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30多分鐘的暗訪專題片,一份關於5起影響營商環境典型問題的通報。1月12日,「辣味十足」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吹響了向最優營商環境前進的號角。
暗訪專題片集中曝光了17起典型案例,由武漢市紀委監委、市治庸辦拍攝,會場數百「觀眾」同時收看,市委領導現場點評,直指問題癥結,解剖作風頑疾,讓坐在現場的當事主管區、單位負責人有些「坐不住」。
優化營商環境,進無止境。看不到問題才是最大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樹立問題意識,奔著問題去,迎著問題改,優化營商環境才能有大進步。
■ 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獲得進步
2020年對武漢是極不平凡、極為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武漢市保持清醒頭腦,堅持過硬作風,打了一場又一場硬仗。
5月6日,打開城門不到一個月,武漢召開動員大會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會上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出臺系列舉措,聚焦難點痛點,補齊短板弱項,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
現在,武漢各區各部門主要負責人,以及相關基層單位主要負責人,每周都要上臺接受問政,解決了一大批影響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
疫後重振市場主體情況複雜,武漢市推出「千局聯千企」活動,主動服務企業;推進「五減五通」行政審批改革,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全城通辦」,市場主體獲得感不斷增強。
正是在不斷發現問題中積極整改、努力優化,武漢在《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被列為示範引領標杆城市,辦理事項平均時限由5.7天減少到3.6天,企業設立登記時間由1個工作日壓縮到0.5個工作日,全年為企業減稅降費514億元。
■ 直面突出問題,找準關鍵癥結
看不到問題才是最大問題。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提出,「要以對市民和企業負責、對武漢發展負責的態度,直面問題、保持清醒」。
現場播放問題短片,成為推進營商環境和作風建設的「保留節目」。
5起典型問題、35分鐘的短片,反映了當前我市營商環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武漢不怕自我揭短。比如,一些幹部「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缺乏責任擔當、群眾立場;一些部門辦事拖拖拉拉、手續複雜,缺乏服務意識、契約精神;一些惠企政策知曉率不高,缺乏企業認同;創新環境還不夠理想,對創新發展缺乏戰略眼光等。
現場為問題行為「畫像」,是為了「切實找準制約營商環境的關鍵癥結」,刀刃向內、自我革命。
武漢疫後重振、浴火重生,尤其需要創優營商環境。只有不避問題,向癥結開刀,才能抓住難得機遇,才是對城市發展和未來負責。這樣的認識和作為,貫穿著武漢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
疫後重振拉開大幕不久,全市作風巡查啟動,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市委成立17個巡查組,以「發現問題—反饋問題—通報問題」為抓手,推動問題解決。
同時,武漢2020年度「雙評議」工作正式啟動,以微信、簡訊為支撐,把作風監督埠前移到群眾觸手可及之處,將監督「探頭」延伸到與群眾直接打交道的處室、科室、站所。
這些常態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手段,為優化營商環境打下堅實基礎。只有及時發現問題,勇於直面問題,才能對症下藥,持續發力,不斷優化。
■ 整治「庸懶散慢亂浮」,將更多問題納入視野
1月12日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是繼新年首個工作日我市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優化營商環境後,再次召開會議部署推動優化營商環境。
短短10天內,兩度聚焦營商環境建設,充分體現武漢推動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的決心。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今年,武漢市委決定大力整治幹部隊伍中存在的庸、懶、散、慢、亂、浮等問題。為此,武漢市紀委監委印發《關於集中治理庸懶散慢亂浮現象促進幹部擔當作為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級各部門以作風整治為突破口,痛下決心,緊盯放管服改革、項目落地、惠企政策落實等重點領域,大力集中整治「庸懶散慢亂浮」。
過去常是治庸、治懶、治散,這次武漢將更多問題納入視野,《意見》詳細列出這6個頑疾的具體表現,就是旨在在問題中推進和優化。
武昌區行政審批局多名工作人員收受「好處費」,違規辦理註冊登記;洪山區建設局、洪山街工作拖沓,項目推進滯後;黃陂區人社局執行惠企政策不力,服務企業不到位……今年以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優化營商環境,發現並查處了一批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幹部作風問題。
以人民為中心,將心比心、真正換位思考,武漢全力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最優城市,還強調要堅持以市場評價為第一評價、以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把企業服務放在離市場最近的地方,把民生服務放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讓廣大企業和市民在武漢創新創業和生活更舒心、放心、安心。
馳而不息優化營商環境,武漢全力以赴、一以貫之。
長江日報記者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