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年導演:在這裡拍電影 靠的是滿腔熱愛

2021-01-12 搜狐網
點擊進入組圖

  搜狐娛樂訊 在這次的青年影像論壇中,幾部澳門電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因為之前能夠接觸到澳門電影的機會並不太多,而這次的幾部電影,都是反應原汁原味的澳門本土文化。在幾位澳門的年輕導演身上,也看不到商業的痕跡,反而是對電影最誠摯的熱愛。

  澳門只有三家電影院,工作人員多數兼職

  不像香港、臺灣都有完整的電影產業,澳門電影還處於一個起步階段——現在最大的期望,還是能夠讓更多人可以看見,並且通過電影來了解澳門。

  澳門本土僅有三家電影院,完全談不上本土市場,五十萬的人口導致拍電影變成一件頗艱難的事情。這次亮相的《堂口故事》就是澳門本土城市電影,現在正在籌備第二部,打算講一些愛情故事。

  在澳門,拍電影並不是一個足以養家餬口的工作,很多電影裡的演員,演戲很好,但是演戲只是他的興趣愛好,不可能成為他的本職工作,因為給不了什麼錢無法生活。很多演員都是工作日的時候要上班,拍電影是休息日才能做的事情。

  拍商業片當然好,但更希望拍自己想拍的

  因為幾乎沒有本土市場,所以澳門的電影人,拍出來的東西完全是自己對這個城市的滿腔熱愛,不沾染任何商業的元素。「現在的澳門和以前不是很一樣啦,也有很多很吵鬧很城市化的東西進來,我們看見自己生長的城市在變樣,其實是痛心的,希望通過自己的電影能夠找回一些過去生活的感覺。」

  和澳門的導演聊,他們會很喜歡賈樟柯(在線看影視作品)、婁燁的電影,也會欣賞張藝謀(在線看影視作品)的一些作品,但是「他的一些商業片,就不是很喜歡」。

  澳門是很多香港電影熱衷的外景地,王家衛的《2046》中那個旅館就是在澳門拍到的,他們會覺得澳門比較像以前的香港。而澳門景觀的豐富多樣,對於本土創作者來說,也是無窮的靈感源泉。

  他們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太多和內地合拍的計劃,但是他們一直在做的也是合拍片,會和香港、馬來西亞、葡萄牙等地進行合作。「想用自己的鏡頭拍出這個城市的美。」

(責任編輯:午小飯)

