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諾模型中的三種典型用戶「需求層次」

2020-12-26 鄧鋤頭挖科技

產品通過滿足用戶需求並為用戶帶來收益來創造價值。但是,當用戶使用任何產品時,他們的需求不是單一的,而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需求。對於不同的需求,用戶對產品的要求和期望也完全不同。滿足了不同的需求,滿意度也不同,產品產生的價值也不同.因此,如果產品僅一一滿足用戶的需求,那麼所創造產品的價值將無法最大化.正確的方法是:我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用戶需求,並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可以有效提高用戶需求產品價值的產品上.在這方面,卡諾模型(KANO模型)為我們提供了好思路和方法。

Kano模型是日本的Kano博士針對傳統行業客戶的需求而提出的.其目的是通過對客戶需求進行分類來區分客戶的不同需求,並幫助公司找到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切入點。根據Kano模型,我們可以將用戶需求分為三種類型:基本,期望和興奮。

一、基本要求:用戶認為產品必須提供功能來完全滿足此需求.如果如果不能完全滿足這種需求,那麼用戶將非常不滿意。如果滿足了此類需求,則用戶不會在乎或不滿意.例如,對於實時聊天工具,基本需求是「在線即時聊天」和「好友列表管理」.

二、期望型需求:用戶認為產品應該提供比較優秀的功能來更好地滿足該需求.這類需求並不是用戶必需的,但卻是用戶希望得到的.如果這類需求得到滿足或表現良好,那麼可以使產品變得更加優秀,用戶的滿意度也會顯著增加;反之,如果這類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表現不好,用戶的不滿也會顯著增加.例如,對於即時聊天工具,「發送表情包」就是一個期望型需求,能發送的表情越豐富,用戶越滿意,如果不能發送表情,用戶就會不爽.對於一款產品來說,用戶反饋給我們的需求大部分都是期望型需求

三、興奮型需求:這類需求往往是用戶的潛在需求,需求的滿足可以給用戶帶來極大的驚喜。這類需求即使得不到滿足,用戶一般也不會有不滿;但這類需求一旦得到滿足,即使表現不佳,也能夠極大地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例如,對於即時聊天工具,「語音識別輸入」就是一個興奮型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卡諾模型中每個需求的類型都不是靜態的。比如說,當所有即時聊天工具只能發送文本信息時,「發送表情」就是興奮型需求;隨著越來越多的聊天工具支持了該功能,這個需求就變成了期望型需求;最後,如果大家都覺得聊天工具就應該能夠「發送表情」,那麼它就成為一個基本型需求。

