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很早就流行這麼一句話:「演而優則導」,這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最早也最典型的我覺得就應該是姜文了,他早在1995年就拍攝了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順帶推出了新人夏雨,後來又接連拍了《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一步之遙》,他的新片《邪不壓正》也快上映了。姜文做演員很成功,獲獎無數,同樣做導演也很成功,拍出的作品大多很有深度,很受觀眾的喜歡。
後來又有一大批演員轉型做了導演,票房都還不錯,比如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王寶強的《大鬧天竺》、蘇有朋的《左耳》等,當然最成功的的要數徐崢的《囧》系列了,一下子將徐崢從二線演員推到了一線導演的位置,讓其他演員羨慕不已。
其實不光演員喜歡當導演,其他行業的人也喜歡,有些也很成功,比如作家郭敬明、韓寒,分別拍出了《小時代》和《乘風破浪》,雖然電影質量眾說紛紜,但於商業來說是成功了。
那麼為什麼演員喜歡當導演呢?我覺得可能是因為當演員太被動了,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導演讓你怎麼表演你只能去實現,特別是對像姜文那樣極有表達欲望的演員來說,那肯定會有受不了的一天,那還不如自己寫劇本自己當導演,這樣就有了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天地了。
其實這樣也很任性,萬一拍不好可能就沒有再當導演的機會了,除非你特別有才,畢竟電影還是用來賺錢的。當然也有被逼上梁山的,比如徐崢拍《泰囧》的時候就說過,他拿著本子到處找投資和導演,結果人家都不接受,那就只能自己來當導演了。
雖然現在很多演員當了導演也拍出了電影,但是電影的質量卻參差不齊,張藝謀就曾經說過現在導演的門檻太低,什麼人都能當導演!
有些演員就比較謹慎,比如劉德華、吳秀波就說過他們也想當導演拍電影,但是他們還在處於學習中,拍爛片容易拍好片難,一定等機會成熟了再當導演,不能把不成熟的作品放給觀眾,那樣太不負責任,與其這樣還不如不拍。給他們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