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篇文章的動機是昨天筆者將之前所寫的一篇關於個人改宗經歷的文章(從基督新教到基督正教,我經歷了什麼?)發布到了百家號上面,一位網友的評論促使我萌發了寫這篇文章的想法。下面貼出網友的評論以及我的回覆:
網友:我覺得問題的核心不是選擇什麼教派的問題,是對福音的核心問題的真正了解的問題吧,我不是你,我沒有你的經歷,我不敢評價你。我在想上帝在天上會不會發笑,一位上帝人為的分了這麼多教派。回復:問題的核心就是什麼是真理?或者真理在哪裡?不管你願不願意,基督教世界裡已經有了這麼多的教派,不是你分的,也不是我分的。那麼我們這些後來的人就不得不去辨認到底哪一種信仰才是真正符合真理教導的。不是我願意分門別戶,而是我不得不做出選擇。福音的核心就是基督,我們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圍繞基督展開的問題討論應當是什麼?這是我們要考慮的。
或許對於絕大多數基督徒而言,以上網友的評論也是他們自己的心聲,認為只要信基督就好了,分什麼宗派重要嗎?強調自己的宗派不是在分裂教會嗎?
但是,也正如筆者在回復裡所說的,我們不是處在教會初期,要爭論屬保羅還是亞波羅,或是彼得。對於現今還活著人來說,基督教信仰的格局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定下了。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是大家常說的三大分支,然而,如果你在新教內,你可能又要面對改革宗、路德宗和聖公會,以及一些更多更小的分支。
由此可見,只要是基督徒,就必須面對宗派的問題,這些宗派不是你分的,也不是我分的,是人類在歷史中活動的結果。不是我們願意分門別戶,而是我們不得不做出一個選擇。我們今天談論的改宗,不是說我們要去創立一個新的宗派,而是在已有的派系中選擇一個最符合真理教導的,來踐行基督信仰。
改宗的群體一直是少數派,筆者認為有兩大原因。一個原因是絕大多數基督徒對於自己信仰體系之外信仰體系並不了解,這就使得他們一生都沉浸在自己的信仰體系裡面;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基督徒了解許多自己信仰體系之外的知識,知道自己現有的信仰體系是不足的,但是由於現實中的種種原因,使得其身不由己,只好妥協,這些原因可能是自己已經在現有的信仰圈子裡混得風生水起了,甚至有的人已經是牧師或者某方面的教授了,這個時候再改宗,無疑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至於改宗的後果,要根據你要改宗的信仰體系在你所處之地的發展狀況,倘若發展不錯,你可能會在信仰和生活上能有一個不錯的體驗,若是發展不好,那就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信仰以及生活。
但是,筆者想說,以上種種都不是改宗的絕對考量標準。是的,改宗會產生許多令人頭疼的問題,比如:家人的反對,朋友圈子的更換,如果是長期受僱於教會的牧者或是神學生,可能還要尷尬地面對供養自己的信徒和教會的長輩等等。
然而,對於基督徒來說,改宗與否的唯一考量標準是:我所在的宗派教導的是不是完整的真理。這就好比你加入一個信仰,一定是由於發自內心的認同這是真理,而不是出於某種偏好或無奈。
那該如何判斷這一標準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透過教會的歷史來做出判斷,教會的發展是從使徒開始,經由一代一代的基督徒傳承延續下來的,在這種傳承中,歷代的教父們通過大公會議制定了基督信仰的教義規範,這種傳承不是僅在文字上面,也是在聖靈裡的。如果你所處的宗派的教導與歷代教父們制定的教義有明顯的違背,那你就要三思了。另一方面是根據你自身的經驗來判斷,基督信仰的上帝是有位格的存在,不是空空的理論或者規律,這意味著祂會在信仰及生活上回應你,並且你會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如果你的信仰經歷與你的宗派的教導互相衝突,那麼你就要好好查究一下了。
這兩方面都是最基礎的判斷,可能也是最有效的判斷。
正教徒相信,正教會是唯一真確的基督教會,而筆者改宗正教的唯一原因也是正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當然,或許任何一個宗派的人都會認為自己的信仰才是唯一正確的(筆者改宗之前就是)。那怎樣才能確定哪個宗派才是唯一正確的呢?這恐怕就需要你去查考資料並親自體驗信仰了,這是教會論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在此不作討論。
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很明顯,上帝只有一個,真理也只有一個,那麼信仰和對於信仰的正確教導也只能有一個。如果只有一個教派是正確的,那麼上帝為什麼會許可如此多的教派存在呢?其實這個問題和另外一個問題相似,那就是,如果只有基督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那麼上帝為什麼會許可如此多的宗教信仰存在呢?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筆者都不得而知,但是筆者相信上帝給予了我們判斷真偽與選擇正確的方法和能力,只不過有些人不曾思考,而有些人刻意忽略罷了。
由於現存的基督教信仰的派系眾多,而造成這些派系間異同的主要原因是對於信仰的教導不同,又因為對於信仰的正確解釋只能有一個,那麼由此看來,對於任何一個教派的基督徒而言,改宗的行動或者至少是改宗的思考都是必要的。
在此,筆者並沒有否定基督信仰之外的信仰和正教信仰之外的基督信仰的價值,以及它們在人類社會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也並非是在勸人改宗。文章只是筆者的個人思考,純屬拋磚引玉之舉,不足之處,還請提出,亦或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