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巴中如何利用優質綠色農產品資源富集的優勢,實現「農業多貢獻」?今年以來,巴中市農業農村局按照「456」現代農業發展戰略(4大特色農業產業、5個連片產業示範帶、6個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圍繞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產品供給地」目標,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地方發展,構建優良營商環境就是構建地方優質品牌」的思想,探索創優營商環境「3344」辦法和措施,有效助推全市農業產業和農業企業發展,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綠水青山之間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著力「三個細化」,壓實工作責任
始終把壓實責任作為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前置基礎。一是細化責任。突出優化審批服務、營造優良營商環境,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實現全局一個調、全域一盤棋。二是細化要求。對照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要求,結合科室職責,圍繞推進產業發展、環境營造、政策扶持、業務指導、對聯幫扶等,從宣傳服務、法治服務、市場服務、保障服務等方面,分別落實了政策法規科、農村改革科、種植業科、特色產業科等分別針對強農惠農政策、招商引資激勵措施、農村改革政策、產業發展激勵辦法、農業產業技術等進行細化,確定了年度工作要求,實現了營商環境措施細化實化。三是細化臺帳。針對年度工作打算,把企業需要幫助解決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對照上級政策細化梳理並建立臺帳,逐項銷號推進;對標對表「最多跑一次」「全程網辦」及「四辦」清單,梳理事前、事中、事後服務清單,啟動「提前告之」服務,建立「一次收集」制度,探索佐證材料「網上跑路」,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銀耳姑娘溪邊淘洗銀花
突出「三個優化」,創優營商環境
始終把優化環境作為提升民營企業發展滿意度的重要路徑。一是優化服務通道。積極優化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服務能力。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將14項行政許可4項行政確認事項,1項其他行政權力,納入市民之家統一辦理,實現了「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同時,加強工作人員業務培訓,提升了服務能力。二是優化申報資料。積極開展證明事項清理工作,持續推進「減證便民」。按照證明事項清理「七個一律取消」原則,清理取消證明事項3項,實施「容缺受理」,將補正材料與受理審核兩步驟同時進行,開闢審批服務「綠色通道」,切實避免民營企業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不方便等問題。三是優化辦事流程。全面落實「最多跑一次」「全程網辦」及「四辦」政策,對標對表清單,簡化申報材料,縮短辦理時間,優化辦事流程,最終實現了辦事時間提速70%,申報材料精減了30%,網辦覆蓋率、限時辦結率、群眾滿意率均達到了100%。切實減輕了群眾負擔。
中國蘆筍之鄉喜慶豐收
堅持「四個圍繞」,突出重點工作
牢牢把握助推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立足職能職責推動任務落地落實。一是圍繞主導產業夯實基地。今年以來,全市建成特色農業產業基地13.75萬畝、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10個,新(改)建糧油基地6萬畝、現代經作基地7.8萬畝、畜禽標準化養殖場68個、水產養殖示範基地2個,新建農產品初加工設施48座、美麗休閒鄉村5個、農業主題公園2個,新培育省級專合社示範社32個、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7個,農產品「三品一標」總數達305個。二是圍繞產業種源培育晶片。依託市綠色農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南江黃羊科研所等科研機構,加強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川農大等院校合作,研發茶葉、核桃、道地藥材、生態養殖等優良品種25個,率先在農業園區推廣。支持七彩林科、巴山牧業、金枝玉葉、裕德源、北牧集團等龍頭企業,建設薑黃、優質生豬、南江大葉茶、通江銀耳、青花椒、江口青鱅等品種試驗基地13處、種源擴繁場12個,南江黃羊原種場成功創建國家肉羊核心育種場。三是圍繞服務農民做實幫扶。組織235名農技人員進駐園區,推廣新品種、新機械、新技術,建成以南江大葉茶、南江核桃、通江銀耳、萬壽米、平昌青花椒等為代表的「川字號」綠色產品種源基地2萬餘畝。爭取農業發展、農田建設等中央、省級各類項目資金9.37億元(含專項扶貧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重點農業項目25個(續建6個),其中2020年計劃投資55.47億元。申報41個農業項目進入債券項目儲備庫,申請債券資金89.16億元。四是圍繞助農增收培育園區。圍繞爭創1個國家級、3個省級,建成10個市級、23個縣級現代農業園區的目標,構建「13123」四級園區遞進培育創建體系。南江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納入創建國家級園區,中藥材、優質糧油、通江銀耳納入省級園區培育體系,實現了「市有國家級園區、區縣均有省級園區」的歷史性突破。培育利益聯結機制、合作機制健全的產業化聯合體,堅持「大園區+農場主+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和股份合作等模式,建立多元共享的利益連結機制,將園區80%以上的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給貧困群眾留下「會生蛋的母雞」。
巴中產生態有機茶行銷全國
做實「四項」行動,夯實發展基礎
不斷創新舉措,助推民營企業發展。一是實施「破難」行動。深度梳理企業發展難題,因地制宜採取措施開展破難行動。針對企業產品採取搭建展示展銷平臺,組織16家企業參加第九屆四川國際茶葉博覽會,籌辦重慶觀音橋商圈「巴食巴適」展示展銷活動,全力提升巴中優質農產品、優秀企業品牌。探索創建品鑑體驗平臺,建成成都上雅紅葉大酒店等2家南江黃羊大酒店、南江黃羊體驗店4家、青峪豬體驗店6家。不斷完善培育培優平臺,對100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逐項梳理,對應制定幫扶措施,出臺梯級培育培優辦法。二是實施「掛聯」行動。實行一名局領導聯繫一個區縣,定點定向定責到人,籤定掛包責任書,協調解決區域內企業發展中的系列問題。創新「企業點單、科室收集、服務上門」模式,為13家有經營資質的農資企業發放進村通行證,配送放心農資進入企業。三是實施「拓展」行動。搭建展示展銷平臺,組織16家企業參加第九屆四川國際茶葉博覽會,籌辦重慶觀音橋商圈「巴食巴適」展示展銷活動,全力提升巴中優質農產品、優秀企業品牌。創建品鑑體驗平臺,建成南江黃羊大酒店2家、南江黃羊體驗店4家、青峪豬體驗店6家。建立培育培優平臺,制定出臺《巴中市農業產業化100家重點龍頭企業培育培優計劃》,對應制定幫扶措施,努力推進做大做強。四是實施「淨市」行動。利
用「3·15」、「6·26」、食品安全宣傳周、春季放心農資下鄉活動等關鍵時間,用好機關網站加強政策宣傳。共出動宣傳車輛30餘臺次,懸掛標語、橫幅15條,編印公民普法口袋書1萬冊,發布農業法治、政策信息200餘條,發放宣傳資料4萬餘份,開展在線培訓65次、網絡指導430次、視頻答疑24個,向企業提供價值信息1200餘條。對農業保險、農機購置補貼、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進行專項整治,確保企業和群眾利益不受損。加強了農業領域「三假」治理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電魚、毒漁、炸漁行為,設置33個省際非洲豬瘟臨時檢查站,嚴密防控植物病蟲害。共出動執法人員2125人次,出動草地貪夜蛾、麥蟲病等防治技術人員1786人次,防治面積125.12萬畝,抽檢農產品、農業投入品樣品420個,查處各類案件58件,有效淨化了農資市場。
巴中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