相關焦點

  • 卡諾模型:用數據捕捉用戶真正需求,幫助產品更好地迭代升級
    編者按:很多時候,產品經理都會被滾滾而來的各種需求淹沒。到底哪些用戶是用戶真正喜歡的需求呢?哪些是一些偽需求,或者是負面的需求呢?這都需要產品經理對其進行斟酌與分辨。近日,NVIDIA高級設計師Brian O'Neill在Medium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分析模型——卡諾模型(Kano Model )。文章由36氪編譯。
  • 產品經理方法論:通過卡諾模型進行需求分類和優先級排序
    本文將向大家介紹一種科學的需求歸類和優先級排序方法——卡諾模型!並通過一步步的實操向大家展示怎樣卡諾模型怎樣應用到具體的工作中。一、卡諾模型是什麼簡單通俗的講,卡諾模型是一種以調查問卷為手段,通過收集用戶對產品功能特點的雙向反饋、獲取用戶對產品功能的真實感受的的需求分類和優先級排序方法。
  • 需求優先級評估引爭議,我用卡諾模型做調研說服領導
    卡諾模型是需求管理中非常有用的一個工具。最近在和產品討論功能開發進度的時候,就某個需求的開發優先級有了爭議。公司歷來在排需求優先級的時候,遵循的是2個指標:領導認為需求1能很快做出來,可以成為產品亮點;而我們認為需求2的需求度更高,值得花時間去做,一旦推出對拉新和留存都會有顯著影響。所以,在這個開發周期裡,是先做需求1還是需求2呢?我和同事決定基於卡諾模型做一次調研,用數據來說服領導。
  • 如何抓住用戶需求中的痛點,癢點與High點?
    當面對這種需求點眾多而不知如何處理時,試下需求分析神器卡諾模型吧。通過卡諾模型可以清晰地將需求進行分類和排序,輕鬆找出用戶的痛點、癢點和High點。一、概念:KANO卡諾模型KANO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排序的一套方法。KANO模型通過分析用戶對產品功能的滿意程度,對產品功能進行分級,從而實現客戶需求實現過程中的優先級。
  • KANO模型: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級排序必備思維模型
    編輯導語:KANO模型是一個典型的定性分析模型,是產品人必懂的需求分析法。它一般不直接用來測量用戶的滿意度,常用於識別用戶對新功能的接受度。幫助企業了解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找出顧客和企業的接觸點,挖掘出讓顧客滿意至關重要的因素。一、KANO的簡單定義、應用意義1.
  • 解讀豆瓣APP中讓用戶興奮的功能
    本文作者就以豆瓣APP的影評詳情場景為例,解讀它有哪些能夠讓用戶興奮的亮點,並且引申出了卡諾模型,為我們做了詳細地介紹。這個功能如果按照卡諾模型進行分類的話,是屬於【興奮型需求】,也就是說當產品中沒有這個功能時,用戶不會產生不滿意的情緒,但是當產品中有這個功能的時候,用戶的滿意度就會有極大的提升,是由驚喜和超出預期產生的極好的用戶體驗。但是要注意的是,需求的類型是會隨著時間變化的,今天的興奮型需求在幾年之後可能就會變成基本需求。
  • 如何分析需求,另類的kano模型分析,你需要了解一下
    不管是在產品經理做需求分析,還是互動設計師做需求分析,良好的分析方法是快速有效處理需求的必備武器。在上兩篇技能樹文章中,我們介紹了莫斯科法則和波士頓矩陣分析法。本篇我們來聊聊另外一種需求分析的方法——KANO模型分析法。本文目錄:一、KANO模型是什麼?
  • 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討論「需求」這件事
    產品經理的工作中最離不開的就是需求,需求有很多,但也要做出篩選,避免被「偽需求」支配)辛辛苦苦做出的產品功能無法真正解決用戶痛點。而本文就提出了幾條推論——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更進一步理解需求,了解需求背後的本質。
  • KANO模型:產品人必懂的需求分析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個非常實用的需求分級方法——KANO模型。一、什麼是KANO模型?KANO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排序的有用工具通過分析用戶對產品功能的滿意程度,對產品功能進行分級,從而確定產品實現過程中的優先級。
  • 需求分析與需求優先級排列模型
    編輯導語:在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中,「需求」絕對算得上是高頻詞,需求分析與需求優先級排列更是產品經理的核心技能,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好以上兩項工作呢?本文作者分享了需求分析與需求優先級排列模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什麼是卡諾KANO模型?
    卡諾模型簡介卡諾模型(KANO模型)是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係。在卡諾模型中,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特性分為四種類型:⑴必備屬性;⑵期望屬性;⑶魅力屬性;⑷無差異屬性。
  • KANO:以用戶感知為出發點的需求挖掘(小白也要懂的工具模型5)
    作為最早將用戶需求與滿意度相結合的質量管理工具模型,KANO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風風雨雨,雖然在日常工作中很少會有人採用如此複雜的用戶需求調研方式,但是,它的核心理念,卻指導著諸多需求分析師們開展著各類工作,畢竟,產品經理的聖經不是白叫的!
  • 漫步中國首屆奇卡諾文化藝術展
    於星際漫步、在夢中穿行,走進佔地近千平方米的幻藝術中心第一空間,變換的色彩與挑動內心的音樂節奏之中,源自西海岸的奇卡諾風格手繪、花體字塗鴉、LOWRIDER定製自行車、定製滑板及大量的稀有模型和手辦等,交錯的藝術形式,讓人彷如在幻象中欣賞一個真實而多元的東方「CHICANO DREAM」。
  • 1分鐘看懂傾聽顧客聲音神器卡諾模型:Kano Model
    我們都知道六西格瑪方法是要以顧客為導向的,那麼如何識別和理解顧客的需求呢?閒話少敘,下面直接上乾貨。從工具層面講,一般常用的有三個:Kano模型QFD質量功能展開CTQ Tree今天幫助大家理解下Kano模型。什麼是Kano模型?
  • 如何利用KANO模型,判斷需求的屬性歸類?
    編輯導讀:產品經理工作中,面對多方需求,該如何對需求的優先級進行排序?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實踐出發,分享了利用模型KANO模型進行需求屬性歸類的方法,並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展開了梳理分析,與大家分享。一、為什麼要用KANO模型?
  • 當數據分析遭遇心理動力學:用戶深層次的情感需求浮出水面(萬字長...
    四、讓用戶情感需求洞察成為可能:Censydiam用戶動機分析模型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分析用戶行為動機上的不足傳統的用戶動機研究往往基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大家也相當熟悉咯,所以下面只簡單聊幾句,不太明白的可以去網上搜索。
  • 在功能需求排序或功能優化中kano模型的一些入門思考
    網際網路產品中,用戶對功能模塊的使用質量或者滿意度是不同的。對於一些功能來說,他對一些用戶是必須有,而對一些客戶超出預期的,而有些功能是沒有必要的,增加了產品的負荷的,有些功能不僅沒有必要,反而使用戶體驗不好。
  • Kano模型在用戶調研中的應用:客戶關係管理工具調研實例
    圖2 Kano二維屬性模型示意圖魅力屬性:用戶意想不到的,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降低,但當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有很大提升;期望屬性:當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降低
  • 深度長文:如何從社交行為模型定義產品需求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生行為中就產生了需求。需求也是多動可變的,當你在社交交流發生了障礙或者變化,都會結果產生影響。作者將社交行為層次拆分為了4個部分:目的→交流→行為→結果。目的是為了說明我產生社交行為的原因。交流是我們通過口頭或者藉助人機互動產生的語言或者文字的行為。行為是我們需求或者動作的行為部分。
  • 這篇文章有點冷:卡諾循環讓製冷方式更加多樣化
    是也卡諾循環是1824年由法國工程師尼古拉·萊昂納爾·薩迪·卡諾提出的熱力學思想實驗,描述的是兩個簡單熱源(一個高溫熱源和一個低溫熱源)之間的能量交換,即交換過程僅由兩個可逆的等溫過程和兩個可逆的絕熱過程所組成的理想循環系統