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2017—2020年PM2.5平均濃度年均改善6.1%

2021-02-07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晨光 菏澤報導

12月9日,菏澤市汙染防治攻堅「1+1+9」方案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0年三個冬防期間,菏澤市PM2.5平均濃度年均改善6.1%。

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上,菏澤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善甲介紹,通過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在汙染防治攻堅戰過程中,菏澤市大氣質量大幅改善,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0年三個冬防期間,菏澤市PM2.5平均濃度年均改善6.1%;水環境質量逐年改善且持續達標,三條主要出境河流洙趙新河於樓斷面、東魚河徐寨斷面、萬福河湘子廟斷面連續達到國家「水十條」、省長-市長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逐步加嚴的考核要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環境安全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受汙染耕地和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未發生農產品超標事件和汙染地塊再開發利用環境事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取得積極進展,截止到今年11月底,菏澤市共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莊1000個,超額完成省定990個任務,完成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村莊2512個,完成率達到103.2%,農村汙水橫流、黑臭水體遍地現象得到初步遏制。

據悉,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菏澤市生態環境局創新實施市委書記、市長交辦單工作制度。每年年初,以市委書記、市長交辦縣區委書記、縣區長、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形式,向縣區黨委、政府及有關市直部門安排年度重點生態環境工作任務;主要目的是強化組織領導,傳導壓力,強化推進工作落實;特點是交辦任務具體明確,清單化交辦,工作措施切實可行,完成時限明確。

據統計,2019年、2020年向縣區及市直部門分別交辦重點任務475項和385項。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定期進行調度、通報、考核,進一步壓實了縣區責任,形成了調查、交辦、考核一套完整的工作鏈條。該制度實施以來,推動解決了一批困擾菏澤市多年的突出環境問題,對於提升縣區工作水平、實現精準治汙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菏澤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堅強支撐。

張善甲表示,下一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要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制定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強化評價考核,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要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大力推進大氣、水體、土壤汙染治理,加強細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保障土壤環境安全。要認真總結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經驗,鼓勵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實踐,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構築全社會積極參與環境共治的大格局。

