉變的,只是我們感官察覺到的麵餅和葡萄酒形態:「我們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身體嗎?」(格前十16)這種神秘的轉變,被基督公教會稱為「實質轉變」(transubstantiation)。
  • 於宏潔:唯獨基督 【一】 ——從「驚人恩典」到「得勝有餘」
    於宏潔:唯獨基督 【一】 ——從「驚人恩典」到「得勝有餘」 背誦經文:28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 淨土真宗的信仰
    忘我地歸命彌陀的呼喚,即是「聞其名號」,即是信仰,真實而純粹。 9. 純粹的信仰,沒有人的思想或計度。 10. 阿彌陀佛的呼喚即是我們的獲救之道;名號即是我們的獲救之道;本願力即是我們的獲救之道。 11. 我們從未向阿彌陀佛禱告或祈求什麼。 12.
  • 真正的基督信仰不要自以為熱心,卻中了魔鬼的詭計
    基督徒常常相互勸勉,要為主「大發熱心」。但在這篇文章裡,萊爾指出虛假熱心的危險。真正的熱心是極美好的恩典,但撒但會製造虛假的熱心,攻擊信徒的生命。願這篇文章所列的五個特徵,幫助我們更深反省自己,追求真正的熱心。人什麼時候才是真正在信仰上大發熱心?
  • 盧神父每日讀經福音釋義:你是伯多祿 磐石 2月22日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
    因此耶穌問他們這個問題:「人們說人子是誰?」和「你們說我是誰?」       福音的敘述清楚地呈顯三個不同的層級:「人們、你們、西滿伯多祿」!這表達對於耶穌的認識和信仰的三個不同層級。西滿伯多祿回答耶穌說:「禰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在這個信仰宣示之上耶穌建立祂的教會,並教導門徒領導、照顧、管理教會的方法;任何陰間的勢力、困難、考驗都不能戰勝這個教會。
  • 你是伯多祿 磐石 2月22日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讀經福音釋義
    因此耶穌問他們這個問題:「人們說人子是誰?」和「你們說我是誰?」       福音的敘述清楚地呈顯三個不同的層級:「人們、你們、西滿伯多祿」!這表達對於耶穌的認識和信仰的三個不同層級。西滿伯多祿回答耶穌說:「禰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在這個信仰宣示之上耶穌建立祂的教會,並教導門徒領導、照顧、管理教會的方法;任何陰間的勢力、困難、考驗都不能戰勝這個教會。
  • 淺談魏晉「般若學」與「六家七宗」之思想!
    二十年後,支婁迦讖於桓帝末年(即公元167年)亦來至洛陽,翻譯大乘經典,主要介紹「般若學」,偏重義理,由此開出中國佛教『止觀』與『義理』兩大方向。本篇試從魏晉時代(公元220-403年)「般若學」發展中,何以出現「六家七宗」,並將其各宗思想特徵,及作一解要。
  • 天台宗的「三諦三觀」論說
    天台宗論01期:天台宗:「三諦三觀」論說編輯:提挈善能思量,不起惡業,身業無毀、口業無譏、意業無失,三業皆淨,戒定智慧及以解脫、我會逐一向大家介紹,現在我們先談談天台宗的「三諦三觀」論說甲、圓融三諦「圓融三諦」是智者大師對「事物的真實存在狀態」的一種說明。這亦是一般所謂的「實相論」。
  •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區別和比較
    一、宗徒聖傳「主基督、至高天主的全部啟示之完成者,命宗徒們把那曾藉先知們預許、由他本人實現及親口宣布的福音,向一切人宣講,藉此,而把天主的恩惠,通傳給他們,並以福音作為一切得救的真理和道德規範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