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嗣北律"全真嗣龍門派之奉行全真派單之沿革考

2021-01-22 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

《南嗣北律》中的南嗣就是指全真嗣龍門派,全真嗣龍門派雖然派屬全真,但又有自己明顯的傳承特色。嗣龍門派入教儀式奉行全真派單傳統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所以直到今天嗣龍門派在由皈依後的規儀上,既不是「冠巾」,亦不是「傳度」,而是嗣龍門派所獨有的「派單」。

「昔時長春祖師,成道之後,遍歷天下,闡揚道範,演禮開壇,設叢林七十二座,傳道指訣,垂訓文千有餘言,無非使後學盡大乘之境,悉脫輪迴之苦」這是全真教派成制度開冠巾之科的初始。

元全真三代後,因為「華夷之辨」失敗後一蹶不振,直到第七代大律師昆陽祖師王常月草創《龍門心法》以律風傳教,方得以恢復,史稱「龍門中興。」而直到今天,以皈依—冠巾—傳戒為傳承方式的全真龍門律宗基本上代表了龍門派。清順治十五年(公元一六五八年),陶靖庵、黃珏受戒於北京白雲觀王常月,授以卷冊,遣歸金蓋山,啟全真教龍門雲巢支派;到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全真龍門第十一代閔一得真人開始主持金蓋山教務,並對金蓋山的龍門教派結合江南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開創江南全真道在家道士制度,是為「嗣派」,北律宗,南嗣派,在當時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這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事情。時至今日,我全真嗣龍門正宗以律師、宗師、嗣師嗣傳近三百年相安。

什麼是律傳、宗傳、嗣傳呢?下面我還是以史料圖文方式說明:

 

龍門啟教奉第一代趙虛靜為混元大宗師,因為其嗣傳趙道堅祖師」先生」,所以我山嗣龍門正宗每一代都稱先生,而宗傳則是從第五代宗師沈靜圓真人起;據記載沈師號頓空氏,是江蘇句容人,明正統十四年(1449)受教於第四代律師周玄樸,後歸隱隱浙江金蓋山書隱樓,道價日盛,從學者日眾,這是是金蓋山宗傳龍門啟教的開始。

到了明代成化元年(1465)沈祖授衣缽於衛真定真人,第六代宗師衛真定真人傳於第七代宗師沈常敬真人,沈師卒於清順治二年(1645),住世二百有五歲。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宗傳。

王常月祖師寄授陶靖庵祖師卷冊、如意、玉塵、芝杖等法器,後陶師隱金蓋山成為金蓋山宗傳第八代宗師,派名守貞,啟湖州金蓋山雲巢支派,後嗣傳其侄子第八代陶石庵(太定),陶祖嗣傳徐紫垣(清澄),徐祖嗣傳徐隆巖(一返),如《玉清贊化九天演政心印寶懺》圖示:

 

所以說,嗣龍門正宗的律師是受三大戒的全真道士、宗師是嗣(律)派傳宗的全真道士,嗣師就是在家修行的全真道士(俗稱火居全真)。而不同於律宗的冠巾,嗣傳龍門其實是以派單為依據(如圖)。

 

全真派單傳派接脈是嗣派弟子作為全真道士的唯一依據,嗣派的全真派單和律宗的全真冠巾狀是相同的,只是在表現形式上有所差別。

所謂方便法門,就是便於傳教弘道的實踐法門,而嗣傳於江南的嗣龍門正宗也就是弘教利生最為便於實踐的道路,故在我龍門正宗第十一代閔一得大宗師承繼從第八代宗師陶守貞之雲巢宗嗣傳的基礎上,閔祖師繼其表兄龍門正宗第十一代宗師沈一炳之後主持金蓋山,修繕宮觀,啟龍門方便法門,以三教同修。集律、法、宗、教四宗為一身被尊崇為抱樸子後第一人。閔祖所著的《金蓋心燈》八卷,是重要的道教史、思想史及龍門派歷史史料。著《古書隱樓藏書》輯書三十八種,是道教內丹理論和功法、丹經注釋的重要丹經,還包括全真派教理,教規和佛教經咒等。比如《清規玄妙全真參訪集》,真實記錄了清代全真派叢林的有關教理教規、科儀等制度,是清代全真教齋醮科儀的真全範本,加之在歷史上有傳經宗壇與道藏記載祖師宗壇的實際,以上如此之殷實基礎,使得全真教派在江南道教發展方面有了史無前例的發展,金蓋山成為江南全真道教的中興中心。而全真派單成為了江南全真道士的身份憑證。憑藉方便法門,江南全真教派得以迅速發展,在相關文獻中記載有雲壇道觀72處竟遍布於山東、江浙、海上甚至臺灣。」僅僅道統源流與覺雲薪傳等記載道眾萬餘。甚至還有龍門佛教宗派如:「南屏派、統慈院等都奉行全真派單皈依到了太上門下(如圖所指)。

