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藥研拐點來臨?這家從MIT走出的公司融資3億美元,創全球AI藥研...

2020-12-26 澎湃新聞

晶泰科技是一家以計算驅動創新的藥物研發科技公司,基於前沿計算物理、量子化學、人工智慧與雲計算技術,為全球創新藥企提供智能化藥物研發服務。

晶泰科技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發展晶泰科技的智能藥物研發系統,從算力、算法、數據三個維度構建AI賦能的數位化藥物研發新基建,並服務於全球藥企、生物科技公司和合作夥伴,滿足藥物工業迫切的提效增速需求。

報導 | 機器之能

機器之心9月28日消息,以數位化和智能化驅動的人工智慧(AI)藥物研發公司晶泰科技 (XtalPi) 宣布超額完成3.188億美元的C輪融資,創造全球AI藥物研發領域融資額的最高紀錄。

本輪投資由軟銀願景基金2期、人保資本、晨興資本聯合領投,中金資本、招銀國際招銀電信基金、Mirae Asset(未來資產)、中證投資、中信資本、海松資本、順為資本、方圓資本、IMO Ventures、Parkway 基金等多家來自全球的投資機構跟投,騰訊、紅杉中國、國壽股權投資、SIG 海納亞洲等早期股東繼續追加投資 。

2020年,「人工智慧發現分子」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人工智慧與藥物工業均為萬億級產業,二者的結合將會爆發出巨大潛力。此輪募資標誌著從麻省理工學院 (MIT) 校園走出的晶泰科技已逐步成為全世界範圍內AI製藥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公司之一。

2014年,晶泰科技成立於麻省理工大學,核心團隊由來自學術界、IT網際網路界及醫藥產業界的優秀人才組成,聯合創始人都是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後。公司主要做包括藥物固體形態研究在內的臨床早期藥物設計,最主要業務線是臨床前開發的藥物固體形態研究和藥物分子的設計。

作為一家以計算驅動創新的藥物研發公司,晶泰科技的ID4(Intelligent Digital Drug Discovery andDevelopment)智能藥物研發平臺結合量子物理、人工智慧與雲計算技術,可以準確預測小分子藥物的多種重要特性,加速藥物臨床前研究的效率與成功率。

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溫書豪表示,「過去幾年,我們專注於打造和完善自主開發的ID4智能藥物研發平臺。通過與全球範圍內的大藥企、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不斷驗證ID4平臺在成本、速度與成功率方面的優勢和巨大潛力,並獲得多項裡程碑式的進展。」

晶泰科技在2018年1月完成約1500萬美金的B輪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谷歌跟投,A輪投資方騰訊繼續在本輪追加投資。此前,公司獲得由峰瑞資本、真格基金和騰訊3200萬元A輪投資。

晶泰科技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發展晶泰科技的智能藥物研發系統,從算力、算法、數據三個維度構建AI賦能的數位化藥物研發新基建,並服務於全球藥企、生物科技公司和合作夥伴,滿足藥物工業迫切的提效增速需求。

算法方面,晶泰科技基於物理理論及人工智慧理論雙核,已完成了上百種算法的儲備。其物理基礎理論框架,覆蓋從量子力學到經典力學的算法,通過構建多尺度、多維度的模型,能夠從最底層準確描述藥物分子與人體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人工智慧理論框架,完成了不同特徵向量對應藥物各種關鍵性質之間的AI強化和交叉驗證模型構建。

下一步,晶泰科技還將打造現代化實驗室與數位化研發平臺緊密結合的數字孿生研發體系,實現實驗探索與藥物模擬算法的高效交互迭代。

數據方面,晶泰科技使用數據湖作為數據治理的主要方式,使計算產生的巨量數據不僅直接作為計算結果呈現,並應用於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場景。晶泰科技還通過特殊的數據策略,以量子力學計算積累起大量藥物分子化學空間的底層數據。

