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美 家鄉水,親不親 故鄉人,寫故鄉的詩,故鄉只能用來懷念

2020-12-26 連方侃談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增廣賢文》這句話,道出了懷念故鄉、對故鄉無限熱愛之情。

故鄉,是一個溫暖人心的指代名詞,是漂泊者魂牽夢縈的「搖籃」,是千百年來眾多文人墨客吟誦的母題。

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古人與今人,一提到故鄉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酸酸甜甜而愁腸百結。特別是當今,大部分人遠離故鄉在外打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更甚古人。

關於故鄉的詩歌很多。家喻戶曉的應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二句了。小時候,我並沒有從真正意義上理解李白這看似淺白的詩句。長大以後才慢慢明白。尤其是這些年,流浪混跡在南方小城,每每和千裡之外的父母通完電話後,就更加理解李白詩的真摯,故鄉的那些往事,不由自主地,一幕一幕地浮上心頭。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每逢節日,我除了在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意中懷想故鄉之外,更多的是在他鄉品嘗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深沉憂鬱,似乎只有故鄉的月亮才是圓的,才是澄明的。去年中秋,我為此寫了一首《城裡的月亮不圓》:

錯落的樓房如密實的野竹林

遠遠高於村口的椿樹

天空低垂,從防盜網孔中

漏下歲月,星星點點

.

抱一壺老酒,在詞語裡入夢

餈粑的芳香在瓦縫間蕩漾

也醉倒了雞鴨牛羊,枝頭的鳥雀

把方言嚷得清脆而婉轉

.

又是一年中秋夜!

迷離中,城裡的月亮不圓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每次從朋友圈看到故鄉的景與物,即使是別人故鄉的,只要是屬於農村的,那些綠悠悠的植株,都會讓我熱淚盈眶,莫名感動。同樣是去年見到故鄉農作物時,寫下了《故鄉》之二:

突然,月亮負著故鄉而來

懸於樹枝的夜色

簌簌往下落

沿目光榮枯

.

遠方,六月是青翠的

植株青翠,人影青翠,山羊青翠

畫眉的叫聲也是青翠的

.

在夜裡,另一個我

揮舞寒光閃爍的斧頭,劈砍

某些莫名其妙的青翠

去年妹妹回故鄉,將媽媽種植結瓜的南瓜,拍照給我,使得我徹夜難眠,寫下了《馱不起異鄉與我》:

異鄉的七月,萬物焦灼

展開親人傳來的照片

扎耳根、苦麻菜、油蒿、青南瓜

還有野棉花和不知學名的"兔孔兒葉"

擠擠挨挨的,繁茂的葉片間滴落著

催人淚下的詞語

.

任窗外的月光照拂

那沙沙作響的榕樹葉

扇動著故鄉的清風

.

獨個兒自話自說的年紀

生活與歲月都是深沉的

輕易馱起善於隱身的青南瓜的

樹杈,馱不起沉默的石頭

與行走在陌生口語裡的我

在外漂泊的時間久了,故鄉變得物是人非,也有可能是物非人非。每次回到故鄉時,看似那麼熟悉的景、物與人,其實又是那麼陌生。讓人真正體會到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其一)》之真意:「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個時候,不知道是欣喜還是悲哀,有些時候真的感覺到故鄉是回不去了,故鄉只能用來懷念的,用來造夢的。

去年春節返鄉時,我在莫名的情緒當中寫下了《返鄉,我們仍然是異鄉者》:

天上飛地上跑,我們激情滿滿

傾情上演殊途同歸

將欲在各自的村莊裡創作喜悅

.

那山那水那雲霧那天空

顯露親近的面孔與問候的俚語

應是那麼親切又熟悉

.

一開口卻是如此羞愧

留存的鄉音似是而非

.

我們僅僅是把一個代名詞

從陌生的地方搬到熟悉的地方

哎!每次見到故鄉的物什,我都是五味雜陳。今兒個也是看見朋友圈有人發布鄉村的一些風物照,不禁讓我又一次想起故鄉,又一次情緒動蕩。還是以我的一首詩「《故鄉》之一」來結束這次內心糾結吧:

那些年,我們在自己的故鄉

在溫軟的村口啃苞谷、燒土豆

穿行在空闊的樹林裡

尋找口口相傳的傳說

到樸素的庭院看穿花布衣裳的新娘

到澄澈的溪流看淘氣的魚兒戲弄螃蟹

到整潔的田野看黃昏嫋繞的炊煙

與醉酒的落日

清凌凌的月光裝滿粗樸的瓷碗

好像故鄉的一切都屬於我

.

這些年,我們放棄了飛翔

在別人的故鄉

在生硬的道路上奔波,像麻雀

尋找土地上散落的麥粒

我們學會了緘默

學會了在人群車流中漂流

不著邊際的夢想

被高樓頂入參差的雲端

暮晚時分,我總會站在窗前遙望

深入夜色的故鄉

那裡將會有一小捧土地屬於我

(所以詩文均屬連方原創,部分詩歌已被紙刊刊載。感謝您關注與閱讀,歡迎吐槽!)