 

 

後張民國我金蓋山分壇給付的全真派單,清楚的講述了我山法裔,而著名的王震(王一亭)也是我山分壇嗣龍門正宗十五代宗師王本真作為一派經師見證了嗣龍門正宗十八代弟子徐永慈的入教之神聖!無可爭辯的證實了我山龍門正宗的事實!作為後人我致力於收納我山法證的同時,每每覺得歷代祖師激勵指引我的無窮無盡的力量!王一亭(1867~1938年),名震,字一亭,號白龍山人、梅花館主、海雲山主等,金蓋山南屏嗣派壇主,龍門十五代宗師道名本真,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曾經是民國佛教協會會長,被佛教尊為居士,也是我山三教總一的見證。這張度牒(全真派單)也是證明王祖師的法承分壇宗主地位。

在此我附上證明全真嗣龍門正宗全真派單出處《天府校考》《龍門正宗》裡的派單全文供諸位高賢查證。

 

全真派單

浙江湖州府金蓋山雲巢梅花觀傳經宗壇

純陽宮全真派單

    省     奉道弟子    

皈依太上混元門下秉東華紫府

全真演教嗣龍門正宗第 代派名  

本命 宮  月 日時建生上叨

中天北鬥第  宮   星君注照

經師 先生  上  下

籍師 先生  上  下

度師 先生 上  下     

引進師 先生  上  下     

保舉師 先生  上  下

自皈依道

道無奇行倫常日用學步完人

自皈依經

經在心中時時持念感應無窮

自皈依師

師有薪傳改過遷善仙聖齊肩

 出處見圖: 

 

 

最後我們要說明得是我們同是修行人,作為一位嗣龍門弟子,我十分敬畏、珍惜歷代祖師留給我們寶貴的修行之路,毛澤東主席在《矛盾論》中曾提到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我認為,雖然時至今日嗣龍門派處在歷史上的恢復期,脈承凋零,但是無論教派大小,我們也須與國家愛護少數民族一樣,給予其不同以尊重和保護。

                                

                                                                                                  金蓋山古梅花觀

全真嗣龍門正宗第十九代吳圓康

 

 

 

研考文獻:《道藏輯要》

《玉清贊化九天演政心印集經》

《玉清贊化九天演政心印寶懺》

《金蓋心燈》

《道外藏書》

《古書隱樓藏書》

《龍門正宗覺雲薪傳》

《道統源流》

《江南全真道》吳亞魁著。

    以及如第四屆道教國際論壇等的繁多的有關金蓋山嗣龍門派論文闡述相互應證。

附上:民國北京中央道教會吳興分會成立照

 

我們有時候認知不了世界,那是自身智慧的不足,所謂學到的知識學問,有時候就是通向智慧的障礙需要堪破!(吳圓康)


官方網址:http://www.gmhgzg.com


          

  

             