相關焦點

  • 今年PM10、PM2.5年均濃度要比2017年改善16.1%、9.7%
    4月13日,記者從濟南市生態環境保護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了解到,2018年濟南市環保工作成效顯著,不過2019年任務已經繁重。2018年空氣品質PM10改善幅度全省第一、PM2.5改善幅度全省第二,汙水處理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升,汙水直排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自2019年1月下旬以來穩定達標。2018年6-9月連續4個月PM2.5平均濃度達到國家標準,4-8月連續5個月NO2平均濃度達到國家標準,實現歷史性突破。
  • 烏魯木齊PM2.5平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38.7%
    中國環境報訊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PM2.5年均濃度逐年下降,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烏魯木齊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5天,較2017年同期增加33天,PM2.5平均濃度較2017年同期下降38.7%,超額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目標任務。
  • 京津冀空氣品質改善,去年PM2.5年均濃度較四年前下降36%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明顯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2019年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區域共享空氣品質改善成果。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月-10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在區域「2+26」城市中濃度持續保持最優。
  • PM2.5值 「2+26」城市中濃度最低,北京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今年1月至8月,全市四項汙染物濃度繼續保持同期最低,其中PM2.5累計濃度41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濃度最低;累計優良天數170天、同比增加20天。曾經一度被冠之以「霾都」的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從生活、居住在這個城市的更多人「朋友圈」中頻頻曬出的「北京藍」等可窺一斑。
  • 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
    昨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曬出2019年「藍天成績單」,創下四個「首次」。即: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密雲、懷柔兩區PM2.5年均濃度首次「達標」;PM2.5一級優天數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首次實現全年無空氣嚴重汙染日。
  • 陝西10月空氣品質:PM2.5平均濃度持續上升 優良天數同比減少
    近日,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20年10月全省空氣品質。2020年10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5%;平均優良天數27.8天,同比減少2.0天。2020年1~10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平均優良天數247.5天,同比增加22.7天。
  • 去年廣州PM2.5濃度七年來最優
    30微克/立方米,廣州市PM2.5年均濃度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廣州藍」這張城市名片更加靚麗!8日,市生態環境局公布了2019年全市空氣環境質量的「成績單」,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是自2013年國家正式對PM2.5進行考核以來的最好水平,也是目前全國9個中心城市中最優。
  • PM2.5濃度降幅不達標 山西這4個市被約談
    2017年,山西PM2.5濃度較2013年下降了23.4%,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山西PM2.5下降20%的目標任務。但在11個市中,僅臨汾、呂梁、運城、太原4市PM2.5濃度較2013年考核基準年降幅低於20%,未能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為強化預警和警示,推動地方政府落實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的主體責任,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按照《山西省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有關規定,省環保廳會同省委組織部、省監察委對臨汾、呂梁、運城、太原4市進行集中約談。
  • 前2月湖南空氣品質明顯提升 PM2.5平均濃度大幅下降
    前2月全省空氣品質明顯提升PM2.5、PM10平均濃度大幅下降,洞庭湖水質改善華聲在線4月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曹嫻前2月,全省空氣品質明顯提升,PM2.5、PM10平均濃度大幅下降;地表水水質總體為優,洞庭湖水質得到改善。1月、2月,全省14個市州城市空氣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分別為83.4%、94.8%,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34.6個百分點、9.3個百分點。
  • 42微克/立方米,2019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進50以內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002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1月3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全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情況顯示,全年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時2019年全年北京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生態環境部:74城PM2.5平均濃度6年下降41.7%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介紹,2013年是向汙染宣戰「大氣十條」實施的第一年,僅僅六年時間,第一批開展PM2.5監測的74個重點城市,2018年相對2013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41.7%。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來源:中國網有記者問,如何評價這幾年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進展?今後將如何進一步採取措施來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
  • 2020年全國337個城市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生態環境部2021年1月15日向媒體通報了2020年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2021年1-12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0%,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9.5%
    一、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七年來,重汙染期間的PM2.5濃度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2020年1—2月,全國地級城市PM2.5重汙染天數為歷史同期最低,較2015年同期減少39.2%,PM2.5小時值超過300微克/立方米的小時數較2015年減少47.8%。可見,無論是PM2.5重汙染天數還是PM2.5小時濃度超300微克/立方米的小時數均在2015年至2020年間有顯著下降,全國地級城市重汙染天氣大幅減少。
  • 前兩個月,浙江省11個設區城市空氣品質改善,PM2.5濃度同比下降28.1%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邵甜10月底,生態環境部等10部委和長三角三省一市政府印發了《長三角地區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吹響了第3輪秋冬季攻堅衝鋒號 。2020年1-11月,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3%,優良天數比率93.6%,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穩居全國重點地區第一,預計全年將歷史性實現縣級以上城市PM2.5全部達標。
  • 世衛發布:全球城市PM2.5濃度排名
    今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了該資料庫中各個城市PM2.5的年均濃度,並作了一個PM2.5的全球排名。
  • 綠色和平:2015年上半年度中國358座城市PM2.5濃度排名
    北京的PM2.5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5%、上海的PM2.5濃度上升了1.6%、廣州的PM2.5濃度下降了18.5%。——與今年一季度排名相比(2015年公布的358個城市)跟第一季的PM2.5排名相比,退步最大的省份是長三角地區,上海的排名從14名上升到11名,浙江從20名上升到14名,江蘇維持在榜單上的第8名。
  • 呼和浩特PM2.5、PM10濃度都變高了!看看你...
    呼和浩特PM2.5、PM10濃度都變高了!看看你...會上說,2019年上半年,全區環境空氣品質整體良好。全區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87.2%,同比上升1.9%。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
  • PM2.5同比降28.1% 浙江各地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記者12月8日從浙江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10月至11月,全省11個設區城市PM2.5濃度範圍為13至31微克/立方米,均小於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平均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1%,各設區城市空氣品質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