目前,晶泰科技的數據積累已經接近PB量級。隨著數字孿生研發體系的開發部署,計算量的持續增加,晶泰科技將以豐富的藥物研發真實世界數據支持其算法的持續創新與升級,挑戰更多研發瓶頸,解決藥物研發行業的關鍵問題。

算力方面,晶泰科技基於多雲的架構模式,在AWS、騰訊雲、Google Cloud 等多個公有雲上搭建了一個可全球化調度海量資源的計算平臺。利用雲計算超強的彈性擴展與並行計算能力,該平臺可在數小時之內創建一個近百萬計算核心的超級集群。這一平臺讓晶泰科技可以同時開展超大規模的藥物分子發現與篩選項目,支持其藥物AI研發技術的規模化的應用。

本輪融資完成後,晶泰科技將全力部署AI賦能的數位化藥物研發新基建,推動藥物工業向更智能的藥物研發模式變革,助力全球更多藥企、生物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慧開發出更多高效的藥物,惠及全球患者,也為中國藥物工業的人工智慧數位化升級做貢獻。

「這是一項有溫度的技術,我們的願景是『患者有其藥』,簡單的五個字,表達的是最樸素的願望:我們希望所有罹患病痛的人類個體,不論年齡、國籍、膚色、貧富,如有疾病都能平等地得到救治,用得到、用得起好的藥物。」溫書豪說。

據他介紹,在藥物工業界的頭部企業中,2015年以來新藥研發回報率已經降至不足5%,藥物研發的失敗率和成本越來越高,使得好的藥物也越來越昂貴;另外,仍有大量的疾病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以救治,所以人工智慧被寄予厚望,通過算法、算力、數據來提高藥物研發的效率和成功率,降低藥物研發成本,探索更廣闊數量級的化學空間,最終惠及全球患者,帶來更多的特效藥。

「AI+藥物研發」是一個很新的領域,其布局空間非常大。傳統藥物研發行業的產業鏈非常長,從最開始靶點的發現,到藥物分子的篩選和設計,再到生物的活性實驗,還要經歷一系列的生產環節,最後再到人體的臨床等。

AI+藥物研發的過程主要分為幾種,生命科學、標靶發現、標靶確證、先導發現(先導化合物發現)、先導優化以及臨床前、臨床再逐步面向市場。應用案例有藥物激酶譜預測、DEL化合物編碼等。

預計到2024年,每年全球在AI大健康領域的投入將超過100億美元;每年全球在AI藥物發現領域的投入將超過40億美元。隨著AI在藥物研發領域的深耕和獨角獸的出現,這一市場或許已經迎來了爆發的節點。

「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以及計算資源成本的進一步下降且充分的公有化,在萬億美金藥物工業的巨大市場中終於由技術的量變引起了產業質變,使得計算機與實驗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並且可以形成快速的反饋機制,對新藥發現的速度和質量都有顯著提升。」晨興資本創始合伙人劉芹表示。

「在這場生產力的變革中,晶泰科技是最早將物理計算和 AI 算法良好地結合的企業,並在工程上進行了計算架構的充分優化和真實世界迭代系統的建立,現已初步證明了其技術的可行性和可擴展性。相信晶泰科技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新藥研發行業的新一代重要基礎設施。晨興資本長期看好計算科學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希望 IT 技術與生物科技的融合可以早日將人類健康帶入一個新的紀元。」