相關焦點

  • 短到極致,美到心碎的五言絕句之故鄉篇
    博達君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這些絕美的五言絕句,語言雅致,情景優美,短到極致,也美到極致。說到故鄉,有一首歌這樣唱: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還是故鄉;喝遍天下的水,嘴甜的還是故鄉。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每一位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或許還行,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明月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 《月是故鄉明》教學安排
    所謂「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水是家鄉甜,人是故鄉親」,中國人說到人生遇到的美事時也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其中「他鄉遇故知」也表現了人們對故鄉、故人的感情。這種感情促使人們愛家鄉、愛祖國,是一種樸素的情感,值得我們發揚。在中國文學中,這種情感遍布於詩歌散文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欣賞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月是故鄉明》這篇優美的散文。
  • 十首思鄉詩,濃濃故鄉情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所謂「滯雨」即因雨而停滯之意,可詩的首句卻不說「夜雨滯長安」,反而說「滯雨長安夜」,於是,「雨」也因「滯」字多了幾分厚實、纏綿的質感,讓人覺得有無法排解的凝重。有雨的夜向來最引人迷醉,最讓人動情,因為夜晚、雨水總是讓人與懷念結合起來,這懷念因夜而深遠,因雨而厚重。
  • 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鑑賞:所謂「滯雨」即因雨而停滯之意,可詩的首句卻不說「夜雨滯長安」,反而說「滯雨長安夜」,於是,「雨」也因「滯」字多了幾分厚實、纏綿的質感,讓人覺得有無法排解的凝重。有雨的夜向來最引人迷醉,最讓人動情,因為夜晚、雨水總是讓人與懷念結合起來,這懷念因夜而深遠,因雨而厚重。
  • 故鄉的雲煙(散文)
    我有一個很美的夢,在春日的舒肩上隱藏。啊,風中的柳絮,雨中的荷花,陽光下的綠蔭,輕輕墜落在三月的雲煙,紛紛揚揚,奼紫嫣紅的,美不勝收。或許,這就是早春的風貌;或許,這就是三月的曼妙。光陰如酒,歲月凝香。我的心啊,從世界的流動中找你的美吧,正如那小船得到風與水的優美似的,愜意極了。風很香,雨很甜,雲很秀,太陽以微笑向我問候。
  • 重新審視故鄉的意義
    唐先武從三個方面詮釋了這種認識:故鄉這個概念,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已然成為記憶而不是實體;經過歲月的洗滌,記憶中的故鄉已經被詩化了,而不再是原貌;對於一個融入城市生活的人,無論是空間意義的故鄉還是時間意義的故鄉,我們都很難返回了。故鄉的意義,只存留於精神層面而不是物質層面。  對此,我有同感。
  • 意在象中——談《故鄉水》的構思
    筆墨為國畫之本,離開筆墨的塑造和表現,中國畫便不存在,允其是意筆花鳥畫,更是非常講究運用筆墨的技巧,白紙黑墨,下筆成形,來不得半點含糊,所以筆墨情趣歷來為衡量作品藝術水平的重要標準。三、講求形式美的表現。繪畫是研究形式美的一門學問,作品能否給人以美感,是否使人賞心悅目,藝術效果如何,要通過畫面形象的組織安排顯示出來。
  • 心靈的故鄉
    經常這個時候,舊事像碎片一樣迎面拂來,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故鄉——永州。記得,冰心老人《往事》中的詩句:「她是翩翩的乳燕,橫海飄遊,月明風緊,不敢停留——在她頻頻回顧的飛翔裡,總帶著鄉愁!」這讓我更加思念我的故鄉,連同鄉思、鄉情、鄉愁及鄉夢。21歲那年,「初生牛犢不怕虎」隻身南下,遠離了故鄉。從這時起,體味了思鄉的滋味。
  • 李白乘船出蜀,一首戀鄉詩:千裡送行舟,仍憐故鄉水
    不,應該說他還是有牽掛的,只不過相對於想要看遍天下江山的心情,這樣的牽掛也不算什麼。人生嘛,誰還不是一邊走,一邊乘風破浪的,就算是辛苦了些,但最終都會過去的。李白:一個旅遊狂魔李白這一生走過很多地方,從二十四歲的時候開始,他踏上了離開故鄉的小船,就註定了他這一一生要一直在路上。
  • 這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鑑賞:所謂「滯雨」即因雨而停滯之意,可詩的首句卻不說「夜雨滯長安」,反而說「滯雨長安夜」,於是,「雨」也因「滯」字多了幾分厚實、纏綿的質感,讓人覺得有無法排解的凝重。有雨的夜向來最引人迷醉,最讓人動情,因為夜晚、雨水總是讓人與懷念結合起來,這懷念因夜而深遠,因雨而厚重。更為重要的是,有雨的夜總是為我們創造出一個空間,這個空間是屬於傾聽的。
