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寨組楊明進,我家的幫扶責任人是紫馬小學的林老師,剛開始的時候,其實並不熟,我甚至記不清她的姓。直到後來,她來的次數越來越多,我都已經熟記於心了。她來到我家,我十分的高興,很高興認識這樣一位認真負責的老師,她幫扶我家近一年多年來,我家的生活真的發生了巨大變化。
今年我已60歲了,兒子也都結婚成家了,現在家裡就只有我和我的老伴。幫扶責任人林老師只要有時間就會來我家,詢問最近的生活狀況,身體狀況。這麼長時間以來,如果不是政府,不是駐村第一書記,網格員和幫扶我家的林老師,我家的生活不會那麼好的。國家政策真的好,自從2013年被評為精準扶貧戶,2017年脫貧,一直到今年,我脫貧的路上真的得到了國家的很多幫助。 在2017年,村裡開展技能培訓,我去參加了種植養殖技能培訓,不僅得到資金上的補貼,還學到了很多種養殖的方法。2016年的時候,我住的房屋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了危房,政府給我修了一層新的平房,讓我有安全住房可住,並且還給了我危房改造的補助,我真的發自內心的感激政府。
新洋村一角
2019年,我得到了5000元的養牛分紅,真的很感謝政府。我和老伴都已經60多歲了,每個月都能領到養老金,除此之外,我還加入了村裡的合作社,有綜合項目,養牛項目,這些幫扶政策都讓我們感受到了政府對我們老百姓的幫助。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駐村幹部。
我家自從進入貧困戶系統後,在醫療方面,醫療保險政府每年都補助,看病也不用擔心,衛生院就在紫馬街上,看病也方便。在國家種種政策扶持下,我家於2017年順利走上了脫貧的道路,但政府說了,脫貧不脫政策,面對如今的美好生活,我感謝國家,感謝政府,感謝村幹部和林老師。 「治貧先治懶,扶貧先扶志。」林老師經常這樣說,我也覺得這句話在我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一個人如果沒有從思想上改變,那麼無論幫扶幹部怎麼努力怎麼認真工作,都是無濟於事。在脫貧的道路上得到了幫扶責任人林老師的積極引導和大力相助,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我希望身邊那些貧困群眾要像我一樣積極行動起來,樹立勞動光榮、勤勞致富的榮辱觀,苦幹實幹,在脫貧致富的路上發揮自身能動性,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李允鳳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