相關焦點

  • 道教全真派的來歷!
    李道純原為南宗玉蟾門下王金蟾之徒,居真州長生觀,入元後自稱全真道士撰有《全真集玄密要》、《中和集》等,為元初內丹大家。李鈺、趙友欽師徒活動於江西、江蘇一帶,其徒陳致虛"遍遊夜郎、邛水、沅芷、辰陽、荊南、二鄂、長江、廬阜、江之東西,凡授百餘人。"所撰《金丹大要》為元代內丹名著。至此,全真道遍傳南北,盛大至極,其勢力足以與當時漸聯合為正一大派的符籙諸派相匹敵。
  • 武當派、華山派、全真派有什麼區別?一分鐘講清楚道教歷史!
    南方的一些道士集團主要以符籙為基礎建立新流派,而北宋末年,陝西王重陽在終南山一帶創立全真道,之後在山東、河南收了很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全真七子」,即:馬鈺(丹陽子)、丘處機(長春子)、譚處端(長真子)、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太古子)、劉處玄(長生子)和馬鈺之妻孫不二(清靜散人),他們創立了全真七大派,即:馬鈺遇仙派、丘處機龍門派、譚處端南無派、劉處玄隨山派
  • 道家弟子入門常識之正一派和全真派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道士,當年香港道士電影風靡一時,大部分朋友都知道了茅山道士九叔,但貧道今天要和大家真正的介紹一下道士是幹什麼的,又有哪些門派之分。諸位看官瓜子飲料備好,且聽小道一一道來。 道教在中國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按照道歷來算,距今是已經4717年了,為什麼呢?
  • 道教的全真派與正一派
    道教是產生於中國的傳統宗教,形成於東漢,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學說、鬼神祭祀以及佔卜、符籙、禁咒等巫術綜合起來的產物,所謂「道家之術,雜而多端。」道教組織形式最初為民間教團,包括五鬥米道、太平道等。北宋以後,道教的流派發展為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淨明道等。自明清以來,道教唯存全真、正一兩大派,流傳至今。全真道亦稱「全真教」「全真派」,為道教的主要流派。創始人王嚞,號重陽子,即王重陽。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到山東傳道,以全性返真為宗旨,名其講道處曰「全真庵」,入道者為「全真道士」。全真道教義的特點有:(1)提倡三教合一。
  • 全真七子分別是誰,他們的真實排名及地位是怎樣的?
    王重陽死後,全真七子在北方廣泛傳播全真教,並且各立支派,即:馬鈺遇仙派、丘處機龍門派、譚處端南無派、劉處玄隨山派、郝大通華山派、王處一全真派、孫不二清靜派。
  • 全真龍門派簡介
    龍門派簡介:龍門派,道教宗派全真道主流支派,承襲全真教法 。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 。
  • 全真教龍門派除蘆溪的老君山道觀外,金臺鎮也有個龍應宮道觀
    清朝光緒年間,成都青羊宮全真派龍門派的袁祖師繼承衣缽,南充果山的張至清、僧明性、何子昭、肖理東、陳理和等信眾在此修建道觀曰「高東堂」,當地人稱「肖家廟」。文革時期「破四舊」,衝擊寺院、古蹟,搗毀神佛塑像、牌坊石碑,高東堂被改成小學校、敬老院等。1978年三中全會後準許恢復文物宗教,1999年當地善男信女又開始籌資修建廟宇,改稱「龍應宮道觀」。
  • 金蓋山嗣龍門派大宗師閔一得「醫世」之術
    記述說,內煉之時,「但趺其足,直其體,虛其心志,平其氣機,安守下極。既覺充和,漸熱若灸,安守如故。覺此煖氣,騰騰向後,寂守勿助。又久之,乃覺下極寬廣,氣機無稍阻塞,知已透關欲上矣。」所謂關,即是尾閭。而後「微用下翹上聳之法,隨機縱任之,便覺脊背非背,曠若通衢,平衍上躋,綿亙數十裡」,步騎紛紛,冠蓋雲集,「有萬國珙球,趨赴神京之象」。此時「忽見白虹一道,起自北海,肅肅有聲,直趨峻岭而南」。
  • 金庸筆下的全真七子和全真教的祖庭
    在金庸筆下,武當山是王重陽及其全真道的大本營,其實這只是小說,全真派系由王重陽於北宋末年建立的鐘呂丹鼎道教門派。經丘處機的推動而壯大,現為世界道教主流宗派, 全真派共有包括北京白雲觀,陝西戶縣重陽宮和山西運城永樂宮在內的三大祖庭,沒有武當山。
  • 從《七真傳》看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北宗七子的修道趣事
    金朝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流傳於北方;北宋張伯端創立正一派,流傳於南方。南宗正一教的前身是產生於漢末的天師道,由天師道以"治"為單位,天師為最高領袖。北宗全真教被奉為「太上玄門正宗」。全真派承嗣太上老君遺教,秉東華帝君演教,承正陽帝君鍾離權和純陽帝君呂洞賓二祖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在修煉上,北宗主張先性後命,南宗主張先命後性。南宗: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南五祖)。
