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晨光 菏澤報導
12月9日,菏澤市汙染防治攻堅「1+1+9」方案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0年三個冬防期間,菏澤市PM2.5平均濃度年均改善6.1%。
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上,菏澤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善甲介紹,通過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在汙染防治攻堅戰過程中,菏澤市大氣質量大幅改善,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0年三個冬防期間,菏澤市PM2.5平均濃度年均改善6.1%;水環境質量逐年改善且持續達標,三條主要出境河流洙趙新河於樓斷面、東魚河徐寨斷面、萬福河湘子廟斷面連續達到國家「水十條」、省長-市長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逐步加嚴的考核要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環境安全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受汙染耕地和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未發生農產品超標事件和汙染地塊再開發利用環境事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取得積極進展,截止到今年11月底,菏澤市共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莊1000個,超額完成省定990個任務,完成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村莊2512個,完成率達到103.2%,農村汙水橫流、黑臭水體遍地現象得到初步遏制。
據悉,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菏澤市生態環境局創新實施市委書記、市長交辦單工作制度。每年年初,以市委書記、市長交辦縣區委書記、縣區長、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形式,向縣區黨委、政府及有關市直部門安排年度重點生態環境工作任務;主要目的是強化組織領導,傳導壓力,強化推進工作落實;特點是交辦任務具體明確,清單化交辦,工作措施切實可行,完成時限明確。
據統計,2019年、2020年向縣區及市直部門分別交辦重點任務475項和385項。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定期進行調度、通報、考核,進一步壓實了縣區責任,形成了調查、交辦、考核一套完整的工作鏈條。該制度實施以來,推動解決了一批困擾菏澤市多年的突出環境問題,對於提升縣區工作水平、實現精準治汙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菏澤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堅強支撐。
張善甲表示,下一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要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制定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強化評價考核,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要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大力推進大氣、水體、土壤汙染治理,加強細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保障土壤環境安全。要認真總結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經驗,鼓勵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實踐,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構築全社會積極參與環境共治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