原標題:《AI+藥研拐點來臨?這家從MIT走出的公司融資3億美元,創全球AI藥研融資新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拿下1.12 億美元 A 輪融資,Pony.ai 的無人駕駛車隊將落地廣州
    在 Pony.ai 成立一年之際,這家公司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雷鋒網新智駕消息,矽谷當地時間 1 月 15 日,Pony.ai 宣布完成 1.12 億美元 A 輪融資,領投方是晨興資本和君聯資本,種子輪領投方紅杉中國以及 IDG 資本繼續跟進此輪融資,新增的投資方還包括弘泰資本、聯想之星、普華資本、啟宸資本、DCM 資本、Comcast 資本以及矽谷未來資本等。
  • 蘋果收購Drive.ai,意欲為何?
    之後,吳恩達也加入 Drive.ai 董事會任董事。2017年,Drive.ai相繼完成兩輪融資,共計 7700 萬美元:2017 年 6 月,Drive.ai 獲得 5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三個月後,公司又拿到了 1500 萬美元的風投。
  • 原研藥降價進醫保 本土生物類似藥研發商業化新徵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原研藥降價進醫保 本土生物類似藥研發和商業化踏上新徵程3月23日,復星醫藥旗下復宏漢霖發布2019年報,第一個國產生物類似藥曬出了第一年成績單。由於製造工藝和分子本身的特點,生物大分子藥很難做到和原研藥結構和功能完全相同,只能做到相似,因此被稱為生物類似藥。據劉世高給出的數據,一個原研生物藥大約花費8~10年時間以及8億美元才能成功,生物類似藥則要經過更多步驟,花費大約7~8年、1~3億美金。
  • 眾生藥業子公司眾生睿創啟動近3億元B輪融資,加速創新藥研發
    來源:時刻頭條12月15日晚,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生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廣東眾生睿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生睿創」)啟動B輪融資,融資金額為人民幣2.3億和美元800萬,本輪融資由沂景資本、華泰紫金、倚鋒資本
  • 百濟神州20.8億美元融資創全球之最,王曉東:我們「人傻錢多」
    2020 年 7 月 13 日,百濟神州(NASDAQ:BGNE;HKG: 06160)宣布達成 20.8 億美元股權融資,此次股權融資創造了全球生物科技領域最大金額股權融資。高瓴資本以不低於 10 億美元份額的認購,也創造全球生物醫藥史上最大股權投資。緊接著,7 月 14 日百濟神州召開線上媒體發布會,對外介紹了本次融資具體情況及最新管線進展情況。
  • 在研創新藥即將上市!
    創新藥的研發過程漫長,研發周期通常曠日持久,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尤其是III期臨床試驗環節。對於創新藥,在多年前便有「3個10」的通俗說法,即研發持續10年、耗費10億美元、銷售額10億美元。在有創新藥上市之前,虧損是創新藥研發企業的「常態」。即使有少數企業提供CRO(合同研究)服務,或者代理其他企業成熟產品,但往往仍是入不敷出,還分散了研發精力。
  • 上市公司創新藥8月報告:第一梯隊在研品種近百個 主攻腫瘤藥
    從數量來看,排名前12的上市公司均有5個以上創新藥,創新藥數量佔到總數的半壁江山,其中第一梯隊的5家公司在研創新藥共有95個,佔上市公司創新藥樣本的31%。以數量計,創新藥第一梯隊有5家公司,分別是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東陽光、石藥集團和復星醫藥。
  • 進軍美國生物類似藥市場 突破原研藥廠專利壁壘
    全球重磅藥物排行榜上的主力,小分子藥物逐漸被生物藥所取代,全球生物藥市場成長迅速,估計2014年生物藥市場已接近2千億美元,其中又以美國的市場最大約佔全球市場46%。   隨著近年原研藥廠紛紛面臨專利斷崖問題,搶攻生物類似藥(或稱生物仿製藥)開發成為一門顯學。
  • Securiti.ai獲3100萬美元融資,打造網絡安全和合規化平臺
    向代價高昂的網絡犯罪妥協催生了一個預計到2024年價值達到3000億美元的市場。數百家初創公司已經佔據了這一領域,但競爭並沒有阻止總部位於加州聖何塞的Securiti.ai。Securiti.ai是一家開發公司,旨在構建一個實現網絡安全和合規流程自動化的平臺。
  • 巨頭聯手,輝瑞要把自家王牌藥賣給邁蘭,共組全球最大仿製藥公司
    而無論哪家公司最終中選,無疑都將給國內仿製藥市場,甚至全球仿製藥市場帶來巨大震動。財報顯示,2018年輝瑞營業收入達到536億美元,在製藥巨頭中排名第三位;而總部設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邁蘭,則以旗下超過7500個品種,實現2018年總營收114.34億美元,位列全球仿製藥企業榜首。二者合作可謂強強聯合。
  • 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小馬智行Pony.ai獲2.67億美元C輪融資
    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小馬智行(Pony.ai)宣布獲得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會(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OTPP)旗下教師創新平臺(Teachers』 Innovation Platform, TIP)領投總計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