相關焦點

  • 短片之外,青年導演的電影夢
    這裡有探討性侵話題的無對白短片,有快節奏的女性動作片,還有改編自真人故事的體育短片。五個團隊各自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用組委會提供的10萬元拍攝資金從無到有拍了一個故事。大部分劇組在9月底開機,只在青島拍攝了短短幾天,就趕回北京開始後期工作。11月9日,這五部短片在貓眼電影APP上線,五位導演的短片之旅暫告一段落。
  • 《湄公河》導演林超賢:我不靠彭于晏的臉拍電影
    《湄公河》導演林超賢:我不靠彭于晏的臉拍電影 時長:09:55 來源:電影網
  • 澳門創業青年鄭益偉:人生靠拼搏
    澳門創業青年鄭益偉:人生靠拼搏 2020-12-20 14:57:53 :人生靠拼搏  中新社記者 鄧媛雯  「不管家境如何,作為澳門年輕一代,自己的人生還是需要靠自己去拼搏的。」
  • 拍商業電影的導演挺多的,拍出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多,陳可辛算是其中...
    拍商業電影的導演挺多的,拍出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多,陳可辛算是其中之一。 其中的含義大家也都明白,走到最後的導演一定靠的是堅持和默默付出,太看重票房的導演註定拍不出有質量的電影片子。 陳可辛執導的《奪冠》電影花費了7個多月的拍攝,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陳可辛不算一名商業價值的導演,更傾向於表達內心的想法。在如今的時代尤其不易,過多導演看重票房忽略電影的本質,守住本心不容易。
  • 導演曾贈:拍電影就像和迷人的渣男談戀愛,期待結果
    兩年前,憑藉北影導演專業碩士畢業作品《明月的暑期日記》,曾贈第一次體驗了被關注的感覺,電影攬下國內外大小18個獎項,入圍了釜山國際電影節「廣角鏡單元」,資本們帶著電影項目聞聲沓來。 但影視圈總是這樣,一切來得快去得快。一年不到,談好的項目也黃了,曾贈的生活歸於平淡。在18樓房間裡,曾贈感到很無助,靠電影拿的獎金也快花完了。
  • 兩岸青年短片季首入金雞,關注新時代導演人才培養
    11月26日,來自海峽兩岸的多位青年導演,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之一——港澳臺影展開幕式暨海峽兩岸青年短片季推介儀式上,從內地知名導演寧浩和中國香港電影演員劉德華手中接過「首屆海峽兩岸青年短片季推優榮譽短片作品
  • 香港電影的下一個「新浪潮」:青年導演守望本土
    近幾年的香港市場,好萊塢電影票房節節攀升,單片能突破1億元票房,而港片最高票房始終保持在4000萬元上下,並沒有水漲船高的趨勢。2015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五個小孩的校長》在年度十大賣座電影裡僅排末位。  堅守本土的選擇,意味著創作者可能需要犧牲一部分商業野心。「北上合拍有困惑,留守本土有壓力」,這種局面下,卻有一批青年導演依舊守望香港本土。
  • 深圳導演楊子城電影《一席之地》,入圍第13屆深圳青年影像節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 在近日舉行的第13屆深圳青年影像節盛典上,由深圳華弟影視出品的電影《一席之地》提名了最佳編劇獎。該片由青年導演楊子城執導。
  • 音樂人當導演成趨勢 拍電影水平受到質疑
    音樂人當導演成趨勢 拍電影水平受到質疑 2014-10-18 10:08:49來源:成都商報作者:責任編輯:王牧青   雪村:拍電影不靠學靠感覺  《新街口》是雪村自編自導自演自製的第一部電影,300餘萬的投資在2006年上映後僅獲得40萬票房。這次《臥龍崗》雪村玩起了科幻,昨天,成都商報記者聯繫上雪村,他表示自己正在邢臺為影片做宣傳,他無奈表示:「我想走這種親民路線,跟大家套一套近乎,讓大家賞我幾個小錢,拉兄弟一把。」
  • 《澳門風雲3》不折不扣是一部爛片,全靠劉德華等人的實力拉票!
    親愛的看官朋友們,非常的高興和大家又在這裡見面了,鬼才王晶導演所導演的《澳門風雲3》,是當下澳門風雲系列最爛作品誕生!每一次王晶導演在拍完好看的電影,就會拍幾部爛片,刷一下自己在爛片屆的地位,前兩作還算有笑點有打戲支撐起弱爆主線。現在呢?
  • 黃渤鼓勵青年導演正視失敗:「生來都是電影大師也挺沒意思的」
    文 禾呈2018年3月29日,FIRST青年電影展聯合螞蟻金服在北京達美中心舉行了「短片季首映禮」。7部青年導演短片作品亮相。FIRST青年影展組委會邀請到了李檣、黃渤、周冬雨擔任評委,並邀請李晨、梁靜等作為嘉賓。
  • 青年導演的創作初體驗:難覓資金 渴望觀眾
    【解說】8月26日,由知名導演賈樟柯發起,旨在搭建中國年輕電影工作者互相交流以及對外展示平臺的86358電影短片交流周正在山西汾陽賈家莊舉行。  在電影交流周電影短片展映後,青年導演們都會走到臺上,與觀眾分享創作經歷。
  • 「95後」青年導演石騰帥——跑進電影天地的三亞「跑海」少年
    西裝革履的大叔、復古的歌舞廳、爬椰子樹的青年......這些屬於三亞人特有的回憶,一幕幕浮現在眼前。「這條片子,關於海南,關於童年記憶。」「95後」三亞本地青年導演石騰帥形容道。■人物檔案: 石騰帥,1996年生於海南三亞,獨立短片導演。 曾為秦嵐、韓火火等明星拍攝過短片;《理想三旬》官方MV導演;短片《尚未完結的夏日》導演。
  • 青年演員杜少傑:行走高原 滿腔熱愛
    杜少傑飾演的拉麵女孩   杜少傑是一名普通演員,1997年出生在浙江溫州,畢業於北戲及北京電影學院。這次到青海參演由中國藝術基金會、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和中國電影家協會出品資助的電影《拉麵女孩》的拍攝,擔任女一號飾演韓阿依霞。
  • 後生可畏,中國90後導演王良居然拍了鯊魚題材的電影
    我國首部鯊魚題材的電影《血鯊》即將播出,電影《血鯊》講述了遊泳運動員明煦陽與海洋樂園馴養員齊幻意外陷入一場關於血鯊的巨大陰謀。這部電影延續了經典的鯊魚電影傳統,也會看到很亮眼的技術特效。90後新生代青年導演王良精益求精值得一提的是,《血鯊》的導演是90後青年導演王良,這是他繼入圍第七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沃土仁心》後再次執導。影迷們都知道,當你進入營造的高科技世界時,要讓觀眾相信這個世界,進入到電影中的情節中,就必須在細節上精準把握。這就對主創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丨導演王小帥:我每次拍電影都像個愣頭青
    有許多標籤,貼在王小帥身上,比如「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中國獨立電影先鋒導演」等。自處女作《冬春的日子》開始,到最新電影《地久天長》,近30年的導演生涯,王小帥並不高產,卻一直堅持自己的表達,其電影多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並屢獲國際大獎。
  • 這些老導演們是如何拍電影的?
    即將過去的2017年,國際影壇上,一批深耕類型、擁有強烈個人風格、專注電影製作每一個細節的老導演,不約而同以自己的新作豐富著銀幕。然而,這部電影卻成為日本的國民常青系列,一拍就是48部。山田洋次說,寅次郎是英雄人物的反面,但他是社會中具體生動的一員,可能就是我們的親戚。寅次郎身上那份浪蕩與不拘小節,讓他成了當年時代背景下日本社會的「局外人」,卻挖掘到了時代心理的地心———寅次郎挑戰了日本民族壓抑隱忍、注重繁文縟節的心理傳統,這正是當時的人們想要改變的。
  • 伊朗著名導演馬基德·馬基迪:以兒童視角詮釋電影藝術真諦
    伊朗著名電影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在三亞市海棠灣與青年導演及影迷見面交流。特殊時期的這場分享,更顯得難能可貴。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出席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獎《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讓許多影迷領略了伊朗電影的細膩和人文魅力。
  • 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徵作品,青年才俊從這裡起航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短片比賽之一、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目前正面向全國公開徵集參賽作品,作品徵集截止日期為6月3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獲悉,從2008年舉辦至今,之前的十二屆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共收到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微電影兩萬多部,一批青年影視才俊從這裡起航。
  • 「專訪」《不期而遇的夏天》導演易寒:這是一部拍給成年人看的電影
    這是一部源於真實生活的電影,黃四毛這個角色的原型其實是導演、編劇易寒在家鄉的堂侄。但在他看來,所謂「農村底層青年」的身份並不是這部電影關注的重點,他想關注的就是兩個普通人之間的關係,在都市孤獨症泛濫的現代社會,這種關係和情感具有普世性。事實上,這種對小人物的刻畫和關懷從他的第一部電影便已顯露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