  • 金庸筆下全真七子和全真道的祖庭
    金庸筆下,有一個武學大師王重陽及其門下七位弟子的武學門派,門派的所在地在武當山。在金先生筆下,武當就是全真派的祖庭。
  • 道教祖庭之全真道祖庭——芮城永樂宮、戶縣重陽宮、北京白雲觀
    重陽宮,全稱大重陽萬壽宮,為我國道教著名宮觀,是全真教祖師王重陽修道創立全真教與「仙蛻」歸葬之地,故素有「天下 祖庭」、「全真聖地」之尊稱。重陽宮是我國金元時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一,為我國道教三大祖庭之最。重陽宮碑林保存的元代碑石是民族文化之瑰寶,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故事的流傳,故事發生地重陽宮也隨之聞名遐爾。
  • 這才是道教中的全真教 發展始末
    全真教持「三教歸一」主張最力,與南宗一樣,將禪學與內丹融為一體,提倡清修,放棄家庭生活,出家乞食。全真教在北方新道教各派中,文化素養最高,留下著述最多:尤其是丘處機開創的全真教龍門派,發展成為新道教中影響最廣的有生力量。13世紀時,丘處機的再傳弟子秦志安編輯《金蓮正宗記》,將傳承系統定為「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喆」,是為「北五祖」。
  • 秦皇漢武都到過這裡,「海上仙山之祖」之稱,道教全真派祖庭
    崑嵛山秦始皇經過徵戰統六國後,得到天下的秦始皇就想長生不老、永享富貴,曾經多次東巡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其中就有三次到過位於膠東半島東端的崑嵛山。崑嵛山最高峰「泰礴頂」號稱膠東屋脊,「泰礴頂」取自於泰山餘脈、氣勢磅礴之意。登上峰頂可以看到崑嵛山的美景一覽無餘,可謂是「煙波嫋嫋似雲紗,群山翠綠隱雲間」。雲間翠峰若隱若無,亭臺樓閣藏匿於群山中如同仙境一般,也許正因為此番勝境才使得秦始皇三次巡遊崑嵛山尋找長生不老之藥的原因吧!
  • 同為道家大派,為何全真教風頭能蓋過少林而武當卻不行?
    文/葉七大家好,我是江湖人稱「北洪七,南葉七」的七先生。而我們今天話題的主角便是兩大道家門派——全真教和武當派。相信看過《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的讀者都知道,在這兩部小說中全真教可謂是貫穿始終,在此期間中原武林皆以全真教馬首是瞻,武功以全真武學為正宗。若說江湖中門派起起落落,還有哪一家風頭蓋過了少林寺,那答案就只有一個全真教。
  • 【關注】《射鵰英雄傳》中全真教英雄曾來北鎮建廟傳道?
    受邱處機影響,郭靖不僅熟知全真武功,還懂「天罡北鬥七星陣」的妙門精髓。值得一提的是,全真祖師王重陽傳下的《九陰真經》對郭靖的武學進境影響頗深,另一位全真派重量級人物周伯通,則是郭靖的結拜大哥。在83版射鵰大劇的結尾,邱處機帶郭靖觀摩「華山論劍」,為他品評江湖五大高手的為人處世,奠定了郭靖「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思想根基。
  • 全真祖師|北五祖之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接漢室之將軍,隱終南而仙契。過化每超於劫運,示現長在於塵寰。啟唐朝之英賢,悟神仙之秘訣。飛劍貨藥,警化無方。金廷丞相之高標,寶印力辭之勇訣。霞裾上陟,南北統宗,天復挺於人豪,道遍通於四海。發金蓮之七朵,演仙派於十方。長生理被於古今,玄妙天垂於率土。恢弘至道,廣度愚迷,慈悲濟苦,全真祖師。
  • 全真教 (宗教)
    王重陽死後﹐其弟子馬鈺等七人分別在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繼續傳道﹐創遇仙派﹑南無派﹑隨山派﹑龍門派﹑嵛山派﹑華山派﹑清靜派(見北七真)﹐但教旨和修煉方式﹐大致相似。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間﹐丘處機應詔赴西域大雪山謁見元太祖﹐受到禮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宮觀﹐全真道進入全盛時期。
  • 《一人之下》中各門派的現實原型,米二把真實和傳說全部融入其中
    真實存在於現實中的各大門派龍虎山天師府。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天師的祖庭,龍虎山上住著歷代天師,關於它現實中的天師糾紛菜鳥這裡就不和大家一起糾結了。不過因為《一人之下》,很多小夥伴以為正一是天下道教的統領,實則並不是。道教本來有四大派別,不過流傳至今僅剩兩大宗派,全真和正一。而我們在國內常見的道教,大多所屬派系都屬於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