  • 圖靈獎得主Bengio的AI公司,都不得不「兩折出售」了
    金磊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曾被估值12億美元,如今僅以2.3億美元被拋售。甚至,在調整和支出後,談妥的最終價可能只有1.95億美元。
  • 圖靈獎得主Bengio的AI公司,都不得不「2折出售」了
    金磊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曾被估值12億美元,如今僅以2.3億美元被拋售。甚至,在調整和支出後,談妥的最終價可能只有1.95億美元。即使有著圖靈獎得主、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Yoshua Bengio的名聲加成,也無法挽回這家AI公司的價值消融。從12億美元跌落至2.3億美元,期間發生了什麼?
  • 立普妥、可定等明星藥進入價格肉搏戰,大批原研藥恐遭替代!
    我國是仿製藥大國,但長期以來,由於低水平重複等原因,在質量和療效上與原研藥相差太多,無法形成替代,這也導致了原研藥雖然過了專利期,卻沒有遇到專利懸崖,價格和銷量始終居高不下,給患者和醫保基金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促進仿製藥臨床替代原研藥,這也是我國自2015年起大力推動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原因。
  • 邦投條融資速遞:自動駕駛企業小馬智行獲得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
    邦投條快報11月6日消息: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小馬智行(Pony.ai)宣布獲得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會(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OTPP)旗下教師創新平臺(Teachers』 Innovation Platform, TIP)領投總計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
  • 2020年一批原研藥品種將過期,仿製藥企業來了!
    【製藥網 市場分析】2020年開始,又將有一批重磅原研藥將先後到期,國內仿製藥企業的機會來了!據業內不完全統計,2020—2023年,全球將至少有82個原研藥將到期,其中不乏優特克單抗(強生)、貝伐珠單抗(羅氏)、利伐沙班(拜爾)、帕博西尼(輝瑞)等年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的重磅藥物。
  • 天藥股份: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藥業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PDB資料庫顯示,JSYL045製劑2017年~2019年全球市場銷售額分別為17.5億美元、18.8億美元、19.7億美元,其中原料藥消耗量分別為74.6噸、78.3噸、95.1噸,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 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10家國外AI晶片初創公司
    研究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今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慧加速晶片的市場規模預計將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從2019年的80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700億美元。今年1月,這家初創公司表示已籌集了4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該輪融資總額達到7300萬美元。
  • 上市一周即翻倍,這位花甲老人和他創立的百億美金AI公司
    該公司原本計劃以$31-34的每股價格募集大約5億美元,目標估值約40億美元,可就在周二上市後當天,其估值卻直接衝上了100億美元(約650億人民幣),並在一番波折後繼續走高。C3.ai為何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首功當歸創始人託馬斯·西貝爾(Thomas Siebel)。
  • 眾生睿創完成2.8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進一步推動創新藥的研發
    2018年成立的眾生睿創,針對炎症、纖維化、脂質代謝等不同疾病階段,建立了用藥潛力不同作用靶點的產品管線。其中進度較快的是進入3期臨床階段的ZSP1273。這款產品是眾生睿創與鍾南山院士團隊共同合作研發的一款1類新藥,也是首個治療、預防甲型流感和人患禽流感的RNA聚合酶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