  • 真情五月,懷念故鄉
    作者:楊利榮最美家鄉水,最親故鄉人。真情五月,相約家鄉故裡。30年歲月滄桑,時變物遷,青山依舊,鄉音鄉情未改。家鄉巨變,感慨萬千。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懷家鄉山水人情。重登小崑山頂 ,心情豁然開朗。放眼遠望,家鄉的村舍、山川、田野、樹木、河流,盡收眼底,風景美如畫。這是我們人生旅歷中的一次難忘回顧,也是童年時代美好記憶的洗禮。極目遠望,家鄉的山水風情依然是那樣親切自然。觸景生情,睹物思人。走過如花的童年,越過萬水千山的感動,感慨頑強生命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奇蹟。
  • 魯迅《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故鄉》篇幅不長,寫魯迅時隔二十年後再回故鄉,為了處理掉老屋,而見到了家鄉二十年後的風貌,感慨萬分。《故鄉》開篇,魯迅即寫道,「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不禁悲涼起來了。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
  • 劉素清 || 佈吐木吉是故鄉
    小姑子離開生養她的故鄉三十八年了,把童年、青少年時代的快樂美好的時光、發小、同學的純潔情誼都一股腦地撂在了故鄉。人越上年紀越懷舊。過了不惑之年愈發思念故鄉。雖說故鄉佈吐木吉沒有親人了,但那份思念令她魂牽夢繞。2018年6月6日早上,熱情豪爽的鳳梅、劉美自告奮勇,分別擔任嚮導、司機。我和五姨、小姑子隨同她倆從賽汗塔拉踏上了回鄉的路程,尋找兒時的足跡。
  • 《流浪者的鄉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國——故鄉
    在《望鄉》一文中,她寫道:不論多遠,我終於還是離不了故鄉。故鄉是一座碑,我人生的顛簸、逃亡、流離,原來就是為了讓我走這一道拋物線,從故鄉的這一面走到另一面,就是為了看懂故鄉的美……找到我真的自己。每個人對自己的故鄉都有深厚的感情。
  •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故鄉,人心中永遠的牽掛
    有一種思念,叫家鄉;有一份牽掛,叫家。魯迅先生在《故鄉》一文中寫道「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裡,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我們的一生會去很多地方,看不同的風景,但能夠回去地方不多,故鄉就是其中的一個。年輕的時候,一心想著出去闖蕩,去見識世界,去遠方逐夢,似乎故鄉在漸漸離我們遠去。可是當我們見過很多的美景,品嘗過很多的美食,兜兜轉轉,最終會發現心中最愛的地方還是故鄉。我們的文化中有一種對故鄉的戀戀不捨之情。哪怕聽到故鄉的點滴小事,都會撥動我們的心弦,正如王維詩中所寫:「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 從此故鄉無過客,只有家鄉的味道
    如今,我對故鄉的情懷,以靈感的墨彩勾勒一幅獨有的歷歷在目,只是那古老的羊腸小道感染著現在褪色的情絲,幾度感慨潑灑在不敢面對的擦肩而過,不饒人的回憶流連與故鄉有緣無分。忽然喚醒那種種細節,在我美麗的心情裡,殘留激動的敏感和逃避,之後被無數次晝夜裡的記憶默默承受。
  • 山嶺連綿,赤嶺是故鄉
    都說月是故鄉明,水是故鄉甜。每個人對故鄉都懷有一種不一樣的情愫。
  • 遠嫁的女子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感動了世人2000年
    遄臻於衛,不瑕有害。我思肥泉,茲之永嘆。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出遊,以寫我憂!譯文:那眼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斷,將滔滔的泉水注入淇水之中。我沒有一天不在思念衛國,我只能和同來的姐妹們,一起談論家鄉,(聊解對家鄉的思念)。當初我出嫁的時候,住宿在泲這個地方,親人們在禰地為我送行。
  •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故鄉,是我們年少時想要逃離的地方,是我們年老想回,可能已經回不去的地方;故鄉是清明的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輪月,是春運時的那張車票,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口音。而當我們不知疲倦,山一程,水一程,漸行漸遠,才發現故鄉是起點也是終點,是即便永遠回不去也依然是故鄉的那個地方。
  • 我懷念的故鄉是一陣風,那個人
    奶奶說摔倒了站起來,拍拍灰就好了;奶奶說用自己的雙手得到的東西才安心;奶奶說有些東西可以不做但是要會做;奶奶說做個善良的人自己才會心安。在這些細碎的嘮叨聲中,我從每天土坑裡抓螞蚱到背著小書包上學,從小學生變成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